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庞大郎带着二十个蒋家庄的青壮奉丁管事的命令来支援张昭这里的建设。张昭安排他们酿酒。
等二锅头酿造成功后,庞大郎有投靠张昭为儿子博一个前程的想法,因而主动拦揽下去运河上开拓销路的任务。当时,这二十人中有七八人愿意跟着庞大郎外出。伤亡三人。
其余的十二人选择在南口村中安心的酿酒,配合新来的酿酒师傅,成为酿酒的主力军。
姜承业便是当日外出的一人,庞大郎教授他武艺。因其性格稳重、细心被庞大郎委以留守的重任。
蒋五则是留下来酿酒中的十二人,在蒋家庄中有老爹、老娘。
吴春时管理着上百人,哪里知道这个蒋五是谁,招呼着姜承业坐下来慢慢说,奇怪的问道:“这事很严重?蒋五是谁?”摆摆手,将门口要进来的小厮拦着。
姜承业急躁的道:“吴管家,这蒋五掌握着二锅头的酿造方法。”
吴春时这时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猛的站起来,说道:“查。快去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马上派人去通知老丁,让蒋家庄那边也查起来。”
实话说,二锅头行销北直隶,这份日进斗金的独门生意谁不眼热?很多和知行商行合作的“经销商”其实都在私下里琢磨、酿造,希望试验出酒方。
更有甚者,偷偷的和南口村的村民、张家的奴仆接触。以期套点东西出来。
而东刘村那边,更是如同漏洞的筛子一般。二锅头使用高粱作为原材料酿造的事宜,几个月的时间基本都知道。
吴春时安排小厮去蒋家庄传讯,恼火的道:“这事只要查出来,不管是那家商行所为,一律取消他们的销售资格!混账东西!吃饭还想砸我们的锅。”
姜承业点点头,带人去调查。
…
…
距离南口村东二十里的一处田庄中,失踪一夜的蒋五正被关押在田庄的某处小院中。这座田庄属于寿龄候张鹤龄所有。两名“好手”正在审讯。
主审的是张鹤龄的管家。他手底下得力的,用来干脏活的管事已经被杀。这事就只能是张管家亲自来做。
蒋五被绳索困的结结实实,跪在地上,发髻散乱,脸上早就见到血迹。哀嚎道:“这位老爷,别打我,我说,我什么都说。那银子我也不要了。”
数日前,一名商行的管事联系他,说愿意给他两百两银子和他交给朋友,只要他帮忙引荐下酿酒的师父。
他在酒坊中待遇非常好,一月有五两银子的收入。最近忙着相亲,在酒坊中进进出出,所以被人盯上。他思虑再三答应下来,两百两银子啊!
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晚上出来时就被人绑住,径直带到这里来。被毒打一顿,作为一个庄户,他的心理防线早就崩溃。
张管事四十多岁的年纪,员外装束,微笑着点点头,坐在板凳上,道:“嗯,你说。”
蒋五道:“老爷,二锅头这酒的酿造工艺,就是字面上叫的意思。只要第二锅的酒头。”
张管事不大信,“就这么简单?”
“是,是。小人有几个胆子敢骗老爷?”
张管事深深的看蒋五一眼,“好。若是你骗我,后果你知道。等着吧!”说完,出去找酿酒的师傅试验酒方。
寿龄候对白酒生意垂涎三尺。他麾下亦有个酒坊,就在这座田庄中。
半日后,张管事带着新酿造出来的“二锅头”直奔咸宜坊中的寿龄候府。两个时辰后才见到吃酒回来的寿龄候,张管事赶紧入内禀报。
张鹤龄疑惑的看看桌子上两碗白酒,各自轻轻的抿一口,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精彩,“好,做的好!哈哈!”
徐智说什么买配方,他需要买吗?直接拿来就是。
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
酿酒师傅蒋五失踪的消息在张府中引起一阵慌乱。毕竟,谁都知道这是冲着二锅头配方去的。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来来往往的白酒经销商们就知道这个消息,人心略显浮动。
张昭采取的是后世常见的钱货两讫的销售策略。即经销商需交付钱款才能提走“二锅头”,概不赊欠。对于厂商而言,少去很多商业纠纷。
而劣势当然是因为将压力转移到经销商渠道中。不利于快速铺货,构建销售渠道。而且,在面临竞争时,特别是营销策略的竞争时,经销商未必抗得住。
举例来说,像老干妈适合采用这种现金交易的模式,厂家强势。而是快消品行业,比如饮料行业,竞争激烈,采取这种模式的话,经销商未必卖帐。
钱货两讫的销售策略,其劣势还在于一旦产品销售不利,经销商会大批大批的亏本,甚至于倒闭。这会经销商拒绝继续拿货。那厂商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东阿阿胶。
当然,在目前的销售情况下,二锅头正在是“市场”上的宠儿,知行商行属于强势方。这些经销商的利益和厂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他们之所以人心浮动,是因为若北直隶出现第二家二锅头酒商,对他们这些卖酒的商人而言,意味着利润下降!
吴春时查了五天没查到什么线索,带人到城北新军千户所的驻地,将情况报给张昭。
此时已是二月初四。
…
…
张昭这段时间忙的跳脚。
自正月十四日面见弘治皇帝出来,他主要忙两件事。第一,制造火器的工匠陆续到位,拖家带口的来到新军千户所中。
张昭让林文宁在新军千户所军营西边的空地上建造新的住处。工匠们极其家属将住在那里。有水泥在,修建住处自然速度飞快。但终究是一摊子事。
他要解决燧发枪制造的问题。不知道这批内廷征召的工匠能否按照他的要求打造出来。
第二,接收五军都督府的粮饷后,继续练兵。练兵一个月,队列基本成型。这帮士卒终究还是有些底子,并非都是大学生军训那种水平。接下来进入深水区。
他需要继续给营中的军官们上课。他上课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其一,解决军官们在训练中遇到实际问题,可以讨论解决。其二,灌输新式军队的思想。
张昭并非职业军人,他只是个理科宅男。叫他将那些很精妙的战略战术他是不会的。但是,什么叫新式军队,它和旧式军队的区别是什么?
其核心无非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这支军队从哪里来?即,我们的组成是谁?要维护谁的利益?第二,使命。我们的终极使命是什么?
这可讲的东西都多了去。张昭偶尔还要讲讲明朝周边的局势。当然,忠君爱国是必须要讲的。张昭当日给弘治皇帝承诺过的。
除开讲课,张昭还要和庞大郎、王武等人制定新的训练计划。比如长途拉练、夜间紧急集合等等科目。
张昭见吴春时,人都还在新营区中指导工匠们干活。铁块,他和萧公公沟通,将内廷的份额拨了一些过来。然后要工匠们锻造,打造火铳,事情非常繁琐。
“老吴,怎么回事?”张昭走出作坊,在刷着白灰的瓦屋前问道。
吴春时将情况说一遍,惭愧的请罪道:“少爷,我办事不利,对不住你。”
张昭拍拍吴春时的肩膀,沉吟着道:“你的意思是说,还没查出来是谁干的?蒋五也不见踪迹?”
“是的,少爷!”
张昭点点头,心里有数。安慰道:“二锅头的配方泄露就泄露吧。从长远来看,这无可避免。现在,无非是我们少赚点。我们的酒卖的价格也不高。有先发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打价格战我们也不怕!就当锻炼我们的管理水平。”
吴春时见张昭不追究他的责任,感激的道:“少爷,我…”
张昭笑笑,“行了,老吴,何必做小女儿神态。我交给婉儿的玻璃配方,你安排人烧制出来没有?”
吴春时赶紧道:“烧制出来了。就在我随行的马车中的箱子中。少爷,琉璃的配方你都从古书中找到,真是奇才啊!这琉璃镜在市面千金不换。”
说起玻璃,吴春时心情稍微好了些。西山脚下的水泥窑继续烧制水泥,供新军新居所和张府自己使用。而他按照少爷在信中的吩咐,分出部分人烧制玻璃。
张昭满意的笑道:“这就好。我这里真为钱急的发愁。老吴,你以玻璃配方为诱饵,安排可靠的人去钓一下幕后者。我倒要看看是在后面。”
二锅头的配方迟早会被泄露。张昭有心里准备的。所以,气倒不是很气,但是他得搞清楚谁在幕后打黑枪!
吴春时犹豫了下,万一这玻璃配方再被人拿去了呢?有一个蒋五,就会有第二蒋五啊!但这是他负责的护卫对的工作。想一想,说道:“好的,少爷。”
…
…
送走老吴,将玻璃运送到军营中。张昭正准备安排下营中的事务,去求见弘治皇帝。
五军都督府给粮饷就知道撑一个月,要不是老吴按时将玻璃烧制出来,他真的用另外的办法去赚钱了。好在还有十天的富裕时间。这足够了!
真是争分夺秒啊!
这时,张泰平引着一名穿着明军服饰的中年军官走过来。此人还未过来,先爽朗的笑起来,“哈哈,张大人又在这里忙啊!兄弟我还是为水泥而来,怎么样?今晚赏个脸到法华寺胡同里吃酒吧!”
水泥的事情,这大半个月在京城中传遍。兵部按照配方制造出水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工部一起铺路。水泥路和黄土路孰优孰练,老大人们自然明白。
此时的京城已经有沙尘暴。风一吹,道路上黄土飞扬。
来的是奋武营都督,掌握着一万五千人的周都督。他已经来找过张昭好几回。想要水泥去将他的奋武营驻地修缮一番。
张昭微笑着拱拱手,道:“周大人,没有银子一切免谈。花酒不吃了。我晚上还有课。”
周都督倚老卖老的道:“唉,张老弟,兄弟我这张脸真的不值钱。”
张昭笑道:“要是一两包水泥,我这里匀点无所谓。但是你们一个奋武营要用多少。我这里都还不够,周都督等着兵部下发吧。”
和周都督闲扯了一会,张昭用一百两银子卖了五包水泥给他。带着随从,打马往京城而去。
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宫外
张昭身上有两块腰牌,可以在皇宫中畅通无阻。当然,皇帝的后宫区域依旧是去不得的。
下午四时许,张昭在乾清宫外求见弘治皇帝。小太监将张昭的奏折收了,往里头去传递。张昭在乾清宫西侧的门房中等候着。这里已经坐着不好文官武将,都是等候弘治皇帝召见的。
张昭的年纪太过于年轻,刚进去就引起众人的目光。
明帝国的高级官员们自然不会如同市井之徒发出什么惊叹声,亦没有什么装逼打脸的剧情发生。
开玩笑,这是在等候皇帝召见呢!要知道,伴君如伴虎!个人的前途,家族的命运都寄托在此,谁敢大意?
一名清廋的中年官员打量张昭几眼,道:“张千户,坐我这里吧!”
别看张昭这段时间虽然忙着练兵,基本都是泡在新军千户所的驻地。但他在京城中的名气可不低!
且不说腊月时,他在武英殿中“亮相”,左腾右挪摆脱困境,当时有御史弹劾张昭,其奏章上了邸报,张昭这个名字在天下官员眼中绝不陌生。
而谢阁老入阁多年,在他的“弹劾”之下,张昭还能顺利脱身,仅凭这一点,张昭在京中官员们中就是名声大振。这远比他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北虏”的策略的名声要大得多!
官场上就是如此现实!尊重实力!张昭能抗住谢阁老就是实力。之前,那都只能算嘴炮,忽悠下东宫太子罢。
除此之外,张昭不久前被弘治皇帝召见,其进献的水泥,令中外瞩目。兵部、工部两个衙门正在扯皮,要将水泥的制造产业放在本部门中。
这事都有理。兵部管着军事,水泥有军事用途。而工部管着修路,水泥用来铺设道路,大、小时雍坊的权贵们目前已经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地面整洁。
导致两个部门争吵的就是张昭。所以,在这样的“曝光率”下,再结合张昭的年龄,姿容,很容易就认出他来。
李东阳说张昭是宛平县的人样子,直白点说就是,很帅!正所谓:风采玉立,温秀俊逸。这样的容貌很容易被认出来。
张昭拱拱手,“谢老大人!”
这句“老大人”并非说这中年官员有多老,而是明代官场的规矩。“大人”这个称呼只适用于平辈,或者官职较小的官员。“老大人”是尊称。
吏部侍郎王鏊点点头,继续闭目养神。
张昭并不知道招呼他的是一位未来的大佬。当日武英殿议事,吏部侍郎王鏊并不在列。
王鏊,南直隶吴县人,24岁,在南直隶乡试中取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