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文说过,能生,并且团结才是豪强出现最根本的原因,直到这一大家子中有人混上了两千石,这一大家子就会慢慢从豪强往士族蜕变,你朝廷管得再宽,难道还能管得着人家生孩子么?
    徙陵的好处就在于此,人口多了,就往关中迁一部分么,而人过来了,钱自然也就过来了,再封点爵位,两全其美,多好。
    当然还是那话,封建社会,乃至于现代社会其实都是不乏有识之士能给得出真正的好政策的,问题在于执行。
    事实上这个徙陵的政策没多长时间就名存实亡了,到了西汉末期便基本被废除,到了东汉时更是连提都已经没人提了。
    最根本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因为自文帝以后爵位愈发的不值钱了,西汉的皇室在没钱的时候往往都会售卖爵位,到了后期爵位这东西,除了最高等级的关内侯和列侯,剩下的爵位你有钱就能买,通常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到了东汉时大家更是连买都懒得买了,以至于刘协这具身体的亲爹汉灵帝卖爵位卖不出去只能卖官职的地步。
    第二个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西汉时随着关中愈发的繁华,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这些富户搬迁过来有钱也没处买地。
    反正最后这政策稀里糊涂的就流产了,总共实行了也没几年。
    天子令南阳勋贵迁到河南,虽然实际上一天正事儿也没干过,但本职官职确实是河南尹的司马懿自然就更上心了,这事儿,终究不还是他的本职工作么?当然要与朝中诸公好好分说明白了才行。
    “表面上来看,天子确实是在重启徙陵之策,徙陵之策是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的妙策,这个自是不必说的,这次以勋贵入手先行开刀,却是干脆杀猴敬鸡了,试问连勋田都给换了,那些富户土豪,还有什么能耐,能躲避征召呢?天子谋算向来深远,想来,此前重行二十级军功爵制,也是在为此事而做铺垫吧,给那些勋贵们参政、议政的权力,自然就是让他们徙陵的补偿了。”
    众人纷纷点头,这些,自然都是表层意思了,他们也都是看得出来的,只是天子向来神鬼之谋,大家总觉得,此策之中应该会含有更深的深意。
    就见司马懿问荀悦道:“仲豫以为,此策还有什么深意呢?”
    荀悦想了想答道:“正如仲达所说,天子此举,在于杀猴警鸡,嗯……这样说或许也不妥帖,老实说,天子推行军、民两屯之法,行府兵之实,老实说,没机会进行民屯的家族,至少四十年内,是没机会自称豪强了,所以天子此策针对的,其实是那些已经行了军屯的人家,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杨彪、李典这等真正利益相关之辈,听得全都极为认真。
    便听荀悦继续侃侃而谈道:“越是人口繁盛,武德充沛的家族,就越是容易出将,家中出将,自然也就出侯,曼城,还是以你们家为例,过个三年五载,一声令下至少三五万的兵卒,总还是能以你们李家马首是瞻的吧?”
    李典闻言面色变了变,这话,却是稍微有那么一点诛心的。
    然而,这确实也是事实。
    这,就是刘协改革的这一套措施的弊病所在了。
    实际上刘协的这套军屯之法,已经无限的趋近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了,这套军制具有动员性强,成本低,将士们闻战则喜等诸多优点,绝对是平天下的妙法,朝廷的兵马在两年时间里脱胎换骨,也是多亏于此。
    不过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这样的兵制之下,培养出几个军功贵姓实在太简单了,彼此之间互相再联个姻亲,立时便是庞然大物。
    为什么北魏以来北朝普遍强盛,但皇朝更迭却跟走马灯似得,一般没研究过南北朝历史的人除了隋唐之外一个也说不出来?
    为什么李渊振臂一呼,仅太原义从就招呼了三万人,甚至他女儿都能在长安周边几乎是顷刻之间就聚拢了十万兵马?
    为什么杨坚都当上皇帝了,却还怕老婆,被老婆欺负之后赌气的离家出走皇帝都不当了,却还要被大臣追回来回宫道歉?他那个老丈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可以嫁给三朝皇帝?
    为什么初唐自建立以来,打李渊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就没有一次的皇权交替是靠父死子继的顺位继承?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太子都要造反?真的是因为好孝么?
    说白了这套制度对皇帝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几乎是逼着所有的皇帝必须英明神武,水平稍微差劲一点,分分钟就会被推翻。
    也就是唐朝,一连好几代都出了还不错的君主,君主不行的还有老婆顶上,这才在这套变了态的制度中生存到李隆基时期。(然后府兵制就瓦解改募兵制了,然后就军阀割据了)
    眼下,在东汉,这群当世最顶了尖的脑袋瓜固然不知道四百年后发生的事情,但是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天子的谋算之深,思虑之远,翻遍史书也找不出这样的人,或者说简直就不像是个人了,连他们都考虑到的问题,天子又怎么会考虑不到呢?
    “本朝自光武以来,退功臣,进文吏,这固然也是善政,但实话实说,今时今日,礼乐崩坏,这祸根难道不正是那个时候就埋下的么?天子重爵,恐怕以后要反其道而行之了,咱们这些人管着朝中大政,这以后的侯爵,怕就全都是实权的侯爵了,收天下侯爵入河南,此确实是一妙法啊,现在趁着天子春秋正盛威望正隆的时候做,阻力也会小一些,至于这勋贵议政,天子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最终进功臣,退文吏呢?”
    杨彪闻言也道:“却是如此,曼城是忠义之士,所以才会尽去兖州祖地,举族迁往南阳,但天下豪强何其多也,尤其是荆、益、扬三州之地,家中人口比曼城家还多的,少说也有十几家吧?如何能保证人人都如曼城、太尉这般的公忠体国呢?便是曼城自己,又如何保障后代也如曼城这般呢?”
    众人再次纷纷点头,却是李典脸红着苦笑了一声,道:“诸公,莫要再说了,说起来我现在也是都乡侯,这算是列侯了,勋贵之家也算我一个吧,南阳的田我不要了,仲达兄,还请为我家数万口的家人在河南另寻一处宝地啊。”
    司马懿见状笑道:“曼成兄公忠体国,懿实钦佩之,自当为曼成兄令寻宝地。”
    李典却是在心里骂了一句:又特么要搬家了。
    我当上家主都没有两年,却特么搬家了两次?我这是好几万人的大家族啊!
    却是荀悦道:“曼城莫要心感不忿,若真是进功臣而退文吏,对我等诗书传家之人是祸非服,对尔等军功之家,却是大好事了,你既首倡此义,难道天子还会亏待你么?在这里,确实要先恭喜你们才是了,也就是你们家恰好搬到了南阳,其他人想搬,还没这个机会呢。此举毕竟是从徙陵之法演变而来,河南的无主之地虽多,也是有限的,其他人家可不能让他们举族而来,将嫡系百余人搬来也就是了。”
    刘备闻言却是笑道:“我看,不是曼城心有不忿,而是仲豫你心有不甘吧?仲豫你也休恼,我看进功臣是肯定的了,却也未必就要退文吏,当年光武行此法也是善政,天子远谋,绝不会如此不智,此策明显天子只说了一半,后面,必然还有后手,这却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揣度的了。”
    众人纷纷再点头。
    却见司马懿皱着眉道:“就算是只有这半策,恐怕,也还有第三层的深意啊。”
    “哦?还有第三层?仲达又想到了什么?”
    “勋贵直接参政议政,对咱们来说都是好事,咱们和咱们的后代子孙,怕都是勋贵么?但你们说此策对于大司马来说……难道也是好事么?比功勋,比爵位,颍川人也没有谯县人多啊。”
    “嘶~”
    这么一说,众人却是恍然大悟。
    “是了,如此一来,倒是与上一条也对上了,天子特意命令家眷随军,却又让勋贵徙陵,这……好家伙,这是一套接着一套啊!”
    如此一来,这不是讲谯沛武将集团,与曹操本人割裂开来了么?
    夏侯惇、曹仁、曹纯、尤其是夏侯渊,这些人也都是侯爵啊,他们也是要参政议政的啊!这会每年开一到两次的话,难道他们十几年里的每一条政策提案都会和曹操一毛一样么?
    长此以往,他的这些宗族,旧部,真的还会和曹操结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么?
    也多亏了他们有司马懿这般聪慧,能勉强跟得上天子思路的能臣做分析,否则,他们还真没意识到。
    恐怕曹操那头,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两条计策已经要挖他的根基了吧?
    天子的谋算……好,恐,怖啊!
    却是关羽终于忍不住了,问道:“仲达兄大虑也,吾深感钦佩,那么这次咱们的用兵……要走随枣,这又到底又有何深意呢?”
    “这个……”司马懿这下为难了,却是摇头苦笑道:“这个,我实在是猜不出,我其实,不是很擅长于军略,天子用兵如神,远不是我所能揣度的啊。”
    闻言,关羽顿时失望不已。
    你们刚刚说了那么多,把天子的意思都给分析了十之七八,结果到我这条军略上,就干脆分析不出来了呢?
    这条军略才是最离谱的啊!
    兵者死生之地,这是马上就能见到结果的事啊!万一我没能理解到位,岂不是要丧师辱国了?
    于是众人只好开动脑筋,想,就硬想,火锅也不吃了,对着地图就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然而这条军略,真的是彻头彻尾的神经病军略,怎么琢磨,也琢磨不出深意何在。
    怎么看,这一仗都打不赢啊,到时候十之八九会功亏一篑,到最后,可能只能接的出高顺和桓阶两个人而已,整个荆州都得丢。
    聊啊,聊啊,却是从来没去过南阳,事实上对那里地形根本不了解,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参与讨论的贾逵突然问道:“咱们……是不是都忘了一个人?”
    “忘了一个人?什么人?”
    “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


第二百三十六章 隆中有个诸葛亮
    另一边,荆州,早在天子收到荆州这边的消息之前,焦头烂额的吕布便感觉到有点不对味儿了。
    却说因为吕布将最宝贵的第一时间都用在了追杀文聘的身上,又因为文聘北逃,他光是整顿襄阳防务就用了不少的时间,这就导致了高顺不但很顺利的就逃去了长沙,而且还相对从容的帮助桓阶整顿了荆南四郡的防务。
    老实说桓阶虽然很忠心,作为长沙郡本地人虽然对于地方事务很熟,但毕竟不通军略,而高顺的陷阵营虽然只有八百人,却是真正的天下精锐,尤其是最近一年多当了天子禁军,完全是按照中级军官的标准在培养。
    因此事实上来说,高顺加桓阶,却是是能创造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这也是高顺明明有往北逃的活路,却执意坚持往南逃的原因。
    守住长沙,就是守住了荆南四郡,守住了荆南四郡,则吕布的这个荆州牧实际上就是个南郡太守,江陵城囤积的钱粮虽然多,但再多也早晚有吃完的一天,真以南郡这一郡之地来说是万万也养不起十万兵的,此确实可以说是吕布的心腹大患。
    而一旦等朝廷缓过劲来,挥师再打襄阳的话,他则可以率军去捅吕布的后路,让他也尝尝两面开花的滋味。
    而既然已经错过了攻打长沙的最佳时机,吕布也索性先不急了,陈宫死文聘叛变,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本来他这荆州得的就不甚稳妥,如此一来,却是把他给整得彻底的慌乱了。
    于是吕布先是尽数取了江陵城中的财物,将其中的大半都分给了多年来一直随他走南闯北的旧部们,不但人人有赏,而且命蒯越拿来南郡的户籍名册,挨家挨户将所有年岁恰当的寡妇,和大半适婚的小姑娘全都嫁给了这批将士,以及侯成、曹性、宋宪与魏续四名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部下,并命令他们统领从南阳抢来的勋贵兵。
    吕布本身也不傻,知道他这个荆州牧根本坐得不牢,这些老部下和老班底才是他的立身之基。
    对于南郡的这些本地人,吕布更是不惜以高官厚禄相赠,除了被他委以重任的霍峻之外,蔡瑁张允蒯越等人的官职均未变动,依然身居高位,甚至名义上的官职都有所提升,比如蔡瑁领了武陵太守,蒯越领了桂阳太守,许汜,则领了长沙太守,而武将方面,如苏飞、吕介、王威、霍峻等人,所有的校尉都升了一级当中郎将,所有的中郎将则升任为偏将军甚至杂号将军。
    而文聘带领南阳人反叛,其实也刚刚好给了吕布分割利益的机会,襄阳城南边原本都是刘表辛辛苦苦整顿出来,用于安置那些南逃的南阳人的屯田之地,恰好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