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边的太行山,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也可以隐匿部队。

    全旭的心情,相当不错。

    “承禄活了这么多年,也见过不少英雄人物!”

    毛承禄兴奋的说道:“全先生,您的绝对算一号。俺和刘副将不一样,他别的都好,就是做事粘乎不干脆,在我心里,他不如你!”

    辽东百姓是毛文龙心头的一块巨石,东江军的将士来源几乎都是辽东百姓,他们的父母、亲人如果饿死,肯定会影响士气。

    可是,粮食是有限的,他们也不能不管。

    连毛文龙身边的侍女都饿得皮包骨头,毛文龙更是一筹莫展。

    哪怕先迁徙六七千人,也可以节省上万石军粮。

    刘兴祚听了毛承禄的这话,他也只能苦笑不已。

    人贵自知,他也有自知之明,刘兴祚从来没有独挡一面,缺乏决断,他也知道自己善谋难断。

    他带着弟兄们和辽东百姓,小心翼翼的后金手底下乞活,临了也逃不过复州之祸。

    当年,如果要是有全旭这样的决断人物,他甘愿给全旭当副手,为他拾遗补缺,估计也不会有复州之祸,更不会增加六万余条无辜的亡魂。

    这些人虽然是皇太极痛下杀手,他的责任其实也跑不掉。

    当然,现在不是追悔往事的时候,对未来要有个打算。

    皮岛到登州,最快三天就可以抵达,如果不顺利那就五六天。

    “登州水师倒是一个麻烦?”

    “这个反而不是问题!”

    “登州水师,早已腐朽不堪,花点钱,就能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东江军水师的战舰大破旧,运力有限……”

    “我记得长山岛在东江军的控制之中吧?”

    “没错!”

    “那就简单了!”

    全旭道:“辽东不缺木材,长山岛适合兴建船坞,派出工匠自行建造就了?”

    刘兴祚苦笑道:“全先生有所不知,不是所有的木料都适合造船!”

    “对,造船的木料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慢慢阴干!”

    毛承禄以为全旭不懂造船,急忙解释道:“一颗大树砍伐下来,需要放三年,甚至更久!”

    “你们为什么不建造一座座烘干房,直接把木材烘干?”

    说着,全旭拿起笔,简单几笔就把烘干房的原理以及建造图形画了出来。

    “这样也行!”

    全旭笑道:“当然可行,其实,不止于造船,就算是制造家具,也需要阴干木料,这样的木料才不会开裂、变形,我这里的木匠工坊,一直都是采取烘干房烘干的方式,一间烘干房,一次性可以烘干上千料木料,用时不过五天!”

    “烘干房在哪里?”

    “走吧,过去看看!”

    全旭带着刘兴祚、毛承禄走向木匠工坊。

    此时的木匠工坊,经过大规模扩建,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五十多亩,形成一套独立的院落,距离木匠工坊还有几百步远,就闻到了呛人烟味。

    原本,全旭在指点木匠工坊采取烘干的方式,就地在松树林砍伐木材,然后用锯末烘干的方式,烘干木料。

    不过,随着从开州购买大量的煤炭,这些烘干房就采取煤炭烘干的方式。

    在全旭过来的时候,大量的木匠正在把新鲜的木料放在烘干房里,摆在架子上,然后关闭门,开始点燃火坑。

    也有从烘干房里扛出来带着温度的木料,刘兴祚伸手摸了摸木料,又用手敲击一下,果然听着木料发出的声音,已经不带任何水分了,他难以置信的道:“这样岂不是想造多少船就可以造多少船?”

    “那是当然!”

    全旭笑道:“郭富贵!”

    “全爷!”

    “咱们木匠工坊能不能造船?”

    “造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郭富贵苦笑道:“只是……”

    “只是什么?”

    “咱们这里没有大河,夹沟河太狭窄,只能通行最大不超过三百料的小船。”

    “这样啊!”

    全旭想了想道:“你有没有听过《三国演义》?”

    “听过!”

    “火烧赤壁还记得吧?”

    “记得!”

    郭富贵苦笑道:“那个拼起来的船可没有办法转向!”

    全旭笑道:“你想多了,咱们不是制造那么大的船,只需要把船造得细长,每艘只需要三丈六尺宽,三十丈长,只要空载,咱们是可以把船开进黄河的,在黄河岸边,咱们把两艘船并接装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艘七丈两尺宽,长三十余丈的千料大船!”

    全旭想到的是后世的双体船,虽然没有发动机,其他可以一样,用风帆驱动,当然,也可以从后世购买柴油机,带着船桨。

    “这个,只能试试!”

    “好,你们慢慢试制,尽量早日拿出成品!”

    “是全爷!”

    全旭望着刘兴祚道:“现在船的事情,可以解决,反而最难的是,从登州到大名府这一段路程,全程一千三百多里,老弱妇孺,一天能走五十里就不错了,沿途需要布置二十到三十个补给点!”

    “全先生的意思是……”

    “把这里的地买下来一部分,每个补给点面积不需要太大,十亩二十亩地既可!”

    “这需要不少钱!”

    “小钱而已!”

    现如今,他在后世的贸易公司,影视公司、道具工厂,不对,道具厂和原来服装部门,现在已经从旭日海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独立出来,成为全旭的个人独资公司,正式命名为北京旭日道具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负责影视道具、服装生产、设计、租赁等业务,公司有原旭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海洋兼任公司总经理,以及法人。

    就像西虹市首富里的套路一样,全旭其实并没有指望着道具公司给他赚钱,他最初购买道具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明末生产铠甲、兵刃、火炮等“道具。”

    不过,随着明代制式的全手工家俱慢慢打开市场,道具公司开始为全旭盈利,当然每个月的多,区区三四百万元的样子,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旭日海洋影视传媒的首个独资拍摄电影,在也李思维与洪海洋的操作下,正式建组,只要在阿尔巴尼亚的拍摄许可证下来,剧组就可以乘包机前往阿尔巴尼亚开机拍摄。

    李思维之所以选择在阿尔巴尼亚拍摄,主要考虑的是,尽量节约成本。哪怕是五毛的枪火特效,制作成本并不算低。

    而视觉效果却远远不如真实的枪击效果,在阿尔巴尼亚这个奇葩的国度,枪支弹药泛滥,一支九成新的AK突击步枪,不到一百美元,还附带两个弹夹。

    至于苏式坦克、装甲车,甚至比民用小轿车还要便宜。

    不过,全旭准备着将来剧组拍摄,他趁机前往阿尔巴尼亚,倒腾一些廉价的军火。

    全旭最赚钱的公司,还是的旭日国际贸易公司,随着书画、古董、人参和贵重木材、古玉器生意火爆之后,旭日公司在圈子里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现在公司账面上的资金突破三亿,而售卖黄金的资金,让全旭个人账户也超过两亿资金,购买粮食和生活物资,全旭完全不会成为负担。

    现在他在明代的工厂产出,足以支撑全旭的基本消耗,对于后世的物资,主要还是因为方便运输。

    全旭只要走到哪里,就可以把后世的物资,搬到哪里,他一个人就是一个庞大的后勤补给运输队。

    在和毛承禄、刘兴祚商量好补给事宜,全旭就开始吩咐袁世卿去操作这件事情,当然,为了袁世卿的安全,毛承禄让一队东江镇士兵约五十人跟着袁世卿行动。

    由于全旭大院东边成了巨大的工地,八百多名家丁兵天天训练,反而有些惹人注意,全旭的家丁兵,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哨的家丁兵,负责全旭大院的安全。

    真正的训练营,则挪到了彰德府境内的高岗高家庄,整个训练营,占地四百余亩,拥有营房一百多间,以及仓库、食堂还有靶场等基础设施。

    刘兴祚、毛承禄跟着全旭来到这个训练营里,远远的一长队人马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号子,排成整齐的中队浩浩荡荡的跑了过来。

    八百双脚同时抬起,又同时落下,发出战鼓狂擂般的声响,带着某种特殊的韵律,整齐有序,气势逼人,远远看上去,他们就像是在两根拉得笔直的绳子中间行军!

    刘兴祚望着全旭的家丁兵,脸色微微一变。

    毛承禄也一脸震惊。

    全旭的家丁兵,他不是没有见过,像徐彪,他们在登州的时候,经常一起喝酒。

    可是眼前的情景,实在让刘兴祚、毛承禄以及东江军将士给震撼到了。

    全旭的下巴扬起:“走,进去看看!”

    望着家丁兵,全旭心中暗暗想着,兔崽子们,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PS:求月票,求订阅,越更新,均订越低,好难啊!

 第一五二章把他们全家挂在树上风干(一更)

    第一五二章把他们全家挂在树上风干

    为了保持对部队训练的保密,全旭将附近那些原本属于众地主的佃户,几乎九成收编为工人,替他做工。

    至于佃户的房子,采取置换的方式,在商业街后面修建了六百多座院子,全旭让工匠们修建的房屋,都是崭新的,用料也扎实,虽然没有用钢筋水泥,直接用青砖为墙,黑瓦为顶。

    当然,面积比原来面积要小得多。户型要么是主屋三间、四间、五间,左右各两间厢房,占地面积从九十平方,到一百三十平方不等。

    全旭在这一块的投入当然也是巨大的,花了足足三四万两银子。

    这些佃户就被全旭集中到了全旭大院外面,一旦战争时期,这些工匠,也是他的生力军,可以配合城堡防守。

    同时,也增加了全楼集的集镇人口。

    至于在彰德府境内的十几座村落,则是全部推倒,形成耕地,全旭居然还小赚一笔。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宅院,大部分规模都很大。

    哪怕只有三四百人的村落,都占地四五百亩。就像高家庄,占地四百五十余亩。

    原本村落的外墙,也就是成了军营的外墙,一部分用不着的房屋推倒,只保留了一百多间营房,以供家丁兵临时宿营。

    全旭对于军事,只是了解皮毛,事实上,他连伪军迷都算不上。

    他这段时间,并没有放松对家丁兵的训练。

    然而问题是,他的训练仅局限于,三大步伐,四面转法,以及蹲下起立这些基本功。

    至于其他的,像战术配合,诸兵种联合作战,那全旭就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全旭进入军营,罗世明也看到了全旭,他伸手一举:“全体集合!”

    众家丁兵们马上开始向罗世明集合,在一阵有节奏的踏步声中,他们形成整整齐齐的方阵。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敬礼!”

    “拜见全爷!”

    家丁看到全旭过来,在罗世明的带领下,整齐向全旭施以擂胸军礼。

    刘兴祚望着这支莫约八百人的部队,要说这支部队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就是活力,从上到下,都充满活力,跟明军那暮气沉沉半死不活的颓废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

    “最近怎么样!”

    “一切正常!”

    “训练还顺利吧!”

    罗世明兴奋的说道:“顺利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部队的纪律有了明显的提高,反应也快了不少。全爷,你刚才也看到了,八百步多人跑出去,跟直线一样,还从来没有哪支部队能做得到!”

    “继续!”

    “是!”

    罗世明带着家丁兵们开始继续队训练。

    全旭并没有提出让东江军将领帮助他训练,反而故意等毛承禄他们开口。

    果然,毛承禄有些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不配发他们兵器?”

    全旭耸耸肩:“兵器我自然有,只是不会训练他们!”

    “这个简单,全先生若是不嫌弃,承禄可以略尽绵薄之力!”

    全旭点点头道:“那好,马大成!”

    “到!”

    “带着几个人,去仓库把装备拉过来!”

    “是!”

    时间不长,马大成带着一队家丁兵,将三十几辆大车的装备拉到训练场上,全旭也示意众家丁兵停止训练。

    开始换装。

    随着大车上的装备打开,刘兴祚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大车上装满了密密麻麻成捆的倭刀。

    “这是倭刀?”

    “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