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掺杂着煤渣的水泥路。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旧貌换新颜”这五个字有点吹牛逼。但是以张昭第一次来看的情况,这是切切实实。
    数月前张昭来时,这里的卫所士卒们都是麻木的眼神,而现在他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镇。
    环境不算干净,但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解决的七七八八。
    开平中屯卫原来的曹指挥使等军官早被送到滦州去挖矿。这里的卫所已经废除,卫所土地分配下去,士卒全部转为民籍。
    “大帅,我想去参军!”
    曾经光着屁股的小孩姓柴,小名狗剩。今年八岁,父母双亡。在卫所里吃百家饭长大。土地分配后,他一个小孩种不了地,将地给一个照顾他的老叔种着,混口饭吃。
    平日里,狗剩都是在开平那边找些活干,很机灵。现在是春节前,他会镇里等着过年。
    在旁边走着的镇长介绍情况。
    后军都督府搭建的行政体系可不像大明朝。搞什么“皇权不下乡”。张昭完全是按照秦朝的体系,直接把行政体系架设到村镇一级。
    张昭笑着摸摸他狗剩的头,道:“那你家里怎么办?这么大的宅院没人住可惜了啊。”
    他们一行十几人今天就在狗剩家中住一晚。
    狗剩很有主见,道:“都交给老宋叔。”
    张昭点点头,对胡镇长道:“你中午去把乡老们请来,我给他们说一声,把狗剩带到新军营初级学堂去读书,另外呢,和乡老们聊聊天,了解情况。”
    胡镇长连声答应,将张昭一行送到狗剩家里,就赶紧去办事。
    狗剩高兴的跳起来。
    庞泰、高一典、王武几名亲卫将狗剩家的厨房打扫一遍。把带来的厨具都架起来。
    庞泰能干军事参谋的人,对张昭的想法基本一猜就透,估摸着会在这里吃饭、睡觉。都说好是调研啊。临出门时,他把这些东西全部带齐,还让小二哥点了一个亲卫连的伙夫随行。
    他们在这里忙活开,张昭、董朗、卫孚三人在大院里,就着冬季的阳光,和聚拢在这里卫中老人说着话。
    随着中午的临近,张昭到开平中屯卫的消息已经逐渐传开。镇公所里的官吏们凑过来,但是不敢进屋打扰谈话,就巷子外等着。
    原来卫中转为民户的七八百户人家不时的有人进院子里来。一家送一点东西。有的送鸡蛋来,有的送一条腊肉,还有人送来十几斤刚杀的猪肉
    张昭上次来,一句话都没多说,就是看了情况。但镇中的民户谁都知道,废除卫所制度的就是张大帅。
    庞泰和王武两个带着几名亲卫,由胡镇长陪同,在前面接待着。这都是百姓们的心意。
    庭院中,张昭拿着瓷碗,里面百姓送来的苦涩的米酒,和几名老人一起喝酒,道:“今天我过来看一看,了解大家还有什么困难。要请几位老人家把知道的说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董朗和卫孚两人抿一小口米酒,都觉得难喝,没再动,听着五名乡老的话。
    张昭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后生”摆出这么个姿态,这几个乡老还是很受用的。你一言我一语,慢慢的说起来。当然,张昭频频的劝酒功不可没。
    一名老人道:“大帅,如今镇上的治安不太好。煤矿里新来的生人太多。镇公所管不过来。”
    “大帅,像狗剩这样的小孩基本没人带。能不能给娃娃们建个学堂?”
    “我们这些老骨头也想做点事。不能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忘本。万一地里收成不好呢?可这成立都是力气活,咱们能干什么呢?”
    零零种种的意见不断的被提出来,一直聊到中午,张昭宴请五名乡老,还有等候着官吏们。
    午饭后,张昭把官吏们都打发散去。只留胡镇长在这里听候差遣。
    米酒有些上头。张昭靠在堂屋里的木椅中,手抚着额头,问道:“德瑜先生,现在对治理开平可有想法。”
    卫孚拱手道:“大帅这个调研真是好办法。下官刚刚都记录了。主要问题集中在治安、教育、灌溉等等方面。千头万绪,下官还需要好好理一理。”
    张昭笑着点点头,道:“还有卫生、医疗,就业,生活物资的欠缺。如瓷碗、盐等等。这都是你所要留意的问题。我看啊,一个五年任期,你未必能解决。”
    卫孚刚刚也看到那些来送东西的村民,心里被震撼了一下,这会儿慨然的道:“五年不行那就十年。下官一定会把这里治理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乐土。届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张昭就拍一下木椅扶手,“好。”
    这个主官算是敲定下来。
    其实治理开平这里,说难也难。毕竟是才开始,千头万绪,种种工作纷至沓来。说简单也简单,这里直属后军都督府,没有任何的官场掣肘。
    大小事务基本可以自决。
    张昭就是看中卫孚的人品、操守,才选中他来主持此这里的事务。
    开平这里算是敲定,等待时间的发展就好。
    月夜里,寒气阵阵。庞泰、王武、高一典几个忙到深夜才回来。他们都往来送东西的百姓家中“回礼”:都是一袋袋的粮食、布匹。
    新军营不准收百姓馈赠的。这是纪律。张昭不会违反。东西退是不可能去退的,那就“买”下来。
    军靴踩在夜里冻硬的土路中,王武吐出一口白气,“我要是能有相公这样,得到这么多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这辈子就值了。”
    庞泰笑道:“小二哥,你这要求也太低了。咱们新军营里不是教了?我们存在的意义,要让大明的百姓都拥有活着的权力。就是让老百姓有饭吃。
    但是,还有多少大事等着咱们去做?我们还要北征大漠,抵达乌拉尔山,勒石记功。
    我们还要去看北冰洋的极光,是不是昼夜半年交替?
    我们要东征东瀛,征服大海,去看那遥远的新大陆。
    我们要下南洋,灭掉那些撮尔小国。看看西洋来的番人到底什么模样?
    我们要收复西域,打下河中。到两河流域看看一那同样辉煌,古老的波斯明。”
    王武笑一笑,抬头看着满天的繁星。

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
    第二天清晨,张昭带着狗剩,和董朗、卫孚并亲卫、随从一起离开开平卫小镇。
    狗剩在昨天晚上去父母的墓地烧了点纸钱。他父母死于煤矿的矿难中。所以,他对原来的开平中屯卫曹指挥使等人非常痛恨。
    老宋叔三十多岁,像一个老农,和镇公所的官吏们一起把众人送到小镇口。张昭等人先上马车,给他们叔侄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老宋叔将狗剩拉到一边,整整他身上的新土布军装,叮嘱着狗剩,道:“去外面听大帅的话。机灵点。”
    他和狗剩的父母是多年的老相识,有一点情分在,平常多有照看这孩子。
    卫所废除掉,他这份善意也换来好报。狗剩家里世代军籍,就算只有一个未成年的男丁,也是要分配土地的。
    他说是帮种,其实是占柴家的便宜。一个八岁小孩能吃多少粮食?
    “老宋叔,我知道。”狗剩充满着对未来生活憧憬,兴奋的挥挥手,道别老宋叔,道别他的村庄,坐进张昭的马车中。
    他即将就读于新军营初级学堂开平分校。张昭希望他在那里开始自己的人生、淬炼。
    而此时谁又能预料的到小名“狗剩”的男孩会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腊月十八日,京中来信。平江伯陈锐去世。二十日上午,张昭悄然的带着妻妾们返回京中。
    新军营的部署,他早就上报给朝廷:留在开平休整,开春之后,视情况前往松嫩平原扫灭福余卫。
    之所以说视情况,是因为兵事无常。他虽然以压力和利益,迫使海西女真四部在冬季出兵攻灭福余卫残部,但这会儿最终结果还没传来。
    如果福余卫还没灭,明军就要动动手。当然这种概率是非常低的。无非是他再给海西女真四部一点时间。
    而到明年开春,新军卫主力会前往辽东都司坐镇。废除辽东卫所,整训辽东军。
    最终的目标是把整个东北平原都要纳入大明的治下。
    马车在开平卫和京师相通的官道上平稳的行驶着。两三百里的路程,有便捷的水泥大道,大约两三天就能抵达京师。
    若是京中出来的信使,沿途跟着驿站、急递铺换马前行,半天就能跑一趟。
    路途之中沿途可见通州和开平卫之间的物资、人员来往不断。于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当天下午三时许,张昭等人抵达城北小安的张府中。
    “哎呀,总算到了。”方晶在宽敞的马车中悄然的伸个懒腰,某处的曲线惹眼。吃过午饭,她就在张昭怀里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张昭和婉儿下车。
    庭院里,王絮雪和陈夕凤两人都带着丫鬟、仆妇们等着。
    张昭这是外出数月之后回来,坐到主位上。
    略显清廋、花容月貌的王小娘子和娇媚、明艳的陈夕凤两女分别带着丫鬟上前来拜见。
    很正式。
    张昭笑着把她们两个扶起来,一左一右的搂着她们说话,爱怜无限。纸短情长,几个月不见,还是甚为想念。
    这会儿在他住的院落客厅里,仆妇早在外面候着。屋里只有妻妾和丫鬟们。张昭也不避讳。倒是惹得两人颇为娇羞,霞飞双颊,只是生疏感倒是消失。
    陈夕凤依偎在丈夫怀中,父亲亡故的悲痛得以稍稍的缓解。
    张昭回京,第一件事当然不会准备过年。府里有婉儿她们操持,这种事不需要他费心。他只需要负责吃、喝、放松就行。
    也不是去平江伯府吊唁。
    他回京的第一件事是去宫中见弘治皇帝。
    因为,朝廷的赏赐早就下来。他也不存在向朝廷复命这一说法。但作为带兵的大将回京,肯定是先要和弘治皇帝见面。
    张昭下午洗个澡,舒服的睡一觉,晚上略作整理。第二天上午到宫中求见弘治皇帝。
    而张昭刚进宫门,稍后朝堂重臣们都知道他已经返回京师过年。
    离开京师数月,乾清宫中的模样依旧。乾清宫的门房这里这会儿没有大臣。都已经是春节前,那还有大臣等着皇帝接见?即便是琼州起兵都没有办法打扰皇帝的清静。
    张昭并没有等,小太监们进去汇报一声,很快,老太监萧敬就颤巍巍的佝偻着身体走过来,笑呵呵的道:“伯爷一战覆灭朵颜三卫,功在社稷。不愧是我朝名将。”
    张昭熟练的谦逊道:“幸赖陛下洪福,将士们用命才有此大胜。”
    “呵呵,你啊,太谦虚。”萧敬笑着点点头。其实京中对此有一个基本的研判:此次大胜,张昭的功劳非常大。因为只有敢于在冬季发动进攻,决战,才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
    萧敬带着张昭到东暖阁里。弘治皇帝、张皇后、永嘉公主一家三口正在一起玩耍。
    “臣张昭参见陛下,参见娘娘千岁。”张昭眼睛余光略微一扫,拜见弘治皇帝、张皇后。
    弘治皇帝精神头不错,一身蓝色的帝王常服,中等身材,站在画架前,温和的笑道:“爱卿平身。私下里君臣见面不必拘礼。永嘉,画错了。”
    张昭便把头抬起来,看到弘治皇帝正在教一个粉雕玉琢扎羊角辫的小萝莉画画。
    而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宫装美妇正在一旁含笑看着。她气度雍容华贵,肌肤白皙,眉眼间风情无端。
    这要是别的皇帝不好判断,张昭眼角余光扫一眼就知道这是谁:张皇后。这还是张昭第一次见到张皇后的正脸。当然,只是一瞥。
    永嘉公主对张昭露出一个笑容,挥挥手。她认得张昭。他是很好看的男子。
    张昭只得再次躬身行礼,道:“臣见过公主殿下。”
    永嘉公主脆生生的道:“免礼。”
    惹的帝、后两人都笑起来。
    弘治皇帝笑道:“张爱卿,别人都是先国后家,你倒是先家后国啊。昨日回京,今天才来宫中。给言官知道,少不得要弹劾你一本。随朕过来吧。”
    弘治皇帝让张皇后照看永嘉公主,带着张昭到西暖阁中说话。太监们上茶。
    闲聊片刻和朵颜三卫大战的事。弘治皇帝依照张昭的建议,已经派使者去谴责小王子。
    张昭从袖袋里拿出一本银票,奉给弘治皇帝,“陛下,这是国泰商行今年下半年的分红。合计二十四万两。”
    弘治皇帝不自觉的笑起来,示意萧敬收起来。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
    萧敬把银票收起来,看着正随意交谈着国泰商行生意的君臣两人,感慨难言。
    大明皇家银行的百两银票和五十两银票已经使用的越法频繁。至少,京中权贵都已经接受。
    因为,拿着银票可以直接在大明皇家银行兑出银两,或者存进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