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嗯”了一声。王小娘子跟着商队前来的消息,林文宁下午时瞅空给他说起过。脑海中对此女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就记得她很美丽。
    他当日只见了此女一面,接下来一个月不是训练就是大战,用脑过度。她就是美成天仙,他也记不住。
    走进庭院里,就见王承叶在外面候着,赔笑着道:“张相公…”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六小姐没打招呼直接过来,有点失礼啊。
    张昭微笑着点点头,寒暄两句,这才进大堂中。
    只见一名青衫美人正端庄、娴静的坐在椅子中等候。烛光明亮,映衬着她的美丽:略显清瘦的脸蛋,五官精致,肌肤剔透如玉,组成一张惊艳至极的容颜。当真是花容月貌。
    她身旁则是侍立着两个高挑的侍女。一个穿红裙,俏脸上带着笑,目光大胆、好奇的看着他。一个穿白色的道袍,气质清雅动人,美眸顾盼间,如明珠生晕。
    “张相公,小女子冒昧来访,还往见谅。”六小姐见张昭进来,起身盈盈一礼。她时年十六岁,中等身量,比例完美。展颜轻笑时,仿佛皎洁的月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张昭欣赏着她的美丽。和婉儿一样,赏心悦目。当日这位六小姐在王恕身边,他自然不好去打量王老头的孙女。这时倒没什么。微笑着拱手回礼,道:“六小姐客气。”走到主位中坐下。
    庞泰上茶后悄然退出去。
    六小姐贝齿微露,轻轻一笑,径直的道:“张相公当日预言鞑靼骑兵必定要南下,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小女子佩服至极,特意来当面请教一二。”
    张昭有点酒意上头,手指压着额头,说道:“王老大人和贵府帮助我们新军卫很多。六小姐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知道的,一定回答你。”
    他有点搞不清楚这小娘子的想法。远行千里,就为见他一面,问几个问题?
    六小姐从张泰平那儿对张昭的习惯、细节了解很多,大大方方的道:“张相公的新军卫斩首一万两千余,全火器的新军卫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你接下来打算如何对付套虏呢?”
    张昭坦然的道:“新军卫预估会留在西北一段时间。报功的事情被牵扯明白,保国公不会班师回朝。我也要等在韦州这里。新军卫既然在西北,火筛肯定不敢南下。
    小王子被我打的有点惨,伤了元气。他要聪明点的,这几年就乖乖的在草原上舔伤口。休养生息。
    所以套虏,说的更明确点就是鞑靼右翼三个万户部。具体而言就是火筛。只要接任的三边总制在花马池一线用水泥修筑堡垒防御,接下来边境的局势会稳定下来。
    至于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打下归化城,重置东胜卫,届时河套地区,河套平原都将属于国朝。”
    这里额外说一点地理。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注意,这里是指的河套,而非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而河套地区的精华之地分为两部分,分别就是所谓的前套、后套。
    前套即是指的鄂尔多斯草原。这一带有优质的牧场,可为养马地。明时的河套地区指的是这一带。而后套指的就是秦时的九原郡、汉时的五原,即现代的河套。
    这里的土地肥沃,极其的适合农耕,可以开垦良田数百万亩,足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被成为塞外米粮川、塞北江南。当年吕奉先在此扛过枪。
    明朝只要控制东胜卫、归化城这片区域,控制后套真不是梦想。
    六小姐明眸落在张昭的脸上,轻轻的点头。张昭话里的未尽之意,她自然听的出来。
    张昭的个人看法还是要进攻,以攻为守。但是朝廷很可能会选择防御。所以世事那能尽如人意?即便张昭立下如此大功。
    六小姐举起茶杯,道:“我以茶代酒,敬张相公为国家立下大功。这功劳当可封侯。只是回京之后,我担心张相公会遭遇风波,还请张相公小心。”
    张昭笑笑,举起茶杯,“谢谢!”
    西北的大战至此已经结束了。鞑靼人退兵之后,不可能今年还敢南下。那么,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班师回朝还要等几个月。封侯什么的,张昭其实不大关心。这不是在装逼。而是,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弘治皇帝又不是昏君,难道会不给他封赏吗?
    这场大战对他的意义,不仅仅是功成名就,更关键的是,他会因此而获得朝堂上的话语权。那么,他心中对明朝的改良,可以逐步的向弘治皇帝进言,慢慢的开始实施!
    在之前,他人微言轻,在军国大事上,弘治皇帝不可能听他的意见。他真想办事只能去说服李东阳。但这一战之后,他可以直接和弘治皇帝沟通。
    忽悠弘治皇帝,可比忽悠李阁老要轻松得多啊!
    至于说六小姐的担忧:狡兔死,走狗烹。这个担忧,暂时是不用的。
    他手中强兵,三千人即可大败鞑靼精骑三万余人,这怕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但是,这需要先弄明白弘治朝对外战事是何等的憋屈,刚出个能打的将军,弘治皇帝就猜忌,这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他的新军卫成立,本就是弘治皇帝试验新军的结果。
    如王恕对他所言的,日后国朝的战事,他将会成为弘治皇帝的首选大将。
    当然,些许的风波肯定会有的。弘治皇帝没那想法,保不准言官们会出来嗡嗡叫。文官集团大概不会想看到一个可以凝聚武勋集团的人出现。
    这都是将来的事。他在西北这段时间,主要是继续招募、训练新军。
    这叫练好内功。
    当然,在物资上,少不了要王家支援。最起码的像燧发枪就不可能从京城调拨过来。弹药也是的。都得依靠王家的制造能力。
    六小姐嫣然一笑,站起身来,美眸中仿佛有秋水掠过,精致的脸蛋忽而浮起些许的娇羞之色,仍然坚定的清声道:“多谢张相公款待。我一直很好奇张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希望下次见面,张相公能给我解惑。”
    说着,盈盈一礼,带着两个侍女告辞离开。脚步略有点快。
    张昭给她说的一愣,看着她婀娜的青衫倩影消失在大堂门口,他要是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就是脑子有问题。
    张昭失笑的摇摇头。他还真没有被女孩倒追的经历,而且还是一个绝美的少女,不远千里来见他。他前世里是只单身狗。而眼前的一幕却有如此的真实。
    不过这没什么卵用。他也就心里暗爽片刻。男人嘛,谁没点虚荣心?但他没有离婚再娶的念头。而王恕的孙女,难道嫁给他当小妾?所以,有缘无份啊。
    随着各路消息回复,他接下来几日怕是要应付各路来说情,分润军功的事。

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十三日,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二十日,固原城、红城堡才因鞑靼骑兵全面北撤恢复对外复联系,同时收到张昭派来的信使。
    有张昭一个月前斩首两千级的事例在前,此次张昭在韦州城斩首一万两千余的消息,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所率领的4万京营没有人去质疑这一战果。
    因为,韦州城本来就在鞑靼主力的必经之路上。
    同样的,固原城的三边总制(总督)史琳等人亦没有人去质疑。当日固原镇的文武官员可都是去韦州城外看过人头点检的。
    因而,报功请赏的正式奏章还要等大佬们派人去和张昭沟通,看能不能分润点人头做军功,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些。毕竟,耗费钱粮搜套才斩首三级是要被追责的。而报捷的文书,由朱晖、苗逵、史琳三人画押签署,在二十四日签发,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红城堡距离京师约两三千里,报捷的文书于二十八日的晚间抵达京城。晚间时宫门已经落锁,但在军国大事面前,消息被送到乾清宫中。
    弘治皇帝展开报捷文书时,在遥远的西北,王小娘子刚刚向张昭表露出心意,娇羞的快步离去。
    乾清宫西暖阁中,各种造型优美的铜制灯座上的蜡烛点亮,弘治皇帝披着皮制的棉衣,在灯下读着消息,手微微颤抖着,喘着气。
    帷幕放下的床榻中,张皇后探头出来,一头青丝落在白皙如玉的肩头,关心的道:“陛下,怎么了?”
    弘治皇帝走上前两步,神情激动的道:“皇后,你看!新军卫在韦州城外击败小王子所部,取得大捷。斩首过万。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忍不住仰头大笑。此时还讲什么天子仪表,养气啊?
    弘治皇帝熟读历史,根本无需人提醒就知道这是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战果空前。
    张皇后娇媚的脸蛋上顿时浮起震惊的表情,随即笑盈盈的祝贺道:“臣妾恭喜陛下!有此大胜,陛下可以告慰祖庙。还得到如此良将。将来边患无忧。”
    弘治皇帝大笑,握着张皇后的手,“皇后真是朕的知心人。哈哈。来人,去叫阁老们进宫。如此大捷必须昭告天下,必须封侯。唉,慢着!”
    弘治皇帝又叫住要去传旨的太监。他到底是多年皇帝,狂喜之下想叫阁臣们进宫,随即反应过来,这反而会搞的中外猜疑是否出了大事。不如明天早上再议。
    …
    …
    弘治皇帝兴奋的只睡了一小会,至于帝后如何消磨时光不必赘述,第二天早朝再次免掉。在早秋凌晨午门外朝臣们的感慨中,上午八时左右,朝廷重臣们都被叫到武英殿中议事。
    此时,内廷、外廷瞩目。随即就有消息传出来。西北大战落幕,新军卫在韦州城下取得大捷,斩首万余。
    闰七月,小王子、火筛率十万部众再次入寇。西北的战事牵动着朝堂众人的心。而此时到月底大战就落幕,鞑靼骑兵遭到新军卫迎头痛击,仓惶北撤。
    这个消息在京中迅速的传播,继而点燃京师官员、士子、商贾们的情绪!
    此刻,武英殿中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外加口水横飞。
    朝堂重臣,说的直白点,就是阁臣,七卿,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镇远侯顾溥。弘治皇帝不喜言官,这种时候当然不会把言官们叫来。
    在武英殿中群臣齐齐向天子表示祝贺后,立即开始互怼。不是为张昭封侯的事,这已经拦不住的!威宁伯当年斩首多少?成化皇帝和当时的阁臣们那么废,都知道给侯爵,他们难道还不如吗?
    群臣们争论的焦点是:接下来,在西北是采取防御,还是进攻?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军卫这等强军在手,由新崛起的名将统帅,还不许他们做做梦?
    这些年弘治君臣可是被鞑靼人搞的焦头烂额,一个耳光接着一个耳光的挨!
    最后还是首辅刘健一锤定音,“西北战事接下来的走势是出塞作战还是就地防御,让朱、苗、史三人和张昭把情况报上来,朝廷再做决断。不急于一时。
    此次韦州大捷,朝廷要明示天下,鼓舞军民士气。今日议事先把张昭的赏赐定下来,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义行文,催促西北将战事详情和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待班师回京后,朝廷将会封赏诸将士。”
    关键时候还是首辅靠谱,维持会场秩序。
    谢迁和刘健、李东阳配合默契,当即道:“理当如此。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现在当讨论该给张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许世袭。”
    明朝的爵位体系,说复杂也复杂,不复杂也不复杂。首先,得分宗师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这是惯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长宁伯周彧。当朝的外戚寿龄侯张鹤龄。而驸马在驸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后来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较顺眼,因为崔元曾经去安陆接他上位,所以给了爵位,就此成为惯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规定分为:公侯伯三种,分七个等级。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但是呢,明朝在封爵的旨意中是不明说几等的,而只是区别公侯伯。所以,要搞清楚爵位的等级,还要从爵号、食禄等待遇上去区分。这个就会很复杂。
    像平江伯陈锐,他本来是弘治皇帝在名将王越死后倚重的第一带兵大将,然后被剥夺食禄在家闲住。这绝逼就变成一个二等伯。最低档次的那种。
    爵位还有一个区别,分为是否世袭。
    所以,谢阁老此时提出来的问题,一样很有“嚼劲”。够朝臣们口水一会。
    李东阳一看这架势,当即先开口道:“如此大功当赏,但张昭还年轻,不宜给世袭爵位。”
    李阁老看着是在压张昭,实际上是帮他。现在爵位就给世袭,回头功高不赏怎么办?到那一步,基本上皇帝就的琢磨把你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