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无论对于汉人,还是对于氐人,都是好事,对于子孙后代更是功在千秋,无非,是负了先人罢了,负了,就负了吧,活人比死人重要。”
    “历史的真相,可以交给精英,交给你们这些士大夫们去研究,去讨论,平民老百姓,让他们知道该知道的,就足够了。”
    众人面面相觑,说实在的,这事儿他们都不怎么愿意干。
    “谁有意见?”
    深吸一口气,却是刚刚被提拔为河南尹,孔融不在就自动成为经学砥柱的王朗站出来,深吸了一口气,站出来反讽道:“陛下既然不惜为氐人融合而改写诗经,何不干脆把鲜卑也融合进来,何不干脆把春秋也给改了,就说那蛮王沙摩柯是楚国后裔,甚至干脆牵强附会把他们认到项羽那一支去?亦或者是把鲜卑、乌桓,都给并过来?”
    刘协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俩眼睛都放光:“可以这样改么?难度大不大,需要改春秋是吧,用不用把左传也给改了?乌桓和鲜卑都起源于东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个不好改吧,可以从长计议,为以后的修改做做准备。”
    王朗闻言,只觉得有一种要把眼珠子都瞪出来的感受。
    我是在反讽!反讽!反讽你听不出来么?
    刘协还在那自顾自的说着:“经学,史学,朕是不太懂的,你们才是此道的专家,把南方的百越和楚国联系在一起,你这个想法很有创造性啊!我看,不如索性将此事作为一个重大历史经学课题,交给太学来做,好好的,深入的研究一下他们各自的祖先,都能跟哪些楚国的贵族牵强附会上。”
    “这个事情直接就这么去改难度还是太大了的,要徐徐渐进,可以先传谣言么,等那个蛮王沙摩柯到了并北之后,想办法造个谣,项羽后人……这个感觉难度太大了,屈原后人你们以为如何?”
    “…………”
    “…………”
    “羌人这边好办,不都说羌氐同源么,先想办法把氐人变成汉人,慢慢的,过个百八十年,想办法抹杀了羌人的文化,正好也就顺水推舟的把他们也给同化过来,就说他们以前也是汉人就行,鲜卑么……这个就麻烦多了。”
    “我看这样吧,不是都说,这鲜卑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么,首先啊,先拆,想办法让他们在文化上各追祖先,先建立他们各自的民族意识么,那比如据我所知东部鲜卑的发源地是在鲜卑山,对吧?中部鲜卑的起源地是哪来着?”
    “大鲜卑山。”
    “卧槽。”
    刘协都给整得飚脏口了,却还是嘴硬道:“鲜卑山和大鲜卑山……这明显是两个地方么,我大汉完全可以组织一个经史考据小组,跟东部鲜卑的首领那个叫……素利是吧,我去年在幽州还见过他,挺乖的,咱们可以一块考据历史么,咱们考据一下,这个鲜卑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我以为啊,这个鲜卑山很有可能就是在现在幽州北边,嗯……跟乌恒山应该很近,不对,说不定这鲜卑山就是乌恒山么,咱们大汉的历史问题研究者,一定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好好的帮助我们的同胞兄弟们,追本溯源,找到自己真正的祖先,帮助他们建立真正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
    “境内鲜卑们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件事交给阎柔去办,都境内了,总叫鲜卑感觉怪怪的,鲜卑说到底就是东胡么,东胡说到底就是当年匈奴人强盛的时候,生活在匈奴东边的各种民族么,民族问题怎么能含混呢?到底是什么民族,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了,这样才不愧先人么。”
    “再给他们鲜卑人修个史呗。”
    “嗯?好想法啊!可以可以,给鲜卑人修史这个想法就非常的好啊!我大汉文化昌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少民同胞的存续工作多出一份力啊,我看明年北边稳定之后就让贾诩回来吧,这个事儿,就得是他来啊!好好的写一写,大坏蛋檀石槐是如何欺压其他的兄弟少民,强迫各部不同的民族主体合并,又是如何的骄奢淫逸,奴役各族人民的。”
    “嗯,”越想越兴奋,刘协站起来满地乱晃,干脆一拍板道:“传个命令给贾诩,让他别当什么将军了,赶紧回来给我主持修史的事儿,从武职给我转回来,朕拜他为太傅!”
    这回连荀悦都有点看不过去了:“陛下,此策若是施行,儒林群体们一定会有极大的意见,臣恐怕……要生出事端来的。”
    “就是闹事儿呗。”
    “陛下,诗书礼仪,国之根本,岂能肆意乱来啊!朝廷这样做,对于很多经学世家来说这就是要他们的命啊!这到时候只怕是……有不忍言的事情要发生啊。”
    “造反啊”
    “…………”
    “哈哈哈”刘协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吟一会儿道:“仲豫啊,毋庸讳言,你们荀家,现如今已经是古文学派的领头羊了,还剩下的这些所谓的经学世家,都是以你们家马首是瞻的,你传个话出去,谏言可以自由,学术也可以自由,认为朕做的不对,欢迎他们来骂,甚至可以允许他们闹,倒是敢于造反的话,有一个杀一个,这是基本原则,明白么?”


第三百八十五章 陛下深意的第N次研讨会
    怎么说呢,其实刘协今天来这一手,也不能说是心血来潮吧,只能说是蓄谋已久。
    被人脑补那么多次,总得有点长进么,想问题终于开始分出层次来了。
    表面上看,这个第一层是冲着少民去的,也就是表面上促进民族融合的意思。
    深层来看,其实也还是想进一步的解决儒林家学的问题,是想要打击未来可能会出现,亦或者说是,现在就已经出现了的学阀的问题。
    东汉的儒林太夸张了,夸张到什么地步呢?夸张到汉书中居然有专门的儒林传了,这些学问与下层的经济基础捆绑在一起就形成了门阀。
    虽然自自己亲政之后,莫名其妙的这些门阀就被自己给削了,尤其是经济方面,至少中原地区的豪强已经被他收编的打击的都差不多了,但是学术方面,还是差着那么一点意思的。
    建安大典虽然已经修了,但那些经学传家的家族毕竟还在,尤其是那些家学内容被收录入建安大典的人家,比如荀家,几乎已经拥有了尚书的解释权。
    现在看着当然没什么,但以后,这事儿还是挺可怕的事儿的,毕竟科举也好察举也好,都是以学术为基,学术的垄断必然带来学术的腐败,学术的腐败必然导致官僚的腐败,官僚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罪恶的根源,极端条件假设一下,说不定一二百年之后自己这一朝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干。
    所以他也还是想打压一下这所谓的儒林的么。
    这刀子啊,也算是冲着荀家去了。
    他当然也知道这些儒林掌握有笔杆子,肯定会骂他,反对的声音肯定会很大,甚至很有可能是有人要闹的。
    闹呗,更好,自己虽然暂时不打算禅让了,主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能接的人了,但等刘禅长大一点他肯定是要往儿子头上禅的,到时候名声臭一点,禅起来也方便一点么。
    毕竟禅让这种事关乎礼法,而礼法这种事,说白了不还是这些儒林说了算么。
    原本历史上曹操想进个魏公魏王那叫一个费劲,各个都在骂他,怎么到了曹丕时期就那么顺的篡了大汉了呢,不就是获得了世家的支持了么,这也是九品中正制真正的恶处:他将家世与儒林学术,彻底的,在政治层面上合二为一了。
    至于什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寒士,这跟九品中正制反倒没多大关系,以前也这样,科举出现之前我国政治的本质一直都是贵族政治,有他没他没区别。
    至于儒林会不会造反,他有几个师啊?
    所以这事儿,在刘协看来那是一箭三雕啊。
    这,就叫成长。
    先堵死你们这些朝臣脑补的空间,把你们要脑补的东西想到前面去,嘿嘿,美滋滋。
    …………
    事实上朝臣这边,这次真的是一点没耽误的,前脚刚下朝,后脚,就马上在荀家开起了小会。
    刚才上朝开会的两千石以上文吏,除了刘协本人之外一个都没少,还多了许多,而且理所当然的,荀彧又被推到了上首的位置。
    这特么想退个休实在是太难了。
    而,在荀彧从众人口中了解到了今日朝会的始末之后,表情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手里盘一只盘了好几个月的白玉麒麟都掉到地上了,愣是没察觉得到。
    好一会儿,荀彧深吸了一口气,道:“复盘一下吧,有关于那些让异族认祖归宗之类的废话就不用说了,都是纯粹的由头,没有半点意义,想借此来打压我等经学世家,朝咱们儒林动刀,这也是一望即知的,啊~,天子可是好久没没搞出过这么大的动静了啊。我复盘一下,比较诡异的地方一共有三处,深意,应该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了。”
    “改诗经这事儿实在是有点过于离谱了,他哪怕是要求改公羊春秋呢,不对,准确的说是让删诗经,诗经这种千年经典且不说改不改得了,关键是没必要啊,无非就是想让氐人归汉而已,让韦家随意改一下他们家的注解不就搞定了么?毋庸讳言,圣贤书说了什么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看解释权在谁的手里,咱们都是家中有学的人家,这圣贤书之中,哪一句话的后面没有千八百字以上的注解?这每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不还是咱们说了算么?删什么啊!这岂不是太下乘了么?陛下就是再不通经,这点基本的常识他总得懂吧。我说陛下这次是做了蠢事,你们信?此处,极不合理。”
    陈群想了想皱眉道:“还有一处很不合理的地方,天子希望将南蛮与楚国牵强附会上,这话,可比修改诗经要荒诞太多了,且不说是否可以操作,天子着重的点了,春秋,和左传,此事难道不奇怪么?真要干这事儿,从史记上做篡改岂不是要有效得多?让太史令再重新写一本史记,告诉天下人这才是司马迁亲笔原本,不是很容易么?总不可能天子连史记都给忘了吧?”
    然后刘晔就补充道:“那要是这么说,陛下又何必为鲜卑修什么史呢,汉书中就有匈奴传啊,加一个鲜卑列传,多简单点事儿啊,何必还要让贾诩回来呢?”
    荀彧这时候适时地开口道:“这也是今天这场朝会最大,也最严重的不合理之处啊,修个史,有必要让贾诩放下兵权回来么?诸位,他要当的可是太,傅啊。换了十年前,你们能想象的到么,连贾诩这样出身的边郡子弟,居然能当上太傅。总不可能,是天子想召贾诩回来,又因为他位子太高,没地方安置,就给胡乱安上的吧,上三公之职,总不可能这么儿戏吧,他可不是张扬,这个太傅,可不能当笑话来看啊,我倒是觉得,这此前贾诩身上那个重号将军的职位,才是真正的不伦不类。”
    荀悦道:“文若的意思是,陛下之所以安排让贾诩来出任这个重号将军,又莫名其妙,看似巧合,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让他取代了魏公,得了这攻破南皮的滔天之功,全是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造成这样一个赏无可赏,至少看起来符合程序也没什么问题的局面,让他当这个太傅。”
    “以天子的远谋,这事,恐怕也不无可能啊,反正对于魏公来说,功劳大小早就没意义了,何况那不是还给他加了八千食邑呢么。”
    众人闻言一片沉默。
    良久,还是作为经学大家,甚至可以说除了经学之外一无是处的王朗先绷不住了,浑身颤抖的站起来,却是颇有些失了神志地喊道:“什么特么的民族融合,什么千秋大业,都是假的!各位啊,诸公啊!还看不出来么?天子这不是在敲打咱们,他这是要灭了咱们啊!肆意修改经学典籍,胡乱编纂历史,还让那个边鄙武夫,不学无术的贾诩来当太傅?”
    “太傅者,天子之师也,管礼法制定颁行之职,位同大将军大司马,列于三公之上也!实乃天下文吏之首,天下经学教化之首,从来都是以当世无可争议之大儒贤师来担任,现在这样算什么,让太傅亲自主持,肆意编纂我儒林经典,这分明就是要焚书坑儒了啊!”
    焚书坑儒这四个字一出,这满堂的朝臣,无不是条件反射的抖了一抖。
    太吓人了啊!
    “所以诸公,为了往圣先贤的学问,为了我儒家千秋,为了正道公理,必须要团结起来了啊!天子如此荒唐胡闹,我等当发动朝野百万儒林,共讨之!!”
    众人……都懵了。
    不得不说王朗的提议还是很有道理的,刘协的举动被他们这样一脑补,好像真的成了焚书坑儒一般,倒是也怪不得他们会急成这样。
    “王兄,天子杀人的时候手可不软,如今这个天下,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