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汉,不是宋明啊,孔夫子等一众儒家先贤说的话依然还只是话,不是天条。
说实在的,汉武帝本人什么时候按儒家思想办过事儿?盐铁会议的时候汉武帝才死了几年啊!如果贤良文学说的真的全是狗屁,又怎么会成为这场会议中最终胜利的一方呢?又怎么会悉心整理成一本足有六十篇的书呢,传至于后世呢?
所谓盐铁专营,其核心思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田地,是天子赏赐给民众耕种的生活之根本,那么那些并非天地的山林湖海,自然就是天子的所有物。
小到山上的石头、树木、湖泊中的鱼虾、海鲜,大到盐、铁以及各种矿藏,都是天子的,民众是不可以进山下海对其进行开采的。
朝廷派专人对其进行开采,在官办的作坊中对其进行加工和生产,并将之进行销售,所得到的利润,就是汉武帝用来逐匈奴于漠北的倚仗。
说是盐铁专营,但实际上的大项却包含了铜、油、酒、漆、糖等,小项更是数不胜数。
有了盐铁专营,说实在的朝廷根本就不需要收赋税,因为朝廷掌握了一切商品的定价权,缺钱了,给商品涨涨价就行了。
贤良文学主张废除盐铁专营,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让老百姓自由的开采和制造商品,自由的买卖,甚至连铸币权也开放给民间,如此,则商品的价格必然会降低下来,老百姓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做到藏富于民,而朝廷,只需要抽取赋税就行了。
说实在的,也就是九十年代时没有互联网,否则被打成臭狗屎的就是桑弘羊了。
深一点看,桑弘羊认为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能力开采盐铁等大项物资,进行商品加工的,允许民间开采田林湖海,实际上就是允许富户豪强去开采田林湖海,销售权朝廷如果不掌握在手里,就会掌握在富户豪强的手里,他们剥削起百姓只会更狠,由朝廷定价,起码会考虑民生,而豪强的眼里却只有利润,所谓的藏富于民,说白了就是藏富于豪强。
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桑弘羊的正确,比如,当朝司徒赵温,嗯……也当过司空和太尉,一个作者本人都快忘掉的大官,当年关中大灾之时朝廷都没有钱粮来赈济灾民了,他用自己家里的存粮竟能赈济数万灾民。
这是他拿出来赈济灾民了,他要是不拿出来呢?谁又知道这些赈济灾民的粮食到底是他们家财产的几分之几呢?
比如先帝时有个汉阳太守叫盖勋,同样也是一个能以家资,来赈一郡之大灾的主。再比如前朝大权臣梁翼,他们家的私人田产东起荥阳,西至弘农,南到鲁阳,北到黄河,强迫数千人为奴婢,家产折算成钱高达三十多亿,相当于东汉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这还只是他们的经济力量,政治上东汉世居两千石的士家太多了,虽然原则上来说士家的归士家豪强的归豪强,但东汉末年这二者早就合流了。
东西两汉,与其说是亡于最高层的崩塌,不如说是亡于富户豪强太多,挤压了下层百姓的生存空间,这些富户豪强联合起来已经有了推翻王朝的力量。
但这当然也不能证明贤良文学说的就是错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胜利者,难道桑弘羊胜了,这天下就会比现在更好么?
贤良文学认为,官办企业,嗯……就说官办企业吧,好理解。
官办企业不但有着效率低下,人事臃肿,不合时宜,价高物次等问题,比如全国农具都是一个样,根本不考虑各地土壤差异,严重影响耕作效率等。
最根本的问题其实还是官商不分,武帝时,得益于盐铁专营,大量的商人走上了朝堂,并身居高位,身为四大辅政大臣的桑弘羊本人也是商人出身,可以说基本做到了古代商人的极致。
豪强百姓如果欺负百姓,百姓还可以找官府去撑腰,甚至逼急了还能杀人跟你同归于尽,可如果腐败官员欺负百姓,百姓就只有等死了。
富户豪强欺负人,靠得是官商勾结,而盐铁专营之下,却是干脆官商一体了,这个官商一体的庞然大物,迟早会绑架朝廷的决策,甚至是反噬朝廷。
用现代人理解来翻译他们的话说:从没听说过民间首富能祸乱天下的,只要朝廷想杀,民间的再有钱的富豪也不过就是大肥猪。但是一个垄断各行各业的超级国企巨头,却是真的可以颠覆天下的。
他们认为,官商勾结固然有危害,但这个危害一定是小于官商一体的。
近代有一位不方便提及姓名的伟人曾经说过,官僚资本主义最大的敌人就是官僚本身。
这个争论真的是有点意思,盐铁论在二十一世纪被捧为神书,不是没有道理。
天子最近在读盐铁论,这个是瞒不得人的,尤其是天子自亲政以来,对豪强对士族的态度从来都是冷酷无情,对所谓的先贤从来不掩饰其发自内心的厌恶。
郑玄都给气死了。
所以大家一致认定,天子是真的想要重启盐铁专营,而不止是想要应对眼前的流民危机。
但是,天子仁德爱民同样也是真的,照搬汉武时期的盐铁专营政策,实际上确实对底层百姓颇多剥削,而且贤良文学一方所说的很多观点其实都是对的。
所以大家猜测,天子本来真的是想要进行盐铁专营的,但是应该是在深读了盐铁论之后,即便是挤出了其中水分和儒家道德绑架部分之后,贤良文学一方的许多观点仍然也有其道理,因此不免有些犹豫。
因此,天子才搞了这样的一出辩论大戏。
先让民间小吏和新科进士进行辩论,主要是为了彻底搞明白这样的政策在民间都有哪些利弊,然后去思索如何改进。
毕竟这盐铁会议要是这么开,不久之后不就是一年两次的议税大会了么?不是正好让满朝公卿再议一次么?
两个会离着如此之近,不是正要一个咨询一个决策么。
天子平时总是有深意这不假,但也不一定是每次都有么,与其去纠结天子深意,倒不如好好的想想,他们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如果到时候施行盐铁专营之法的时候,要对前法做出哪些的改动。
嗯……所以总而言之吧,刘协好不容易真的有了一点深意,群臣反而是谁都没悟出来,一点脑补都没有,反而一个个的全都积极地准备这一场辩论会。
尤其是曹操一系,曹操、崔琰、郭嘉、乃至于大儒管宁四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闭关了两天两夜,愣是都没出过门。
这一场辩论,咱们可是一定要赢啊,这可是咱们和天子一系的决胜之战,至少……可不能输啊。
第二百五十六章 都是朝廷的人
魏国公府。
在一连开了三天的会之后,郭嘉终于身心俱疲的从国公府出来了,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般的不好。
这三天的时间里,各地太守反对盐田专营的奏表已经如雪片一样的传了过来,总体来说反对的人数超过赞同的两倍乃至三倍以上。
这也是很正常的,说实在的盐铁专营未必加强君权,但却一定加强中央集权,人么,都有自己的阶级和立场,尤其是对盐铁专营这种明显利弊难辨的政策来说,他们高举反对大旗也并不代表他们因私废公。
这个政策真的挺缺德的,尤其是对于青州、并州等地的百姓来说,这两个地方的太守、县令几乎全部百分之百都是对此表示反对的,包括并州这块天子收复的土地,钟繇、杜畿、以及并州出身的贾逵、郭淮等铁杆天子派,都对此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毕竟以并州为例,这地方到处都是山,山上到处都是矿,煤铁资源丰富,历来都是炼铁冶金的基地,像是铁匠什么的到处都是,直接禁止民间开采,确确实实是要影响民生的。
况且自古晋人擅商,此地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商业发达不论是大商还是小贩,这地方出得都多,如果不允许民间百姓自己做生意,那他们守着大山喝西北风去么?
当然,作为直接从高干手里接手的地盘,还是跟这地方的豪强士族没杀干净有关。
青州就更是如此了,盐是青州最重要的商品,好家伙直接就给专营了?
这地方去年都还是袁绍的地盘,作为孔子的老家,同样也是盛产大儒,比如被刘协气死的郑玄也是青州人,现在归夏侯渊和张辽一文一武管着。
那必然是狗逼面子也不能给天子留啊,有些奏表已经写得极不客气了。
尤其是天子此次所邀请的辩论选手除了基层小吏之外居然还有七十以上的老人。
正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这些老头不但大多都旗帜鲜明的反对盐铁专营,说话也大多不怎么客气,有些年过八十的老头在背后更是大放厥词,直说天子如果推行此策,就是昏君,他在大殿上一定要冲天子吐一口口水什么的。
这岁数的老头,到哪都得供着。
反倒是兖州之地作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豪强又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居然大部分的臣僚,包括夏侯惇本人这个兖州刺史在内,大多都表示同意,选拔而来的小吏和老人大多都是旗帜鲜明的对此表示赞同。
豫州、司州、以及程昱所担任刺史的荆州,大多数的基层百姓和上层官吏也都表示赞同。
嗯……准确的说是荆北百姓对此多赞同,武陵的桓阶和高顺考虑了一番之后,觉得他们这时候现派老头,因为路途遥远应该已经赶不上了,但他们两个本人作为铁杆的天子嫡系还是上表对盐铁专营表示了反对。
总而言之吧,这个问题还真的已经脱离了政治派别的局限,随着讨论的日渐深入,却是越来越有纯粹的讨论氛围了,也就……没人脑补了。
当然曹操肯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盐铁专营的立场之上的,毕竟地方上反对的人多么,这是他这个权臣的价值。
结果累了三天的郭嘉好不容易回了家,打算好好的洗一个澡,让前些天刚收的小妾安抚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结果一进客厅就看到跟三堂会审了一样的,家里的叔叔大爷哥哥弟弟齐刷刷的坐了一大排。
还是郭浮率先站起来,向他轻轻鞠了一躬,道:“敢问廷尉,可是刚从卫国公府出来?”
“你们这是……”
“敢问廷尉,魏公对盐铁专营之事,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你们……猜呢?”
这时候另一个老头开口道:“奉孝啊,你来跟三叔说说,魏公到底打算如何反对这盐铁专策?”
郭嘉闻言哭笑不得。
“你们觉得我会告诉你们么?”
“奉孝你现在已经是汉朝的廷尉了,不是卫国公府的府臣。”
“可我依然是魏公的嫡系,没有魏公就没有我的今天,再说这次又不是因私废公,盐铁专营之法,本来就是弊大于利,根本就不应该用于短期应急。”
“奉孝此言差矣,我阳翟郭氏哪一代不出一两个廷尉,你今日能当上廷尉之职,难道不是因我阳翟郭氏家学之渊源,不是因为天子慧眼识珠?这与魏公,又能有多大关系呢?”
“…………”
“盐铁专营乃万世之法,何来弊端之有,奉孝难道也要如那些腐儒一般,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却是代表那些地方豪强的利益么?”
“这……”
郭嘉也是这才想到,自己……已经不是曹操的人了,而且现在看来,他已经事实上代表了阳翟郭氏的整个家族。
毕竟盐铁专营的这个政策,朝廷既然管得那么多,那就必然是要以吏为师,行严刑峻法的,可以说汉武帝虽然也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数,但这条盐铁专营之策,却是地地道道的法家之术。
这年头东汉还剩下几个法家?
可以说这条盐铁专营之策如果能够施行,最大的受益者是以糜竺为首的,已经涉足于政坛的大商巨贾,其次便是以他们阳翟郭氏为代表的法家学阀了啊!
想一想,他们阳翟郭氏作为几乎将东汉廷尉一职给垄断了的法家第一家族,但在本朝天子之前,其地位撑破大天也只能算是颍川二流士族,比之荀、韩、陈之流差得远了,比之四世三公的杨、袁之流更是差出不知多远去了。
而此策若是能够重开,他们郭家至少达到荀家在本朝之前的地位,问题总是不大的吧?
试问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怎么能允许郭嘉跟曹操站在一条阵线,背叛家族呢?
对此,郭嘉也被搞得是晕头转向,连连求饶,一个脑袋两个大。
尽管他打心眼里对自己的家族并没有太深的情感,但他也知道他能坐稳廷尉之职少不了家族的助力。
待他好不容易以含混不清的表态将他们家的这些亲戚都送走了之后,面对风情万种的小妾,却是再也没有了什么心思和情趣,又自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