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英雄传-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啥事了?”朱文羽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地问道。

    “少爷,老夫子叫您回去呢,到念书的时辰了。”小高子在后面依旧是细声细气的声音。

    “小高子你烦人不烦人?老陈醋叫我念书的时候你也替我挡一挡推一推啊,真是个猪脑袋!”朱文羽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站定回头,看着小高子。

    “那哪行啊?少爷,这小的可万万不敢,您老还是回去吧?”那小高子也知道这小主子实在是不想念书,不过他一个做下人的,可不敢担待这些事,还是照着老夫子的话做为好,反正知道这小主子对下人好,稍稍得罪些并不会随意怪罪,可要是担上个带坏小主子逃学的罪名,那可就是个死罪了,比来比去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这个爱玩的小主子拉回去是正经,又是打拱又是作辑的告求。

    朱文羽也知道不回去是不行了,只好很不耐烦拍拍身上的灰尘,冲着小高子甩甩手,道:“走吧走吧!回宫!”

    “是!”那小高子高诺一声,在前边带路,进东安门,直朝着东华门方向走去。

    走到东华门旁边不远的一个小门,守门的军士齐向朱文羽施礼:“羽少爷!”

    “行了行了,每天这样烦不烦?天天羽少爷羽少爷的,我耳朵都生茧子了,下回换个别的名字叫叫,要不就别叫了!”朱文羽晃晃悠悠地走进门去。转过两道门,便是闲澜院了,刚要进院门,正好碰上闲澜院的总管太监陈汉仁。

    “羽少爷回来了?”陈汉仁是个五十来岁快六十的太监,这几年身子不好,总是咳嗽,连腰都有些躬起来了,据说是大明开国时就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打熬得十余年,也算是个中等职衔了,是闲澜院七八个小太监的头儿,宫中之人怜他年纪大资格老,都称他一声仁公公,小高子便归他管着。不过他忠心耿耿,一心伺候主子,对朱文羽也是极好,尽心服侍。

    这闲澜院便是朱文羽和陈老夫子住的地方。

    自从皇上派人把他们接到宫里来之后,在这儿朱文羽住了都快三年了,四周早已摸了个透熟,刚进来半年,朱文羽便偷偷地想要溜出皇宫,结果被那帮军士拿住了,因为他是皇上亲自指定住在这儿的,不敢私自处理,禀报皇上,朱元璋倒还开明,知道小孩天性贪玩,管不住的,便特旨他和陈老夫子可以由东华门旁边的小门自由进出内宫,守卫不得阻拦。这下可好,朱文羽就好像鱼进江海鸟放南山,算是自由自在了,每天都得跑出去瞎泡一会儿,不到半个月就已经和各处的守卫军士混得烂熟,连大内侍卫高手都认识不少。只不过大家都知道他和皇上有什么亲戚关系,虽不知底细,在宫中却也算得上半个主子,对他自是客客气气不敢得罪,好在朱文羽天性好玩好闹,整天和那些军伍江湖出身的兵丁侍卫混在一块儿,幺五喝六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地熟了个一塌糊涂。

    其实说起来朱文羽和皇上的关系也很简单。

    当今皇上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当年也是贫苦人家出身,曾当过放牛娃,后来在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前元至正十二年投入红巾军,攻集庆,败陈友谅,称吴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建立大明王朝,一统天下。不过在落魄时曾得到过朱文羽爹娘的救助。朱文羽听陈老头说起过这事,当年皇上投入郭子兴郭大将军军中,虽说勇猛过人有将帅之才,但也不是每仗都能打胜,特别是刚入军中时曾吃过好几次败仗。据说有一次败仗后一路逃亡至许家村,也就是朱文羽家住的地方,被在村西缙绅朱家任西席偶尔外出的陈老夫子救起,带回朱家,受到朱家主人主妇的细心照应,很快就养好伤回到军中,临走时誓言报答。后来皇上建立大明王朝,想起这一家人的救命之恩,派大丞前往探望,谁知朱家全家上下尽皆死于战火,当时只是哥哥的私熟先生陈老夫子抱起那刚出生不到一岁被抛在草丛里嗷嗷大哭的朱文羽,躲在湖边芦苇丛中才得以幸免,一直抚养在身边。皇上听说恩人家中都如此破败了,唏嘘不已,又认出了陈老夫子,陈老夫子对朱元璋述说此番经过,朱元璋怜朱文羽孤苦,又因是同姓,便认朱文羽作了远房侄儿,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了,将陈老夫子和朱文羽一老一小接入宫中住下,朱文羽才算是过上了安定日子。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朱文羽如何调皮胡闹,对于陈老夫子,除了在背后骂几声老陈醋之外,当面还是恭恭敬敬的,有命必遵,不敢太过放肆。陈老夫子也自然早已将朱文羽视同己出,当亲孙儿一般尽心教养。如今住到皇宫里,还有几个太监宫女侍候着,安定下来,自是更为尽心尽力地培养朱文羽。
………………………………

第一章 书阁得经(3)

但实际上这其中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陈老夫子一直都未向任何人提起,那便是朱文羽其实并非朱氏夫妇所生。当年朱家毁于战火,家人尽皆遭难,陈老夫子孤身一人逃出,朱文羽只不过是陈老夫子在逃命路上捡到的一个婴儿,战乱中此种事甚多,陈老夫子不胜怜悯,抱养在身边,待到朱元璋着人找到他时,便慌称这个捡来的孩子也是朱家遗孤,取名朱文羽,假称便是自己当年的学生朱天羽的幼弟,以免被朱元璋所弃,当时朱文羽不过四五岁,若是留他一人流落民间,战乱之中自然难免一死,陈老夫子心中暗道就当朱文羽真个是朱家子孙,继承朱家香火,也算是不枉了朱家夫妇一番待己之情。此事说起来实是有欺瞒之意,往大了说还够得上个欺君之罪,可其实论起来,朱文羽出生之时许家村的缙绅朱家早已破家年余,朱氏夫妇坟头都已长草,哪里还会有朱文羽这么个后人?但此事陈老夫子自己不说,世上便无人知道,连朱文羽自己也是蒙在鼓里,丝毫不知,只当自己真个是朱家后人。

    朱文羽有时回想起当年皇上朱元璋在养心殿第一次见他的时候的情景仍是不由得心中对自己暗笑。他随陈老夫子生活,算记事以来,乱世中从未过过一天养尊处优衣食无愁的富家公子哥儿的日子,陈老夫子一介穷儒,也只能勉强地供他每日一两顿的食饭,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他便常在大街上和同龄的少年伙伴们游戏玩耍,也无人管他,养成个天不管地不收,初生牛犊的性子,无论见谁都是随随便便要说就说,没一点规矩,第一次见朱元璋,居然一点不怕,还昂着头带着斜眼盯着朱元璋问:“你就是皇上?怎么和戏台上的长得不一样?”弄得朱元璋一口茶都喷了出来。后来他开口叫一声“皇上老叔”,伴侍太监在一旁训斥,朱元璋却不以为意哈哈大笑,止住了太监,从那时候起,这“皇上老叔”四个字算是在朱文羽嘴里定型了,自古以来如此称呼皇帝的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位。

    这陈老夫子是个老秀才,虽说在前朝未能科举而仕,一手文章倒也看得过去。更难得老夫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特别一手好工笔丹青,至于诗词歌赋更不在话下,虽说算不上大家,却也颇有几分文采,也许正因为所学太多分心,老夫子才在科举文章上未能中学进官,在朱家当了西席,教朱文羽名义上的“大哥”朱天羽读书。朱文羽才几岁便笑他文章不通,气得老夫子吹胡子瞪眼的拿他没办法。只不过几年下来,在陈老夫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地哄着教他之下,朱文羽对于琴棋书画各类倒也初窥门径,加之天性聪颖,倒把这老夫子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让老夫子宽怀不少。只是朱文羽当年被弃之草丛,受了些许内伤,骨子里带了一股子弱症,不时有咳嗽之声,总让陈老夫子放心不下。夫子医道亦有一手,仔细看过,只知是身虚体弱,可也买不起大补之药,只好自己开几个方子,不时弄点甘草、车前草、金银花、血河车之类替朱文羽胡乱补一补,只是因利就便自己寻的草药,哪有钱去药店里买成药?今儿这个方子,明儿那个方子,有啥吃啥的胡乱喂着,好在还算平平安安地长到六七岁。洪武六年被朱元璋接到皇宫之中,境遇比之以前自然好过千倍了,便重新开了个方子,每日里喝一碗,总算是能常补了,可就这每天一碗药汁,也不知让朱文羽头疼了多少遍,一看就头大了总是能逃就逃,能躲便躲,毫不在意,常把老夫子呕得够呛。

    不过朱文羽生来好动,总不安份,闲不住,入宫后没了年龄相仿的伙伴,太监们一堆的臭规矩他又实在是不耐烦,正经八百的皇亲国戚们自然看不起他这认来的“野皇侄”,从不来理他,所以朱文羽最乐意的还是和那些侍卫们闲闹。侍卫属大内亲军都督府管辖,专门护卫内宫安全。侍卫总头领乃是“雷霆剑客”南宫雷,还有一个副总头领何文灿,不过那何文灿据说还兼着京城御林军副统领之责,因此也极少来宫中侍卫房,只是挂了个名而已,朱文羽并不熟识,只是见过几面罢了,平日里大多还是和侍卫们在一起玩闹。不过听侍卫们平日里闲聊说起那何副头领,都略有些瞧不起的神色,好像是说那何文灿只是个武官,顶多比寻常人更为孔武有力而已,却是并不会什么武功,只不过是和洪武皇帝朱元璋有些什么瓜葛才当上的这个副总头领,侍卫们都有些看不起他,只是服南宫雷的管束,何文灿也知趣地并不来管这些宫中侍卫大爷们,久而久之,大伙都几乎忘了还有这么一位侍卫何副总头领的存在。众侍卫们除了护卫大内,成天无所事事,加之朱文羽活泼胡闹,便也乐意与之嘻耍,玩笑间朱文羽吵着要学功夫,便也教个一招半式,只不过只教招式,至于各人不传之秘自然是秘而不宣,也只是胡闹好玩而已,年许下来,朱文羽便尽自学了个天昏地暗的,什么谭家腿,谢家刀,八卦掌,六合拳,东一招西一式地乱七八糟凑了个成百上千招,连当侍卫总头领的南宫雷也被他缠着教了几手剑法,总练得忘了吃饭,每回都是仁公公打发小高子去叫才依依不舍回来。

    这“雷霆剑客”南宫雷乃是武林世家名门望族南宫门下数一数二的高手,朝廷礼聘南宫家高手入宫执卫,南宫世家当代主人“绝情神剑”南宫望据传在朱元璋起事之后曾有些旧交,但此时朱元璋已是大明皇帝,南宫世家自然不愿再来攀附,以免有趋炎附势之嫌。朱元璋心知南宫世家在江湖上的威望,有心请南宫望来统领宫中侍卫,南宫望便也算是给旧人一个脸面,派出乃弟南宫雷入宫执事,只是约法三章,“护卫皇宫,不干政事,家传绝学不传外人”三条。这“雷霆剑客”南宫雷五十有余,身形消瘦,花白长髯却是面色红润满头乌发,不见一根银丝,太阳穴处高高鼓起,显是内功已臻化境,随身一柄“雷霆软剑”,吹毫断发,平日里缠于腰间,挥剑时内力贯注寒光似雪,坚韧如钢。其剑法剑走雷霆,刚猛迅捷,当者披靡,相传乃是江湖上五十名之内的绝顶高手。对敌时勇不可挡,平日里御下极严,侍卫们在他跟前都是战战兢兢不敢丝毫懈怠,不过在朱文羽面前他却只是个慈祥长者,对朱文羽天资聪颖实是喜爱万分。若是在江湖之中,只怕早已收朱文羽为徒,如今却是在宫中,恪于门主严命不敢起收徒之念,只是尽心教朱文羽一些精妙招数。南宫雷剑法虽然霸道,性情却是中正平和,严遵门主之命绝不参与政事,更不用说收朱文羽这等有官家背景的弟子,只是安心在宫内当他的侍卫总头领,这也是南宫望放心让他入宫的原因。

    那朱文羽虽学了不少精妙招数,只是身无内力,攻出去的招式倒是像模像样,却是一点劲力也无,光有空架子而已,众人也权当逗他取乐,朱文羽不明内力诀窍,自然也乐此不疲。

    “文羽,过来背书!昨日所学李青莲之《将进酒》,背来!”朱文羽进屋的时候陈老夫子早已坐在案前,他也不问朱文羽如何又迟到,知道问也问不出什么来,这小子耍赖的时候陈老夫子拿他也没办法,只好直接进入正题。

    “又是背书,夫子,能否不背了?读懂便可,背他何用啊?今日讲《易经》吧?夫子?”朱文羽嘻皮笑脸地讨价还价。

    “不背如何能吃透?背完再讲!”老夫子眼往上翻,看都不看朱文羽一眼,仍旧扳着脸,他知道一旦松下来,露出一丝笑容,这小猴儿马上会顺竿上,就很难镇得住他了。

    “背就背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朱文羽吐了吐舌头,只好背将下去。其实他也不是背不下来,李白这诗味道合着朱文羽的性子,第一次读了就很喜欢,朱文羽看两遍便已熟记了,只是天性使然,故意捣蛋而已。

    “……与尔同销万古愁!”一直到朱文羽一字不差地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