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的身份,将自己冠为民意的终极代表之体现,看起来马老师的诸多理念,已经不断地在实行开来了。”
马恩摇头,还是很寡淡地说道:“我跟登基了的皇帝陛下,已经有一段日子没见了,对于他有什么影响力,我自己认为是没多少的。我写的东西,多是一家之言,更多是留待各方学士进行讨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再者,皇帝陛下是一个意志坚决之人,他认定的事情,一定便会推行的。”
马恩顿了一顿,说道:“至于共和院这东西,虽然我早前提过民意的具现化体现机构这回事,不过我中华延绵数千年,君权和封建的力量何其雄厚,集权和秩序的观念何其稳固,虽然共和院取自周朝时期的例子,但是真正可派上几分用场,尚且难明。我是觉得,初期恐怕一群参议们,多是橡皮图章,一团和气地歌功颂德一番,起不到什么多大作用的。至于以后会怎样,或者皇帝陛下究竟想让共和院在我大明有多大的影响,都不好定论。因为,对我大明而言,什么政体、形制,都不是此际最紧要的事务。”
王夫之与马恩一共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于马恩的一些理论烂熟于心,他道:“马老师是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吗?现在您更加在意工业化,大明国力的增强,而并不着急旁的么?”
“正是如此,”马恩颔首道,“我国的底子究竟还是一个封建农业国,搞了一些工厂和商业公司出来,但是还没有扎根下去。比起这一次共和院大议,我倒是更在意理政院要提的那个‘大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342 大建设
光复元年的一二月份,整个理政院最忙碌的单位莫过于经发会,这个重要性仅次于兵部和礼部的部会,现在已经越发被为界所认知,认为是大明政治领域最有影响力、也是权力最大的部会。
白明修所参与的会议里,几乎有四成都是在跟经发会开的,有的时候也会加上其他的相关单位。经发会制定各种大明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会直接决定庞大的大明国家财政预算的流向。
自然,经发会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计划,而真正拍板定案的还是理政院内阁。
白明修这段日子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五年计划”。这个分明是来自后世的一个用语,现在已经在大明落地生根,并且快速地走向实际。大明的这个五年计划不仅仅是包含经济建设的,实际上还包括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民生各项种种包罗万象的东西。只不过经济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在经济建设之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十大钢铁龙头企业、十大化工龙头企业、十大煤矿龙头企业、十大运输龙头企业、十大机械龙头企业、十大军工龙头企业,”白明修揉着太阳穴,提醒道:“我希望你们不是单纯地要凑一个数字啊,还是要讲求实事求是,有什么就是什么,凑数没有任何意义。”
主管经发会的协理大臣,同时也是经发会的尚书姚翰隆稍微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眉毛,说道:“几个十大,确实是凑数凑出来的,是为了宣传上好听,不过投资和建设方面我们还是很实事求是的,呃,比如第十大煤矿不如第一大煤矿公司的投资额的一个零头。”
白明修听了姚翰隆如此直白的坦诚也是笑了,他随后转头问央行行长周子良道:“这一系列的大型重工企业的投资,耗费资金巨大,现在我们这个国家,到处都在用钱,经发会的意思是要举债,央行和财政部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发债计划了呢?”
周子良欣然一笑,说道:“早在广东行在时期,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国债计划是很完备的,基本上分三年期、五年期和七年期三种国债,为了增强流通性,我们匹配债市交易所,已经在上海和广州相继落成了。为了让国债销售顺利,我们已经首先联系了各地的商会,各商会的认购兴趣都很大。”
在南明统治以前,实际上一些商会商帮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在南明统治以后,白明修的授意之下,一系列的地方性或者行业性的商会逐渐成立。这些商会有可能形成资本利益集团,但是大明毕竟是一个公权力强大的集权国家,不可能让一群商人骑到头上。商会存在的主要意义,主要还是增强大明公署对于国家私有资本的一些控制力。
本身徽商总会、浙商总会、粤商总会、客家商旅同乡会和茶商联合会、江南纺织协会等一类的商会组织,增加了商业情报的交流和合伙投资的机会,而且商会能够同公署进行比较平等的沟通,所以商人们也都认为商会组织是非常好的存在。
之前就已经有白明修带动这些商会组织的资本投入一些他希望投入的行业中,现在不少当初投资的商人,都已经从投资中获益不菲,而且逐渐建构出了自己的事业。
白明修听了周子良的话,也是微微一笑。实际上他很清楚公署是如何搞定这些商会的,虽然不少商人都是先读书后经商的,但是他们的很多商业理念和做法,都是来源于传承或者经验,都是比较浅薄和传统的。于是,央行、财政部,乃至金管局、银管局就动员了一批“外围组织”,专门跑去给这些商会组织开巡回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经验、投资理财小妙招、国债和基金等低风险投资之类的东西。
所以白明修还是挺相信,第一批国债发行出去,必然能够吸纳一批有效资金,投入到工业建设中去。
对这件事,白明修放了心,他又去看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东西。
“五年之内,修通京沪、京广、陇海线的一半,你们这个铁路建设,倒是真的一点不客气,非常有野心啊。”
姚翰隆这次倒是很有信心,他道:“回禀陛下,铁路总公司现在已经是雇员超过两万人,技术力量雄厚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了。铁总在广东和江南的一些初步铁路建设,非常见成效。而且,我们的标准是现成,有着非常多的工程师,只要能够雇佣到大量的铁路工人,同时开工这三条重大的铁路线路,一五计划期间完成,我们认为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白明修是非常清楚,对于中国来说,铁路是维系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真正大动脉。一个健全且有效率的铁路网,能够推动这个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所以铁路建设是所有的交通建设的一号阵位。
各省都有详细的公路网的建设,也就是一五计划中的“国道+省道”的建设。白明修希望五年之内,最起码每个省的各府县之间,有公路能够通达各地,基本形成官方的道路网络。
这样一来,铁路是大动脉,公路网是毛细血管,那么整个经济物流、人流运行就通畅起来了。
“这一块的投资也是非常大啊。”白明修感觉自己的头皮也有些发麻。
周子良这次又笑了起来,说道:“铁总和各省的公路集团,基本上都是采用55的投资总额向商业银行举债的形式,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运行,采用的是一个比较低的准备金率,所以,我们预计会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比较大的2总额。不过只要消费周转,我们不会出现一个大规模的物价上涨和通胀的后果。”
白明修听着这些金融人才谈笑风生,自己感觉心惊肉跳的,在17世纪就把金融玩出花来,让白明修还是挺不适应。
343 微服下乡
白明修手里有着大把的真金白银,在预算这方面,他其实并不是特别担心的。但毕竟大明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什么地方都要花钱,而且如果钱花出去了,但是社会生产没有提上来,仍旧是一个供应不足的情况,就同样会导致物价上涨。所以白明修的挥霍,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拘谨的。
比起大量投入,白明修还是更在意实际的产出有多少的增加。这也是为什么,重工业虽然是大明现阶段发展的核心领域,但白明修却将农业发展和轻工业发展的深度广度提到现在这个位置。
在共和院大议即将来临之前,白明修也会推开繁杂的会议,换上普通的行装,跟着公职人员们走到基层去看一看。这某种程度也算是微服私访了,他并不表达自己的身份,而是亲眼去看看各公署是怎么办事的。甚至很多情况下,下到基层的办事人员只知道是上面派出来进行督查的御史,虽然非常谨慎小心,但却压根不会考虑来的人居然是皇帝陛下本人。
今天白明修来到天津府,随同的是下乡进行铁路招工的工作组。
“……调研员您可能也听说了,北方这几个省的情况呢,相较于南方省份,还是有些不同的,因为自耕农的比例相对高,加上农合化之后我们还分田分地,所以大量的农民拥有了大量田亩,一时之间很难萌生出转换职业,成为工人的想法。说起来,这其实也是河北省公署的工作失误,直接套用了南方的经验。像是顺天府周围的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满清以前的皇庄,或者就是八旗圈的地,老百姓生活还是很艰苦的。咱们一打过来之后,八旗圈地和满清皇庄全部收归国有了,之后分配给了被奴役的老百姓们,大家都是很高兴,可是这一高兴不要紧,大家都想好好种地,过安生日子,叫他们进城里当工人,大家都还是不乐意的。虽然我们取消了匠籍,并宣传四民平等,但在老百姓心里,做工的还是比种地的要低一个层次的。”
天津府民政局的一名副处长对“白御史”这样解释,显然他们并不太常接待都察院的人,所以还是非常谨慎的,生怕对方不了解情况,胡乱给他们一个点评。但实际过程中,都察院的御史们水平是非常高的。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有着真正的行政经验,并且深谙事务,才能被安排为御史,进行巡视和调研。跟古代官场上那种单纯的言官是非常不同的,大明都察院的御史讲究实际考察和实证。
白明修点点头,说道:“你的意思是,当初压根就不要分田给那么多人就好了,直接让一部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拿着工资和安置费做工人。”
这名副处长说道:“说是这样说,但其实可能还有其他的问题。唉,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都必须走下去了。现在基本上每个新成立的国企都得联系我们民政局、劳动保障局,然后安排工作组下乡去招工。我们民政部门主要是跟各村的合作社对接,不过工作效果有好有坏。”
他道:“现在是冬闲的时节,情况还能稍好一点。我们能够招募到一些愿意做季节性短工的,一到了开春之后,农民们又要返乡进行耕种,这样根本没办法培养出什么技术工种。原本我们还考虑吸纳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民来做工,但是基本上少年郎长起来,就是家里很重要的劳动力了,一般家庭都不愿意让十六岁以上的少年来到我们的工厂中。”
白明修听着这名副处长做出的种种讲解,心中也对大明现在面临的劳动力不匹配的情况,有了一些更基本的认知。大明虽然有了他的金手指,突然蜕变成为了具有非常强工业能力的国家,但是这些工业要好好地铺展起来,还是需要大量的工业劳动力的。但大明弟子还就是一个农业国,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被限制在土地上。即便是没有租佃这套隐性人身拘束的制度,农民仍旧具有对土地的依恋和惯性。
大明现在遇到的劳动力困境不在于农业上,而在于要一点点地扭转旧有的经济模式,将劳动力从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
白明修随着工作组到了一个村子中,虽然合作社的书记和队长们都是比较配合,拉出了全村老少,工作组进行了并不算冗长的宣讲,尤其是将待遇和福利讲得清清楚楚。
“……现有的土地,可以托管给农合,所产的收获,仍旧归个人所有的。而且进入工厂之后,获得正式编制,等于一份铁饭碗,不像是种地一样,还要忧心天灾,只要用心干活,旱涝保收!”
不过,农民们似乎对于这种空口白牙的许诺并没有多少信任度。
有人问:“农合的集体土地已经很多了,再托管给农合,谁来好好耕种?不是自家的土地,谁愿意好好给拾掇?是不成的!”
民政局的副处长对此也只能苦笑,因为别人提出的这个,也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他们一方面不信任所谓的旱涝保收的终身雇佣和稳定工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更加在意田里的收获。
白明修看着这个景象,心下也是有数。要改变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非得真正工人们的生活水准比农民们高,继而产生了似乎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能让农民们对工人职业和城市生活趋之若鹜。现在的农民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