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他要给负责供应十万大军后勤的牧民们撤退的时间。
    鞑靼人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其粮草供应基地,当然不会跟在主力大军附近,而是隔着有些距离,在花马池外的草原上。每日往南运送牛羊。
    他钉在这里,好歹能给牧民们争取北撤的时间。
    第三,收拢溃兵。
    他率32万人与明人新军卫会战,伤亡12万余人。当日成建制的撤离的骑兵只有17万余人,还有数千溃兵需要收拢。
    …
    …
    信使们在清晨时奔驰而去。
    小王子率十万大军南下,要立威于明朝的西北地区,除开他本部率领的三万余人,还分派有四路大军:
    以蒙郭勒津部的首领火筛率鄂尔多斯万户和其本部共计24万人,沿下马关攻豫望城、葫芦峡城,届时自己视情况是围攻红城堡,或者攻打固原城。
    以其长子图鲁率一万五千骑西攻灵州。以察哈尔部的少师脱火赤率一万骑沿清平关攻环县。以喀尔喀万户达尔罕率一万五千骑奔袭红寺堡、宁夏中卫。
    闰七月十四日的下午,在这方圆五六百里的战场中,小王子惨败的消息陆续的送达到各路大军的统帅手中。
    红城堡外,清水河畔的鞑靼军营中。
    火筛收到消息后,派人将与他共同合兵围攻红城堡的喀尔喀万户的首领达尔罕请来,在大帐中和其密谈,“达尔罕,你看看。这是可汗令信使传来的消息。”
    火筛时年三十四五岁,身材高大,脸上带着常见的高原红,显得是个红脸大汉。
    达尔罕接过书信,读完后,满脸的难以置信,忍不住道:“这怎么可能?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大汗直接撤离韦州城。这…这怎么可能?”
    他连说了两遍,来表示他的震惊!明人的新军卫竟然恐怖如斯!
    火筛在营帐中来回走动着,光线晦暗,映照着他的红脸,作为久经考验的将军,鞑靼人的名将,在此时他依旧能理智的思考,沉声道:“来传递消息的是大汗的亲兵,不会有错。这种惨败,大汗有必要骗你我吗?撤军吧!”
    达尔罕沉默良久,叹口气道:“那只能撤走了。大汗身边跟着永谢布部的亦不刺,他…”
    火筛断然的道:“亦不刺翻不起浪花来。大汗身边至少还有万人的察哈尔部勇士。倒是大汗在信中提及的另外一件事,你我要注意。根据明军的判将所言,韦州城中并没有多少粮食储备。我们撤离的时间要晚一点,而且还需要留下部分轻骑监视红城堡这里的数万明军,不能让他们将给养运到韦州城给新军卫。你安排一下,现在就率部撤离,我断后。”
    达尔罕敬佩的道:“好。”走上前,给了火筛一个拥抱,“火筛首领,你要保重!”他回到营寨中,立即安排,一个时辰后,在夜色中率部撤离。
    达尔罕离去后,火筛在他的大帐中,来回踱步,稍后,高声道:“来人,去通知鄂尔多斯的领主阿固勒呼从固原城撤兵。”
    …
    …
    达尔罕所部掠夺了红寺堡、宁夏中卫一带比较富裕的区域,但在连夜的撤军中,他们只能带上金银等贵重物品,还有掠夺来的女子撤离,其余全部放弃。
    苍茫的夜色中,虽然整支队伍并不乱,但是连夜撤军,怎么看都有一股凄凉的氛围。军心溃散、士气低落。
    达尔罕骑在马上,头顶是厚厚的云层,月亮若隐若现。
    “明人的新军卫真的这么厉害?”
    鞑靼的军事贵族们在一个月前就知道新军卫的名号:斩首两千级啊!这是近二十年来少有的损失。以前就算吃败仗,比如成化十六年的威宁海之败,终究是可以逃走的。
    而这一次,新军卫的威名将传遍草原。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固原城外。时间是第二天的午后。红城堡距离固原城约两百里。火筛即便是第一时间传信,信使抵达也是在第二天时。
    鄂尔多斯部的领主阿固勒呼,率领着部下一万余人,在固原城的文官、武将的注目下大摇大摆的离开。
    但区别于表面上的嚣张,他的心情可不是如此。
    阿固勒呼和亦不刺一样,在鞑靼六个万户中属于刺头,并不想臣服于达延汗小王子。奈何火筛去年入驻河套后,威望渐高。因而,他被派来打固原城。
    固原城作为军事重镇,其城墙的加固还得等到下一任的三边总督秦纮到来。当然,现在亦是一座坚称。
    三边总制史琳七月份在鞑靼大军尾随之下从河套地区仓惶撤离,他并没有和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死守红城堡,而是回到他的驻地:固原城。
    所以,在有主官和军队的情况下,阿固勒呼不可能打得下固原城,他在城下也就是做做样子。
    此时在火筛的通知下撤离,阿固勒呼并没有不甘心,而是带着一种恐惧和兴奋。
    新军卫真的如此恐怖?致使小王子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区区三千人就有如此威力,那日后鞑靼人怎么过?
    同时,他很兴奋。因为这次攻击韦州城,损失的骑兵基本都是小王子的亲信。这对于他们这些不愿意彻底臣服的部族而言是个好消息啊。
    …
    …
    固原城中,消息很快就报到总督史琳案头。
    “快,派人出城查探。鞑子为何撤离。”
    确切的消息在大约五天之后传来。此时,火筛已经率部撤离红城堡。固原城和红城堡恢复联系。
    总督衙门中,史琳看着回来的信使,感觉难以置信。张昭竟然以三千新军卫在韦州城大胜小王子,迫使鞑子全面撤回到长城北。
    稍后,整个固原城中都陷入喜庆中。

第两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
    固原城是西北重镇,基本上每次鞑靼入寇都会打到这里来。城中的百姓、商贾、士绅、官员们早就适应。
    但是,被一万鞑靼骑兵堵在城中六七天,每日被箭矢袭扰,伤亡逐渐增多。城中众人谁心里没憋一口气?而此时传来新军卫大胜的消息,自然是令所有人狂喜。
    固原城所有的商家在弘治十四年的闰七月二十日午后时分生意大好。到晚上,各楼阁会馆的生意更是好到要爆炸。人人都在肆意的庆祝!
    三边总督史琳在城中最好的园林中(借来的)和文官武将们畅饮,本地的缙绅作陪。
    酒席间众人都有些微醺。
    一名文官道:“张指挥使斩首一万两千余级,这个消息不可思议,但有前面斩首两千级垫底,八成是真的。这是国朝自太宗后前所未有的大胜。朝廷必定嘉奖!”
    “以此功足以封侯。”
    “十八岁的侯爷啊,这是皇明自定鼎以来前所未有之事。必定会青史留名。”
    “总督大人,不知你何时前往韦州城老军,老朽愿随你一行,见见这位名震西陲的名将!”
    “这话说的。何不邀请张将军来固原城一叙?他毕竟还是受总督大人节制嘛!”
    史琳听着众人的议论,和文臣、武将们连连饮酒,然后离席更衣,到大堂后的精美小厅里稍做休息。
    “你们都出去吧。本官一个人坐坐。”史琳将侍奉在小厅中的美人打发走,靠在椅中,微微觉得酒意上头,脸上带着笑。
    搜套行动只斩首三级,实际上是失败的。他的乌纱帽更加是岌岌可危。当今天子固然仁厚,而且好面子,但是并非是糊涂虫啊!但是,有新军卫这一场大胜,他的官位就稳了。
    心腹幕僚赵师爷从小厅外进来,一身青色文士长衫,笑着道:“新军卫意外大胜,在下为东翁贺!”
    史琳今晚也没穿官服,一身道袍,仰头笑着点点赵师爷,“子龙啊,有话就说吧!”
    赵师爷的表字叫子龙,走上前两步,小声道:“东翁,一个月前,保国公、苗监军似乎对张指挥使不肯分润军功相当不满。就我的看法,这次军功张昭肯定还是不会分润给他们。但是,我们得交好此人!今日酒席中的提议是好的,但不可行。我这里有几个法子请东翁参详。”
    “你说。”
    “第一,我们要在粮草、物资上支援新军卫。我前些时日在红城堡调配粮草,听说新军卫的军需供给都是直接由兵部下发,连总督团营的镇远侯的脸面都不给。
    第二,韦州城太过于荒凉,贫苦。我们可以给新军卫换个驻地。比如灵州城就挺好的。
    第三,东翁可以邀请张昭率其麾下有功将士来固原城中一叙。到时候必然是百姓争相迎接,满足他的虚荣感。
    交好之后,不求他在奏章中给东翁分润军功,但总可以在用词上修饰一二。天子龙心大悦,这样一来东翁的官位会更加稳固。”
    史琳捻须笑道:“好。子龙谋划的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赵子龙躬身行礼,应诺道:“在下一定尽力。”
    其实,和他打过交道、张昭妾室的父亲方珍和其长子方储就在固原城中。他和新军卫之间的联络渠道畅通。他做为幕僚,要给自己的东主尽力争取,以求保存官位、名誉。
    而最好的选择,其实是请张昭在给天子的奏章中提一句他的东主啊!
    …
    …
    一个月前,保国公朱晖大会诸将,在红城堡誓师出塞搜套。而他前脚刚走,张昭就率部抵达固原城中。随即,将方氏父子留在固原城中,负责采购和准备接应王家运输的物资。
    这其实只是明面上的理由。根本的原因是要保护方氏父子的生命安全。毕竟,战场上的事,谁说的准?
    以此时的视角去看,张昭在十二日晚上作出决战的决定,于十三日在韦州城外会战,鞑靼骑兵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的!
    所以,他将方氏父子三人留在固原城是非常保险的处置。不能他来西北一趟,反而叫方晶的父兄陨落在战火中。
    当然,方珍堂堂两榜进士,比较要脸,将小儿子方俨打发回韦州城做事。
    此时闰七月二十日,不仅仅是方珍、方储父子俩在固原城中,林文宁、张泰平和王家瑞昌号的掌柜王承叶等人都已经抵达固原城。他们带着大量的物资。
    众人都是住在瑞昌号在固原城的店铺和院子里。
    前文说过,固原城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王家百年世族,为秦地缙绅之首,在固原城中当然有府邸。
    占地一亩的大宅院中,前院里灯火通明。王承叶在一处宽敞、精美的花厅中招待着林文宁、方珍父子等人吃酒庆贺,自有城中教坊司的歌姬们来跳舞、演奏曲目。
    王承叶举杯道:“这一杯酒,让我们先敬张相公和新军卫的将士们!韦州大捷,斩首一万两千余。大涨我们的威风!让骚鞑子不敢在西北横行。”
    此时,新军卫斩首大胜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固原城。
    众人纷纷举杯。
    林文宁四十多岁,长着一张马脸,一边欣赏着美姬的歌舞,一边问道:“王掌柜,平安呢?”
    “被小姐派丫鬟留在后面用餐呢。不用担心,来来,林大人,我们喝一杯。”
    林文宁身上挂着从五品的镇抚,心里暗自苦笑,举杯应和。
    他带着新军卫众人在王家采购物资,在三原县中盘桓多日。张相公的长随张泰平时常被王家的六小姐叫去问话。事无巨细,话题多半和张相公有关。
    据平安这小子的推测,王家的孙小姐只怕对张相公有意。这不,都跟着他们来到固原城中,她还要押着物资去韦州城。
    这其实没什么。自古嫦娥爱少年嘛!
    张相公风采玉立、胸有乾坤。而王家的六小姐闻名关中地区,据传能诗善文,容貌品性都是一流。年方二八,曾拒绝这三秦大地无数士子的求婚。
    这没准是一段佳话呢。
    但是,要看到这背后的逻辑啊。
    要知道王家在秦地的影响力。前吏部尚书王恕可是天下名臣,其子孙、家族在秦地这里出仕,可谓西北第一世家。这家的家世、门第,难道王小娘子是给张相公做妾吗?
    张相公和夫人的感情,他是知道。要是知道他一路带人过去,少不得要被牵连的。
    众人正酣畅的饮酒。忽而一名小厮进来,汇报道:“总督府赵师爷下帖子请方老爷喝酒。”
    方老爷指的方珍。
    …
    …
    林文宁等人宴饮时,小黑胖子张泰平正在后院一处精美的暖阁中读书。
    嗯,读四书五经。而且,还有人监督。

第两百三十三章 侍女们
    “唉,人人都在喝酒、看舞蹈庆祝新军卫大胜的日子,我却还要苦读圣人经义。这是为什么?”
    小黑胖子张泰平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将一本《孟子》递给面前的高挑美人。
    高挑的美少女年龄不大,只有十五岁。却是身段修长。西北的佳丽身材都不矮。她穿着一袭精美的红色长裙,愈发显得她肌肤如雪,容颜俏丽。闻言后,明亮漆黑的大眼睛带着笑意,道:
    “别废话,赶紧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