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鹤龄暴躁的在马车内走动着,一肚子的火气不知道朝谁发。他上次来青龙镇就看中张昭的白酒生意。长宁伯那个草包,给张昭一个五粮液的酒方给打发掉。须不知,真正赚钱的是“二锅头”。
    五粮液的口感甘美,味道醇厚,可以和上等黄酒比一比。但是,这价格就贵了。而二锅头价钱便宜,行销北直隶、宣府。这才是赚钱的利器。
    他眼馋这块肥肉多时。这样的好生意,怎么能让区区一个童生或者秀才掌握呢?然而,到手的鸭子飞了!而且还是他的皇帝姐夫砸他的场子。他现在想要继续谋夺这个生意都不能。
    这如何能让他不愤怒呢?
    而且,他这脸在整个京城的勋贵中都丢尽。
    “都给劳资滚!滚!”张鹤龄将美妾和管家都赶出去,脸上的神情阴郁的要滴水,“随侍东宫?哼,劳资有你好看的。宫里这趟水可是很深!”
    …
    …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张昭前日去府学学宫里补办了生员的仪式。李幽、曹朗并十几个同年自发的前来观礼。经此一事,张昭在士林中名声极大。稍后,张昭去拜会李教谕,在小安镇中休假。
    一般而言,新科生员们都会有几天的假期,随后再到县学、府学中上课。当日在府学中拜见何提学时,各人都选择好学校。张昭选的是府学。
    不过,张昭的情况与别人不同。他被天子点为勋卫散骑舍人,要到东宫中当差。李教谕给他办理的是“保留学籍,暂时休学”的手续。日后,他离开东宫,再回来继续读书。
    有明一朝,终归科举是正途。这个观点深入人心。且是社会、官场的潜规则。大明朝官场鄙视链的顶端就是清流。而清流,就是翰林、御史。这都是读书读的好的。
    一代神人王阳明都没混上翰林和御史啊!
    “唉…”张昭在书桌前轻轻的叹口气,将毛笔搁在笔架上。自家事自家知道。他根本没有读书的天赋。这一去东宫,只怕他都不会回府学读书了。
    他前面的路已经非常清晰。去东宫当禁卫随侍,肯定不能算是太子朱厚照的心腹,就算是朱厚照邀请他参赞军务。更别说谋主、帝师。所以,这是他需要努力的目标。
    至于说当宠臣、舔狗,这个他真没兴趣。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他来到明朝,要权力来干什么?
    他刚穿越来到明朝,就定下远大的目标:去朝堂中见识“弘治中兴”绚丽的风景!圣君、名臣究竟是什么样的!这里面,有他不安分的因素,也有作为一个男儿天然的权力玉望!
    谁不喜欢大权在握,一呼百应呢?孔夫子身边都要带几个学生跟着。
    而后,等他锦衣卫之行后,他意识到:权力,是他在明朝生存的保障。真以为是盛世,当个地主老财,就可以逍遥度日?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需求。
    现在,他已经看到权力在向他招手,而他亦有信心拿到手。(不得不说,此刻的张昭有点飘。)那么,他拿到权力后,要做什么?
    跟着太子朱厚照,皇帝、名臣肯定能见到的。他知道历史大势,肯定不会踩坑,自保没有问题。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总得做点事情!
    明王朝享国两百七十六年,最终被满清所取代,这不令人遗憾吗?他读明末时的网文常常是热血沸腾,恨不能屠灭金钱鼠尾。他现在站在弘治朝这个节点,完全可以帮汉人王朝避免日后残酷的屠杀。
    …
    …
    书房中,婉儿正在熏笼边看书。精致无暇的瓜子脸,肌肤如玉,再加上漂亮的杏眼,娇美而明丽,颜值十分。穿着青色碧霞云纹棉袄,身段修长、婀娜。
    见张昭叹气,婉儿黑白分明的美眸好奇的看过去,轻声道:“二哥,怎么了?”声音有着少女的娇柔。自那日二哥从京中回来。她和二哥的感情更进一步。
    七月时,二哥解决掉得罪徐朗中的隐患,去青龙镇中读书。她思念骤起,情窦初开。
    八月中,二哥从京中回乡小住,刘小娘子送上门,二哥没要。她和二哥挑明心思,二哥说她是“傻丫头”,相互明白彼此的心意。
    九月底,二哥解决掉董家对白酒生意的觊觎,带着两千两银子从青龙镇中归来,一稳定情。
    三天前,二哥安慰她,耳鬓厮磨,令她心神俱醉。这些天她整日和二哥在一起,片刻都不想分离。这大概是书中说的热恋吧。而这热恋的终点,便是嫁给他。
    张昭看着正在看书的小可人儿,赏心悦目。微微一笑,道:“婉儿,你整日里在书房里陪着我看书,应该养只猫解闷。哦,我已经让城里的牙人留意着丫鬟。”
    婉儿灿然一笑,将手里的西厢记给合上,道:“二哥,我不闷啊。”又笑:“你给我说过好几次丫鬟的事总不兑现。都快成你说的那个什么梗了。”
    张昭哑然失笑。这是真忙忘了。他就这几日清闲点。
    两人正随意的闲扯,谭大娘惶然的从门外进来,满脸泪痕,跪在地上磕头道:“张少爷,我家夫人去了。”
    张昭先是有点纳闷,我和你家夫人不认识吧?随即反应过来,肃容道:“谭大娘,节哀。琐事我会派人去安排好。”再对婉儿道:“婉儿,给谭大娘拿二十两银子。”
    婉儿在小安镇这里住几日和谭大娘熟识,拿钥匙开箱笼,取出二十两银子给谭大娘,安慰道:“谭大娘,这些日子你费心照顾我二哥的饮食。这银子算借你的。你先拿着,好好安排你家夫人的后事。不够再来和我说。”
    要说人情世故,婉儿早就历练出来。这番话说的很得体。她在张昭面前是小姑娘,在外人眼中:精明强干,心地仁善。
    谭大娘走投无路,到张昭这里求助,这时千恩万谢的离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帮的还是要帮。张昭和婉儿对视一眼,有点心意相通的感觉。
    张昭笑一笑,在这寂静的午后,继续和婉儿闲扯。时间在庭院外树梢中流走。
    时弘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一卷完)

第七十八章 小安镇日常
    入冬后,小安镇中枯枝败叶飘落。清晨时分,张昭在内院和婉儿稳别,走出来,在院子里接过长随张泰平递来的马缰,带上皮帽、手套,翻身上马。
    “二锅头”的生意非常好,正在由北直隶向外辐射。南口村那边的产量正在逐步扩大,而工艺的改良也在试验中。至于说,这工艺能保密多久,这个倒真不好说。
    毕竟二锅头对当前的酿酒工艺而言实在太简单。保不定有酿酒师傅会勘破。或者,他这里有人泄密。清康熙年间,光京城做二锅头的就有三家。
    但是,这对他的生意的影响不大。首先,以如今的运输条件,他不可能将二锅头卖到全国去。所以,有些市场本来就不属于他的。比如其他高粱产地:关中、晋地,若有人酿造出二锅头,他也没辙。
    其次,在北直隶,就算工艺泄露,他如今背靠长宁伯府,外加在东宫当差,没点背景谁谁敢酿造、贩卖?就算有背景,比如张国舅那种,在他前期把渠道建设好的情况下,他难道会怕市场竞争?
    再一个,白酒酿造,每一口窖的口感是有差别的。张家的二锅头对消费者而言先入为主,带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会吸引消费者惯性购买。
    白酒生意好,张昭手头也宽裕。当然,才卖几个月的酒不可能大富大贵。婉儿的小铁箱中有三百多两银子。所以,皮帽、手套、口罩这些装备都买齐全。
    寒冬腊月的骑马那真是冷啊!大概和冬天起摩托车不带头盔一样,酸爽非常!
    张昭骑上马回头一看,果然婉儿又送到前院的门口来,正扶着门框看他,这时冲他挥挥手。这傻丫头哦!张昭扬扬马鞭回应,打马往京城而去。
    天气越来越冷,出行艰难。小安镇这里和南口村的联络延迟到大概两三天一次。婉儿不想回去处理家里的琐事。像热恋中的女生般,和他守在一起。
    而他也不想婉儿回南口村。每天从宫中回来,能有一个小可人儿在家里等着,在晚灯下一起吃饭,看书,闲聊,打发漫漫长夜,亦是人生快事啊!
    十月二十四日,张昭接到消息,到皇城中的印绶监领取出入宫禁的腰牌,再到五军都督府领取勋卫散骑舍人的告身。这还没到东宫当值的时候。而是司礼监派了个老太监,专门给他培训宫中礼仪。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初六。
    在城北的官道中骑马前行,冷风嗖嗖!陈康被张昭打发回青龙镇中负责白酒的销售事宜。不怕陈康犯错,关键是要把他历练出来。张昭手里可用的人太少。
    陈康回青龙镇,张泰平跟在张昭身边跑腿。此时,十一岁的小黑胖子吹着冷风欲言又止。他一肚子牢骚。学个宫中礼仪,要用十天的时间吗?明摆着有人在刁难少爷,不想他见到到太子。
    张昭从东安门进皇城。顺便遇到参加完早朝从东华门出来准备回衙门的官员们。张昭避在一旁。他学习礼仪的地方并不在司礼监中,而是沿护城河往北直走,在北花房院落里的一间杂房中。
    上午七时许,张昭抵达北花房。张泰平自是留在东安门外。一名老太监早等在杂房中,约六十多岁的年纪,老态龙钟,笑着道:“张舍人来了。”满口牙齿稀落。
    张昭客气的拱手,“王公公。”
    公公,在明代对太监而言是尊称。王公公微笑着点点头,道:“那今天咱们继续。”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摇摇欲坠的夕阳中,张昭向王公公告辞离去。
    王公公慢慢的起身。夕阳从皇城斜射而来,落在杂房的门槛前。
    一名小太监闪身而入,约十几岁的年纪,身手灵巧,笑呵呵的道:“王公公,干爹让我来问问,这小子可有怨言?”
    王公公看小太监一眼,说道:“没有。”这小太监的干爹名叫徐智。乃是宫中大珰。
    小太监讶然一声,毫不遮掩的嗤笑道:“他倒是沉的住气。心里怕是还想着去东宫呢!”
    寿宁侯能如他的愿才怪!
    …
    …
    张昭骑着马,在夕阳中回到城北小安镇的家中。
    “少爷。”
    “少爷。”
    正在院子里练石锁的刘二狗,瓮声瓮气的喊一声,继续锻炼。张昭笑着点点头。要是老吴在这里,八成要训他这个女婿是个浑人。张昭倒是不以为意。
    刘二狗是护卫。能忠于职守就行。花花肠子越少越好。
    正在院子里择菜的小姑娘小霞则是起身,尊敬又胆怯的像张昭问好。这便是婉儿在村中收留的韩娘子的女儿。
    婉儿不回南口村,总得派人回去处理家里的琐事。张家目前雇佣的长工、仆人有近二十人,总要人管理。深得信任的周大娘被她派回去。结果就是她白日里无人陪她说话。
    “嗯。小霞。”张昭微笑着点点头。使用童工多少还是有点罪恶感啊。
    “小霞,我给你带了好吃的。”张泰平将京中买来的糕点拿出来,乐呵呵的和小姑娘说话。朱大娘在张家当管账的娘子。儿子在外,自然要给足银钱。
    韩娘子在小安镇中服侍张昭、婉儿起居。还负责做饭。谭大娘在这里帮忙时,她会有些空闲。见张泰平年纪小,便帮他洗洗衣服。张泰平心中感激。当然会对小霞好。
    而寡居、美丽、温柔才二十四岁身段曼妙的韩娘子是他幻想的对象。
    张昭好笑的看看张泰平。刚才回来的路上,这小子还向他抱怨:“少爷,明显有人在针对你啊。你有天子特许,太子的重视,干嘛要忍气吞声?”现在就换了一副嘴脸?
    张泰平说的情况,他当然清楚。但是,皇宫里的水深着呢。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飙什么?再说,急什么?
    张昭到里屋里,婉儿正点起蜡烛练字,展颜一笑,美眸秋波如水,清声道:“二哥,你回来了。铜炉里有热水。你自己倒。我把这幅字写完。”
    小铜炉下面埋着炭。壶里的水一直热着。张昭提起小铜炉给婉儿续一杯茶,拿起她的茶杯抿一口,见婉儿正在写《兰亭集序》,点评道:“婉儿,这字还差点火候啊。”
    “哪有?二哥,你又取笑我。我照着描的呢!”婉儿抿嘴娇笑,轻捶张昭一记。字自然是不写了。
    说说笑笑,耳鬓厮磨,便到晚间。
    吃饭时,张昭和婉儿两人在内院的小厅里相对而坐,坐在小案边。四个小菜,一份汤。气氛温馨。明亮的蜡烛照着婉儿如花似玉的娇颜,令人白看不厌。
    窗外的寒风呼啸而去。时间浩荡又细致的在私语中流走。

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
    又是新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皇城北面的内官监中。
    一名四十多岁的太监在公房内处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