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朕要当昏君
其实荀彧有一样并没有说错,事实上刘协现在真的是挺忙的,迁都、军改,这些都是事关他君主立宪的这个大计划的,他只能亲自动手策划,亲力亲为,闲暇之时还要与后宫众多美女播种,哪里还有功夫去想荆州的事呢?他又不懂啊。
说起来,现在刘协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迁都了,许都城实在实在是太小了,皇宫也实在是太小了,刘协现在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现在少说十年八年之内,是回不去了。
所以他当然也不介意用这十年八年的时间来享受享受,对于新皇宫,当然要提出一些比较高的要求。
反正他现在有权力么,又何不任性一点呢?这古代的昏君,不都是因为肆无忌惮的挥霍权力,才导致亡国的么?
“两位爱妃啊,你们说这洛阳的新皇宫,咱们搞一个大的游泳池怎么样啊?你们看,我是这样,这样,这样设计的,这边缘处的底部,咱们铺上一片铁管,铁管里灌满了水,与锅炉房相连通,咱们游泳嘻戏的时候就让宫女给咱们烧水,以保证泳池永远恒温,你们说如何啊?对了,夏天的时候还可以让人在泳池边烧火烤肉,如此,岂不是很好么?”
闻言,郭女王倒是还好,蔡文姬却忍不住皱起了眉,道:“一个大的游泳池倒是花不了多少钱,但用珍贵的铁管铺设在底部,是不是太耗费国帑了?况且您还要烤肉?这……这太不好了吧,感觉有些像……”
“像什么?”
“有些像酒池肉林啊。”
酒池肉林?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
是了是了,刘协突然一拍脑门,想到,自己的朝廷现在未免也太厉害了,你看那关羽随便带了点兵马南下一趟,荆州就平定了一半,这仗还能打了么?
那么,朝廷的兵马为啥停下,没有扩大战果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粮不足啊。
可这个钱粮不足,是因为朝廷此前的家底子实在太薄了的缘故,是因为此前曹操掌权时打仗打得太狠的缘故,以中原的富庶,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元气了,就又可以征伐天下了,这禅让的难度一定会直线上升。
这可不行啊!
所以,如果自己能在私人生活上多花一些钱,但又不去提高赋税,这军费不是自然就被压缩了么?没了军费,这统一天下的进程不就被拖延了么?把钱花在生活开销上,这不就是昏君了么?钱花了,自己在等待禅让的这个过程中不就爽了么?
这是一箭……好几雕啊!
至于民生疾苦……其实孙策治下的扬州,发展的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孙策其实也是听得民心的,至于益州,益州有诸葛亮在,发展的肯定会比孙策还好,至于冀州袁尚,说实在的人家冀州百姓日子过的也还算可以,凉州的韩遂……这人家凉州多民族混居局势辣么复杂,自有州情在么。
换言之天下人民现在并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用不着自己这个天子拯救啊,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他又为何还要统一天下呢?
甚至于,自从听说了诸葛亮担任吕布的军师之后,刘协其实还有一点想禅让给诸葛亮的想法。
这天下若是能在诸葛亮的治下,想必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比现在要强得多吧?都说我是神鬼之谋,可我哪是治国的料啊!
他前世时曾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故事,说是南北朝时桓温在成都时找到了一位百岁老人,老人年轻时跟过诸葛亮,就问他,你觉得这世上谁能比得上诸葛亮么?结果老人却回答: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你看看这个评价,当时蜀国的国力明明最弱,偏偏又是六出祁山,又是九伐中原的,结果蜀国的百姓竟能生活的最好,这可不是三国演义,这不正说明诸葛亮之能耐么?
(现在许多营销号都在说蜀国穷兵黩武,刘备铸大钱敛民财等,瞎特么带节奏,中原和东南地区都是有大量直百钱的出土,说明蜀国经济秩序反而是三国中最好的,反倒是国力最强的魏国有大量逃民)
所以说,如果能将这皇位禅让给诸葛亮的话,这岂不是大功一件么?
当然直接禅让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这天下唯一有资格直接受自己禅让的只有曹操,所以,还是要为诸葛亮创造机会啊,得给人家发展壮大的时间么。
想到此,刘协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朕就是要在新皇宫中修建酒池肉林,朕打小受了这么多的苦,现在苦尽甘来,难道还不许朕享受享受了么?你们休要再劝,张宇啊,速速将刘晔叫来,朕要改新都的方案。”
哼哼,朕从今天你开始,要当昏君!
蔡文姬见状,倒是没有再劝,而是琢磨着……陛下此举,会不会别有深意?
不一会儿,刘晔赶到,刘协第一句话就将他吓了个半死,道:“爱卿啊,你说朕自小到大,受了这么多的苦,现在海内升平,国家安定,朕是不是应该露出些骄纵之姿,好好享受享受,也尝一尝当昏君的滋味呢?”
“…………”
刘晔都有点懵了。
昏君这两个字有自己骂自己的么?这天子到底又在搞什么深意?
“天子文成武德,乃亘古未有之明君,这……是不是因为洛阳新皇宫修得太大,遭到了朝野非议?臣以为,皇宫非天子一家之宅邸,更是我大汉之首脑,我大汉要传承万年国祚,就应该修得大一点,气派一点。”
“不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可不要当明君,当明君有什么好?那么累,那么辛苦,我跟你说,其实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要当昏君啊。”
“…………”
“所以我认为,这洛阳宫殿咱们修得不但不大,反而是修建得太小啊!”
“啊……哈?还小?”
“小,太小了,怎么着,也得比未央宫大个几倍吧?我看不如就这样吧,咱们直接在洛阳城旧址的基础上来改,一个字,要大!朕要让整个洛阳城,都变成朕的皇宫,至于新洛阳城么,咱们可以再扩建么,对不对?”
咕咚一声,刘晔咽了一口口水。
“还有,这新的皇宫啊,北宫一定要比南宫大,而且是大得多,你看这许都的北宫就明显太小了么,朕想多养几个妃子住得都这么拥挤,这新皇宫里啊,北宫的面积至少要比南宫大十倍才行啊。”
说完,刘协用他那双保函着深情的大眼睛望着刘晔。
快,快反对我,快谏言我吧,哼哼,你要是反对我,我就强硬到底的去推行,到最后你们满朝文武都反对我,我来一意孤行,这不是昏君是什么呢?
却见刘晔一低头,道:“是,臣明白了,臣这就让工匠重新去设计图纸,不知天子还有什么吩咐呢?”
刘协愣了一下,问:“你……不反对么?”
“臣为什么要反对?”
刘协皱眉道:“你不觉得朕建这么大的皇宫,尤其是这么大的北宫,是劳民伤财,骄奢淫逸么?”
“陛下仁德爱仁,又怎么会劳民伤财,骄奢淫逸呢?陛下此举,必有深意,臣只需要执行就好了。”
“我……我深意个屁啊!我修建个北宫能有什么深意?我这就是在劳民伤财你知不知道?”
“是,臣明白,臣一定好好体悟陛下的意思,不需天子暗示,臣等,也需要成长的么。”
“我……滚,你给我滚。”
第二百四十八章 曹操一心要拿荆州
就在刘协被刘晔好悬气出点毛病的同时,荀彧也终于见到了这位出身于清河崔氏,据说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河北名士崔琰。
老实说,荀彧还真没有想到曹操居然这么快就已经收了崔琰作为曹缘,此人能坐在这与他说话,本身就说明了曹操在冀州经略得当,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接受袁绍的遗产了。
直白点说,崔琰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曹操对天子的隐晦威慑,毕竟这是在冀州足以在名望上与沮授、田丰、审配等人相提并论,却又出身于清河的名士,这代表曹操在冀州的势力其实已经可以突破魏郡的限制,进而向整个冀州辐射。
这让荀彧如何还能够不重视此人呢?
两人此前倒是也认识,毕竟当年荀彧也是在袁老板手下混过的,但实话实说确实是不熟,此时久别重逢,自然免不得要一阵寒暄,荀彧试探性地道:“季珪兄人品端正,又素有才名,今日能于许都与兄重逢,彧发自内心的感到欢喜啊,朝中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就连两千石高位也颇多空缺,兄能弃暗投明,真乃朝廷之服啊。”
“琰不过徒有虚名而已,高官厚禄可不敢妄想,免得误了治下百姓,令君这么说,这是折煞我了,令君之才犹如大河、大江,能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辅助圣明天子,恩泽我大汉几千万的百姓,吾心向之,却也自知才疏学浅,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做一条漳水,为家乡父老多做一些实事儿。”
荀彧闻言,虽是早有预料,却也还是微微在心中叹息了一声。
而后,便直起了腰板,轻轻与崔琰拉开了一点身位,还整理了一下衣服的衣角,用手一边轻轻把玩着手中的香囊,一边刻意拉长了语调道:“好吧,那不知季珪今日拜门,可是魏公有什么见教?”
大汉的尚书令,面对旧日同僚可以平易近人,但面对魏公府曹缘,那就必须要有一点威严,甚至必要时还要摆一摆官威。
“也谈不上见教,魏公现在的精力,虽然都放在了冀州之事上,但听说荆州平定,自然也是为朝廷所欢欣鼓舞的,魏公以为,此战赖天子大虑,虽已是大获全胜,但朝中余力不足,难以扩大战果,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眼下,其实正是尚书台做事的时候啊。”
荀彧闻言点了点头,这倒是和他的观点不谋而合,只是具体要做什么事,他倒确实是还没有想好,于是问道:“不知,魏公以为尚书台要做什么事呢?”
“无非是离间之策罢了,魏公举荐一人,或可为江夏太守。”
“哦?不知魏公举荐何人?”
“正是魏公的四子,曹彰,魏公面皮薄,举贤还是有些避亲啊,所以,也是托我来跟令君商量一下,看此事是否可行啊?”
“曹……彰?”
荀彧愣了一下,他真的是怎么也想不到,曹操居然会玩的这么花,要知道,曹丕现在也才刚成年不久啊!
这个曹彰,今年是十四还是十五来着?
这还是虚岁!
不过荀彧到底就是荀彧,天下事大半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仅不过片刻,就意识到曹操这么做的深意。
“是了,我记得是前年的时候,彰儿娶了孙贲之女为妻是吧,魏公的意思,是直接离间孙贲么?须知疏不间亲,我虽听闻此人与孙策颇有不和之处,但他们毕竟是堂兄弟啊。”
(别问我为啥十一岁的曹彰能娶老婆,还特么的是虚岁,我倾向于认为曹彰的生卒记录错了,要不然曹操也忒没遛了,就算非得联姻,直接让曹植娶了不就得了)
“令君以为,是堂兄弟更亲,还是女婿更亲呢?何况,据我所知孙坚死后,旧部都是跟随孙贲征战的,孙策能有今日之成就,可离不开他的鼎力相助,只是,原本这孙策待孙贲就颇有些薄了,比之周瑜这个后来的都还要差上一些,眼下孙策陷于荆南,竟让其弟孙权行扬州牧,如此作为,可又真的将这孙贲当做兄弟么?这兄弟带个堂字,比之真正的兄弟,到底隔得是有些远了啊。”
荀彧闻言,却是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说实话,离间孙贲,这是他想都没敢想过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真的很诱人。
孙贲在孙氏集团内部并不是地位最高的,也不是实权最大的,他这个豫章太守过去就被孙策的嫡系亲信太史慈所掣肘,现在豫章都丢了近一半了,剩下的半个豫章,对朝廷来说,说一句可有可无也没什么毛病。
问题是此人这个身份太敏感了,当年孙坚的遗体都是此人从乱军之中抢回来安葬的,在孙策成事之前,又一直统领着孙坚的旧部,此时孙策不在江东,那孙权小儿此前从未听说他上过战场,在军中能有屁的威信?这孙贲跟孙策都有点小倔强,能服孙权就见鬼了啊!
你看看同样是接手叔叔旧部的大侄子,人家张绣都快已经是名闻天下的名将,青年一辈中当之无愧的翘楚了,他伺候完孙策还得去伺候孙权?
但凡他要还是个人,这心里肯定就不能平衡的么。
如果朝廷任命孙贲当扬州牧,这两个姓孙的自己就很有可能打起来了啊。
崔琰见荀彧面露思索之色,便正色道:“夏口被占,江东众人现在一定已经急坏了,必然要往江夏用兵,巧了,这孙贲恰好又驻扎在豫章,要用兵,他大概率就要做先锋打自己的女婿,你说这仗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