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现在了解的信息还太少。而刘瑾等人未必会给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他还得防着被误导。那么,他只有一条路。
走过内承运库,也就是俗称的“内帑”,北花房的院墙边,一名老太监正晒着太阳。
第九十五章 是谁?
张昭看到王公公时,心里就知道他来对了。
皇城,是皇宫外的一层区域。这里设有内监的二十四衙门,居住着数万名宫女、太监,为皇宫中的贵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而王公公不可能住在北花房这里。
现在,王公公在这里“晒太阳”,很明显是在等自己。
被御史弹劾,而内阁的意见是要将他下狱问罪,说不紧张那是骗人。但是他并不害怕。踢足球可以锻炼体能,这是现代社会普通人都知道的事。
而他来找王公公,是想要知道谁在背后打他的冷枪。
至于他为何笃定王公公会告诉他?因为在他离开“北花房”时,王公公卖了一个人情给他:是内官监太监徐智将他压在这里学宫中礼仪。
那么,王公公既然投资他,这个时候肯定会告诉他宫中这摊浑水的真相。他要是就此倒霉,欠的人情怎么还?欠债的是大爷!
…
…
略显陈旧的砖墙边,暖和的冬季阳光洒落。王公公眯着眼睛坐在一把掉漆的交椅中。
“王公公,在下来了。”张昭走到交椅前,礼貌的拱手行礼。
王公公老态龙钟,睁开眼睛,笑起来,轻声道:“张舍人果然没令我失望啊!我们到屋里说。”
在宫中养老担任礼仪教习的王公公行动自由,时常来他面前晃的罗太监已经被张皇后打的命归黄泉。此时北花房这里安静。张昭跟在王公公身后到当日“上课”的厢房中。
王公公走路颤巍巍的,在楠木椅中坐下,说道:“张舍人此次来,必定是想问宫中敲鼓之事是谁主使的。在说之前,咱家要问问张舍人,可有把握在御前脱罪?”
王公公和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是当年宫中的旧识。当年微末时,他们在宫中一起洒扫、当差。这份交情现在还在。是以,他的消息一点都不闭塞。
张昭知道这位王公公有“见微知著”的本事。一个多月前就因他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就察觉出他即将去东宫“报道”。这时,目光坦荡的道:“能。”
王公公看着张昭,微微点头,“咱家有个侄儿叫王武。在京中金吾卫中当差,练得一身武艺却无法出头。张舍人是个有本事的人,还请你日后关照他几分。”
张昭略感惊讶,然后道:“我会的。”他的文官之路,短时间内肯定是别想的。所以,他的计划是帮弘治天子练兵。这倒是被王公公一眼看穿。只是这太监做事,未免太功利!非要他先答应下来才肯告诉他真相。
王公公笑一笑,慢慢的、条理清晰的道:“东宫在踢球时,偏偏有人提供军鼓助兴。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东宫那帮内侍和你天然有矛盾。你在东宫表现的越出色,他们越担忧。你在东宫有数月,具体是谁,不需要我点名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皇帝,他宠爱的妃子,在一段时间内只有那么寥寥数人。宠信的臣子,人数也会有限。这放在太子身上,同理亦然。
张昭沉稳的道:“不需要。”这事,刘瑾脱不了干系。但是,因为是同在东宫,所以刘瑾等人只是配合行事,并不会主动对他出手。
王公公满意的一笑,说道:“第二,魏把总是成国公的人。”
张昭皱眉。
明朝的勋贵力量,最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徐达传下的魏国公。徐达当年是开国名将。而且,朱棣的皇后又是徐达的女儿。所以,魏国公向来是南京守备。
但是,明成祖朱棣靖(造)难(反)成功后,所封的功臣最显赫的是两家:英国公、成国公。英国公张辅接替父职,战功赫赫,在世时是天下名将,武臣第一人。所以,明朝武勋集团力量强盛时,皇帝的口谕通常是:令英国公会审。
成国公朱能在靖难之役中,战功仅次于丘福。丘福因北征大漠,丧师辱国,身死异域。被朱棣剥夺爵位。因而,成国公一脉向来也是煊赫。
张昭不记得他什么时候惹过成国公府。但细想的话,终究还是他距离太子太近的缘故。
王公公再道:“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正好赶上阁老们出宫时鼓声大作,背后是内管监徐智。”说完之后,微微闭上眼睛休息。还是不给张昭解说。
张昭自然懂。
他看那么多年的网文,政…治斗争你死我活还能不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他用炭笔画哄好永嘉公主躲过一劫。他和徐智已是不死不休!
只是,张皇后选择打死罗成,压下此事。他只能等待时机,对景的时候他哪会放过徐智?只是没想到徐智抢先下手。此人确实很有些能耐。
“谢王公公解惑。在下定会不负所托。”张昭郑重的道谢,往宫外而去。
…
…
张昭从北花房出来就往宫外而去。朱厚照上课结束后,见张昭不在,问道:“老刘,张昭可说等到父皇面前问询时要我如何配合?”
刘瑾谄笑着道:“小爷,他只留下请假的话,倒没说这个。”
朱厚照心里痒痒的,吩咐道:“你派人去找张昭问问。我去母后哪里吃完饭。再晚又要被永嘉鄙视我。”说着话,带人往坤宁宫而去。刘瑾几人跟着。
到坤宁宫后,谷大用、张永几人先跟着伺候。刘瑾、马永成、魏彬、丘聚等人则是到外面的廊房中吃点东西。小太监们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点心送上来。
刘瑾吃着羊肉面,说道:“咱家是搞不懂张昭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们说说看。”
马永成大口啃着凉掉的烧鸡,含糊不清的道:“管他呢。总逃不过刘公公你的算计。”
这件事,于他们而言,叫做“驱虎吞狼”之计。张昭在东宫太得意,日后哪有他们的位置?当日张昭明言,足球是练兵的办法。但是文臣们不知道啊。
这事不管是外朝胜,还是张昭获胜。最终张昭都会倒霉。
想想看,若是阁臣们的票拟被批准,那自不必说,张昭被赶出东宫,命运堪忧。而若是张昭胜,他和那帮文臣结怨,有得他受!用不多久,肯定会被算账。
魏彬、丘聚两人纷纷附和。
刘瑾放心心中的疑惑,得意的笑起来。
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
张昭离开宫中后还能去哪里呢?他径直去教忠坊李教谕家中等候着。他希望听一听李东阳的“意见”。当初他去东宫时,李东阳划出红线,他并未违反。现在内阁是何种看法?
在张昭等待时,上午的时间流走,消息已经传遍整个京城。稍后,弘治皇帝的处理意由司礼监太监陈宽以口谕的形式传达:明日在武英殿中问询此事。
明代时京中最繁华的商业区域主要有四个:棋盘街、灯市口、城隍庙、崇文门。
上午时,城隍庙三里长街中的一家古玩店后院中,一名衣衫华贵的青年正仔细鉴赏着一双唐代的瓷瓶。
今日没有在东宫轮值的魏把总站在一旁陪同着。京中的消息刚刚传到。
青年双手拿着瓷瓶观察着,忽而转身微笑道:“老魏,天子已经定下来明日问询此事。阁老们全部都在,你现在还担心吗?”
魏把总憨笑道:“小公爷,小的听吩咐就是。上面的事情小的也想不明白。”话是如此说,心里却是松口气。任凭你张昭有千条万条理由,敌得过三位阁老在天子那里的“圣恩吗?”
青年微微一笑,伸手虚点魏把总几下,继续鉴赏瓷瓶。很多事情看破不说破。三十多岁的魏把总是他们府中看好的青年才俊。
这几下举止颇有文士风采。这青年正是成国公朱辅的次子朱凤。虽然为武勋世家,但成国公服食雅素,喜吟诵,有儒者之风。其子弟亦是如此。
…
…
同一时间,东城的一处富丽堂皇的住宅中。
内官监太监徐智在花厅中和几名义子喝酒。花厅中灯火明亮,美酒佳肴陈列。徐智脸上还带着微微的泪痕。他们刚刚祭奠完罗成。
这是一个很凝聚小团体士气的举动。正在此间的几名心腹太监情绪涌动,同仇敌忾。
“干爹这次出手,那姓张的小子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一定可以用他来祭奠罗兄弟。”
“他不过是看点古书的士子,就敢独占在小爷身边。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怪东宫那帮人配合。”
“干爹,您别太伤心。事涉小爷,皇爷肯定要过问后再处置。但是有阁老们的票拟,那小子这次跑不了。”
徐智四十多岁的年纪,演技一流,用手擦拭着眼泪,道:“罗成死后我夜不能寐。今日才有脸召集你们来祭奠他。这帐终归是要和张昭算一算的!”
几名心腹纷纷附和。群情激昂。
徐智心中满意的笑一笑。
他这次没找寿龄候。皇后娘娘的骂不是那么好挨的。上次为摆平这事,他给寿龄候两千两银子。这一次他的合作对象是成国公府。成功将张昭套在网中。
…
…
午饭时,张昭在李教谕府中见到李教谕。李教谕昨天晚上就和李东阳见面。这会儿正好将李阁老的话带到。在府学中就读的李幽陪着吃了顿饭。
自上次生员事件后,张昭和李幽的关系便有隔阂。李幽呢,在这时当然是尽力安慰张昭:“有李阁老在,定不会叫子尚兄被论罪。只是,子尚兄的东宫之行有点可惜!”
李幽虽然人品不大行,但确实是才智之士。他看得出来,不管此事结果如何,张昭八成在东宫待不下去。
张昭笑笑,举起酒杯和李幽和一杯,叹道:“确实可惜啊!”更多的想法也没在李幽面前透露。
将太子朱厚照派来的小太监打发走,张昭回到照明坊的家中。婉儿和方小娘子正在正房里谈笑,手里各自拿着书。一个穿着青衫,娇美明丽。一个穿着白裙,十七岁的芳龄,身段曼妙,韶华正好,娇滴滴的美人儿。
“呀,二哥,你怎么回的这样早?”婉儿将手中的闲书放在桌几边,起身迎着张昭,接过张昭递来的斗篷。
张昭微笑着摸摸婉儿的头,道:“有点事。今天不教平安和小霞读书。我有点事需要想一想。”说着,对起身和他见礼的方小娘子道:“方姑娘,不用如此客气。”
目光落在她发髻上飘落的步摇上。几天前的冬至日正好是她的生日。他通过婉儿转送给她这支步摇。他一个男子给女子送首饰很容易被误解。
看起来这支步摇很得她的喜欢。想也是,他虽然是理科生,但是后世的珠宝、首饰的模样在网上总看过的。其设计理念、时尚度远胜于此时。
方小娘子一双美眸漆黑如星,更添她的风姿。她的个头比婉儿还高,身材更好,修长曼妙。她目光落在张昭俊朗的脸上,微微低头,说道:“张相公,我先回去了。”
方小娘子看得出张昭有心事,婉儿自然更看的出来。和张昭温柔的闲话片刻后,和方小娘子一起到前院里去问张泰平缘故。得知消息后,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怎么办呐?”
张昭下午在家里深思。得知消息的长宁伯派管家来问怎么回事。钱宁特意过来询问。他这问询的背后有牟指挥使的意思。府学的同学曹朗来访。
当日,暗中投靠张昭的林典史亦悄然的接着夜幕过来,询问张昭如何应对。他的内弟方贯现在还在南口村张家避祸。张昭这艘船,他已经坐上去。
张昭并没有透漏的他计划。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月影在厚厚的云层中若隐若现。宵禁后,照明坊中就显得安静。张昭的正房中,油灯明亮。
他还在深夜里沉思。
…
…
咸宜坊,蒋太监府中。
二管家推开书房的门,见自家老爷还在书桌前沉思,烛台上的白蜡燃烧着,轻声提醒道:“老爷,该休息了。明日你还要到宫中当值。”
蒋太监官任内廷银作局太监,正值壮年,和刘瑾刘公公是同乡。而他此时却心中难以决断。“我在坐会儿。”
二管家服侍蒋太监多年,深知他的脾气,估摸着是碰到为难的事,问道:“老爷,可是为张舍人的事?”
蒋太监点点头,拿起茶杯喝茶,感叹道:“你说这事弄的!咱家夹在中间难做。”
他的性子与人为善。按理说,张昭早就和刘公公见过面,进东宫之后正好相互为奥援。他对张昭很看好。然而,刘瑾几次和他吃酒,对张昭颇为不满。
张昭被御史弹劾,这背后肯定有刘瑾的事。他的难题是,他该押注在哪边?
是刘瑾,还是张昭?
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修)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