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仁喝着茶,悠然的一笑,道:“这事我早就预料到。真理报在运河沿途的驿站都有。我九月份在报纸上看到大军的消息,估摸着会是这种情况。但子尚你依旧属意我在分守建州道,只怕是另有所图吧。”
    张昭笑着赞道:“经年不见,伯安兄思维依旧敏捷啊。我回京之后会努力促使朝廷出兵朝鲜国。届时,渤海军从北入,还请伯安兄率部自南攻入。”
    其实,张昭还是很信任庞泰的能力。有他率领两万渤海军攻进朝鲜王国,覆灭其国是必然的。但不能不给王守仁一点安排啊,不然就太对不起人家。
    王守仁对当官不能说没有一点想法,读书人谁没有执掌朝政辅佐君王的想法?但他又并不热衷于仕途,反倒是对带兵打仗非常的有兴趣。
    见张昭给出安排,和他猜测的差不多,笑着点点头,把“失信”的一点小事揭过,辽东苦寒,可张昭毕竟给他“折腾出”一个从四品的官职。
    他拉着张昭讨论起明朝以后的战略。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他面前的这个青年,基本可以等同于是大明军事战略的执牛耳者!
    他这两年在老家“养病”时,除了做学问,也在关注和朵颜三卫的会战、收复奴儿干都司之战。他也有很多设想,这下可以和张昭讨论一番。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来的战略
    
   
    王守仁坐着的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的道:“子尚,大明在外部的威胁明显是鞑靼人,为何你去属意继续往朝鲜王国扩张?以大明的军力,以你为统帅,打赢和鞑靼人的决战不难吧?”
    这并非王圣人在恭维张昭的军事能力。以阳明先生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张昭就是个“文帅”。
    但随着军队的规模达到十万以上的量级必定会是将星云集,想要镇的住场子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而大明目前叫得出名字的“名将”基本都是新军营出来的。张昭怎么可能镇不住那帮骄兵悍将?
    张昭笑着拿起茶杯,道:“有些小道消息,看来伯安兄不在京师没有了解。我派人从天津卫出海,开拓高丽、东瀛航线做生意。目前,我得到的确切消息,东瀛有大量的白银矿。朝廷苦于银钱短少久矣!”
    后世研究明朝,对于明朝的灭亡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比较有研究性的论点是:明朝缺钱!这是明朝灭亡的原因的之一。
    这个“钱”不是说明朝的中央财政崩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明太祖留下的坑。而指的是明朝缺乏流通的“货币”。
    明朝的商品经济在经历过仁宣之治后就开始兴盛,此时是弘治中兴的时期。更别说隆庆年间开海,明末时江南的繁华。总体而言,明朝的货币总量和经济总量是不匹配的。
    众所周知,发行的货币量过少,必定会造成通缩。
    通缩的定义是: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
    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加速经济衰退。明朝的经济总量肯定是比不上宋朝的,又有奇葩的中央财政制度,再给“通缩”扯后腿,经济总量更加的上不去!
    所以,明朝没有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仅仅是异族入侵或者流民打断的缘故。
    第二,导致社会财富缩水。物价下降嘛,固定资产如房产、土地,外加商铺等等当然卖不出价格。
    第三,财富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举个例子,在明朝的土地兼并过程中,农民通常会因为天灾人祸而负债。在通缩的背景下,市场借贷利率高,他是不是会更加的难以偿还债务?
    这就是财富分配的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
    而且,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通缩的背景下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第四,钱荒。
    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这就影响了经济活力。而经济活力的降低,又会使得大量的资金闲置下来。因为,没有销售额,有钱人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投产。
    明朝的地主老财们就喜欢把银子埋在地下。
    而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总而言之,“通缩”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张昭不是经济学家,只是看过类似的观点。具体的环节他是大不懂的。但从他后来者的角度来看,不管通缩、通胀都是有问题的。而明朝中央政府必须要有调控货币政策的能力。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明朝政府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连银子的产量都不够,还说个屁!
    而在明朝如今的背景之下,发行纸币这条路是已经切切实实暂时被堵死。
    大明宝钞基本成为一个笑话。一贯当“十文”在明间通用。
    张昭自己搞的纸币也只是相当于“粮票”、“饭票”在学校内小范围的通用。
    所以,银矿对明朝而言至关重要。
    当然,随着地理大发现的逐步深入,全球范围内的银矿会多起来。最终还得实现金本位,必须要掌控金矿。
    …
    …
    王守仁一听就懂。这根本不需要什么经济学知识。白银是货币,同时这就意味是财富。
    东瀛有白银矿,张昭往东打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而要去东瀛,肯定要被高丽半岛拿下来。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
    王守仁点头道:“这个情况我倒是不知道。”
    谈到这里,张昭也没有保留,道:“伯安兄,其实要和鞑靼人决战,胜肯定的是能胜的。等辽东四布政司稳固下来,朝廷也不会缺马匹。届时马政可以废除。
    有骑兵在手,大胜可期。但是,想要彻底的灭绝鞑靼人却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就像是太宗皇帝时,屡次北伐打得蒙元残部瓦剌和鞑靼望风而逃。但几十年后如何?
    鞑靼人可以退到漠北去,以我们的后勤运输能力,根本就难以灭掉他们。
    所以,和鞑靼人的决战,要么不打,打就要灭掉他们,如唐朝那般设安北都护府,把漠北之地都要囊括进大明的版图之中。否则就是虚耗国力。
    所以,我在天子面前陈述大明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分别是东进,南扩,西进。东面据有高丽、东瀛,得其国力、民众以资大明。向南恢复安南布政司,南洋,把持海贸,征收商税。
    向西打通西域,如人张开两臂,对鞑靼、瓦刺形成合围之势。为灭国之战做好准备。”
    其实,张昭这说的是军事角度的看法。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在弘治朝不和鞑靼决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弘治皇帝恐怕没有以举国之力灭掉鞑靼人的魄力。
    这种“豪赌”不符合弘治皇帝的性格,也不符合李东阳等辅臣的观念。
    所以,张昭能怎么办?
    第二,在北面留下一个强敌,显然更有利于大明内部的改革。
    把鞑靼人打得大败,赶到漠北去能有何用?还不是明成祖时期的局面?永乐皇帝死后五十年,他的重孙给人虏去了。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儒家的框架下专心搞文治是没前途的。
    王守仁大致明白张昭的意思,微微颔首,捻须沉吟着。这是他第一次听闻“国策”。
    张昭的这想法大概率会是大明接下来几十年军事行动的指导思想。
    “听子尚的意思,大明日后会不断的向外扩张。那么,子尚大致要让大明的土地扩张到何处呢?”
    张昭仰头一笑,喊道:“小二,拿地图来。”
    这个问题,他非常有兴趣和王圣人分享。不知道会不会对心学产生一些影响。
   

第五百七十二章 终章(上)
    改名为“辽东新闻学院”的校园中,一条条笔直的水泥大道将之分割为一个个整齐的方格,颇具军事化的风格。
    校内的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的铭牌路标指示着来访者。各种品类的树木组成的一处处树林点缀着校园景色。
    位于校园南侧的女生宿舍楼五楼504寝室,韩芷韵刚从食堂里带了早餐回来给室友。
    新闻学院这里的女生宿舍标准是四人间。睡在木头床铺上的室友抱着被子道:“韵姐,今天周末心情这么好吗?听说大礼堂里今晚有教授歌曲。你去吗?”
    韩芷韵正一个个的给室友分配早餐,她在宿舍里年纪最大,这帮十五六岁初次离家的小姑娘们都要她照顾着,清雅的脸庞上不自觉的勾勒出一抹动人的笑容,清声道:“不去。我有别的事情。”
    一名室友起哄道:“韵姐,你昨天下午就逃课,不会是有情况了吧?”
    韩芷韵娴雅的一笑,用手指捋着额前的秀发,心虚的道:“哪有的事?”
    这时,寝室门口传来敲门声,打开门,隔壁寝室的一名同学笑盈盈的通知:“韩同学,楼下有一个很英俊的青年公子找你,他说他姓张,请你下去一见。”说完,又八卦的问一句:“他是谁啊?”
    504寝室里顿时一阵哄笑。
    韩芷韵刚刚矢口否认,接着下面就有男子来找。这脸丢的…
    不过她心中此刻充满着难言惊喜,“呀,他怎么来了?”心里甜滋滋的,但终归是面嫩,给室友和同学挤兑得俏脸绯红,赶紧从衣柜里取衣,准备换衣裳。
    …
    …
    张昭在新闻学院的女生宿舍楼下面等了约四十分钟。期间,以他的容貌、气度自然是引得出入的女生频频瞩目,小声谈论他是谁。
    才开学一个月,新闻学院里的男生们还没有“发明”到女生楼下喊人的追求手段。张昭这算是第一例。当然,此后新闻学院的男生就学会了。
    韩芷韵穿着昨日的青色长裙,更换过腰间的腰带,耳垂上带着漂亮的银饰耳坠,随着她走动而摇晃着,更添她极美的风姿,修长婀娜的大美人。
    她走出宿舍楼对树下站立着风采玉立的张昭嫣然一笑,小步上前来,方才轻轻的小声道:“张郎。”
    张昭微笑着点头,再看她薄施粉黛更显明丽的俏脸,赞道:“真漂亮。”
    虽说等了近四十分钟,但他是心甘情愿。而且,女为悦己者容。韵儿明显在楼上打扮。
    韩芷韵笑靥如花,含羞带俏的看着张昭,美眸中情意绵绵,轻声问道:“你怎么来了?今天不是和小璇约好见面的吗?”
    张昭做个手势,和她一起往校外走去,笑着道:“那不是在下午吗?我上午还有空着的。我家乡里有首歌曲,里头有句歌词叫做‘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我可不愿意干这种事啊。”
    韩芷韵抿嘴一笑,心中柔柔的。
    虽说是周末的上午,虽说新闻学院占地面积辽阔,且第一学期招生人数只有三百人左右,但是张昭和韩芷韵走在一起,依旧是回头率非常高。
    很明显韩芷韵是新闻学院里的“名人”。
    走过宿舍楼前的大道,往树林里的林荫小道走去,张昭看着四周无人,将她耳边的发丝轻柔的捋好,体贴的问道:“韵儿,和我走在一起,对你的生活会不会有影响?”
    韩芷韵鼓气勇气,微微依偎在张昭身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听说树林里小鸟的鸣叫声,整个冬季似乎都变得有声有色,低声道:“张郎,我不怕的。”
    张昭心中情意涌动,搂着她的细腰,低下头吻她。
    …
    …
    张昭读大学那会儿,男女朋友牵手而行实在正常的很。图书馆前的草地好晒太阳,狗粮洒的一大把一大把。
    不过,如今的大明朝风气肯定没到这样。张昭和韩芷韵在校园里并肩而行都会引人瞩目。
    小树林里的风光虽然好,张昭却没有带韩芷韵久待。冬季室外冷啊。
    张昭带着韩芷韵出校门,坐上早等在一旁奢华的六架马车。马车里空间宽敞,装着单向玻璃。张昭抱着身姿修长婀娜的韩芷韵,在车窗旁一起欣赏着沈阳城中的街道景物。随意的说着悄悄话。当然,情侣间的亲密动作自不必细说。
    两人的感情正如炽火般升温着。
    中午在沈阳城中的酒楼二楼雅间中一起用餐后,这才和她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商业街,在“相逢”茶馆里去见佟璇。
    两人刚进茶馆,就见佟璇一个人正坐在临窗的卡座上。
    韩芷韵清慧的眉眼间都隐隐有着难言的笑意,如同一朵娇艳的鲜花正在盛开,魅力无端。她看到佟璇,松开给张昭握着的手,柔声道:“张郎,你去和小璇说话吧。我在吧台这里等你们。”
    张昭略犹豫了一下,歉然的一笑,叫来丰小娘子点了一壶茶,往临窗的卡座而去。
    …
    …
    看着张昭的背影,丰小娘子围着围裙站在吧台里,摇摇头,小声道:“韩妹妹,这种人你小心点,你可别让他给骗了。”
    随着和张昭的接触,对张昭那点隐晦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