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展开来。上面写着:“末将幸不辱命,按照计划击溃朵颜三卫和鞑靼联军主力,请相公指示!”
“你先去休息。我回头安排人送过去。”张昭笑笑,吴臣这话气势十足啊,对庞泰道:“小泰,战后的手尾工作,你们参谋们来负责。我就不管这些细节了。”
张昭对自己的指挥水准是有自知之明的。新军营有一批从战场中脱颖而出的指挥官,他要还想着微操,那是脑残。常校长才干这种脑残的事啊!
此次决战,新军营各团各自指挥,但吴臣比较军衔高一级,由他派人送来捷报,合情合理。
残阳如血,峰峦如聚。
张昭带着王武几个亲卫在营地里查看各处的情况,脸上带着笑容,不断的举手回礼。
营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篝火熊熊,映照着众人的脸膛。
此刻取胜,大批的青壮被安排着前往战区中送去给养。小山坡这边的营地中也在烧热水、姜汤,准备美食美酒。
新军营的各团依据实际情况,距离张昭这边近的就返回来。距离较远的前往李逍遥那边。那里有朵颜卫和泰宁卫的后勤营地,可以抵御晚上的寒冷。
张昭检查一番,所到之处俱是崇敬的目光,鼓舞一番士气返回到他的大帐中。
幕僚赵子龙,崔坤并一帮吏员,齐齐起身,向张昭躬身行礼,“恭喜相公取得大胜!”
“诸位请起。这是全军将士们用命、浴血奋战的结果。你们居中处理文书同样功不可没。今晚我敬大家一杯。”
大帐中的气氛更加的热烈。人人带笑。
监军张雄在角落里喝着酒,笑呵呵的走过来,拱手一礼,道:“大帅,新军营一战覆灭朵颜三卫,取得如此大胜。若皇爷得知只怕要多吃几碗饭呐。咱家的捷报已经写好,等着和大帅一起发往京中。”
张昭扭头,笑道:“子龙,这件事教给你。”
赵子龙一身文士长衫,捻须笑道:“大帅,这是为国家开疆拓土,如此大捷,属下如何敢乱写?还请大帅拟一个提纲。”
战后的事情说忙其实也忙,说不忙也不忙。当即,大帐中的亲卫、幕僚、参谋们都将目光投注在张昭身上。
这其实是大帅对今日之战的一个总结。
他不讲几句话,大家伙儿高兴之余,总觉得差点意思。
张昭点点头,扶着他的书案,对旁边执笔的赵子龙道:“弘治十五年冬,我新军营六个团在大宁都司故地纵横奔驰,横扫无敌。吾至,吾见,吾胜!”
“好!”赵子龙只觉得胸臆间有一股热血在沸腾着,叫一声好,写完之后将毛笔一丢,到旁边的餐桌,拿起酒袋猛灌,舒缓着心中那股情绪。
“好!”
“好!”
吾至,吾见,吾胜。
捷报不应该就是这么淡然的去描述吗?我们来了,我们看见,我们胜利。
阻拦新军营的,从来都不是朵颜三卫,而是道路、天气!只要抵挡战场,胜利就属于我们。
…
张昭这简洁有力的话(此处存疑),瞬间传遍整个营地,连带着刚刚得胜归来的将士们都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初冬的塞外,格外的寒冷。而营地之中,到处都是篝火,驱散着这大自然的威力。
战功赫赫,美酒亦醉人。
张昭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杯,第二中午起床时,就看到后续的辅兵营都跟上来。
在老哈河旁边朵颜卫、泰宁卫的后勤营地里休息的吴臣等人,都带着军队返回。
张昭也没一一接见众将,从帐篷里出来,笑道:“你们都陪我走走吧。这处山坡风景不错。”
吴臣、孙启栋、陈康、方贯、刘二狗等将校初拥着张昭,在还有白霜的山坡看着风景。
表现出色的陈文杰也在其中。
“这里的梅花开了啊!”
山岭间,几株野生的白梅花傲然绽放着。
张昭在山头,眺望着这辽阔的塞上之地,再闻着所有所无的梅花香,身边是亲卫、簇拥着他的将校,不远处是喧闹、满足、欢笑的军营。这一幕幕如画映入眼帘。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胜之后
大胜的余波,还在向四面八方传递着。
大宁都司的位置本来就是四通八达。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关注这场大战的并不仅仅只有大明。
还有宣府外的鞑靼右翼永谢布万户,奴儿干都司里的头人、卫指挥们。
因为,张大帅兼辖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下属的区域全部归他管。而在疆域上刚好相邻。
而于军中的将士们而言,大胜之后的日子就过的飞快。
胜利之后是放松、休息的时刻。新军营的军规虽然严格,但数日的假期还是会有的。
将士们激战过后身体上的疲倦,新兵们浴血奋战经历生死之后的精神不适。美酒美食的犒赏。还有对战死同袍的祭奠,战后的总结,论功,吹牛。诸如此类的种种,战后的大营在这舒缓的节奏中运行着。
一团二营的总旗陈文杰此刻已经被晋升为副百户。连绵的营寨中,午后清冷的阳光洒落下来。平地上有队伍在举办足球赛,有队伍在唱歌…
陈文杰在山坡顶上的道路边等候着,一队队的青壮顺着道路前来,又有押送俘虏的队伍往后而去,看着这一幕幕,他的心思总会回到三天前中午时。
当时,张大帅带着他们军中将校五十余人,远眺大宁都司的山河。张大帅也没有谈战事,谈此战的目标、意义。
这些事情在战前的会议上,全军将士都曾讨论过。
夺取大宁都司旧地有三大好处。第一,斩掉鞑靼人在东线的帮手。
朵颜三卫是兀良哈种,与鞑靼人并非同源。但是,这三卫是墙头草,这一百多年在大明和蒙古两边骑墙,而且最终都是在大明身上捞取好处。
如果大明和鞑靼决战,朵颜三卫是个大隐患,他们会或明或暗的帮助鞑靼牵制大明。
要知道,唐中叶的关键性战役恒罗斯之战,就是异族叛变导致高仙芝失败,唐王朝从而失去中亚。
所以,在发起灭掉鞑靼的决战之前,先把这三个垃圾清扫到历史堆中。
第二,朵颜三卫牵制着大明两个边镇的兵力:蓟州镇、辽东镇。每年靡费钱粮无数。
按照后军都督府幽州商行的勘测,永平府、辽东都司实际上是非常适合耕种、发展工业的地区,结果因为靠近前线,没有发展起来。
夺取大宁都司后,蓟州镇和辽东镇大部分防线将会前移至大宁都司,沿着大兴安岭布置,这将减少对朝廷财政的消耗。
第三,大宁都司土地肥沃。开国之时在这里修筑有九十城,带甲八万。
这片土地握在大明的手中,就算仅仅只是用来养兵,布置卫所屯田,也是极大的收益。
…
至于说此战的后续,更没有必须去谈。
他作为一个总旗,都就清楚新军营后续的战略。
第一,明年开春,派兵前往松嫩平原,追剿朵颜三卫的残部。这都是不影响大局的战斗。
第二,移民实边,开荒种田,修建城池、堡首发
第三,将整训后的蓟镇军调到燕山山脉、大兴安岭沿线驻守。
…
张大帅谈的是军中的一些琐事,比如那个连的足球踢的好,要拉回京中的球场去献技。谈昔日西北一些旧人、事。一股时代的浪潮感扑面而来。
新军营就是这两年以来整个大明变化的推动者。他们一起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可以谓之“时代”!
而张大帅是新军营的缔造者、推动者。
及至不知道谁看到山林间的白梅绽放,张大帅口诵半阙《卜算子》: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心中的那种时代感更强。
新军营的将士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不为争春之色,而是要告诉大明的士人、百姓,属于大明的春天即将到来。那些逝去的战友们呵,将会笑看着这一切。
他甚至也可能死在下一场战斗中,但对张大帅所说的“理想”,他深信不疑:大明终将横扫一切外地,打破两千年的治乱循环,屹立于东方,如日中天。
所谓领袖人物,大抵如张大帅这般吧!率大军收复大宁旧地,一首残词,独领风骚。
…
…
在午后的寒风中,陈文杰等来旧友。被调到蓟镇军卫指挥李秀所部中当军法官的朱奕霏。
李秀所部往锦山镇换防,原先驻守的辅兵二团抵达大帅岭这里。朱奕霏是押送着一批自京中的物资前来。
“好小子!”
朱奕霏让麾下的士卒、青壮们在路边稍等,上前和陈文杰一个拥抱,再给他一拳,“你小子都成英雄了。现在后方到处在传你的事迹。牛逼啊!”
陈文杰腼腆的一笑,道:“主要是升官了。”
朱奕霏道:“靠。你小子得便宜又卖乖。还有没有点英雄的形象?报纸一宣传,回京之后大把的姑娘想嫁你。你到时候可得管住家伙什啊。别犯军规。”
“靠。”陈文杰笑骂,拿出一壶美酒给好友,“这壶酒送给你。最近大营中犒赏三军,我有多的。省着点喝啊。你们接下来很可能要镇守朵颜城。大帅有意轮换练兵。”
朱奕霏点点头。
两人在寒风中再次拥抱,道别。
…
…
大战之后三天,距离大帅岭约一百五十里的后方,大宁城中,在此负责后勤辎重的主官林文宁早已经得知大胜的消息。
事实上,大胜后的第二天就有报捷的信使疾驰而过。
大宁城这里留守的曹谌五团,还有辅兵一团,五千多民夫们瞬间一片欢腾。
林文宁现在想起那欢呼“大明万岁,新军万胜”的场面都觉得心潮澎湃。
“物资都运到了吗?”
林文宁在堂屋里,问着从富裕镇而来的下属。
下属先汇报往前线运送各种物资的情况。明军的补给线是天津卫、开平中屯卫、喜峰口、宽城、富裕镇,再到大宁。汇报完之后,笑着道:“林大人,在富裕镇中的真理报记者跟着来了。想要你安排去前线采访。”
林文宁就有点奇怪,这种小事怎么会找他?
“是咱们新军营初级学堂的毕业生,叫宋兴启。”
这是自己人。林文宁就笑,“带他进来吧。”
在消息持续向后方扩散时,真理报的战地记者宋兴启怀着巨大的喜悦之情,往前线进发。
他的报道将在不久之后,引起京师的震动。
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
大明京师。
十月初八的傍晚,大战于山岭中落幕。张昭很淡定的于初九的早晨才让报捷的信使出发。
这年头北方的夜晚之寒冷会要了信使的命。在经历五天的时间后,才传到千里之外的京师。
京师初冬的下午带着几许慵懒。五点许,天地间的光线就暗淡下来,寒风呼啸,吹拂着西苑里的树林。
弘治皇帝刚和朝堂大臣们召开完御前会议,正留几个大太监们在面前说话,意态闲适。
他已经感受到这种议事制度的好处。
“兴州已经拿下来近一个月。工部那里可曾勘探出金、银矿?”
弘治皇帝喝着人参汤,恢复精力,问着身边的伴当们。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躬身答道:“皇爷,还没有消息传来。”如今天子喜欢召集重臣们御前议事,他们这些司礼监太监自然要在场。
“哦?”弘治皇帝有些遗憾。他信肯定是信张昭的话。但可是真金白银的拿出十万两银子。
“王轼何时抵达京师?他到京师后,立即让他来见朕。”
“奴婢遵旨。”
弘治皇帝正和大太监们说着话,忽而听到宫殿外一阵喧哗声,忍不住皱眉,“派人去看看,怎么回事?”
萧敬领命过去。
片刻之后,就见刚刚离去不久的朝堂重臣们一个个如同喝醉酒般满脸红光的返回来。
群臣出西苑,还没散去就遇到给吏员带着来的信使。
首辅刘健代表群臣奏道:“陛下,东北大捷。十月初八下午,新秦伯张昭率部与朵颜三卫朵颜城东五十里会战,大获全胜。斩首逾两万级,缴获无数。一战而竞全功。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刘健身后的文臣们如李东阳、谢迁、马文升等齐齐躬身行礼,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在这一刻,政敌不政敌不要提,张昭一战定辽西,身为大明的重臣谁不敢到欣喜?
大宁都司的价值谁眼瞎看不到吗?关键是没有人能夺取。现在,张昭做到了。
弘治皇帝先是一愣,继而脸色变得潮红。打赢了!大明赢了!
从各种可观条件去看,张昭征讨朵颜三卫,绝对没有失败的可能。但他的心一直悬着的。
而战争的走势证明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