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种-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官授爵这种事情是不能太“滥”的,所以官和爵的总量一定要控制,否则冗官滥爵的弊端一出现,就会消耗国家的财力,也会耗尽可授的田土——府兵所得的是职分田,官员同样也要授职分田,而一旦封爵,又得加一份勋田授田容易,收回难啊!
    所以官员和贵族太多,就会让府兵制无法长期维持。
    因此这个军功爵一旦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和荫补入仕的门路一定会变窄!
    在赵楷的设想当中,以后重开的大宋不能再大搞特搞考试当官了至少在直捣黄龙、横扫草原之前不能大搞了!
    只有这样,他才能大搞立功当官。
    不过立功到当官还有个过程,会砍人不等于会当官啊!
    所以立功之后先是授勋,然后才是入府、授田、入学和试官。
    所谓的“入府”是指入军府,天策诸军将来都会有对应的军府,军府之下还有折冲府。
    诸军军司管上番兵将,诸府及折冲府则管军籍和营田。
    也就是说,天策府兵上番服役时归各军管辖,而下番回家后归军府、折冲府管辖。
    这样各军统制对士兵的人身控制力就会大大削弱,而赵楷本人通过天策诸府,就能比较有效的控制士兵的家眷和产业
    有田授、有官当的府兵可就比较值钱了,想干的人一定很多,所以就会有一定的门槛。
    要成为府兵,首先是应募从军,通过考核后成为天策军的效用士。
    效用士立功或服役满一定时限后,才能入府成为天策府兵。
    而天策府兵又分成十二个等级,称天策十二勋。由下往上,分别是“下中上”义从、“下中上”士、“下中上”大夫、“下中上”卿。上卿之后还有更高级的爵,不过怎么封爵现在还没定好。
    效用士一旦入府,就会授予下义从的勋位,同时也会授田,下义从授田的标准是“中田百亩”(如果实授上田、下田就会有所减少或增加),往上升一勋就加授百亩,至上卿授一千二百亩。
    当然了,这些授田授出的不是所有权,而是一定时限的使用权,暂定的时限是一个甲子,也就是六十年。除非授田对象在六十年后仍然存活,否则就必须收回土地。
    而授田之后,当然就是当官了!
    义从三级是不能当官的,而当勋位升到下士后,就有资格当一个九品官了。下士往上直到上卿,一级勋对应一级官。
    不过有资格不等于可以当上,要当官有两条路线,一是先入学后试官;二是试官。
    入学就是先去天策诸军府开办的府学读书,学习怎么当官(包括当军官),学成以后再通过考试,然后授官。
    而试官则是有资格当官的勋位获得者通过官员考试,取得当官的资格。
    如果没有勋位在身,当然也可以当官科举还是要保留的,一次会试最多取士三十个进士,凭本事考吧!
    另外,征辟和荫补的当官路线也不能取消,但那就不是正途了,如果补不上科举功名或是军功,上升空间是很有限的。
    以后的正途,一是军功;二是一次会试才取三十个的进士。
    最后,军府的学堂也会对府兵子弟开放,他们可以在学堂中学文习武,有了本事以后再去从军为官,可就容易多了——这其实还是一条隐藏的上升路线!
    只要条件成熟,这些军府学堂就会变成军事学院或少年军事学堂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大堂当中静悄悄的,虽然赵楷让大家畅所欲言,但是一时之间,却人人都一言不发了。
    说实话,在场的众人对推行“分田分地共天下”和“发财升官靠军功”这两个基本方针,都是存有相当大的顾虑的。
    这两个基本方针,如果在大宋朝之前提出,虽然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是人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因为在那个时代,对广大寒门地主阶级的成员来说,往上爬的主要通道就是军功。甚至对一些出身衣冠门第的大士族而言,获取军功也是他们攫取更大权力的重要手段,只是这些高门干才的起步价不一样,开局就是将领,不用起自行伍。
    可是在宋朝,特别是到了北宋开国已经一百几十年的宣和年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哦,这不仅仅是一种想法,还是一套在一定时间内,对大部分人都比较有利的社会财富和权力分配方法。
    没错!用科举考试作为寒门地主阶级的上升通道,相比以军功作为寒门地主的上升通道,当然有好的一面。
    因为军功并不一定要从砍外族和打国战中获取!
    造反,打内战,甚至搞政变,都可以获得军功!
    如果普天下的寒门地主为了上升都在琢磨杀人立功,这可不仅是在上面当帝王的人不能安心。下面的劳苦大众一样得提心吊胆过日子好好的日子,许就被一阵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击得粉碎!
    所以这一套制度在宋朝建立之后,只是在元末明初被朱元璋拿出了用了一用,后来又魔改出了一个军户制。
    但是赵楷现在别无选择,因为他从开封府带出来的那些财货和在河北搜刮到的财货,现在已经花用的差不多了——他麾下的军队已经扩张到了九万之众!
    光是安家物例和购置装备的花销,再加上之前几场胜利后的放赏,就已经把赵楷的府库掏空了!
    所以从五月份开始,赵楷的军队就只能发半饷了。
    在发半饷的情况下,赵楷还想要手下拥戴自己当皇帝,还准备在夺取陕西和河南府后进一步扩军到二三十万不搞府兵制、不搞军功爵,又怎么能行啊?
    陕西、河东、河南府(洛阳)都是什么样的地盘啊?怎么可能靠这些地盘的税收去养活二三十万大兵?
    “大王,实行《十二勋位制》吧!再不实行军饷都要发不起了!”
    帅府长史吕颐浩竟然是头一个发言的,他可是咬着牙发言的!身为一位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他当然知道《十二勋位制》意味着什么?
    但是他是给赵楷当家的长史,最知道赵楷的府库有多虚!如果不把饼子画得大大的,下面的人还肯不肯帮着打天下都不知道啊!而他现在跟着赵楷干的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啊!
    “大哥,俺韩二也觉得《十二勋位制》挺好的!”韩世忠接着也表态支持了《十二勋位制》,“臣弟建议马上在诸军中宣布《十二勋位制》,这样到了太原之后,事情就容易办了!”
    他说的事情,当然是拥护赵楷当皇帝的事情!
    “二哥说极是!”张俊张三哥立马跟进支持,“有了这个《十二勋位制》,下面的军将可就是自己人了,不拥戴大哥还能拥戴谁?”
    赵楷点点头,以示赞赏。没有钱发,还要大家拥护,还要大家帮着打天下,当然只能发“股份”了!这个《十二勋位制》实际上就是搞了个某为式的员工持股。
    在韩世忠和张俊发完言后,大堂内的气氛明显变得活跃了起来,一群带兵的将领都把拥立赵楷当皇帝的事儿和推行《十二勋位制》挂上了钩,当然得热烈的表示赞同了。
    赵楷只是点头,但依旧没有说话,最后又将目光对准了一直没有发言的岳飞岳鹏举,他最在乎的,其实就是这位十二哥的建议。
    岳飞眉头紧锁,似乎一直在苦苦思索,“大哥,兵贵速、不贵久而且咱们的力量并不算强,所以有什么能给大家伙儿打气鼓劲儿的办法,只管使出来吧!
    现在这个时候,杀鸡也得用牛刀啊!”
    赵楷明白岳飞在说什么?
    当皇帝只是一段征途的开始因为他要重开大宋天,所以登基之后,就会有一连串的征战!
    而且赵楷的军队其实并不算强大,新兵太多,而老兵的来源又杂,如果不把士气提得高高的,恐怕就打不出摧枯拉朽的气势,这气势一旦低落下去,麻烦可就大了。
    “好!”赵楷大声道,“鹏举说得好,现在这个时候,咱们所有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孤家给你们三天,不,就给两天,一定要让下面的兄弟们都知道《十二勋位制》的好!
    两天后,咱们进太原重开大宋之天!”
    底下的人则轰然大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145章 披麻戴孝去登基
    宣和八年,六月十六日,上午。
    太原子城,中校场内,好一派大出丧的景象。
    天策军的选锋军、御帐军、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的数万健儿,打着临时制作的白色旗号。只是肃立在校场当中。他们的紫色戎衣之外,也都罩上了粗糙的白衫,范阳笠上也系了白布,连手持的长枪大斧的木杆上,也扎上了白色的布条。
    这些兵将都是在为赵楷的父兄还有那个“不要了”的大宋朝在戴孝!
    在手下的各级军官们将《天策十二勋位制》的内容和赵楷“将为天子”的好消息告诉诸军兵士,把他们的士气一下打到顶峰后,令人震惊、愤怒的噩耗就随之而来了!
    这个噩耗就是金贼掘了开封府以北的黄河万年新堤,黄河之水滔天而来,先淹了李纲、种师道等人率领的二十多万行营大兵!然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大宋王朝的首善之都,东京汴梁开封府!
    高达数丈的黄河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压下开封府单薄的城墙,很快就从几处没有来得及堵死的水门涌入,由于水流的冲刷,几处水门附近的城墙很快便被冲垮,黄河大水便以更快更急的速度涌入开封府不到一刻钟时辰,整个开封府就被深达数丈的黄河水淹没!
    开封府城内的百万庶黎中,除了一小部分人侥幸登上了船只或是爬上了没有被淹没、冲垮的高处才得以幸存之外,几乎全都被淹死了!
    大宋的官家在大水来临时正在马前街体察民情,根本来不及逃上高处或船只,就被大水给吞没了没有了!
    大宋的太子当时正在府中学习论语,正学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黄河大水就冲进来了!结果太子殿下和他的老师耿南仲也叫水给冲走了。也不知冲去了哪里?多半是给淹死了!
    而大宋官家最最信任的宦官童贯童太师,则是少数没有被水淹的幸运儿之一。
    当时他正在艮岳山上监督一座高大望楼的施工,所以才逃过一劫,后来童贯又登上了一条在开封府城内航行的漕船,带着几个幸存者来了太原府
    由于金兵包围开封府早就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所有人都知道黄河经常泛滥,大水甚至还一路冲到徐州!所以当大家伙听说金贼以水代兵,先淹行营大军后淹东京汴梁的噩耗之后,几乎无人怀疑消息有假,就全都相信了!
    信了之后,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摆在大家面前了!
    大宋好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办呢?
    就在大家伙有点慌乱的时候,各军各将的长官们就站出来说话了。
    “官家没了,太子没了,可大王还在啊!大王乃是天选之人,英明神武,战无不胜,又和俺们武人共天下,若为天子,还怕不能重开大宋,直捣黄龙吗?”
    “有大王领着俺们,开封府丢了又何妨?官家驾崩了又何妨?太子薨逝了又何妨?开封府丢了,俺们就帮大王抢回来!官家崩了、太子薨了大王正好登基当天子!”
    “现在官家和太子都没了,朝廷差不多也没了,二十多万行营大军也所剩无几,天下亿万庶黎就只能靠大王带着俺们这些厮杀汉来护着了!所以俺们一定得拥立大王登基!”
    “兄弟们,俺们和天下百姓,现在就指望大王了!大王必须得登基当皇帝啊!”
    “大王必须得当官家啊只有大王当了官家,《十二勋位制》才能真正落实,俺们才能和大王共天下啊!”
    被军官们一番蛊惑,天策军的兵士们心中的那点惶恐很快就消散一空了官家没了有怎么样?真好拥立大王当官家!太子没了更好,省得碍手碍脚!大宋没了那就重开一个!
    就在众人准备拥戴赵楷登基称帝,重开大宋之天的的时候,校场之外,两骑并辔而行,正朝着校场缓缓驰来。马上两人,都是孝子,他们都是重孝在身,正是赵楷和赵植。
    赵植、赵多富兄妹二人和朱凤英、潘采莲,还有赵论这一家子,其实是和童贯、吕颐浩同一天离开相州,直奔太原府而来的——因为万年新堤之战后,金兵东路军已经失去牵制,随时有可能北上相州。所以相州不再安全,被赵楷留在相州的家眷和军将们的家眷,就都开始了转移。
    军将的家眷和愿意跟随的相州百姓,都由蔡懋、何灌护送着往怀州而去。而朱凤英、潘采莲、赵论、赵植、赵多富等人,则在韩肖胄、梁方平、王晓德、白思德等人的护送下,往太原转移。另外,韩肖胄的家眷,也跟着他们一起往太原而去。
    至于相州的防卫,则由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