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有六间房屋。其中有几间光线阴暗。但因为此时内阁中只有三名阁臣,三位大佬自然是用的向阳的房间。张昭被吏员带到李东阳的公房中。
    张昭私下里和李东阳接触非常犯忌讳,但在公房中见面、交谈就不用担心这个。
    “下官见过阁老。”
    张昭面见弘治皇帝穿着绯袍常服。这时,站在公房中拱手一礼。
    李东阳笑呵呵的道:“子尚,坐。等我将这封奏章拟完。”这并非是给张昭下马威,而是一种亲近的表示。
    半响之后,李东阳放下毛笔,询问其蓟州镇的情况,“蓟镇整训的情况如何?”从李东阳的角度来看,他需要关心蓟州镇的整训。蓟镇十万大军,别改出问题来了。
    张昭把大致的情况说了说,道:“阁老,军心士气可用。只待后日的战争债券销售成功。大军就可以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
    李东阳惊讶的道:“这么快?”
    内阁和朝堂中都普遍认为张昭要等到道路修好后才会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而这个时间点恰好和蓟镇军整训完成一致。
    这两条路,分别指的是京城北望古北口的道路,通州至开平中屯卫再转向喜峰口的道路。
    自弘治十四年春,水泥配方被张昭进献给朝廷之后,工部就在组织人手重修京中通往四周的官道。但是因时间关系,上述两条道路还没有来得及修。
    而老的官道年久失修,用来运输粮草那消耗得多大?
    李东阳见张昭要解释,径直摆摆手。他固然是聪明绝顶之人,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自知之明,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昭已经证明过他的能力。
    李东阳从书案后走出来,沉思一会,道:“子尚,要不要我给你在报纸上呼吁一声?让人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买白条总是很难的。”
    对这次朵颜三卫的战争,他还是很看重的。毕竟是他作为阁臣在御前定下来的。
    如果张昭能够打赢,并占据大宁都司旧地。那他在朝堂中的声望将会暴涨。

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资张昭个人
    李东阳愿意帮忙,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张昭并没有这个计划,但是多一个大佬帮忙喊几声也是好的,躬身行礼道:“如此多谢阁老。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对付能力的问题。”
    李东阳笑着点点头。
    以他的精明,当然听得出张昭意思是能解决。但他帮助张昭,本质上还是政治上的考量。而张昭没有拒绝他的帮助,这种态度尤其重要。
    张昭从内阁告辞出来,对十二日的拍卖再多几分把握。
    李东阳没问他见弘治皇帝有什么事,他也没主动去说。这算是一种默契吧。
    之前,张昭基本要靠李东阳照拂,算是李阁老线上的人。连首辅刘健都认可这个逻辑。
    但是,张昭此时因“朵颜卫犯顺天府”之事,彻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手握重兵,主导着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
    他这一票对李东阳很重要。他在李阁老面前,差不多可以算政治盟友的待遇。
    …
    …
    出皇城之后,崔元的长随正等在东华门外的柳树下,他笑呵呵的上前来作揖行礼,“伯爷,我家老爷已经派人去通知张三爷、周公子等人,还请稍待。”
    张昭道:“没事。我也要通知一个朋友。”
    今天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分号开门营业,和隔壁绿绮楼的分号联合起来搞一个“选花魁”的活动。崔元约他今晚去喝花酒。
    张昭对大明的青楼,向往度不高。这并非因为他在假正经。而是他的娇妻美妾俱是一时之选、风情迥异的大美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生理上来说,他都没这个需求啊。
    只是,崔元表示要帮他拉拢勋贵们购买战争债券。国人谈事情,在酒桌上谈的是大多数。他只能答应下来。
    片刻之后,张昭把李幽喊来,会齐英国公府的三少爷张铭,长宁伯府的长孙周修,一起先行前往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崔元崔驸马要等从宫中下值后,再汇合他约的勋贵子弟一起前来。
    下午五时许,美食镇中极其的繁华。商贩、行人在街道中穿梭,车水马龙,叫卖声不断。
    张昭在顺天府废除卫所释放七八十万人口。美食镇、东城这里就吸纳了将近三四十万人口。再加上外来务工的人口,还有过来消费的京中人口,这里的繁华可想而知。
    教坊司的东城分司位于美食街的东面,简称东楼。和一排排热闹、繁华的勾栏、瓦舍相邻。
    当初美食镇初建,将娱乐区中最好的两块位置给了教坊司和绿绮楼,以求聚拢人气。但最终却是陈夕凤的亲民路线“勾栏、瓦舍”大获成功。
    抵达东楼后,老鸨将张昭等人招呼到里面二楼的一处雅间中。自有大茶壶过来招呼。
    稍等片刻,崔元带着七八名京中勋贵家的子弟到来。张昭的便宜大舅子陈泰亦在其中。
    众人纷纷向张昭行礼,一一上前来拜见。
    “参见伯爷。”
    “伯爷果然如传闻之中。一表人才,英俊非凡。”
    “在下广宁伯之子刘泰,见过伯爷。久仰久仰。”
    张昭目前的身份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地位比这帮勋贵子弟的父辈还要高。可以说,目前明朝的武勋之中,仅有三人地位比他高: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魏国公。
    张昭坐着八仙桌的主位上,坦然的受众人之礼。只是微笑着点一点头即可。
    坐在张昭身旁的李幽羡慕的看着这一幕。这真是人生的巅峰啊!他到九边游历,想要博一个封妻荫子。没想到反倒是张昭在京中把这条路走通。
    崔元正和雅间中的帮闲询问,东楼这里有那些当红的姑娘,又有那些新人,那些姑娘才艺出众。张昭道:“崔兄,先办正事吧。”
    “哈哈,好,好。”崔元挥挥手,让帮闲先去雅间外候着,道:“伯爷,这几位勋臣子弟想去军事学院读书,然后到蓟镇军中历练。为此,他们府中都愿意买一些战争债券表示支持。”
    张昭拿着茶杯,目光从雅间里八名勋贵子弟期盼的脸上扫过,笑道:“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但是,我担心这条路你们走不通。”
    刘泰约莫二十四五岁,站起来,抱拳道:“伯爷,请你明示。”
    张昭道:“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招生,理论上是考试通过才录取。但诸位府里若是愿意多交两倍的学费,祖上于国有功,这点人情还是有的。
    然而,诸位能否从军事学院毕业,这要看读书是否够努力。这一关我是不可能放水的。
    其次,你们取得毕业成绩,决定授予何种官职。基本都是从军中的总旗、百户干起。战场危险,想要晋升到卫指挥、都指挥这样的将军衔必然是九死一生。
    所以,你们回去和家里说清楚。”
    张昭并不拒绝大明的勋贵子弟进入军中效力。这些人虽然都被京中的酒色财气掏空身体,消磨意志,但基本上起步条件、受过的教育比军中大部分将校都好。
    但是,他绝不会给这些人的晋升开后门,那是对底层士卒的生命不负责。要升上来各凭本事。
    刘泰愣了愣,和几名同伴交换目光,然后代表众人咬牙道:“伯爷,我们愿意。”
    他们这些人的家世都已经没落。在大明朝光有爵位,靠俸禄是很难活得舒坦。必须要靠田产,圣恩。所以,他们找到崔元这位驸马都尉,和张昭搭上话。
    崔元插话道:“伯爷,十二日的拍卖,你看他们的表现。”
    张昭对刘泰的表态其实略有些诧异,随即笑道:“交学费就可以。后日的战争债券拍卖不做强求。我自然有促销手段。当然,我个人是建议你们尽可能的多拍。这笔投资会让你们赚翻。”
    崔元笑道:“哈哈,那是当然。来人,上酒。”
    他直接把张昭说的“投资”理解为跟着张昭混。
    张昭笑笑,也不解释,和众勋贵子弟喝了三杯,就起身告辞。此时,两大青楼的花魁活动正好开始。李幽自是留在酒楼中。
    …
    …
    京中各方势力的表现,归纳起来,还是对张昭说大宁都司旧地是否有矿表示怀疑。
    不过,有些力量对张昭个人,表现出一定的投资意愿。
    当然,没有人认为张昭真的能把八百万两的战争债券销售出去。军费这事还得另找渠道。
    但是,十一日的真理报头条,让京中大半的人改变主意。

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
    九月十一日,发行量达到两万份的真理报在头条刊登了张昭的署名文章。
    文章称:十二日在大明证券交易所的拍卖,弘治皇帝将会购买二十万两银子的债券。在所有人的债券未兑付完之前,大明皇家银行都不会兑付弘治皇帝手中的债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登出来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就传遍整个北直隶地区。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而在昨晚苍茫的秋夜中,新军营剩下的七个主力团已经分两路行进。一路去往两百里之外的古北口。一路去开平中屯卫,准备去喜峰口。
    …
    …
    一年一度秋风劲。
    来自宁波的商人赵安再一次于九月初抵达京中。弘治十四年时,他只是一个小商人,而此刻他已是宁波府有名的商贾。
    一年多的时间,他就通过代理销售国泰商行的玻璃,赚得盆满钵满。带着赵家重新昔日的辉煌。
    他的玻璃不仅行销省内,还销往海外。便宜的价格基本垄断了南洋一带的玻璃市场。
    九月十一日的上午,赵安读完今天的真理报,立即就带着长随和同乡忠叔一起出了浙江会馆中,赶往南城的大明皇家银行。
    忠叔四十多岁,原本是宁波府的商人中的领袖人物,但这一年来只能跟着赵安后面吃残羹冷炙。他为人精明,见赵安发迹,立即私下里交好。
    “怎么,赵掌柜,今天的真理报头条上的文章有问题?我看其实也就是新秦伯拉上天子给战争债券吆喝而已。”
    赵安二十五岁,浓眉大眼,穿着青衫直裰,一副读书人装束,好笑的道:“忠叔,你真这样觉得?新秦伯的圣眷,能让天子为他投入二十两白银进去?”
    忠叔顿时卡壳。他不像赵安作为国泰商行的地区总代理,有一些消息渠道。他的消息,都到京中这十几日更新的。但他毕竟是吃过、见过,想一想,道:“天子或许只是单纯的支持剿灭朵颜三卫。”
    赵安摇摇头,“不是。二十万两白银在个人而言或许很多,但是在军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新秦伯要剿灭朵颜三卫,这是国策。他不可能为争一口气,就逼迫天子投入二十万两白银。”
    自古就是善财难舍。这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要皇帝从内帑里凭白无故的拿出二十万两白银来做军费,皇帝得多肉疼?
    而新秦伯会干这么傻事?惹天子不快?这很明显不可能的。
    所以,整件事情解读出来,在新秦伯(大明皇家银行)不可对弘治皇帝赖账的前提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后军都督府发的战争债券确实有利可图。
    忠叔思索着赵安的话,跟着赵安抵达位于南城的大明皇家银行总号。
    只见总号的大堂中已经在排队。都是一些来兑换银票的商人。真理报中刊登过,明天的拍卖制定用银票结算。
    “京中聪明人多啊!”忠叔感慨一句。
    赵安道:“忠叔,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后面和卢掌柜打个照面。”他作为国泰商行的地区总代理,同样是银行的大客户,资金流水几万两。
    约半个小时后,赵安一脸喜色的出来,带着忠叔脚步匆匆的离开。他将会带着浙江会馆的同乡们参与明日的拍卖。
    …
    …
    弘治十五年,九月十二日,位于京师东城的大明证券交易所的水泥结构大楼中,一个个的商贾、权贵陆续的抵达交易大厅中。这里已经布置成一个临时的拍卖会场所。
    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和成国公府的二少爷朱凤两人带着长随,缴纳保证金,领取号牌后,进入到交易大厅中。
    朱凤手里拿着折扇,打量着钢筋、砖石、水泥结构的恢弘大厅,道:“张昭搞的这个水泥用途还是很广泛的。和玻璃结合起来,在建筑风格上和之前的都不同。初看很怪异,但进来之后却感受不同。”
    第一感受就是宽敞、明亮。很有点紫禁城中大殿的感觉。
    徐光祚嘿嘿一笑,打着哈欠,他昨晚在美食镇的青楼中消费。听闻张昭昨天在东楼中露面了。不过在选花魁开始前离开。
    这样的情况,他不传点张昭的谣言都不可能。毕竟张昭婚后一年多还未有妻妾怀孕。
    打击敌人嘛,先把他的名声搞臭再说。
    徐光祚带着一行人在交易大厅的前排找地方坐下,四处看看,对朱凤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