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秀背后的事情、算计,张昭此时并不知道。
    和张昭相熟的王恕次子、瑞昌号的负责人王承襟在王家门外相迎。略用过酒饭,亲卫们被安排住宿。下午四时许,张昭被引着前去见王恕。
    雅致、幽静的小轩中,张昭再一次的见到王恕。和第一次相同的地点。还有,相同的陪客。王恕身边侍立着青衫少女,正是一别经月、带着百年世族浸润出的华贵、娴静气质,花容月貌,身段婀娜的六小姐。
    王六小姐一双漆黑的美眸落在张昭的脸上,久久的不愿意挪开。她想要见他,如今见到。满腔的情思涌出来。以至于她根本没有听到张昭和她祖父的开场白。
    王恕年老,精力不济,在张昭见礼寒暄几句后开门见山的道:“张子尚,你给朝廷的奏章老夫已经看过。你所提的几条建议很不可取。只怕会搞的固原、宁夏两镇大乱,成为国家的罪人。”
    张昭在路上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此时他并没有因为王恕是天下名臣就觉得王恕是对的,看似耿直的道:“请老大人一条条的示下。学生愿闻高见。”

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
    张照要做的事情,列出来有几条几条这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他率军来西北作战,看到卫所兵制的弊端,想要趁着他在西北这几个月做出点改变。
    核心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推动着明朝的兵制往“募兵制”这个方向走。
    但是,卫所制度虽然经过土木堡之变被证明已经失败了,虽然现行的兵制已是卫所兵和募兵制共存,但是,没有经历过嘉靖时期的惨败,明朝上下对募兵制依旧认识不足。
    反应出来的,就是张昭想要改革卫所兵制度,阻力重重。
    朝廷中枢迟疑,地方官府、缙绅、士子不配合。
    …
    …
    王恕并没有开口回答张昭的问题,代为回答的是王六小姐。她十六七岁的年纪,身段婀娜,穿着青衫,一双美目落在张昭脸上,目光灼灼,声音清脆的道:“
    张相公,你在奏章中提出来的第二条,允许边军士卒退役,并且要给他们分配土地,安置费。即便只是以固原、宁夏两镇为试点,哪里来的土地?
    这两镇中的膏腴之地,早就被瓜分殆尽。卫所纸面上的土地,只怕一亩都无法分出来。若强制推行,必定会引起激烈的反弹。你打算如何解决?”
    她的声音非常动听,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中的清脆。质地感十足。
    张昭一个成年人,自然不会给小姑娘看得不好意思,从容的答道:“我最终的想法,其实是废除卫所制度,将九边都改为募兵制。
    所以,这一条,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既然要废除卫所,那卫所名册上的土地必须要重新厘清。或者售卖,或者分配给军户们。宁夏平原是塞上江南,这里的土地肯定要重新清查一边。
    第二,军户人多,地肯定不够。那么必须要开拓新的疆域给军户们分配。目前可选的地方有多个。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地方,辽东。往北的后套,往西的哈密、北庭、龟兹、疏勒都是富庶之地。南面的安南亦是富庶之地。
    第三,朝廷要在舆论上多做引导,侵占卫所土地,还能有理不成?先以九边为试点,再涉及内地的卫所,最终彻底废掉‘军户’这一籍贯。”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
    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第一,分蛋糕,保证相对的公平,让大多数人得益。第二,做大蛋糕,消化分蛋糕过程中产生、激化的矛盾。最终形成新的格局、平衡。
    王六小姐一听张昭决意要清查土地,推行向外扩张,本能的就觉得这策略不好,看向祖父。
    她不会因为喜欢张昭就丧失自己的判断。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不希望对外用兵。
    王恕摇摇头,道:“你先继续。”
    王六小姐“嗯”的应一声,再对张昭道:“张相公,那你的第一条如何实现呢?本来朝廷在三边的兵力就是不够的。如何轮换?”此时,她已经认真起来。
    张昭不急不忙的道:“首先,燧发枪兵的战斗力远高于刀盾手,我决意帮西北四镇每镇都训练约两三千燧发枪兵。这就足以令兵力足够。
    但边镇兵力不够依我看来,主要还在将领们吃空饷。卫所制度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导致的。
    所以,轮休其实可以分为两种,退役和休假。允许士兵们休长假回家探亲。
    但这还不是足以解决根本。还是提高将官们的待遇,把他们吃空饷的额度补上去。再辅以监察体系。同时,要推行募兵制,提高士兵的待遇。”
    王六小姐略感惊喜,同时微微蹙眉,有着少女的可爱,肌肤如玉,明艳娇俏,“可这要耗费更多的钱粮呢。”
    张昭点点头,“所以,朝廷需要提高收入,主要应在商税上做文章,就如同两宋时那样。军队的开支不能靠仅仅只屯田来解决。那是懒惰的想法。军屯可以有,但是不应该占军费的大头,更不应该专门设立军户。”
    王六小姐微微思索一会,张昭这个说法倒是可以自圆其说,再问道:“那么,第三条,预备役制度的改变呢?这怎么办?本来官府和缙绅协商,将预备役的军官授予他们,让他们组织乡民、青壮训练。这相当于是民团。虽然效果不大,聊胜于无。
    而张相公你准备改为让青壮们去边军服役。这会滋生多少问题啊!秦朝时,戍卒叫、函谷举。”
    张昭承认错误,“这个是我想当然了。以为乡绅们会拿出自己的青壮去边军训练,正好可以让边军士卒轮休。可以更改成,让府县冬天时组织青壮们就近在县城中服预备役,轮流着来。让边军派人作为教官来教授。授予乡绅们的预备役官职继续保持。
    人口资源都掌握在乡绅手中,我现在不求青壮们能为国效力。至少在鞑靼人打来时,他们能有些自保的能力。”
    王六小姐点点头,明眸看张昭一眼,再看向自己的祖父。她有些被说动。毕竟是他提出的方案嘛。
    王恕依旧摇头,高屋建瓴的道:“张子尚,不管何种政策的推出,必定会有人能找到漏洞。往往是好经被念歪。所以,自古以来,想要做事,需要先得人。
    譬如:你要清丈宁夏镇、固原镇的土地,谁来清?你想要全面推行募兵,在商税上做文章,谁来征收?不解决这些问题,你现在依旧是空谈。
    内阁诸公,老夫当年打过多次交道,皆是老成谋国之臣。不会轻易同意你的试点。
    所以,老夫要劝你一句,不要将政事看得太简单。这里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昭拱手一礼,道:“老大人说的是。学生也不在这里唱高调,说什么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只问一句话,这些事千难万难,那几千万的军户们,究竟有没有好好活着的权力?
    我想,他们是有的!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那么,这样的人,就要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王六小姐眼睛明亮,心里默诵着:苟(和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王恕则是猛的坐直身体。

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
    “此事要做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你且留在我府上等朝廷的消息。我亦要细思之。”
    张昭最后一番话令王恕有所触动,其态度由“不支持”便成“暂缓”,开口说道。
    王恕毕竟是一代名臣,曾经执掌吏部,为国计民生而操劳。他并非万安、严嵩那种丧失理想、原则的大臣。虽然此时八十五六岁,但并不糊涂。
    “学生听老大人的。”
    张昭躬身行礼,告辞退出来。
    他身后一双漆黑的美眸看着他,眼中有难掩的神采。
    等张昭在仆人的带领下离开后,王恕道:“小雪,去和你大伯说一声,叫他晚上来见我。”
    “好的,爷爷。”
    …
    …
    张昭在王府的住处自然在前院里面,但王家安排的住处清幽、雅致。小院后还种着一片竹林。往前穿过一个穿堂,就是张昭亲卫们的住处。不远处是一处角门。进出非常方便。
    张昭在王家仆人的引领下回来,略显的沉默。他不说话,随行的王武和庞泰两人自然也没闲聊。到小院中,王家的仆人交待几句告辞。庞泰道:“少爷,和王少傅见面不顺利?”
    王恕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致仕。他只是和弘治皇帝有点龌蹉,并非犯错被罢免回乡。他身上最高的官职是少傅、太子太傅(都是从一品的加衔)。
    是以,时人亦会称他为“王少傅”。
    张昭刚在王恕面前陈词过,心情略微有些激荡,笑一笑,说道:“还谈不上。”回到住处后,在书房里思索着,手里的鹅毛笔列着各种情况、方法。
    其实,他接到王恕想见他的消息后,就隐约有一些构想。想要革除卫所,上要有天子、朝廷支持,下要有地方缙绅的支持。而王恕家就是西北第一世家。
    他当然想借力。
    不过,和王恕见一面后,张昭意识到他有点操之过急,阻力非常大。换言之,他的方案还需要修改。这实在令人有点郁闷。
    但是,不管怎么修改,他一定要把宁夏、固原两地的军户户籍给废除掉。否则他当日在边墙上对那些军户的承诺,就是屁话!做人,要言而有信。
    张昭正在完善他的计划、想法时,庭院外忽而传来一阵喧闹声。
    …
    …
    曾复哲一行五名士子穿堂过院,径直来到张昭所住的、位于王府西南角的清幽小院前。
    正好给附近四处转悠查看地形的王武拦住。他现在是张昭的警卫连长。
    王武在韦州大战中犯下致命的指挥错误,被张昭处罚,由千户降职为百户,并失去带兵的资格。但是,纯的以个人武勇而言,他依旧是新军卫中第一人。
    而张昭亦愿意信任他。
    王武拦住要闯进去的几名士子,手握着腰刀柄,“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曾复哲排众而出,拿着折扇,动作十分潇洒的拱手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等都是三原县学的生员,听闻张相公在此,特来拜访。还请这位军爷通报一声。”
    王武干脆的拒绝道:“不必了。我家少爷现在没功夫见你们。”
    曾复哲呵呵一笑,眼中带轻蔑,“见与不见,自由张相公决定。不是你一个军汉所能决定的。你去通报就是。莫非张相公上书朝廷要给更改预备役制度,却不敢与我等质对?”
    “就是。张相公祸害我三秦百姓,难道还不许我等士子面陈意见吗?”
    “张相公在韦州大捷后想要做点事,但是,不能不顾西北民生吧?”
    王武不像张昭来自后世,他生活在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印记。明朝此时已是文贵武贱。他纵然为新军卫中的将领,但此刻被五名士子围着聒噪,却忍着没有拔刀。
    在明朝,秀才已经算是特权阶层。免税、免徭役,国家发补助,见县令不拜。
    他明知道张昭不会无聊的去见这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士子,却没法动粗。至于说说理,他一个当兵的,说的过这几个秀才?
    正僵持着,庞泰出来,冷着脸道:“吵什么?我家少爷不见你们,赶紧滚蛋!免得有辱斯文。”
    曾复哲还想强硬一下。大明朝谁敢动手打生员?那是要被整个士林声讨、唾弃的。但是庞泰年纪虽小,却是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曾复哲几人给他冷冽的眼神扫过,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
    曾复哲对院子里面拱拱手,高声道:“在下为民请命而来,不想张相公如此傲慢,吝啬见我等一面。在下等绝不会放弃,改日再来请教。”留下一句场面话,带着人手,转身离开。
    …
    …
    “小泰,幸好你来的几时。我还真被这些秀才相公叽里呱啦的绕晕。”
    王武拍拍庞泰的肩膀。
    庞泰就笑,“小二哥,你对这帮鸟人太客气。要我肯他们就欠揍。少爷做事明明是为那些军户,到他们嘴里就成了这不好那不好。按少爷的话说,肯定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王武点点头,和庞泰一起进来见张昭,将情况大致的说了说。
    张昭背着手在窗户边看后院的竹林,微微皱眉,给出判断:“王家有人和他们勾结啊。看来王家也有人反对废除卫所。八成是占了卫所的土地。”
    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一样设有卫所。
    情况有点复杂,又有点严峻啊。
    王武道:“少爷,那我们回灵州吧。只要朝廷的旨意下来,别的不敢说,灵州卫那里,我们肯定能把原卫所的土地分配给原来的军户们。”
    张昭摆摆手,沉稳的道:“再等等,办法总比问题多。”
    他在等王恕的表态。在外人看来,王恕已经是八十五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