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雄师-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盐商当然也知道,一旦太平军攻入扬州,太平军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家产。所以都同意了江寿民提出的,大家捐钱给太平军,以求相安无事的主意。
  盐商派遣的使者队伍由江寿民亲自带队,船队装上了几十万两白银,大批牛羊猪鸡鸭等牲畜家禽,美酒佳肴,由水门出了扬州城,直接渡江去了天京,面见杨秀清。
  “东王殿下,这是我们扬州百姓犒劳天军的,只要太平天军不犯扬州百姓,我们愿意归顺太平天国。”江寿民向杨秀清献上了礼物。
  杨秀清哈哈大笑:“我们太平军和当年的英夷不一样,那帮夷人只知道唯利是图,而我们太平军不会贪图财富。而我们北伐军只是暂时路过几日,不会长久住扬州。这样,你回去之后,让城内的清妖官员出城暂避,并让城内百姓在门上贴个顺字,便可平安无事;若是不贴,将会视为顽子押来天京问罪!而且我们太平军不会在城内收赋税和徭役,扬州百姓可安居乐业。至于你们扬州士绅送上来的礼物,我们太平天国本来就是要救济贫苦百姓,干脆由你们替我们做了,把礼物带回去分给扬州百姓吧,就当成我们收了礼物。”
  江寿民回去之后,立即把杨秀清的意思和扬州城内的清廷官员说了。
  清廷官员暂时出城避难,扬州城门打开,李开芳和林凤祥命令几百名太平军先行进城。太平军进城之后,居住在庙宇中,对城内的百姓不犯秋毫,并且在遇到乞丐主动给钱,买东西按市场价支付。
  谁知道当更多的太平军进城之后,一切都变了,太平军突然翻脸,对盐商进行抄家,强迫百姓把家产都上交给太平军圣库,强迫男女分营,甚至还根据杨秀清的命令,令人选出一百多名美女送往天京。
  大批扬州百姓被太平军裹挟,编入了流民炮灰队,有半数左右的流民炮灰队被送往天京,用来增强太平军的实力,还有半数左右的流民炮灰队被编入北伐军之中,这样北伐军的人数就达到了十多万人!至于粮食,都是那些被裹挟的百姓,被迫把自己的粮食上交给圣库,被充作北伐军粮。
  而那些原本是花钱买个平安的盐商都惨了,谁知道太平军根本不讲信用,把他们的家都给抄了,堆积如山的粮食、绢帛、金银财宝,都落入到太平军手里,很多盐商和他们的家人还被太平军打成了顽子,被送往天京,打散了编入太平军中。这些被打上了顽子标签的盐商和他们的家人,将会在今后的日子中受到太平军将士的监视,爆发战事的时候,他们还会被充当放在最前面送死的炮灰。
  李开芳和林凤祥在扬州劫掠了一番,大批金银财宝、绢帛、茶叶、食盐被送去天京,而他们自己则带着抢来的粮食,踏上了北伐之路。
  杨秀清看着从扬州抢来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财物,哈哈大笑:“太好了!我们有了这些金银财宝,又能向兰芳购买更多的军火了!”
  李开芳和林凤祥的北伐太平军往西北方向的安徽进军,安徽巡抚翁同书大惊,立即同钦差大臣胜保商议破敌之策。
  “翁大人,本官倒是认识一位人才,名叫苗沛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穷秀才,但是此人在乡里有很高的声望,他应召组建团练,几年来已经组建了一支十多人的团练。”胜保推荐了一个人。
  问清楚了苗沛霖的资料,翁同书有些吃惊:“此人不是农人出身,何来钱财举办团练?他哪来的银子?”
  胜保哈哈大笑:“这就是此人的厉害之处!他没有银子,纯属空手套白狼,以长毛贼来了要杀光淮北士绅来吓唬当地士绅,令士绅出钱给他操办团练。此人虽是一小小秀才,可是头脑机灵。所以说,此人可用!”
  翁同书大喜过望:“那赶快给他送去一些银子和军火!只要他能够保住寿州、颍州等地,可用给他提供更多军火!”
  绿营现在是什么情况,翁同书和胜保都很清楚,两淮的绿营兵比广东的要更烂,广东的双枪兵虽然抽鸦片,但多少有点钱,还能一个月操练一次。而两淮之地的绿营兵,除了敲诈勒索赚点银子抽鸦片之外,什么事都干不成。因为没有钱,上级军官吃空饷可以吃到令人发指的七成!一个千人营,只有两三百兵都很正常。
  就这样的绿营,如何抵挡太平军?所以翁同书和胜保把希望寄托在苗沛霖身上。
  寿州和颍州,是北伐太平军要同捻军会合的必经之路,只要把这两个地方给堵死了,太平军就无法同捻军会合。
  若是没有捻军帮忙,没有骑兵的太平军到了北方的大平原上,机动性将会严重降低,到时候朝廷可以用骑兵来骚扰、拖延太平军。最终孤军深入的太平军会被清军骑兵耗死在华北平原上。所以说,翁同书和胜保只求能够守住寿州和颍州。
  “苗大人,这是我们巡抚大人和钦差大人的一点心意。”一名使者向苗沛霖递上了安徽巡抚府送来的礼物清单。
  苗沛霖打开清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白银二十万两,洋枪五千支,子弹五十万发,粮食一千石。
  “那就替我谢过两位大人了!”苗沛霖拱了拱手,“卑职一定会尽力堵住长毛,不负朝廷皇恩!倘若寿州和颍州有失,卑职愿以身殉国!”
  等到使者离开,苗沛霖转头问他的军事刘淑愈:“刘先生,长毛贼要来了,朝廷又给我们送来了枪支弹药和粮食,我们怎么办?”
  刘淑愈是山东人,道光六年进士,曾任房山县知县,因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当了没多久的官,就得罪了上级官员被免职。后来太平天国爆发,刘淑愈有想过在山东老家参加幅军起义,但因为听说苗沛霖组建团练,于是赶来淮北。
  苗沛霖对刘淑愈这个进士出身的名士是十分喜爱,于是把他留了下来,给自己当军师。
  “苗大人,朝廷给我们送银子送洋枪,本来就是不怀好意!他们是想让我们和长毛拼个你死我活!朝廷才给了我们五千支洋枪,可是长毛手中洋枪又有多少?十多万长毛,恐怕洋枪不少于万支,还有大炮助阵,这仗我们怎么打?”刘淑愈拱了下手道。
  苗沛霖脸色大变:“朝廷明显是要让我们去当炮灰啊!”
  “对!”刘淑愈点了点头,“寿州和颍州,乃是两淮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朝廷是担心寿州和颍州失守了,长毛和捻子会师,那就势不可挡了!所以想要让我们死守两城,让我们拿我们的民团和长毛拼命!”
第222章 太平军北伐(二)
  安庆城,一名清军军官气喘吁吁的冲进巡抚衙门:“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苗沛霖投降长毛贼了!”
  进来的人正是颍州知府,他是被苗沛霖轰走的。其实苗沛霖在军师刘淑愈的建议下,把颍州知府轰走,而不是献给太平军,这样做他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万一太平军和捻军不行了,他可以回头再向清廷投降。
  “什么?”翁同书和胜保两人几乎是同时从座椅上跳起来,连茶杯掉在地上摔碎了都不知道。
  这一下可真是赔大发了,给苗沛霖送去的银子、粮食和军火,等于送给太平军了!
  北伐太平军先是攻克了凤阳府、占领临淮关,又接连攻克蒙城、怀远,直奔颍州而来。见到太平军势不可挡,苗沛霖和刘淑愈向太平军献上降表,表示自己向太平军投降。
  颍州,也就是今天的阜阳,城门大开,已经换上戏服,头上戴上纸帽子的苗沛霖和刘淑愈站在城门口迎接太平军,两边站着大批连练勇号衣都没来得及更换,只是把蓝头巾换成红头巾,把辫子打散了批在脑后的苗家军士兵。
  城外不远处,一队太平军正在向颍州城走来。
  “恭迎太平军丞相!”两边的苗家军士兵齐声长喝。
  苗沛霖和刘淑愈两人带头跪下,身后的苗家军士兵纷纷跪在地上。
  李开芳和林凤祥走进城内,颍州的大清知府大人早就跑了,知府衙门变成了苗家军的指挥部。
  “苗大人能深明大义,加入我们,共反清妖,实在是我太平天国的功臣啊!”李开芳笑眯眯的说道。
  “丞相大人,我等皆为汉人,自然是要复兴华夏,共反清妖。”苗沛霖连忙说道。
  李开芳哈哈大笑:“苗大人虽然懂得反清妖,但是苗大人的觉悟还是不够高啊,我们不仅要反清妖,而且要信天父,那才是我们太平天国的根本!不过呢,我们现在要反清妖,暂时不计较那么多,我们可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林凤祥道:“但是我们北伐成功,活捉妖头咸丰,平定天下之后,整个天下都要信天父,那是以后的事情。”
  “对对!两位丞相言之有理。”苗沛霖掏出手帕擦了一把冷汗。
  接着,李开芳和林凤祥又向苗沛霖讨要粮食,并在颍州一带招募百姓加入太平军。
  当天晚上,苗沛霖和刘淑愈坐在书房内,两人秘密商讨问题。
  “这太平天国,好端端的中国人不当,非要信什么劳什子的洋教!还要逼着每一名加入他们的老百姓都信教!简直是岂有此理!”苗沛霖愤愤道。
  刘淑愈道:“若是让他们这些人得了天下,那么我堂堂中华真的是大难临头!那是真正的沦陷了!即便是异族入侵,我们还是中国人。可是让长毛得了天下,那就真完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苗沛霖问道。
  刘淑愈笑着道:“我们当然不能自己出力和他们打了,我们可以找借口说,我们要守住颍州和寿州两地,以保护太平军后勤通道,这样他们就不会迫使我们和他们一起北伐。至于未来嘛,既然我们反清了,不可能再去投靠清政府吧?不是还有个兰芳吗?我们可以派人和他们谈判。”
  “这样做可行吗?”
  “当然可行!”刘淑愈摇着扇子,“其实李少荃的淮军,虽然还未效忠兰芳,但事实上已经是和兰芳共事了。兰芳的官员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出湘军的衙门!我们也可以写信表示,我们向兰芳效忠!不过我们要小心的是曾涤生的湘军,那个老头子顽固不化,若是落入他们手里,就没有好下场。”
  太平军在颍州并没有待太长时间,不过居住了短短一个星期,收集了粮草,又从当地招募了五万多老百姓从军,便拔寨起营,继续往河南方向开拔,去同捻军会合。
  李开芳和林凤祥他们前脚刚走,苗沛霖立即派遣使者去上海求见兰芳驻上海的官员。
  刘淑愈自告奋勇,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途。
  穿着一身太平天国戏服,头戴纸帽子的刘淑愈在太平军控制的地盘内畅通无阻,在浦口准备渡江的时候,有太平军上来检查,刘淑愈摸出了李开芳给他的腰牌。太平军检查之后,放他登上了渡船。
  刘淑愈到了天京,他只是装模作样的进了东王府朝拜了一下东王,随后便去下关坐上一艘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这位先生,去了上海,可不能这身打扮了!李少荃虽然不管兰芳官服和汉服,但是这长毛服饰,李少荃李大人的兵看到了,铁定要管!”船上一名穿着汉服,头上束着方巾的年轻人对刘淑愈说道。
  刘淑愈回到船舱内,换下了身上的戏服,换上大清文人的长衫,又扎起了辫子,头上戴上一顶瓜皮帽。
  再说太平军过了颍州,很快就同捻军会合了,两军合为一路。
  太平天国北伐军的规模,已经从出发时候的两万人马增加到了二十多万,当然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被裹挟的流民,真正的精锐老兵还是那两万人。
  此时的捻军规模还不是很大,只有三万多人,这样,太平军和捻军两军合并之后就有了近三十万人的兵力。
  太平军和捻军合股之后,两军一路北上,攻破了黄河边上的郑州。
  但是这个时候,太平军的两名丞相之间却发生了争执。
  “我们应当走东路,沿着运河北上,途径山东,可以收编山东的幅军!这样我们的实力就能又进一步增强了。”林凤祥提议道。
  “不!我们现在有了捻军兄弟的骑兵,应当直接渡过黄河北上,直接从直隶攻上去,即可攻破京城!走山东太绕路了,而且山东地形也不利于捻军兄弟的骑兵发挥。”李开芳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走陆路,我们的粮草弹药运输多有不便,应当顺着黄河东进,再走运河,不仅省事,而且沿途中还能招募不少人。”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的时候,有捻军的探马来报:“报告各位大人!妖头僧格林沁的大队骑兵到了黄河北面!清妖大军正在集结,准备同我军决一死战。”
  这次清军来势汹汹,到来的除了有僧格林沁的五万满蒙骑兵之外,还有甘陕绿营骑兵三万人,直隶绿营十万人,从京城调来的八旗新军两万人。
  这八旗新军都是清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