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不可辱!不在于帝王将相的尊严,而是在于每一个大明百姓、士兵的尊严都不可侮辱!
这是我们大明的将军、统帅。
和朵颜卫所有的恩怨,在此时终结。血债血偿。
此时,张大帅没有明说,但却回答了这个问题:大明为何不可辱?因为有这样的统帅、这样的士兵、这样的百姓。
这千千万万的大明人所汇聚起来的意志,用千千万万的生命去践行的事实:我们想要,也必将有尊严的活在这世间!
…
…
宋兴启的文章,走军用的路线,很快就抵达京师的真理报社。之前,他就经常往回发一些介绍奴儿干都司重要性的文章。可谓是轻车驾熟。
这篇文章经总编汤玄策审核之后,一字不改,用作明天的头版头条。稍后,晚间就开始印刷。
负责真理报社日常运营的王掌柜,特意将这篇名叫《大明不可辱》的文章印刷数份,送到城北小安镇的张府中。
他是王小娘子带来的老仆。这种夸自家少爷的文章,那肯定得送给小姐、夫人们鉴赏啊。
事实证明,王掌柜做的非常对。
夜色中,婉儿等人聚在一起,一边谈论这篇文章,一边担忧、自豪、思念。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婉儿最后还哭起来。自她年岁渐长懂得爱情之后,便为他时时哭泣。因为二哥一走就是数月,而且在外的经历惊心动魄。她如何不担心呢?
知君为英雄,纵横天地间。妾唯愿君平安。
…
…
来自前线的报道,在下午时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真理报社的报纸要第二天才发。
清晨的薄雾中,一个个被冻得鼻涕流的报童跨着单肩土布书包,前往各固定衙门、酒楼、店铺、会馆等地投递。同时,走街串巷呼喊着卖报。
“卖报,卖报。前线发回新闻,张大帅召见奴儿干司下属胡酋,令其两股颤颤。”
“卖报,卖报。张大帅言,大明不可辱。”
“卖报,卖报。真理报独家新闻。前方记者为你描绘祭奠新军营将士集会。”
李梦阳从家里出来,溜达着准备去报社镇吃早饭,在城东的大道上路遇一个报童,听他喊的起劲,“小孩,给老夫拿一份报纸。”递了两个铜板过去。
李梦阳拿着报纸,不用翻开,头版头条就是一个粗字号的标题,“大明不可辱”。他走到望海楼坐下,要了早茶,好奇的读起来。写的是连日在京中轰传的大胜。
实际上,大明新军胜朵颜三卫过去快二十多天,热度早就过了。想当初,那捷报传到京师时,那场景,百行百业俱为欢庆。还有人放起鞭炮。
这一方面是大胜得人心。另一方面归功于报纸的传播,大明京师人人关注这场战事。只要稍微在街头巷尾、茶馆酒铺里闲谈片刻,对战事都能说几句。
“一个人的意志,怎么能如此之坚韧?要在冰天雪地里进军,和朵颜三卫会战?
一支军队的意志,怎么能如此之坚韧?愿意在严寒之下跋山涉水,手持钢枪,杀敌作战?
一队队百姓的意志,怎么能此之坚韧?咬紧牙关,披星戴月的往前线输送粮草、弹药。抬着火炮前行?
在这场行军中,新军营非战斗减员200余人。运送辎重的民壮伤亡500余人。
这样的一场胜利,他不是欢呼几句就会结束。不是喝上几杯就会忘却。不是时间流逝就会消亡。他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渴望:大明终将屹立于世间。并向天下诸国宣告:大明不可辱!”
李梦阳忍不住拍起桌子,砰砰砰,赞道:“慷慨激昂,当浮一大白啊!”
而如他这般的读者,在望海楼比比皆是。
报社镇,在这个清晨依然沸腾起来。
…
…
乾清宫中,弘治皇帝又罢了早朝,起床吃早餐时,看到这篇文章,连早饭都不吃,赞不绝口的道:“好文章,好文章!”
萧敬早瞄上几眼报纸,凑趣道:“皇爷,张昭做的好啊。宣威于塞外。”
弘治皇帝脸上的笑容再盛几分,道:“朕是该好好赏赐他啊。你看,新军营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去作战,光非战斗减员就有两百多。新军营决战时伤亡也就八百人吧?前线将士们苦啊!”
萧敬没说话。
他知道张昭在皇帝心中的份量再重三分。这场大战,整个朝堂之中都认为会在明年开春之时,没想到张昭在冬季出战,并取得全胜。厉害啊!
实话说,这篇文章连他这样行将就木的老太监,都看得心中情绪激荡。谁没有一个大国之梦呢?而张昭现在正在逐步的实现它。
…
…
东宫之中。
朱厚照身体健壮,早早的就起来。真理报刚送来,他就阅读起来。
这两天真理报一直在介绍奴儿干都司的重要性。他非常感兴趣。奴儿干都司有那么肥沃的土地,为何要撤回来?
刘瑾、谷大用两个大太监在殿中看着只有这时才安静下来的小爷,松口气,准备休息会。
朱厚照看到慷慨激昂之处,忍不住拍着书桌,大喊道:“好。说的好。大明不可辱!”
情绪激动、兴奋。他恨不得他能参与其中。
“我,朱厚照,大明皇太子,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在将士们的英灵前,昭告天下诸国:明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大明不可辱!大明万岁!”
想一想,真带劲啊!
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
宋兴启一篇文章让天下沸腾,京师、北直隶,天下十三布政司,人人议论。更将张昭的名声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
当然,这其中少不杂音。
比如,张昭一个武将如何能逾越,代表天子昭告天下诸国呢?或者质疑张昭穷兵黩武,恐吓奴儿干都司的将校。那都是心向大明的部落啊。
或者认为张昭在故意邀买名声。毕竟,真理报也是他的产业。更有甚者提出来要防范武将,免得将来出现尾大不掉的事情。
张昭现在手握的实力太强。
这种种杂音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在大明朝,如果没有人骂你,那说明你还不够红!
呵呵,奴儿干都司的部落心向大明?人家占据土地耕种,渔猎,打造铁器,不缴纳赋。
他们为什么没有反叛?靠嘴皮子和忠心吗?
…
…
张昭的便宜老丈人方珍读完文章之后,当天便去《文学报》找主编李梦阳辞职。然后,去小安镇的张府和女儿方晶闲聊半个时辰。这才回去。
张昭如此英雄人物,他看文章都看得热血沸腾,记起读书的初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么,他的女儿嫁给张昭为妾室,他到底在纠结什么呢?
方珍辞职后,去京师东北方向六十里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中当讲师。他一个进士,还是能帮忙的。
这对于张昭而言,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
…
时间稍微往回一点。京中的喧嚣,张昭暂时还不知道。
二十四日祭奠完阵亡将士后,张昭于第二日单独召见定西候蒋骥。
“大帅…”
定西候蒋骥五十多岁的年纪,容貌清瘦。私下里见面,他穿着青衫,颇为儒雅。
大明的武勋自永乐后就是这个调调。全部都要披一个儒雅的外表,熟读诗书。只有少数人另外。
明朝的文官集团垄断太子的教育权,对大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仁宣之治在文治上不可不称道,在武功上不能不批评。
蒋骥是凉国公蒋琬之子。他父亲的官职、功绩比他大的多,于国朝中也很知名。因而在死后追封“凉国公”。
他自成化二十三年袭爵,等资历够之后,便开始在各地任总兵。开始便是蓟镇,现在是辽东镇。
事实上,按照他的资历,在辽东镇镀一年金之后,弘治十五年就该调任中原,好好享受几年。而张昭崛起,反倒让他停留在辽东这苦寒之地。
他父亲打仗稀松平常,真正厉害的是他祖父。将开国时曾祖父传下来的伯爵,硬生生的因功加到侯爵。但是他父亲何以得高位?还不是因为跟在太监汪直身后混到战功吗?
他亦有此意。
张昭微笑着迎出来,拱手一礼,道:“蒋侯爷,请。”
他之前做过功课,蒋骥这个人才干平平,为官清廉,家无余资。性格有点弱。
张昭这个姿态让蒋骥心中很舒服,毕竟一口一个“大帅”喊一个十九岁的青年,固然其是国朝名将,但他还是有点脸热。这会禁不住笑道:“大帅,请。”
分宾主落座之后,张昭寒暄两句吃住,说道:“我请蒋侯爷过来,有两件事情。第一,辽东诸将对改革卫所制度大都持什么态度?第二,近来奴儿干都司下属各部可还安分?”
蒋骥琢磨了一会,道:“大帅,下官说的不一定对。只能说是个人意见。
其一,辽东诸将对大帅改革卫所都有疑虑。他们很多都是当地世袭将门,家中都有大量的良田。辽东都司,年年屯田的粮食都可以供应大军食用。
其二,辽东卫所的士卒们都盼着大帅早日进入辽东,主持改革卫所。卫所士卒们苦啊!”
说着,见张昭认真听着,苦笑一声,“奴儿干都司下属的那些部落安分什么?哪个是省油的灯?强大一点就想来打大明的主意。弱一点的才和大明做生意。
辽东都司这里,基本是拉一派打一派。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此事由驻守沈阳的副总兵郭令负责。哦,大帅,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胡酋?”
张昭选择蒋骥了解情况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弘治十三年四月才从蓟镇总兵转辽东总兵。这一两年的时间,再加上他的家世,基本没可能和辽东军头们勾结起来。
而蒋骥说的情况,也符合张昭结合真理报分社传来的信息作出的推测。
辽东啊…
以辽东军民数量、土地,竟然有萨尔浒之败?这说明明太祖在辽东都司搞的卫所制度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这些世袭的卫所军官们,并没有依靠兵屯将辽东这片黑土地发展起来。反而在这一百年以来逐步的形成军头。
养家丁,这种极其恶劣的军中风气,就是从辽东将门开始的。李成梁就是如此。
张昭点一点头,并没有就辽东的问题表态,笑道:“奴儿干都司的那些胡酋,中午喝顿酒就让他们回去。当然,不能叫他们白跑一趟。我找他们有点事。”
蒋骥就笑起来。
他信张昭的鬼话才怪。有点事?只怕是大事啊!
这倒让他心里很好奇,明显对这帮胡酋“不怀好意”的张大帅打算怎么炮制他们呢?
…
…
张昭在中午时,在一个重新搭建的宽敞的大帐中,设宴请前来的二十多名胡酋们喝酒。
昨天中午受了“惊吓”的建州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吉烈迷,苦兀,索伦部的首领们,此刻心思各异的走进来,神情恭敬。
别被所谓的“战战兢兢”的表现给欺骗了。其实,有些人是真被吓住了。譬如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首领丰生额,哈达部首领多罗。
但,也有些人内心中不以为然的。譬如:建州女真苏护部的布耶楚客、图辉等人。
还有一批人就是装个“害怕”的样子,打定主意看看形势再说。譬如建州女真完颜部的锡宝齐等人。
“明人真是小气啊。要结束了才请我们喝顿酒。之前连吃的都要我们拿珠子去换。”
说话的是吉烈迷的一个部落首领。名叫噶里。三十多岁的模样,穿着兽皮,容貌粗犷。
大帐中的一名参谋目光扫过去。
噶里赶紧低下头。
参谋没有再理他,径直到上首的张昭那里汇报。张昭皱着眉头看过来。
噶里给“张大帅”的眼神一扫,忽而有种不好的预感。他的话,别是给那个士兵听懂了吧?
张昭看着列队走进来的诸部首领,也懒得等他们一起行礼,搞这种虚把式,眼神冷着,严厉的道:“
刚才有人抱怨本都督不给你们食物。我大明民夫辛苦运来的粮食,是拿来给你们白吃的吗?
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些人把占大明的便宜视为理所当然。
看来,大明对你们太优待了!”
张昭的语气一句比一句严厉。旁边的辽东都司将校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这是谁想不开,竟然敢触张大帅的霉头?
蒋骥一副果然如此的笑容。
张大帅找你们有点事。搞不好就是:借尔首级一用。
第四百四十八章 请你们喝顿酒
大帐本来还有点喧闹之声,随着张昭严厉的训斥,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宽敞的大帐之中,站在正中的一帮部落首领、头人们极其的尴尬、坐蜡。
其实,张大帅的名声、行为,就像一把利剑高悬在他们的头上。真的是怕他找个借口把他们一锅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