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说话的声音,让正在吃喝的士卒们看过来。张昭笑一笑,正好其中一人他认识,招招手,那士卒过来,行个军礼,朗声道:“见过千户大人。”
李逍遥的小名叫逍遥,原是金吾卫中的士卒,跟着王武一起调过来。张昭前些日子表彰训练刻苦晋升甲等兵的士卒时,在高台上见过他,将他的名字改为李逍遥。
这名字多好,一听就有大气运在身!
张昭笑道:“逍遥,给大家说说你们为什么在吃高粱馒头。”
李逍遥看看朱厚照等人,他年纪轻,大约十五六岁,但是个老兵油子,一看朱厚照被团团围着,抬头挺胸,一看就知道出身富贵人家。咧嘴笑道:“我们有高粱馒头吃是因为我们训练的成绩优秀,别人想吃还吃不上呢。”
刘瑾一听就知道他外行了。感情这是奖励。不过他脸皮甚厚,笑呵呵的模样。
朱厚照再次惊奇的道:“训练的好还有奖励?”明军的奖惩制度是在战场上。最典型就是以人头论功。而在训练中没有这么些琐碎的规定。
张昭让李逍遥自便,点点头,说道:“新军千户所目前没有满员,暂编为两个营。营中的士卒们在训练中相互比较,训练的好的有各种奖励。训练最差的则处罚。练兵的精要,就在于申明纪律。而这纪律越细致越好。”
朱厚照若有所思的摸摸脸。这和他在英国公那里请教来的不一样啊。军中都是强调命令简洁,便于执行。就像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这样的。
朱厚照所不知道的差别就在于:教士卒识字!
…
…
张昭再领着众人往前走,见到有的排在休息,有的人在总结,有的排还在练习站军姿。绕了一圈,快到千户府门前,只见墙壁下摆着一张书桌。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员正在给士卒写信、念信。在下午训练的间隙中,有两三个士卒正围在书桌前。
文员正是冯无忌。
张昭等人在几米外站着。冯无忌看到,正要过来行礼,张昭做个手势示意他继续忙。他便坐下来,问道:“你们谁先来,是要写信,还是念信。”
衙役出身,千户所后勤军需官林文宁的小舅子方贯略显激动,“我先来,我先来。我要写信。”
冯无忌和善的笑一笑,铺开信签,提笔道:“你说。”他现在完全被改造成功,要是搁在以前,副千户给士卒写家信,这怎么可能呢?
方贯开始心情急迫,这会却有些忸怩。
冯无忌把毛笔放到砚台上,道:“要不你再想想,我一会给你写。”
旁边的一名士卒嘿嘿笑道:“冯教员,小方正在想情话哄人。我们都等等,听听他怎么说。”
“哈哈!”
方贯给笑的不好意思,但还是目光坚定。不坚定不行啊。韩娘子人生的美,性情又好,温柔贤惠。她虽然嫁过人,还带着一个孩子,但他中意她。
但是,自腊月起她回到南口村中,年前被婉儿小姐提拔为张府的内管事,这样一来,多少人盯着她的啊!他要再犹豫,韩娘子可就成别人的媳妇。
方贯深吸一口气,说道:“冯教员,我开始说了。韩姐姐,自从腊月十日在照明坊张相公府中见到你…”
旁边的两个士卒顿时哄笑。感情还是姐弟恋啊!这可不常见。连不远处的张昭、王武等人都轻笑起来。
冯无忌笑呵呵的,运笔如水,他的文字水平肯定比不得读书人,所以措辞拿捏不大准确。写写家信问题不大,写这种需要雕琢的“情书”那真是难为他。
他写道:“韩姑娘,昔日张相公府中一会,相谈甚欢。余夜不能寐,思之念之。今军中训练繁忙,愿一见而不能。唯寄此金钗,聊表心意…”
这封热情、直白的书信稍后就被封好,不久后就将送往南口村。方贯要是知道冯无忌这么写,估计掐死他的心都有。他只是表达下问候啊,怎么就变成表白?
…
…
方贯的情书,张昭他们不会无聊的继续听下去。
朱厚照、张永两个若有所思。显然,军营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说明士卒的士气很高!张昭练兵,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气象,一年之后呢?只怕真的能练成精兵。
简单的看过水泥砌成的屋舍后,朱厚照又让张昭领着在军营中转了一圈。心中倒是羡慕这样的军营生活。在下午时打马回城,心中略有些激荡,到乾清宫去见弘治皇帝。
他应承张昭去汇报水泥的事,同时帮忙去要点物资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
正月之中,弘治皇帝的事务也变得相当较少。下午时分,他在西苑中听着昆曲,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张皇后在坤宁宫中招待进宫的金夫人(张皇后之母),并没有在西苑这里作陪。只有大太监萧敬带着几个小太监陪在弘治皇帝身边。
幽静的下午,不到下午四时许夕阳斜坠。金红的霞光落在太液池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曲子遥遥传到水榭中来,喝着温热的黄酒,吃着糕点极其的惬意。
朱厚照在乾清宫中扑个空,赶紧向西苑这里来。他到来时弘治皇帝刚好听完一折戏,令人将他叫进来,笑道:“皇儿怎么有时间来朕这里?”
这话说的有原因。正月中的时候,弘治皇帝清闲了些开始检查朱厚照的功课。这一检查不要紧,让朱厚照完全露馅!
明朝皇帝的功课,四书五经是必须学的。否则,真的有可能连文臣的奏章都看不动。文臣们喜欢在奏章中引经据典的谈事情。这一点,可以从现存的明代奏章中略窥一二。
然后,还有其他的功课。诸如,礼仪,典制,治国等等。像嘉靖的儿子,后面的隆庆皇帝,那就是读书比较少的。而最经典的皇家教育模板就是张居正教出来的万历皇帝。
张先生真是呕心沥血,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皇帝。只是,他没想到他刚死学生皇帝就翻脸。而且,其性格、意志存在着缺陷,在和文官集团的较量中,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所以,史书上评价万历皇帝懒政。但是,要承认,万历皇帝治国确实没有问题。万历三大征,打出国威。文治方面,看一下万历时期明朝的物价水平就知道。那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比康麻子吹的盛世不知道强多少倍。
弘治皇帝本人的学问尚可,毕竟他早就被立为太子,束发出阁读书。而朱厚照同样早早的由大儒、名师教导读书,但是经义水平一塌糊涂。他焉能不气?
在正月间狠狠的教训了朱厚照几回:拿戒尺抽。
朱厚照兴冲冲的而来,等到水榭中给弘治皇帝这么一问,这才想起来近日他应该躲着父皇才是,免得被问功课又是一顿“竹笋炒肉”。他光顾着新军千户所的事,没想到这上头来。
他当日就是因要去新军千户看张昭练兵,被他爹考校“经义”,挨了几下。
朱厚照低着头,用余光瞥他爹一眼,嘴里说道:“儿臣奉旨去新军看张舍人练兵,特来缴旨。”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儿子在他面前玩心眼,那怎么可能?拿起温软的黄酒抿一口,道:“有什么事只说吧!朕这里还要听戏,你母后还等着你回宫,深怕你有个闪失。你回宫后还没去见你母后吧?”
朱厚照不自然的笑笑,赶紧说正事,“父皇,张舍人的新军练的极好。士卒士气旺盛,在军中你追我赶。一年之后必定会是精兵。但他练的火器军队。
因而,他恳求儿臣来请父皇调拨兵部制造火铳的工匠给他打造新式火器。另外,他烧制了一样名叫‘水泥’的东西。这水泥加水搅拌后可以快速凝固,能用于碉堡建设,铺设路面。他想进献给父皇,用于国家大事。”
弘治皇帝认真的听着,倒没有因儿子年龄小就分神,这是他多年帝王生涯养成的习惯。听完后,禁不住笑起来,对身旁的萧敬道:“看看,要求还真不少!这个张昭能折腾啊!”
萧敬须发皆白,脸上带着微笑,回应弘治皇帝,并未说话。他知道皇帝只是感叹而已,并不需要他这个奴婢发表意见。
要说张昭折腾,确实能折腾。他大闹十二团营总督衙门,当众行军法斩杀副千户的事情,宫中自然早就知道。甚至张昭的《简明军律二十条》宫中都有。
他的同乡好友王太监的侄儿王武此刻就在新军中,深得张昭信赖。
弘治皇帝略微思索一会,道:“兵部的工匠朕不能动。倒是内廷里的工匠可以调拨到新军去。萧敬,你派人和张昭交接。他要打造新式火器,朕拭目以待。”
张昭冒头,就是以“平北虏三策”,其中第一条的上策,就是打造火器,以此军横推塞外的蒙古诸部。
弘治皇帝虽然日理万机,但这事自然还记得。张昭既然提出打造新式火器,想必就是要练这种新军。那就试试。他都给张昭一个千户所作为实验,也不差这点工匠。
朱厚照喜笑颜开,躬身行礼,声音响亮的道:“谢父皇!”
弘治皇帝点点头,“你说的那水泥是什么回事?”
朱厚照叽里呱啦的将张昭的话给转述一遍。朱厚照其实非常聪明,张昭正月初一时只是大致的说了说水泥的功效,朱厚照现在还能复述出来。
“父皇,水泥功效如此之大,你要如何赏赐张昭呢?”
他打算帮张昭争取下待遇。新军可以是挂在他的名下,是太子亲军。
弘治皇帝笑着摇头,他儿子还太稚嫩,读不出这种政治交谈的潜台词,偏头问道:“萧敬,你觉得呢?”如果水泥真的有如此功效,试问这功劳该有多大?张昭就这样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总得要点什么吧?
萧敬身形佝偻着,这时笑道:“老奴以为陛下何不见见他,看他要什么赏赐。”
朱厚照性急的道:“啊,这样好。”
弘治皇帝这个人性情温和、仁厚,他和张皇后感情极好,就像普通夫妻。而对他唯一的儿子朱厚照,看着是严父管教他的学业,但实则是很宠爱。
朱厚照抢在弘治皇帝表态前插话,这要换成满清的康麻子,估计太子就凉了。但弘治皇帝并不会给儿子“立规矩”,说道:“你啊。就这样吧!安排一下,朕这几日有空时,叫张昭来见朕。”
朱厚照再次高兴的道:“谢父皇!”
做人要讲义气,信守承诺。他答应张昭的事都完成!此时,朱小正太还不知道张昭是隔空和弘治皇帝对话。
…
…
正月十四日,张昭下午时进宫,在傍晚前终于被弘治皇帝召见于乾清宫西暖阁。
此刻,他的肚子早饿的咕咕叫。
而同样的,新军千户所也是“饿”的咕咕叫。军中的粮饷已断绝两日,他自掏腰包才免于被士卒知道。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
傍晚时天地间一片幽暗,暗淡的暮色笼罩在红墙绿瓦间。
张昭给太监们领着穿过宏伟的广场,富丽堂皇的殿宇,到乾清宫西暖阁中。
有明一朝,在早朝变成走形式之后,皇帝和大臣们的沟通就缺乏固定的时间、场合。君臣间不会定期开会,而是以国家大事为开会原因。发生重大事件,皇帝会召集群臣商议。
像弘治皇帝一个月前在武英殿中召集群臣,面议太子朱厚照学习的事宜就算。
议事制度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这对于治理而言非常不好。定期的经庭大可以算,但皇帝很多时候会停掉经庭。譬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
而弘治皇帝的习惯就是在西暖阁,他的住处召见大臣,在和几个重臣见面时,将国家大事定下来。
这种议事的模式其实也很不错。可以保证国家的运转。但是,对皇帝而言那可就是苦差事。基本上没有个人的休息时间。别看弘治皇帝是公认的明君,历史评价非常高,但是他一样有怠政的时候。
整个弘治朝其实可以分为两段。前一段弘治皇帝励精图治,将成化朝给明王朝带来的下降的趋势给止住。社会欣欣向荣,风气清正。但接着弘治皇帝就开始休息。
这其中的代表性事件就是他宠信宦官李广。
等到天灾人祸袭来,整个国家到处是烂摊子,弘治皇帝又开始勤政,直到他死去。死时三十六岁。其实,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剧。好皇帝命不长!
西暖阁陈设华贵。弘治皇帝坐在塌椅中,旁边站在英国公张懋,司礼太监陈宽、萧敬。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昭跪地大礼参拜。心中倒是微微诧异,英国公张懋为何在这里。
弘治皇帝三十一二岁的年纪,穿着玄色的帝王常服,白胖胖的中年男子,温声道:“平身。”
待张昭起来,再说道:“朕叫萧敬派给你的制作火器的工匠可曾收到?”
张昭躬身答道:“臣已经接收二十名火器制作工匠。谢陛下恩典!”这事正月初十就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