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这印刷术配合天子改良的造纸之术,果然是神奇,只是……这天子明明是一视同仁,如此做法,怕是这天下大部分的士家都要烟消云散了。”
    “你也说了,是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可是要随着天子一起名垂青史,铸万世基业的。”
    见荀悦还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荀彧索性将话说得透彻了些道:“咱们家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当然是尚书啊。”
    “以尚书为例,整本尚书一共也才两万多个字,两万多个字,换算成故事画本,都不够讲半天的,咱们凭什么就能以此来作为立身之基?”
    “自然是咱们荀家世世代代为这本只有两万多字的尚书所批下的几十万字的注!这里面全都是咱们荀家历代先贤环海沉浮一生的心血啊!天子要咱们交的,当然不可能是只有两万多字的原版尚书”
    “我再问你,整个大汉王朝有多少个家族是研究尚书的?谁家还能没个几十万字的注解呢?这些注解咱们虽然没看过,但想来,必然与咱们家的注解有重复的地方,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你说,他孔融编纂大典之时,将要以谁的为准?”
    荀悦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啊,我明白了,天子这次可是有名诏,让咱们家最先交家学,如此一来,大汉其他研究尚书的士家就只能吃咱们荀家的剩饭了,如此只需二三十年,提起尚书就只有咱们荀家了,咱们荀家将成为这方面的权威啊!”
    “另外这建安大典再怎么大,也终究是受体量限制的,这考试,将来注定会是越考越难,到时候这尚书的解释权,岂不是尽在咱们荀家的手里?到时候咱们荀家岂不是要和孔家一样,代代出大儒了?天子意欲以考试的方法来选贤,可考试是人来考的,总要有人出题有人判卷,有人来评判学问,这……咱们家岂不是也要成门阀了?”
    荀彧点了点头,道:“天子不喜门阀,咱们这种门阀和袁、杨这种不同,或许应该叫学阀才比较合适,天子此策,当真是深谋远虑的万世之法啊,他是在告诉天下士族,先来的吃肉,后来的喝汤,至于那些投效的晚,后来都赶不上的,呵呵,那就,灰飞烟灭吧。”


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徐热身战前奏
    平地一声雷,万里起波澜。
    刘协的徐州大土改和印刷术如同一颗原子弹一样的,炸裂在了大汉十三州的土地上,尤其是朝廷的实质控制区域,被炸得犹如翻了天一般。
    士族方面,刘协给了两条路,要么你就彻底成为一个学阀,从此专门负责传道受业解惑,立万世之基,要么,你就灰飞烟灭。
    荀家,就是天下士族的榜样。
    豪强方面也是一样,经过南阳、徐州两地这么一搞,天下人都认定了刘协要在天下彻底推广屯田制的决心,天子传达的态度也很明确,要么你就军屯,从此成为军功世家,要么,你就灰飞烟灭。
    李典的李家,可以成为天下豪强的榜样。
    有些家族既是士族也是豪强,已经门阀化了,这个么,你可以看一看弘农杨氏,现在已经分裂成了弘农和南阳两支了,这个也可以当一个好榜样么。
    但不管是士族还是豪强,建安大典能收录的内容是有限的,大汉朝所能支撑的军屯也是有限的,往后肯定是民屯越来越多军屯越来越少。
    所以天子的核心原则是:先来的吃肉,后来的喝汤,不来的,饿死你们这帮反贼!
    反正颍川士族全都挺欢欣鼓舞的,他们觉得,天子特意下明旨让他们率先交出家学,就是在报答他们对天子危难之际的支持,把最肥美的一块肉留给了他们。
    以后就没有颍川士族了,只有颍川学阀。
    至于孔融成为总编纂,嗯……虽然孔融有时候政治上确实特别幼稚,但天下人谁不知道他是个十足十的大忠臣,天子没亲政的时候就敢跟曹操死磕,再加上他又是孔子之后,身份上确实也合适。
    这就是对他忠勉的奖赏啊!
    当孔融得知他的这个任命之后整个人就跟疯了似的,据说光着身子在自己的府邸里跑了七八圈,哭的像个二百多斤的孩子一样。
    而这样的改革之策传遍天下之后,天下士族豪强在回过味之后,则全都疯了,天下是不乏聪明人的,荀彧能想明白的事儿,其他的聪明人多想一会儿,也能想得明白。
    有多疯狂呢?
    比如作为铁杆汉臣的河东太守,在河东之地素有名望,也拥有自己的实控武装,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邑,死活也不要当这个太守了,无论如何也要进京,只求一个副总编纂的职位。
    荀彧甚至都没来得及请示天子,就批准了他的申请,拜他为大鸿胪,以及建安大典的副总编纂,命颍川名士杜畿来顶替他的这个缺。
    然后王邑高高兴兴的就收拾了行李回朝当九卿来了,对河东郡辣么大的实权一丁点都不留恋,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一郡之地,而且还不用担负苛责忠臣的骂名。
    当然,有些注定连喝汤都赶不上,或是并不甘心于喝汤的士族豪强,负隅顽抗之心也更加激烈了。
    比如袁绍手里几乎全都是这种人。
    而此时,袁绍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长子袁谭的消息。
    这场注定将要决定天下走向的旷世之战,已经以谁都预想不到的方式,正式打响了。
    早在半个月之前,袁绍就收到了他同族兄弟袁术写给他的一封信。
    信中,袁术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现如今已经是穷途末路,希望袁绍看在同族兄弟的份上接纳了他,作为回报,袁术表示自己愿意将传国玉玺和自己的皇帝之位让给他。
    兄不兄弟的对袁绍来说恐怕早已没什么感情了,但是玉玺和帝位,这却恰恰是袁绍最需要的东西。
    要知道他现在的对手可不只是曹操了,而是天子,小天子亲政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连续两次御驾亲征了,这仗要打起来,他十之八九还是要上战场的。
    南阳之战的具体细节袁绍自然也早就打听出来了,那刘表好歹也是天下第三大诸侯,败得却实在是有点窝囊,居然让天子一个人就把麾下大将和兵马都给忽悠反了。
    他也怕啊!
    他现在名义上也是汉臣来的,手下的将领名义上也都是汉将来着,万一天子也来这一手他怎么办?
    他可不敢保证自己手下的文武会不会也出个黄忠韩嵩之流。
    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分别分去了青州和幽州,他难道不知道这是在给自己的身后事埋雷么?可他又能怎么办,他现在的对手是朝廷啊!除了亲儿子他还能信赖谁呢?
    所以篡位称帝之事,实在是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凭大汉大将军的身份与大汉天子去对垒沙场,那是傻缺才干的事情。
    而从无到有的建立一个王朝有难度,他袁绍不是没想过称帝,曾经派人去询问手下将领对自己称帝的态度,但手下将领大多数居然都对此表示反对,甚至有人直言不讳的说他这是疯了。
    于是他也就只好作罢了,而且为了这事儿愁得不行。
    这个时候,袁术的玉玺可真是太重要了,接受禅让可比自立为帝容易得多啊!眼下这一步就算时机不成熟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
    然而问题是这袁术的地盘和袁绍并不接壤,中间隔了整整一个徐州啊!
    而现在的袁术,却也着实是没有打穿整个徐州,来投奔他这位兄长的能力了,尤其是徐州现在还有天子亲自坐镇。
    怪不得天子马不停蹄的要来亲自收降吕布,这谋算可真够长远的。
    是个远比曹操更可怕的对手啊!
    可他对玉玺又是势在必得,现在的他远比原本历史中更加需要这枚传国玉玺。
    没办法,袁绍只好命令袁谭尽起青州兵马,南下徐州,不必攻城略地,只要他把他的亲叔叔给接来就行,并派了郭图、辛评两个人来辅佐他。
    眼下天子正忙于春耕,这是袁术北上的唯一机会了,一旦等春耕结束,天子在徐州的近五万屯田之兵腾出了手,这玉玺也就不用惦记了。
    显思啊显思,你可一定不要让为父失望啊。


第一百三十四章 怎么也想不通为啥袁术会来打我
    满打满算,袁术现在手里真正还指挥得动的军队,也只剩下不到两万了,而且是士气低落,粮草不足,兵甲不整,骑兵全无。
    所以虽然明知道天子的大军都在屯田春耕,身边只有五千个全职士兵,也依然不敢去捋虎须,打算走水路县去射阳,然后过海西,到朐县,进入琅琊境内,再与亲爱的大侄子汇合。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原本历史上他走到射阳附近就被陈登给打回去了,这次么,出了一点意外,一个是陈登兵少,刘协太爱惜子民了,让大家都去屯田了,陈登手里确实没什么兵,等发现袁术踪迹,再去征辟士兵的时候袁术已经离开射阳北上了。
    再者么,广陵现在也挺乱的,还有人造反,而陈登自己对天子的意见怕是也不小,也知道天子看不上他,已经是铁杆的曹操一系了,因此象征性的追了一下,听说后方又有人叛乱,就马不停蹄的回去平乱了。
    袁术那叫一个高兴啊,无波无澜的过了海西,继续北上朝朐县而去,他感觉胜利都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而此时,正在朐县忙活着教授工匠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刘协,同样也忙得是不亦乐乎。
    然后关羽就跑到工坊里来告诉他,发现一队人马,貌似是袁术。
    “袁术?”
    刘协作为一个只大概了解三国的几个名场面的普通人当然不知道袁术送玺这事儿,于是十分懵逼地道:“不是说他现在混的很惨,已经众叛亲离了么?我不去打他,他还敢来打我?他这是长了几个胆子啊。”
    “此人向来狂悖,而且……此人在孙坚活着的时候没称帝,孙坚死了他却称帝了,谁能说得准他在想什么呢?”
    刘协一想也是,就把自己的谋主司马懿也给叫来了,这货忠不忠心刘协也不知道,但至少知道他聪明。
    结果,这个聪明人想了好半天也想不通袁术为什么要来打他们。
    刘协一看,连这位三国最终大赢家,这么聪明的脑袋瓜都想不出这袁术为啥会来,那可能,这货真的是个神经病吧。
    至于明明他刚来朐县不到半个月,算算时间这袁术如果是从寿春出发的话,动身的时候至少也是半个月之前,这样的问题大家自然也想不到了,想不到,自然也就不想了,反正也不重要。
    刘协问关羽道:“袁术有多少人?”
    “探马来报,应该有两万左右吧。”
    刘协点了点头:“人倒是挺多,咱才五千。”
    糜竺见状连忙道:“我糜家可以尽起工匠家仆上城墙帮助大军守城。”
    关羽捋须道:“人数虽多,我观之不过土鸡瓦狗,何须糜兄动员百姓之力?”说着又对刘协道:“请天子传诏给大哥,袁术之辈不自量力,无需救驾,让他万万莫要因此而征辟大河沿岸的军屯,耽误农事。”
    “云长这么有信心?”
    “羽愿立军令状,三日之内不破此敌,请斩此头。”
    刘协也跟着笑了起来:“何须说的这么严重?动不动就死啊死啊的,便是四日五日又能如何?咱们这次出来本来也是来找他的,他现在自己打过来了,不是正好省了咱们的脚力?”
    说着又对糜竺道:“子仲无需忧虑,朕身边虽然只有五千人,但将士皆是优中选优,兵甲齐备,莫说是袁术区区两万人,便是那袁绍亲自带着十万大军过来,也定能保护你我君臣无恙。”
    糜竺本来也就是想借机拍个马屁表个忠心,闻言就坡下驴道:“是臣大惊小怪了,那臣,就命家中杀鸡宰羊,准备晚上为天子庆此大胜了。”
    “哈哈哈哈,好,那就这么定了,云长啊,随我去城头擂鼓聚将。”
    咚咚咚,激昂的鼓点一响,训练有素的宿卫和禁卫很快就披挂上了铠甲拿好了武器并整理好了军阵。
    这些职业士兵事实上已经不太能算是士兵了,都是照着中级军官的标准所培养的,一旦天子大规模征调兵马人放出去至少也是百人将,因此基本的战争素养还是有的,所有人聚集的时候就都很懵逼。
    谁这么大胆子敢进攻天子的圣驾?徐州之内还有如此胆大包天之辈?难不成是琅琊的臧霸?这是疯了?
    结果聚起来得知是袁术,所有人都是一脑门子的问号。
    随即就全都激动的俩眼放光。
    他们也想不明白这袁术为何会来,更想不明白他怎么有胆子来打天子銮驾,但他们知道这傻缺是天下第一号的大反贼啊。
    要知道不止他是反贼,他手底下那个伪朝廷也各个都是反贼啊,那个伪朝廷可是也有三公九卿的,也是有皇后有太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