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齐帝业-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鞭扬起,几乎要指着高长恭的鼻子。
  前几日还与众人说笑、谈笑着指点着后辈的斛律光此时就像是一头暴怒的狮子,呼吸悄然粗重起来,眼睛泛起了血色。
  “本帅说的话,就是军令,不容置疑,你想让本帅听你的,除非有一日,你成为了本帅的上官!
  ……在这之前,本帅让你往东,你不能往西……!”
  高长恭谦恭的低下头,斛律光看不见他的表情。
  “你可知道,这对于我大齐来说,是多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过了这一次,老夫恐怕再没有机会可以拿下雍州了……!”
  过了半晌,斛律光方才这般说道,语气和缓了一些,不过仍是有些生硬。
  “可是左相您想过没有,韦孝宽袭击我军后方、威胁汾北已经是注定的了,左相率领大军与同州的宇文护对峙,如何能保证自己在韦孝宽攻取汾北之前可以打败宇文护?”
  高长恭并没有就此被斛律光的气势压倒,冷冰冰的与斛律光争锋相对,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平日里谦和无比的兰陵王。
  斛律光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盯着他看:
  “……先前我军从宜阳撤退,宇文护这老贼,以为我军大败,便让宇文宪趁胜追击我军。
  老夫料想,宇文护以为宇文宪吞掉我们是十拿九稳,必定会抽调和州、同州、勋州各州府兵汇聚在定陇一带,就等宇文宪大败我军的消息传来便出兵东进!
  老夫此时击败宇文宪,在宇文护立足未稳之时奔袭定陇,当可大破周军!……”
  “左相似乎想得过于简单了,”高长恭凝视着斛律光的眼睛,“宇文护收缩在同州,无论兵力还是物资都远远不是我军可以比拟的,我军要东进,少不得要和当初对战宇文宪一样,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充足的粮草是行不通的。
  我军的粮草损耗过半,洛阳方面,又急于收复河阴二郡,那么想要继续获得充足的钱粮,就只能让汾北各军镇支援。
  但是汾北并不安全,只要韦孝宽出兵响应宇文护,那么我军的粮道便会受阻。
  韦孝宽绝对不会让这笔钱粮全须全尾的运过来,等到我军在同州之下和宇文护形成了对峙之态,又当如何?”
  高长恭叹了一口气道:“左相,末将可以明白你的苦心,但是你所图过大,并不是我军如今可以办到的事情,左相还是派兵屯兵宜阳、定陇,再做打算……”
  “——这些早已在老夫的计划之内,你不必再多言,我意已决!”
  斛律光冷冰冰的打断他的话,侧过身,闭目不再看他。
  高长恭眼底闪过一丝怒意,道:“左相究竟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还是明明知道却有意避开,一意孤行?”
  “放肆!”斛律光猛地睁眼怒视着他,高长恭毫不示弱,倔强的盯着斛律光的眼睛。
  长久的沉默之后,他才慢慢的吐字道:“既然你并不愿意跟着老夫前往同州,那么你就率领你那北大营万人驻扎汾北好了。”
  “提防住韦孝宽袭击汾北,保障大军的钱粮运输,如果粮草出现了半点差池,老夫唯你是问……!”
  说着,斛律光便大步离开了。
  高长恭立在原地,依旧保持着拱手的姿势,慢慢地,方才将手放下。
  良久,天空下飘下一丝凉意,落在额头上,微冷。
  高长恭这才发现青灰的天幕下竟不知何时落满了牛毛般细小的雨丝。
  如针如绵,丝丝缕缕,哀转久绝。
  雨势慢慢变大,不一会儿牛毛细雨便变成了米豆大的雨点,冲刷着大地。
  “将军……”副将将一件蓑衣披在了高长恭的肩上,“当心着凉……”
  高长恭仰起脸,任由雨滴冲刷在他的脸上身上,一会儿方才转身最后看了远处的大营一眼。
  “通知下去,等明早雨停,我们便与大军分开。让所有人收拾好,准备开拔。”
  “我们去哪儿?”副将下意识的问。
  高长恭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满地血水里,淡淡道:“汾北。”……
  无边的旷野上,群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无数道狼狈的身影在雨幕中瑟缩着前进。
  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而且并不算单薄的底衣,有的身上还披着松松垮垮的战甲,有得干脆连靴子都跑丢了。
  显然这是一群逃兵,此时他们再也没有上下级的分别。
  所有人的精气神似乎都被这雨给浇凉了,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漫无目的的在雨中行走。
  在这旷野之中,连一棵可以挡雨的树也找不到,他们就这么暴露在天幕之下,任由冰凉的雨浸透衣衫。
  逃兵之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群体,他们和这群松散的溃兵格格不入。
  虽然同样蓬头垢面,但是这些人的气质明显与其他溃兵不一样。
  他们的神情并不像其他逃兵那样颓丧,行走的时候将一人牢牢的守卫在中间,一些有心的士卒看见了,心里暗暗纳罕,觉得这应该是那位大人物随着乱军一块逃出来了。
  宇文宪穿着小兵的衣服,在亲卫的簇拥下逃出了生天。
  雨势渐渐平息,前方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乡镇轮廓,看到的乱军们欢呼一声,前仆后继的朝那里奔去,紧接着,所有逃兵都加快了脚步。
  一名按刀的壮汉恭敬地对一身小卒打扮的宇文宪说道:
  “殿下,前方不远处就是一个乡镇,我们加快速度,可以在那里休整一下……”
  宇文宪点点头,咳嗽了几下,苍白的脸上涌上一股不正常的潮红,双腿一软,几乎要仰倒在地。
  “殿下……!”亲卫惊呼一声,连忙扶住宇文宪,只见宇文宪有昏厥的趋向,并且浑身发烫。
  “来人,来人,赶紧抬着殿下去前面寻郎中!”
  “不要……!”宇文宪按住了他的手,道:“扶我起来,我还可以走……”
  “殿下……!”亲卫两眼发红,焦急的喊道。
  宇文宪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有些涣散,虚弱道:
  “……齐军一定还会派斥候追击,你们这般对我,又岂能不显眼?快放我下来……!”
  于是亲卫只好将他放下,宇文宪晃动了几下,好歹是站稳了。
  便在亲卫的搀扶下行走,边走,边吩咐道:“大部溃兵,应该会在前面那座城邑集结……,
  等到晚上的时候,你拿着我的印绶,命他们将所有兵马集结好,清点人数,不准他们乱跑,先稳住局面再说……
  咳咳……咳咳咳……”
  宇文宪说着说着,便剧烈的咳嗽起来。
  亲卫见状,愈发焦急,“殿下,我们还是先在就近安顿好,等养好病回到同州再说这个事……”
  “不能回同州!”宇文宪努力保持着脑子里的些许清明,道:“不能回同州……
  不回,我或许可以保住这条命,要是回了,我这条命就由不得自己了……”
  亲卫怔了一下,明白宇文宪说的对。
  此番大败,大冢宰定然怒不可遏,会将帐统统都算在宇文宪的头上。
  可是不回同州,他们又能去那里呢?
  于是他疑惑道:“那我们怎么办?”
  宇文宪虚弱的笑了笑,道:“集结兵马之后,我们挑出两万人,剩下的抛弃……我们去汾北!……”
  “汾北?”亲卫不解,有些担忧的说道:“只怕大冢宰那边会追究殿下……”
  宇文宪努力的牵起一丝讥讽的笑容,道:“大冢宰……呵,再过几日,大冢宰自己都要自顾不暇了,那里有功夫理我?”
  “……我之所以选择去汾北,是因为那里,还有我翻身的机会……!扶着我……”
  渐渐停息的雨中,宇文宪踉踉跄跄的朝前方迈去。
  昭阳殿内,烛光暖煦,淅淅沥沥的雨挥洒在殿外的地面上。
  龙案上静静的躺着一个锦盒,锦盒之中有一枚蜡丸。
  高纬捏起那枚蜡丸,捏碎,里面显出一张字条。
  “这是前线的最新消息?”
  刘桃枝单膝跪在下方,恭声道:“启禀陛下,确凿无疑,锦衣密谍一查实消息便用信鹰送来了,比最快的军报还要快上几日,绝对可信!”
  从洛阳到邺城,八百里加急也不过三日路程。
  用信鹰传书,一日可到。
  高纬“嗯”了一声,略有些紧张的掰开字条。
  这是他掌权以来的第一场战争,影响深远。
  说不紧张,不期待,那是假的……
  高纬定睛一看,慢慢的舒展开眉眼,笑道:“甚好……!你退下吧……”
  这一场战争意义深远,不仅是高纬树立权威的重要一步,而且还影响到了之后几年的战局。
  现在他要做的便是一步步撬动天下格局。
  但说到底,对于这场战争,他心里还是没有十足十的底气。
  斛律光和高长恭纵然是当世名将,但是那边的韦孝宽还有宇文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况且北周这次有备而来,兵力、钱粮都要胜过齐军,这胜败还真是难说之事。
  这次斛律光并不是在打稳妥保险的拉锯战,而是和宇文宪十数万大军决战,这又超出了历史的轨迹。
  如果输了,那后果将难以预料……不过还好是胜了……
  【还好是朕胜了……!】
  高纬心情极好,背着手走出内殿,路过内阁的时候赵彦深讶异道:“陛下?”
  以往皇帝不在内殿处理完政务是绝对不会出来的,有事情也是直接传唤阁臣和枢密院院使,今日是怎么了?
  高纬微笑着一抬手,示意免礼,道:“今日惊蛰,政务繁忙,赵相还要好好注意身体,且早早先回去歇息吧,朕也要去歇息了,有什么事,明日再与朕说……”
  说完便在一大群宦官和甲士的簇拥下离开了昭阳殿,前往嘉福宫。
  此时婉儿刚刚命人准备热汤水,却见高纬一脚踏了进来。
  “陛下?”皇后呆呆的看着破天荒早归的丈夫。
  高纬哈哈一笑,过来抱紧了婉儿,在她的小脸上重重的亲了几口。
  “陛下什么事这么高兴啊?”婉儿脸红红的推开高纬,娇嗔的白了他一眼,这么多人看着呢……
  高纬促狭的笑着捏住她挺翘的小瑶鼻,动了动,“你猜……”
  婉儿摇摇头甩掉他那只作恶的手,“哼,不猜……”
  “一点也不乖……”……
  惊蛰日。蛰虫惊醒,万物复苏,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天下大吉。


第九十一章火龙烧仓!

  惊蛰过后,又接连下了几日的雨,之后便是一派晴朗的天气。
  本是细柳抽芽,鸟语花香的动人时节,但朝中诸臣却根本没有心情去感怀这温暖的春天。
  太极殿上的氛围比隆冬还要肃杀。
  朝臣们穿着厚重的朝服,背后却依旧冒出了涔涔冷汗。
  没有人敢吭声,四周侍立的小黄门还有锦衣甲士都垂下了头颅,全都是屏息站立,生怕呼吸得稍微粗重了一些便会引来皇帝的震怒。
  一语断人生路,一言致人死地。这,便是至尊的权柄……!
  太极殿的皇座之上,高纬余怒未消,冷着脸观察臣子们的反应。
  白玉阶下,一本奏章被扔在那里,纸张摊开,长长的足有三四十页。
  高纬环视众人,淡声道:“诸卿,可有良策……?”
  高纬在就泰山民乱一事问计于群臣。
  斛律光安邺大胜的消息没有几日,高纬便接到了高睿的加急奏报。
  泰山郡的问题比高纬想象之中的还要严重!
  高睿在泰山郡举步维艰,忙碌了月余,也只是堪堪压下民乱进一步扩散而已。
  一个多月以来,赈灾工作并没有多大进展。
  高睿是内阁赈灾计划的主导者之一,由他坐镇泰山郡,按理来说应该得到更好的成效才是,可是并没有。
  从上个月,高睿刚到泰山郡就任开始,第四日,便写了一封奏报,对泰山郡的状况表现出了担忧。
  内阁一些人并没有太过重视,毕竟内阁草拟的章程十分完善,准备也相对充足,他们以为只要稍微加大泰山郡方面的援助程度就可以了,所以内阁并没有进行讨论便将高睿的奏章下发了,与此同时也调集了更多的钱粮前往泰山郡。
  但是高睿的麻烦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高睿的奏章上的愈发勤快了。
  乱民肆虐,州官贪腐,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内阁才渐渐发觉苗头不对,将情况上报给皇帝。
  高纬命内阁加大了对泰山郡的援助。
  貌似事情就这么渐渐平息了,计划已经到了最后一步。
  在高睿已经将流民打乱分散,可以开始推行朝廷政策的时候,从天而降一把大火,将朝廷在山东各郡县的十余座常平仓给烧了个干干净净!
  三月时节,正是南风起,阴雨绵绵的时候,居然会无端冒出大火将常平仓给烧了……?
  蒙鬼呢??!!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