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悦也识趣的没提曹操,真要是刘协死在曹操前面,谁也制衡不了,至少又是一个窦武。
第三百一十二章 荀攸之死
且不说,当曹操这次得知自己因为一时气愤,一不小心又搞了一次弄巧成拙,曹曦没废,与他的关系反而愈发疏远,何氏上去了,但因为曹曦没废上去了也基本等于没上去,反倒是他一直以来最忌惮的郭女王居然成功上位,礼与后同,这会儿老曹的肠子是真的悔青了。
且不说,后宫中最近因为两个皇贵人上位,一时间又变得山崩地裂,尤其是曹曦在连续被亲爹和后爹背刺之后心灰意冷,却听说了是郭女王帮她稳住了后位,不但对这位新上来的皇贵人没有什么提防之心,反而是充满了感激,事后俩人紧握着双手,尽释前嫌,甚至于情同姐妹,一起打压何氏与其他贵人,倒是让刘协的后宫少了不少的鸡飞狗跳。
又且不说,曹丕和曹纯两个人所率领的大军走褒斜道赶赴汉中,与诸葛亮、韩遂的联军在阳平关展开对峙,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那些关中籍的流民也终于在朝廷的安排下在广袤的关中大地上开始了春耕。
至于汉中现有的二十多万关中人口,因为阳平关被堵,褒斜道又是战场,所以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朝廷倒是欢迎他们走子午谷、傥骆道回关中或是走汉水道经荆州折返汉中,程昱负责接应。
不过说实在的这几条路真的都挺难走的,否则阳平关也不会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了,反正大家都认为此战朝廷的胜算很大,大多的流于汉中的关中百姓确实也不着急回去。
顺便说一下,天下大乱之前,官方在籍的关中人口也只有五十万,而在刘协的治理之下,明明此前还是无人区的关中,仅之前流落于荆州、巴蜀、汉中的关中流民,居然也已经远超过这个数字,明年这个时候,关中的在籍人口差不多就能超过一百万了,这还能腾出相当大的地方给他养马。
足见此前关中地区隐瞒人口之嚣张。
总不可能关中被如此严重的祸害之后人口不减反增吧。
然而这些事,相比于春耕来说,却又着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了。尤其今年的春耕之后,还有一场来自于全国两千石级别以上共同参与的议税总结大会,用以总结前半年财税的收支情况。
由于去年这半年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有点多,新打下来的地盘实在有点大,如并州、半个冀州、半个荆州、幽州、关中等地,都是这半年里新打下来的,朝廷的地盘扩大了足足一倍都不止,因此这次的议事,确实是有点不同寻常。
与其说是对去年财税问题的总结,都不如说是针对去年实施的新政在新老地盘的落地状况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而之所以严重,却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大会开会的前夕,现任汝南郡的太守,前任的尚书台尚书,原,曹操的谋主,荀彧与荀悦之侄荀攸,居然在从汝南赶往许都的路上,被人给刺杀了!
…………
“公达!公达啊!!眼看着大汉就要三兴了,你怎么这个时候既离我而去了啊,公达啊!呜呼哀哉,痛煞我心!痛煞我心啊!”
北邙山上,曹操抱着荀攸的尸体嚎啕大哭,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仿佛老天爷也被其感动了似的,明明是早春时节,却是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
曹操的后面,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的荀彧只穿着一身单薄的素青色锦派袍,背着手一言不发,由于天降大雨的关系,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是哭了还是没哭,只觉得心里紧紧的,嘴里苦苦的,肺部却是一呼一吸之间犹如火烧一般,鬓角,居然在收到消息之后的一夜之间染上了些许的霜白。
咔嚓擦!
一道雷光划破了天际,也照亮了荀攸的遗容,只见他左半边的脸一刀深深的,长长的刀疤狰狞地向外翻着,露出暗红泛白的血肉组织,虽然明知道这幅遗容已经尽量的整理过了,但荀彧还是总觉得那伤口里面有白色的蛆虫在蠕动,让他感觉特别的恶心。
“天子驾到~”
一声长啸,打断了曹操半真半假的哭诉,却是刘协顶着瓢泼大雨大步的走来,由于走得太快,给他举伞的内侍居然都有些跟不上了,半边的身子都已经被大雨淋湿。
先是拍了拍荀彧的肩膀:“文若,节哀。”
“谢陛下。”
“魏公节哀。”
“陛下痛失臂膀,也请节哀。”
“谥号定下了么?”
“还没呢,还请陛下赐号。”
“文若,你是什么意见。”
“回陛下,公达生前曾跟臣聊过这事儿,他说,若是死后能得个恭字,便也不枉此生了,陛下既然问臣,臣请陛下赐号,恭。”
刘协闻言却是叹了口气,道:“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公达,还真是谦虚啊,朕早年疾苦,幼年登基以来几度沦为傀儡,若无公达、文若你们庇护辅佐,安能有今日大汉之三兴?”
说着,就见曹操颇为无奈地低下了头,微微往后退了一步。
“恭字对公达来说,太轻了,我以为,贞字更合适一些,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文若以为如何?”
“这……臣,代公达拜谢陛下。”
满朝文武听了之后齐齐身体一震,却是都从这个贞字中,听出天子的几分杀意。
清白守节曰贞,说的是荀攸一辈子清正廉明,尤其能守大义;大虑克就曰贞,说得是荀攸一生深谋远虑,帮着朝廷和天子很是做成了大事;然而这个贞字其实还有一个意思:不隐,无屈,曰贞。
不隐不屈,一个是说他为人刚正不隐瞒也不向强权屈服。老实说,这个解释着实不太适合安在荀攸的身上,所以此前这荀家三相聊天的时候,也都觉得贞字给荀悦更合适。
所以这里面自然就有另外一种解释了,隐,本身有几分哀怜的意思,屈,也可以解释成屈辱。
分明就是在向天下表明信号,这荀攸绝对不会白死啊!
而堂堂天下第二大郡的太守,前任朝廷尚书,死在上计进京的路上,谁都知道这里头的水到底有多深,此时这天子给个谥号都给得如此杀气腾腾,怎能不让人想到发生在光武年间的度田事件呢?
当年,光武帝刘秀同样作为中兴之主,同样也是因为上计之事闹得沸沸扬扬,面对最后几乎天下大乱的局面,终究不得不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以至于遗祸无穷。
却是不知今时今日之天子,比之光武又会如何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刘秀,王莽,与丘拜斯
“奉孝,事情查清楚了么?如果答案是否,多久能给朕一个答复?”
北邙山下,刘协亲自将郭嘉叫到身前出声询问道。
“公达行至上蔡一代被袭杀,随行两百多名郡卒皆死,随行的财物,甚至连马匹,贼人都没有抢,但随行的公文奏表全部都不翼而飞,刚刚传来消息在平舆城留守的郡丞萧平几乎是同一时间遇刺身亡。这……其实根本就不用查,定是汝南地区的豪强大族联合所为,也一定是跟此次上计有关,陛下若是想要大开杀戒,将汝南最顶级的那几个豪强大族排排坐,挨个杀,估摸着也杀不着冤枉的。”
“汝南的郡丞也死了?好,好好好,真是太嚣张了,这是拿朕当刘秀了是吧,张宇。”
“老奴在。”
“汝南的账,有问题么?”
“这……根据校事府粗浅的调查,汝南的问题,确实是不小,然而具体的情况,还是要详查,校事府能力有限,也是力有不逮。”
“是只有汝南有问题,还是天下都有问题。”
“这……只能说汝南的问题,更严重一些吧,除了南阳、颍川二郡,以及兖州之外,天下各处,几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问题。”
这头刚说完,下面却是炸了锅了,一时间,所有人都是两股战战,紧张的吞咽着口水。
确定了,这就是光武朝的度田事件重演,就看天子到底想闹得多大了,当天晚上,这满朝的文武百官无不是彻夜难眠,有些出身不好的武将更是一脸懵逼的到处去求教,根本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关羽就在问:“大哥,你们所说的那个度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备则叹息一声,一边给关羽斟酒,一边解释道:“此事,说来也是话长了,你知道我朝其实,一直都有一个上计的制度的是吧。每一年,各郡长官都要派上计吏进京,向朝廷详细汇报郡内田、人、牛马、财物、以及风土人情的详细情况,其实天子的议税之法,同样也是脱自于此。”
关羽闻言不屑地笑道:“那也叫上计?天子亲政以前,完全是胡说八道,名存实亡,否则这天下如何也变不成今天的样子。”
“不错,上计乃国之根本,然而本朝那么多上位者难道都是傻子么?不知道这些么?事实上,我朝以前对上计之看重,几乎是仅次于军政大事的,而之所以后来变成了形式主义,就是因为那场度田事件。”
“建武十五年在上计时,光武帝敏锐的察觉到上计有假,无论是耕地数量还是人口户数,光武都认为各郡有所隐瞒,遂下令全国各郡县重新统计,这份诏书,就叫做度田诏。”
关羽闻言道:“光武帝起于微末,名为中兴,实为开创,自然不是好忽悠的,威望怕是能与当今天子比肩,各地两千石居然连光武帝都敢欺瞒,怕是活得腻歪了。”
刘备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真如你所说的话,这天下就不会变成这样了,各地两千石面对光武帝的高压,只得选择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即,将老百姓的住宅都算作了耕地,将人口,田亩的缺口尽量都从普通百姓身上找齐,而豪强大族,他们依然不敢查,或是没有能力查,而即使如此,数据也依然是错漏百出,而在复查中,陈留郡所递交的上计簿中,还另外附带了一封信,上面写的是,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意思就是说,让他在汇报的时候,参考着颍川和弘农的数据去报,不要参考河南和南阳的。呵呵,毕竟河南和南阳都是勋贵豪强云集之所在,报上来的数据,纯属胡编,不具备参考价值么。”
关羽闻言都惊呆了:“好家伙,面对光武重压,居然还敢如此胆大妄为,此乃国本之策,居然可以照抄,胡编的么?以光武的威望,他怎么可能忍得了?”
“他确实是忍不了,事后光武帝勃然大怒,亲自派遣信得过的人下放到地方,重新去审查上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近郡守、刺史这些两千石的官吏,就处死了足足十几个之多。”
“这下,他们应该不敢再作假了吧?”
“哎,接下来,便是天下各郡皆反了啊,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杀所在郡县的长官,其中,青、徐、幽、冀尤甚。要知道冀州,可是光武之所以能席卷天下之根本啊!就连新莽王朝末期,也从没发生过暴民杀官的情况。
关羽闻言,一时沉默不已,好一会儿才问道:“后来呢?”
“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啊。”
“哎,豪强大族之祸,由此而始啊!”
“这,也是那些宵小之辈的胆气所在了,以光武之威能,尚且拿这些豪强大族全无办法,最后也不得不进行一定的妥协,今上,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此时袁尚、公孙度、孙策、吕布、韩遂,这些不臣之人尚在,天子威德,未必就强于光武,这些人既然敢反光武,反今上,怕也不是不可能了,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本就不便用兵,再加上冀州,汉中又都在打仗,强压之下,万一出现天下皆反的情况,只怕,我大汉三兴之势,就要断送了啊!”
关羽闻言也是心忧不已道:“天子爱民如子,此等上计之事关乎天下百姓福祉,绝不可能放任不管,何况荀尚书都因此而死了,这口气,天子咽不下。”
“可是,等大汉真的重新一统之后,再行彻查难道不是更好的良策么?再不济,也得等到秋收之后吧,朝廷现在哪里还有镇压叛乱之兵呢?”
关羽闻言,也唯有沉默以对。
易地而处,他都觉得天子太难了。
其实这事儿,包括刘协本人在内也大多都有数,他也想过这次议税,首要解决的肯定就是各郡县政府大规模弄虚作假的问题,也是特意因此去重读了光武本纪。
说到底,刘协对于自家地盘的统治根基,还是太不稳了,而他的改革,又实在是太猛了。
官渡之战以前,刘协改革的强硬措施之所以能实施,一来是那会儿吕布帮他杀了不少人,把那些地方豪强都给杀怕了。二来,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需要感谢曹操给他打下的基础,是真的好。
官渡以前,朝廷名义上掌控了四洲之地,即司、豫、兖、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