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拜见天子。”
“多余的屁话就不要说了,胡车儿,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回天子,禁军中两千八百多名将士,已经把要说的话都写在这上面了,还请天子过目!”
刘协心里吐槽,这特么还过目个屁,一共就四个大字,每一个都比人脸还打,他早就看见了:请杀郑玄。
四周围密密麻麻的自然都是联名了,现如今,他在禁军里普及义务教育好歹也半年多了,这帮人至少写自己的名字还是没问题的。
啊~上火。
怎么这么能捣乱啊!
杀了郑玄,谁还能帮我搞禅让?
就见胡车儿大礼跪拜叩头道:“将士们以为,所谓的五经博士也代表不了所谓的天下,天子乃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仁德之君主,为天下黎民百姓计,还请陛下,万万不能禅让啊!”
贾逵也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极其大声地喊道:“此绝非我等校尉之言,此乃我禁军将士全体心声!”
话音刚落,就听到殿外和商量好了似的,三千多名禁军将士齐声呼和:“杀郑玄,杀袁绍!杀郑玄,杀袁绍!”
郑玄见状,惊骇莫名。
刘协见状,却是一脸便秘的模样。
咽了口口水,叹息一声转过头,对着种辑道:“宿卫不会也要杀郑玄吧。”
种辑见状跪拜道:“这个……臣倒是没问过。”
话音刚落,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就听到北面,宿卫驻扎的方向也传来了鼓噪之声:“杀郑玄!杀袁绍!”
种辑:“臣,真的没有串联过,陛下,这都是将士们的心声啊!”
这不废话么,加入禁军就能接受免费的识字和数学方面的教育,宿卫更是进入太学的阶梯,只要不犯错,有个十年八载怎么也能混个四百石的县丞之类的来当当,他们能答应袁绍禅让就有鬼了。
想了想,刘协沉痛地道:“朕要禅让给袁绍,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免遭战火,你们不答应又有什么用呢?天下各郡县的官吏都给袁绍写了劝进表了,你们这个时候站出来闹,这不是要生灵涂炭么?不行,朕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话音刚落,就见荀彧与贾诩对视了一眼,同时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俩人还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贾诩:你来我来?
荀彧:我先来吧。
然后就见荀彧站了出来,高声道:“启禀天子,尚书台已于昨夜收到了急报,颍川各县县令、县长、县丞,均上表表示,此乃乱命,不受。”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儒郑玄被气死了
“至于颍川之外……豫州其他各郡县里,只有汝南目前几乎全部都上表了所谓的劝进书。另外,昨天夜里,从南阳方向,和徐州方向,都有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表奏。”
刘协:“…………”
“陛下?”
“…………”
“陛下?”
“唉~,你说吧,我听着呢。”
“是,南阳方向,左武卫中郎将黄忠、右武卫中郎将陈到、前武卫中郎将张飞、后武卫中郎将杨修,以及在义勇中郎将魏延,联名上书反对陛下禅让,并表示,乱命不受。”
刘协有气无力的呵呵了一声,道:“他们不会是打算带兵进京,清君侧吧。”
“那倒是没有,不过他们确实已经整兵了,说是麾下兵马群情激奋,实在是控制不住了,现在,应该已经攻破宛城了吧。”
“他们攻打宛城干什么?”
“宛城里有几个名士,伙同几个勋贵好像是要给袁绍搞什么祥瑞,他们说实在是看不过去,不宰了他们寝食难安啊。”
“…………”
还不等他说什么,就见一旁的郭嘉突然出声道:“陛下,其实昨天,校事府这边也收到了一点军情。”
刘协诧异道:“连你都跟他们串联了?”
“陛下,臣愿以性命发誓,臣绝对没有与任何人相互勾连。”
“唉~,讲吧讲吧。”
“臣的校事府来报,说是昨夜李典尽起家兵,一口气杀了两个县令,三个县长,另外……夏侯渊倒是没写回表,可臣收到消息,他已经于三天之前,一举成功突袭了平原县。”
刘协闻言,瞅了曹操一眼,这夏侯渊的事儿要是跟他没关系,我特么当场让郑玄吃屎。
而曹操见到刘协的目光,很是矜持地冲他一笑,道:“臣,也是大汉的忠良啊。”
暗想,小天子用计果然是环环相扣,可算是这次没有行差踏错,否则非得被他给坑死不可。
可怕啊,可怕,秋收,秋收,这时机掐得真是太好了。
要知道现在离秋收已经只剩下不超过一个月了,而刘协这一年多以来又是屯田,又是下令取消人头税,这可是眼看着就要到缴税的时候了。
这段时间里荀彧其实真没暗示什么,只是命令各地把河北那边的政策给大家讲了一下,尤其是屯田区域而已。
无非也就是承认田监合法,也不管豪强蓄奴么,如此而已。
可要知道朝廷目前的统治区域内,有实力的豪强都已经选择军屯了啊,那些顽固不化的早就已经被曹操和天子前后脚的都给杀干净了。
都不用他刻意去散播谣言,很快天下就都有了一个类似的谣言:袁绍登基之后要取消屯田制,把秋收的粮食都用来缴税。
好家伙,老百姓好日子可还一天都没过呢,刚看着点希望的小火苗,裤衩一盆冷水就要给浇灭?
禅让?禅你姥姥啊!
什么?县令易帜了?
弟兄们,弄死他!除了大汉天子我们谁都不认!
要说这其中有没有荀彧居中调节?那肯定是有的,要不然这事儿也不可能出的如此整齐,这明显是大家都商量好的。
可要说这事儿是荀彧一手操持,那又太高看他了,这事儿摆明了底下的百姓都憋着一股火,等着事态发展呢,袁绍称王,一下子就把这股火给点起来了而已。
顺便,也把大汉王朝的向心力给拧起来了。
再一扭头,就见贾诩也已经站出来了,道:“陛下,太学的弟子们,也递上了一封万言书,请求与郑玄老贼辩经,驳斥其大逆不道之言,陛下请看。”
说着,贾诩从怀里也掏出了一张巨大的布。
这布不看也知道写的是啥了,肯定又是一堆签名。
“另外,目前颍川、南阳、东郡三地的太学日前也已经建立完全并招生了,师生们听说了郑玄大逆不道之言,也纷纷上书请求进京与郑玄辩经。”
“太学和郡学的师生们都觉得,所谓传国易姓之说,实在是荒谬,公羊派一家之言,更不能代表儒家之正统,此诚乃歪门邪道。”
好家伙,打从汉武帝起几乎一统儒学三百年的公羊派都成异端了。
只能说,是屁股决定脑袋了,就连党人的大本营颍川都能与所谓党人彻底划清界限,这些学生自然也不在乎忘掉过去所学过的东西。
说白了,学那么多的之乎者也不都是为了做官么。
公羊春秋?那是什么玩意,俺们只知道建安大典!
刘协见状只好将目光再转向郑玄。
“郑公,郑……卧槽,郑公?郑公?”
众人连忙去看,就发现这老头已经不知什么时候,悄咪咪的居然断气了。
也不知道是吓死的还是气死的。
贾诩正好站在他的旁边,伸手推了一下,乓的一声,老头的尸体就摔倒了。
满朝文武,居然也没个人愿意去扶一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
刘协看着都不忍心。
贾诩见状道:“陛下,看来是上天也听不进这个乱臣贼子的胡言乱语,直接把他的性命给收了。”
刘协无奈,只得做着最后的挣扎,叹气道:“可我的诏书都已经下了,这……这不成了说话不算数了么?君无戏言啊。”
荀彧闻言又站起来道:“陛下心念苍生意欲禅让,此乃仁德之举,是百官和百姓不许,臣这里,有一封百官联名的劝表,还请您看在百姓的份上,收回成命吧。”
“劝表在哪呢?”
“臣落在家里了,明天再给天子过目。”
“………”
事已至此,刘协还能如何?
硬禅么?
且不说袁绍还信不信他了,他也信不过他手底下的兵马了啊!
说到底大家拥护他,也是拥护他的政策,民心所向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别看现在这些兵马对他忠心耿耿的,可他若是非要一意孤行,铁了心禅让给袁绍的话。
逼急了,大家会不会干脆弄死自己,随便换一个姓刘的当天子?
不对,曹曦就快要生了啊!至少有一半的概率是儿子啊!
卧槽,这么一想,这位他还真不能再让了。
可是不对啊,我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反对我么?怎么还拥护上了呢?
反对派哪去了?
既得利益者呢?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名士都是纸老虎
所谓当局者迷,事实上身在局中的人,不管多么高深的智慧,有时候也会看不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最简单的道理。
比如荀彧,身为上一波党锢之祸的受害者,和这一波党锢之祸的半个发起者,就看不清原来人心向汉,自从有了建安大典和宿卫进修的制度之后,颍川士族事实上已经彻底的自绝于所谓的党人了。
事实上建安大典打从修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完全站在了党人集团的对立面,靠考试就能轻松获取的名额,为什么还要靠关系?
谁再说他们是党人他们跟谁急。
同样,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名士、党人,一样也看不清近在咫尺的变动。
也可能是看到了,但是惯性使然,不愿意相信吧。
就在气死郑玄之后的第三天,老头的尸体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入土,徐州,以及其他各地的军情便雪片一样的传了过来。
群情汹涌,尤其是军情汹涌自是不必说了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消息是:广陵郡的郡兵兵变,在陈登攻杀赵云时突然反水,反而杀死了广陵太守陈登!
广陵的郡兵,被赵云给收编了。
那些失去了田地的郡兵还主动请求赵云带他们去合肥屯田。
堂堂一两千石太守啊!天下闻名的名士啊!下邳陈氏的陈登啊!
死的就跟闹着玩似的。
当朝廷所谓党锢之祸的消息传遍朝野之后,同样也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些所谓的党人,一大半都因为支持袁绍称帝被下面愤怒的郡卒给杀了。
少部分留得性命的,也夹着尾巴跑河北去了。
要知道朝廷在面对袁绍时,原本就是比较弱势的,比人口比经济比兵源比地盘,袁绍都至少在朝廷的两倍以上。
本来,如果精准到县一级的话就有着大量的悲观投降派,并不认为朝廷能干得过袁绍,所以当天子明确的表达出了要禅让的意思,并且明确要求六百石以上官吏写进表之后,各地都有那迫不及待的给袁绍表忠心的人。
现在,他们几乎全都死了。
没死的,也全都辞了官了。
而大量的太学、宿卫中的子弟在填补上了他们的空缺之后,天子的光辉事迹自然也就跟着扩散开了。
而经此一事之后,至少在司、豫、兖、徐、南阳等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天子免除了人头税,而袁绍要变本加厉的征收人头税。
事实上现在还没到秋收的时候,天子和袁绍的征税政策都还没出呢,但大家就偏偏都是这么相信的。
而且老百姓都不傻,或者说哪个乡没几个智者呢?在传国易姓这样大的关键问题上,但凡主官有一丁点的思想不坚定,那就是打死都不用偿命的啊!
慢慢的,这场官场大清洗运动稀里糊涂的就有了扩大化的趋势。
一千石以下的官吏,尤其是县令、县长、县丞这一级别,短时间里居然被打死了小一半!再往下的计吏、税吏也都是高危,甚至连亭长都被打死不少。
有些是被下面老百姓以大义之名打死的。
有些是被隔壁新来的,宿卫出身的县长带兵给攻杀了的。
至于一千石以上的官吏,却反而影响不是很大,一来大家能混到这个地位多少有点脑子,尘埃落定之前都不敢瞎说话,二来他们多少也算是朝廷阵营中的既得利益群体了,大多对这么轻易的禅让给袁绍还真的都是反对的,有些甚至还提前跟荀彧通了气儿。
再者一千石以上的地方官员手里多少都有点兵,不至于被暴民打死,除了几个名士之外大部分反倒是得以保全。
就是被吓得不轻。
想来,到死他们也不敢再生出什么歪心思了。
朝廷也是无奈,只好继续把宿卫派出去做官,禁军派出去做吏,又从南阳、徐州两地的屯田之兵力再吸收本次“表现良好”的兵卒里,抽调一部分补充禁卫。
到最后他自己的宿卫几乎都被派光了,禁军也被彻彻底底的换了一遍血。
事实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