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章 御驾亲征
    晚上,刘协失眠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自己第一章的时候就开宗明义的,态度十分十分坚决的表示自己就是想禅让。
    为什么到了七十章的时候,就把兵权给夺回来了?
    这玩意可有点烫手啊!
    短时间内,再想禅让难度就很大了,一个拥有兵权的天子,想安安静静退休恐怕已经是奢望了,曹操就算是真的要造反,也不会留下自己的小命了。
    兵权这东西,一旦拿到手,就不能再退了,而且短期之内曹操肯定没能力更进一步了,自己非要硬让的话,说不定直接把曹操给逼得狗急跳墙了。
    他只是想禅让,不是想死。
    禅让的目标肯定不能变,但,需要从长计议了啊。
    于是他半夜实在睡不着觉,破天荒的跑书房看奏表去了。
    毕竟以前他想的是,做好一个傀儡,安安心心的等待官渡之战,打完官渡他就禅让退位走人,国家大事朝政格局跟他都没什么关系。
    因此他这个皇帝其实从来都没有努力认真的工作过,结果,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中兴之主了。
    现在不同了,他现在必须要保证自己不会死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平衡朝局,想办法为自己创造一个禅让的机会。
    从单纯的等待禅让,变成了创造禅让,这特么的难度系数直接上升了一个级别啊!
    越琢磨越觉得憋屈,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fuck!
    结果看了没多大一会儿的奏表,之乎者也的看的刘协头都大,更郁闷了,抽出他的天子剑就跑到外面发疯了一样啊啊乱叫,东砍西砍。
    旁人看到他这样,都觉得他是因为兴奋而失眠的,看到他乱砍东西,都觉得,天子平日里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唉,终于可以痛快一回了。
    ………………
    第二天,曹洪死掉的震动继续发酵,许都城内,人心惶惶。
    荀彧送来了处理意见让刘协审批,刘协看了一下,内容如下:
    1、曹洪是死于刺客之手的,是为国捐躯的,当追封为乡侯,厚葬,子孙袭爵。
    曹操毕竟与董卓和李傕还是不同的,严格来说,此时的曹操只能说是跋扈,揽权,不能说是僭越,他为大汉是流过血,立过功的,再加上现在外部形势又这么严峻。
    2、录曹操前后功,加封食邑一万户,拜大司马,依旧录尚书事。
    3、拜刘备为司隶校尉,开府仪同三司,接手曹洪兵权。同时夺其身上豫州刺史的虚职,给了钟繇。
    4、擢典农中郎将任峻为奋武将军,中护军,这是为了安抚他,为了更顺利的让刘备交接兵权。
    5、擢司马懿为河南尹,封都亭侯,嗯……虽然大家都知道他升官的理由,但这个理由不能说,又实在找不出能说的理由,人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不好不赏,所以就算是幸进吧。
    简单看了一下,没什么问题,于是刘协就点头同意了,命刘备赶紧收编部队。
    这当然也很顺利,毕竟刘协是天子,名义上大家效忠的都是天子,那些青州兵不是曹洪的嫡系,对刘备也不排斥,刘备从小沛回来,多多少少还是带了点残兵败将的,他又开府仪同三司,手底下是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文武班底的,直接把那套班底整个复制过来,在任峻的配合下,只用了一天,青州兵就变成刘家军了。
    当然,这也离不开刘备出色的人格魅力加持。
    之后,还不等刘协喘口气呢,荀彧便开始询问对宛用兵的事儿了,刘协也是这时候才想起来,卧槽,刘表那还有十万大军准备要揍我呢,我特么几乎都给忘了。
    荀彧建议,命刘备持节,带着新招募来的兵马南下便是,但刘协想了想,却断然否决了这一提议,一拍桌子,做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决议:朕要御驾亲征!
    刘协的想法很简单,这次他坑曹操坑了个大的,让刘备把兵给带走了,他自己一个人坐镇许都,万一曹操带着兵赶回来了怎么办?
    万一他失去理智非要弄死我怎么办?
    还是跟着大军一块走吧。
    再者么……刘表毕竟是宗亲。
    如果这一仗打输了,我十之八九是要当俘虏的,而如果我当了刘表的俘虏的话,直接禅让给他,他大概率上还真能接。
    那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
    就这么定了,御驾亲征!
    大不了打输了就是投降,反正他也不可能带头冲锋,安全系数很有保障。
    荀彧等人见刘协要御驾亲征,自然是吓了一跳,只是一想,现在毕竟是乱世,高祖和光武的江山都是马上打下来的,当今天子想三兴大汉,那确实是不太可能一直躲在大后方不上战场。
    虽然,天子从来都没有领过兵,年纪又小,但既然天子在谋略方面有着天下无双的智慧,这军略方面,总差不太多吧?
    因此朝廷很顺畅的就通过了这项决议,很快,整个许都都知道天子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了。
    尤其是那些青州兵。
    这么说来,以后俺们就是天子嫡系了?那以后每年交粮能不能少交一点?
    想了想,刘协还真的就下了旨意,告诉他们如果这次打仗他们表现得好的话,对于立下功劳有所斩获的士兵,不但可以摆脱近似于农奴的屯军身份,还能进一步的免去税赋和劳逸,朝廷甚至还可以给他们分一块地。
    当然具体怎么实施,他就不懂了,需要刘备和荀彧他们来操作。
    而这条命令一发,下面的青州兵立马就感恩戴德的表示愿意为天子效死了,对于曹操的忠诚度刷的一下就降成了负数,往后谁再说把他们分给曹操,他们就跟谁急。


第七十一章 这,就特别的尴尬
    登基已超过八年之久,却第一次手握军权的刘协,亲自坐镇军中,率军出征了。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此次出征以青州兵为主,出共两万人,由刘备做了主将,任峻做了副将,孙乾、简雍等人填为爪牙,又启用了刘备原本的丹阳残兵为亲卫负责上下传令。
    兵是百战精兵,将也确实是当世名将,稍加整编,便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直刚刚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军心不稳的队伍。
    中军则是由天子亲自率领的羽林军和虎贲卫。
    羽林军是种辑在荀彧的帮助下以羽林卫为根基,在颍川郡迅速的招募了一万人的全新军队,名义上由种辑节制,但实际上种辑毕竟不通军略,指挥权在出征之后便逐渐落到了关羽的手中。
    偏偏种辑的上面又有天子亲自坐镇,因此种辑这个名义上的主帅,只能干幕僚军师的活儿,为刘协出谋划策。
    可问题是,种辑自己其实也是头一次指挥大军作战,起码经验上并不比刘协能强到哪去,刘协就是真问他什么,他也不敢胡乱回答,偏偏理论知识居然还比不过同样第一次随军出征的司马懿,因此他看上去虽然像个幕僚军师,实际上干的工作却是个吉祥物的工作。
    至于兵,可以说颍川士家真的很给刘协面子,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各家把家中的家丁、佃户、雇农什么的一股脑的全都派出来了,分别由打散了的羽林卫统领,这些羽林卫本就来自于颍川士族,因此实际上就相当于各人管各家的人,都认识。
    这也是这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可以在短短两天就组建完毕,并且真的能勉强做到可以指挥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终究不是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甚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没上过战场的雏,颍川不比三河之地,这里崇文而不尚武,而军事素养这种东西,还真不是靠简单的操练就能突然开窍掌握的,就算有关羽来亲自指挥,但关羽本身也不是颍川人,他这个羽林中郎将满打满算,其实也没当多长时间。
    真的就是只做到了能简单指挥的地步,用刘备私下里吐槽的话说,给他一支一千人的骑兵,半天的时间都用不了,就能打崩了这支所谓的天子亲军。
    当然,刘协的身边还是跟着虎贲卫的,以兖州子弟为主的虎贲卫,还是称得上百战精锐这四个字的,真要发生什么极端情况,七百人左右的虎贲卫还是足以护住刘协的安全的。
    因此这支一万人的中军,说白了就是去练练兵,天子九五之尊,不到万不得已,哪能真的上阵杀敌,让天子在后面专心的调兵遣将,动动嘴就得了,真的硬仗还得是让前军的刘备来打。
    正好刘备的前军比天子的后军要提早出发了三天,所以也就理所应当的充当了一个前锋的角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天子只需要领着部队溜达一圈,顺利且安全的到达宛城,然后停留在宛城等待刘备的捷报就是了。
    打赢了,自然就是天子指挥有方,第一次出征就打了大胜仗。
    打输了,自然就是刘备废物无能。
    事实上东汉时打仗都是这么打的,一点毛病也没有,刘表也是这样。他也是坐镇新野,让黄忠顶在了前面的缯关。
    名士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是名士风范。
    这跟刘协想的好像有点不太一样,至少,让自己活着被刘表捉到,难度还挺大的。
    但群臣都反对他跑前军去,他不得已也只好从善如流,至少这样如果曹操突然跑回来了,他可以躲开曹操。
    后军就后军吧,好歹也是一万多人的大部队,两辈子加一块他还是头一次领导这么多人,这些羽林军虽然军事素养不行,但至少大家排成军阵的时候,看上去还是很威风的。
    这也算是醒掌天下权了吧?
    所以上路之后,刘协直接就骑着大马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时不时的回头瞅一瞅自己的部队,心里美滋滋。
    有那么一瞬间,刘协甚至产生了,如果真的能把权力夺回来,留在东汉当一个有为天子,不禅让也不回去也挺好的想法。
    一直走啊走啊的走到日头偏西了,走的刘协都有点累了,终于在官道远处看到了一座城,刘协大喜过望,连忙命手下亲卫去问问,是不是到了舞阳了?
    结果没多大一会儿,亲兵面色古怪地回来禀报道:“陛下,咱到西平了。”
    “西平?”
    刘协愣了一下,他出征之前是特意查看过路线图的,他怎么不记得有西平这么个地方啊?
    而跟在他的身边,因为此次诛杀曹洪立下大功,实际上真正担任了参谋幕僚职位的司马懿闻言,面色却特别古怪,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对刘协说:“陛下,咱这是走汝南来了。”
    “哦……嗯???你是说我特么走错路了?”
    司马懿无奈地点了点头。
    从许都进南阳,最佳的路线是走舞阳,叶县,沿澧水进攻,曹操打了三次都是从这条路打进去的,沿途早已经经略得很熟了,许多驻军用的营寨甚至都还没拆,到了就能直接用。
    这条路位于许都的西南方向。
    而西平,这已经接近于正南的方向了,是汝南的地界。
    而汝南,说实话名义上虽然也是朝廷的地盘,但这更是袁绍的老家,汝南袁氏在这里经营日久,势力极大。
    而且这里的黄巾残党势力也非常的大,特别的嚣张,汝南袁氏与他们暗通曲款,互为表里,偷偷的给了他们不少的资助,弄得朝廷特别的头疼。
    简而言之,他们跑敌占区来了。
    刘协走在最前面领路领得太嗨,走错了。
    司马懿、关羽、种辑这些人也都没去过舞阳,也没有去过南阳,天子那么自信开心的在前面走,他们就一路也非常开心的在后面跟,完全没有考虑这条路走的对不对这种,这么低级的问题。
    毕竟,从特么许都到舞阳总共也没有二百里地,还有官道,还是特么的沿着河走,这么近的距离谁也没想过走错的可能性啊!


第七十二章 天子到底是来干啥来了?
    看了一眼天色。
    日头偏西,已近黄昏。
    军中甚至都没带夜间行路必要的火把,这个时候如果原路返回,天黑之前肯定是到不了目的地的。
    古时候夜盲症很厉害,夜间行军如果不做准备的话,不用人打,可能走着走着队伍自己就散了,毕竟他的羽林军也不是什么精锐。
    况且刘协自己也确实是又累,又饿,还有一点点困。
    于是刘协只好哈哈大笑了一下,来缓解自己的尴尬,道:“终于到西平了啊,我就是要来西平,弟兄们,咱们进城。”
    同时心里也在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只要我装得像,他们就不知道我丢人了。
    反正南阳那地方四通八达的,从哪都能进,我就从汝南进怎么了?
    你们不是会脑补么?赶紧脑补啊!
    事实上几个人还真的简单的商量了一下,这天子到底是真的走错了路,还是另有深意。
    种辑坚定的认为,天子从汝南走,肯定是故意的,要去随县打黄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