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邺城门口,一队人正牵着一大群哭哭啼啼的妇孺孩童,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垂头丧气的在混杂在队伍里面。
胡长仁一夜之间便从国舅爷变为了惨遭流放的奴隶,他原以为高俨有了兵马有了密诏在手,这皇位肯定是十拿九稳,可谁想到……,谁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他被一群如狼似虎的锦衣甲士从家中拖走的时候,家里那个黄脸婆依依不舍的对他说:
“是我将你和琅琊王的事情告诉刘大人的,你和琅琊王干了什么陛下都清清楚楚,你不要怨我,我总得要为你保下一点血脉,不能看着孩子们一样去死……”
“陛下已经答应过我不杀你,你这次就放心的去,大郎、二郎还有三娘我都会替你照顾好的……”
胡长仁一开始是恼怒的,恼怒家里那黄脸婆出卖他,而后就是庆幸,还好黄脸婆出卖了他,孩子们才能够活下来……
他刚刚经过菜市口的时候亲眼看到陆令宣和她儿子被砍掉了脑袋,周围百姓兴奋的大声叫好,而他却是满身冷汗,害怕的瑟瑟发抖,害怕皇帝外甥忽然改注意把他也推上去,他现在只想快点离开邺城,越快越好。
只是以后,这邺城的繁华还有黄脸婆凶巴巴的脸他再也看不到了。
胡长仁和家里那黄脸婆做了半辈子夫妻,最能明白她,她说会照顾好孩子们,那就一定会,虽然大郎和三娘并不是她亲生的。
“芸娘……,后悔当初没听你的呀……”胡长仁回头再望了邺城那雄伟高大的城楼一眼,满心悔恨,可也无济于事了……
“快走!”提着棍子的公人呵斥他,拽着系在他手上的绳子,像牵牛一样牵着他走,他刚抬起头,一棍子就落在了他背上,公人瞪眼怒骂道:“看什么看,还当你是国舅呀?快走,误了时辰就等着在野地里冻死吧!”
远处一队骑兵奔驰而来,踏碎了一地白雪,雪沫子溅到了胡长仁的脸上。
“吁!!”那名领头的勒住了战马,调转过头来,扬起鞭子指着胡长仁道:“你,抬起头来。”
声音雄浑洪亮,胡长仁觉得这声音很眼熟,惊讶的抬起头,那人看了他半晌,这才讶异道:“胡长仁?”
“斛……,左相?”胡长仁也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几天前就有风声说斛律明月最近几天会回邺城,没有想到斛律明月速度这么快。
“欸,他是怎么回事呀?”斛律光指着胡长仁,对赶来的一名公人问道。
那公人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威武的将军是谁,可贵人他还是可以辨认的,眼前这个将军明显气势不凡,贵气逼人,不是那种斗升小民可以比的。于是恭敬的回答道:
“启禀这位贵人,昨夜琅琊王谋反,带着四千多叛军进了千秋门,胡国舅参与叛变,被陛下贬斥为奴了……”
“什么?琅琊王谋反?”斛律光大惊失色,急忙问道:“陛下如何?”
公人皱着一张脸,道:“这个,听说陛下无恙,琅琊王乱党皆被镇压了……”
斛律光松了一口气,喃喃道:“怎么回来一趟会碰上这样的事?”
“左相……”胡长仁仿佛看到了重获自由的希望,眼神希翼的看向斛律光,斛律光却根本没有要理会他的意思,只说:“国舅爷,流放路上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呀……”然后便打马回到了队列前面。
“我们先进宫面见陛下!”
第四十五章斛律光
昭阳殿内,内侍们无声的肃立在墙边,几乎要被那正殿内两个端坐的人影给给压断了腰杆,他们大气都不敢喘,这个给予他们极大压力的身影一个是高纬,另一个是左相斛律光。
“爱卿真是劳苦功高呀……”高纬换上了刚刚脱下的冕服,他知道斛律光为人有时比较死板,再说了,接见功臣兼老丈人,当然要正式一些才好。
说起来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见这位传说级别的将领,今日一见之下发觉老丈人果然是名副其实。
斛律光并没有高纬想象中的那样“身高八尺有余,豹头环眼,手持一杆长槊……”呵,总之和高纬想象中的那些无敌的名将还是有一点出入的。
斛律光身材并不魁梧,长相普通,也就是普通中年人的样子,可眼睛却很有神,目光转动是时候犹如一把把钢刀,要将人解剖开来看个清楚明白,在这种眼神的逼视之下,竟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使人不敢造次。下颌蓄美髯,少言寡语,威严肃穆。
斛律光抚摸下颌的美髯,道:“臣世受皇恩,四代先君照拂,如今上皇刚崩,国事艰难,岂能不尽心竭力,守护我大齐江山……”
说话间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骄傲自矜,却又堂堂大气,高纬在审视他的时候,他也正用锐利的眼神打量高纬。
这,便是北齐的名将、高纬的老丈人斛律光了。
斛律光少年时就精通骑马射箭,而以武艺闻名于世。
北魏末年,跟随父亲斛律金西征,宇文泰的长史莫者晖这时正在行武中,斛律光看见后,骑在急驰的马上向他射箭,趁着射中的机会,将他活捉了过来,当时斛律光才十七岁。
斛律光得到高欢的嘉奖,擢升为都督。高欢的长子高澄做王世子时,任命斛律光为亲信都督,不久升为征虏将军,累加卫将军。
武定五年,封永乐县子。曾陪同高澄在洹桥狩猎,看见一只大鸟,正展翅高飞,斛律光拿起弓来,一箭就射了下来,而且是正中要害。这只鸟形状像车轮,旋转着掉了下来,一看是只大雕。高澄拿过雕来观看,将他夸赞了半天。丞相属邢子高感叹着说:“真正的射雕手。”当时人们都称他为“落雕都督”。
不久兼任左卫将军,晋爵为伯。武定八年,高洋建立北齐后,斛律光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另封西安县子。天保三年,随从高洋的大军出塞,用兵库莫奚。
斛律光为先锋,打败库莫奚军队,掳获甚多,并且夺得了一些其他的牲畜。
回到京师邺城后,官加晋州刺史。
同北齐接壤的北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之头目,经常招纳北齐的逃人,多次寇掠齐境。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偷袭了他们。又大败北周的仪同王敬俊等,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后返归。
天保九年,又领兵夺取了北周的绛川、白马、浍交、翼城等四戍。任朔州刺史。
天保十年,斛律光官拜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二月,统领万骑攻打北周的开府曹回公,并将其杀死。柏谷城主帅、仪同薛禹生弃城逃跑,于是斛律光就占领了文侯镇,立戍置栅后回京。
乾明元年,斛律光被封为并州刺史。
河清二年四月,斛律光率二万步骑在轵关西部筑建勋掌城,又修造了二百多里的长城,设置了十三个戍。河清三年正月,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等来寇掠平阳,武成帝令斛律光率三万步骑抵抗,达奚成兴等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斛律光乘机追击,追入周境,俘获周军二千余人而回。
三月,迁任司徒。四月,率骑兵北讨突厥,获良马千余匹。同年冬,北周武帝宇文邕派遣柱国、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率兵十万攻打洛阳。
斛律光率五万余骑急行军赶赴洛阳,两军在邙山大战,尉迟迥等人大败。
斛律光射杀了周将可叱雄,获首级三千多级,尉迟迥、宇文宪幸免一死,还缴获了所有的甲兵辎重,并将死尸堆成京观。
武成帝高湛亲临洛阳,策勋颁赏,迁任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
如今斛律光已经是北齐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巨头、支柱。
除了段韶无人能跟斛律光比在军中的威望。而斛律光取代段韶也只是早晚的事了。
即使是高纬在斛律光的审视之下也产生了一种压迫感,不过高纬并没有畏惧的感觉,反而笑吟吟的道:
“左相在汾水大败韦孝宽,可以说是一下扫平了上皇驾崩以来朝中弥漫的衰颓之气,极大的振奋了军心民心,就凭这个,朕也得好好嘉奖一下左相。”
【想用气势压倒我?做梦!】
高纬现在明白这个老丈人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无害了。
这斛律光分明是在试探高纬的深浅,虽说这并没有什么敌意、恶意包含在内,只是单纯的考较意味,老丈人挑女婿的刺,天公地道,但这还是让高纬心中隐隐的感到不舒服。
高纬这一番话,不仅是对斛律光的嘉奖,更是对斛律光的警告。
就算你是我老丈人又有天大的功劳,可你别忘了君臣之别,王者,岂容你试探?
斛律光眼中闪过诧异之色,而后将那审视的目光收回,恭敬的对高纬说道:
“臣万万不敢当,这都是将士用命堆叠起来的战功,臣不敢厚颜居功……”
斛律光已经是异姓王爵,女儿又是当朝皇后,弟弟成为了枢密院的副使,掌管天下兵事,除了远在晋阳看北齐门户的太宰段韶,没有人的地位在他之上,斛律家正式走上了巅峰,升无可升,赏无可赏,如果再将功劳添上一笔的话,那就真是功高震主了。
高纬对斛律光不居功的表现很是满意,和颜悦色的说道:“战死士卒的家人,朕会每户赏良田二十亩,银五两,在此战中受伤的,朕也会命枢密院发足抚恤,此战中获得功劳的将士,每人美酒一坛,肉十斤,银二两!”
“陛下如此处置极为公道,臣替将士们谢过陛下了!”斛律光急忙谢恩,这在北齐已经是很高的赏赐了。
斛律光没有想到他明明离开还不到几个月,原先那个软弱、时常令他担忧的高纬就完全变了一幅模样,不仅气势足,而且从容大气,只是笑吟吟的坐在上面,就可以感受到天子的威严尊贵。
难道真如流言传说的那样,陛下就是那大齐的楚庄王,蛰伏十余年,只等今日?
斛律光并没有感到害怕,相反,他的一颗心欢喜的就要跃出来。
斛律光其实是一个心思很纯粹的人。
他为大齐奉献了一辈子,除了根植心中的那忠君爱国的立念,其余的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它可以强盛起来,终有一日气吞山河吗?
可是臣子再能干,君王要自掘根基也是没有用的,一个英明的主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重要了。
今日高纬的表现令他感到了惊喜!
第四十六章宜阳战事
“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厮杀,保卫的是我大齐疆土,朕理应感谢他们让后方的百姓避免了战火……”
高纬轻轻的叹口气,老实说,如今的北齐军队的待遇十分差劲。虽然鲜卑人为主要兵源,并且可以不事生产,因为汉人不参军,专门供养鲜卑军人,听起来很美,不过那也就是这样了。
北周实行府兵制,军队可以自给自足,但北齐就不一样了,北齐差不多就是雇佣兵制,雇佣鲜卑人等少数民族打仗,就是发钱给他们他们才给你卖命。
一开始北齐国力相当强,这点小钱根本不在乎,可是高欢和高洋等掌权者受鲜卑思想严重,居然大搞鲜卑化,再加上内政不明,鲜卑勋贵还有河北世家内斗,朝野纪律松弛、内政荒废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天灾,北齐到了高湛统治末期的时候已经穷的发不起兵饷了。
北齐的国力正在不断的消耗之中,无法给军队以更加优良的保障,其实无论从待遇还是发动战争的军力上看,北齐都在慢慢与北周拉开距离,这就是北齐军队后来越来越不能打的原因所在。
假如这是一家企业,你立下的功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酬劳,整天数着那一成不变的千八百块钱过日子,你会有向上的动力吗?
兵其实也是一样的,当他们绝望的发现自己的上升渠道过窄,生活水平下降,还在沙场中冲杀浴血,朝不保夕,他们就会有绝望感,没有造反就已经不错了,还指望他们为你效死力吗?
没有足够的奖励还有保障制度,又怎么能够激发将士们打仗的热情?
看看唐朝吧,唐朝的士兵为什么怎么能打?甚至连不可一世的突厥都被灭国,原因就在于唐朝有初步完整的军队抚恤制度。
《唐律疏仪》就有那么几条,从军身死者不仅给钱给绢(绢在当时可以直接当成钱用)还由政府部门派人亲自抬着棺材到死者家里,棺材和寿衣都是免费的,并致以最诚挚的哀悼……
有了这么贴心的朝廷,他们就会激发出战斗热情,每次作战都有高昂的士气,一两万人都敢明目张胆的欺负对面十几万人。因为如果不幸战死的话,那么国家有抚恤,如果立功的话可以分到财物,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搏出一个功名富贵来呢?
其实高纬还准备了一系列的军制改革,只是两相比较取其重,他要先将北齐国力衰退的事给解决了,其次才能考虑军制改革的问题,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