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末有套房-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该死的政治斗争,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只有利益。

    钱谦益笑道:“华阳社那帮竖子不相为谋,东林党,不复当初,何不……”

    事实上,钱谦益与华阳社的关系也是合作关系,他是在野党人士,根本就不怕华阳社,华阳社的那点手段,对付普通人还行,对付全旭不行,对付钱谦益也不行。

    全旭是华阳社想杀不能杀掉,而钱谦益是华阳社不敢杀,因为杀了他,后果相当严重,钱谦益也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有很多人,反扑起来相当凶猛,华阳社不能不考虑后果。

    温体仁瞬间就明白了钱谦益的心思,全旭与他的斗争,说穿了只是意识形态,大明没有武夫内阁,以武夫出身的全旭,是没有机会入阁的。

    也就是说,全旭其实对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的威胁最小,而周延儒曾经是崇祯的心腹,又是曾经的首辅,一旦入阁,那么取代他,可能性最高。

    既然东林党、华阳社不让他好过,那个就借力打力,借着全旭的力量,逮着华阳社和东林党,往死里整。

    朝阁烽烟再起,只要全旭把辽东工商时报上公布出来的官员,温体仁就命令刑部与大理寺联合调查。

    当然,一查一个准,接连半个月,三位东林党大佬落马,下场统一一致,抄家灭族。

    家产被一部分充公,一部分贪墨,一部分被分润,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威尼斯城邦共和国的一支船队抵达了辽东,这次不仅仅有三百五十一匹夏尔马,还有一匹高大健壮的骏马。

    其实欧洲的战马质量一直不怎么样,蒙古西征的时候,欧洲骑士发现他们战马的质量还远不及蒙古人蒙古马的。

    好在在十字军东征中,大批优秀的阿拉伯战马马种被输送回欧洲,与欧洲本土的马种杂交,经过几百年的培育,终于青出于蓝,拥有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战马。

    这不,马场中那些欧洲战马异常的高大、健壮,鬃毛带着油光,嘶声洪亮,脾气也相当的火爆,看得全旭两眼放光。

    他亲自挑了一匹灰色战马骑上去,纵马飞驰,过足了瘾才下马,拍着仿佛刚刚活动开的战马的身体叫:“好马,好马!这耐力,这爆发力,把建奴骑兵六条腿都追断都绰绰有余了!”

    海伦娜看着全旭一脸开心,就笑道:“这你可说对了,这是欧洲最好的战马,这些马来自波兰,是用蒙古人的战马与波兰马杂交,培育出了优秀的马种,这些战马可以负重两百多斤迅速进行千里机动,稍稍休息后便可以马上发动冲锋,实乃不可多得的良驹。”

    “吹牛不打草稿!”

    全旭盯着海伦娜道:“我承认这种马冲锋速度不错,比蒙古马的速度更快,耐力也稍好,但是,远远比不上蒙古马!”

    海伦娜指着这些战马道:“你可以试试!”

    “我不用试也知道!”

    全旭冷笑道:“负重两百斤千里机动?那至少也得跑废一大半!不过这马确实不错,有了它,我们的枪骑兵的冲击力会变得更加强大,甚至第一波次的冲锋就给予敌军毁灭性的打击!”

    全旭看着马场里的骏马,越看越满意,指着身边的袁宗第道:“过去挑一匹!”

    “谢侯爷!”

    袁宗第兴奋的跑向马场,他挑选的并不是这种波兰马,而是那种高大的夏尔马。

    “你挑选夏尔马有屁用,这种马速度太慢,不能当战马用,一匹马吃的比四匹马都多!”

    袁宗第反驳的道:“那你是不懂,这种马用来耕地,一匹马可以比六匹马还好快!”

    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夏尔马作为战马的话,因为速度不够,无法追击敌人,但是用来耕地或者拉车,那效果是刚刚的。

    海伦娜跨上一匹红色的骏马,朝着全旭挑衅的问道:“比一比?”

    那匹红马显得非常兴奋,在跳动之下,海伦娜的胸部急剧起伏着,那叫一个波澜壮阔。

    就在全旭准备应该答的时候,一辆马车快速停在马场的路边,从马车上下来一匹长须飘逸的男子。

    正是现如今蒸汽机项目的经理,也是现在辽东研究院皮尺部的负责人孙元化。蒸汽机可以解决部分运输问题,可是要解决辽东的农业问题,还需要机械化。

    也就是内燃机,虽然辽东研究院不会设计,全旭就成立了一个皮尺部,可以仿制,现在的辽东已经生产出来了马推式的谷物收割机,这种收割机工作原理与后世爬山虎式收割机一样。

    区别就是动能以马的推力为主,依靠车轮带动链条,驱动前面的刀具完成麦子收割工作,像用镰刀收割麦子,一亩地一个成年人差不多需要一天,即使勤快的人,最多也就是一亩半到两亩地的样子。

    然而,用马匹推动的收割机,一人一马,一天可以收割八到十亩地,极大的减少了秋收时间,提高了收割效率。

    同时,辽东的畜力利用,已经走到了巅峰,做到了极致,由于农民都是拥有一两百亩地甚至三四百亩地的地主,他们手中,可以购买机械,代表人力。

    现在辽东已经出现了两匹马拉动的四桦犁,以及用畜力带动的脱粒机,还有畜力玉米播种机,苜蓿草畜力收割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惜,畜力的利用率再高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需要精养,这让辽东的农业生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而且农业生产占据了大量的人力,辽东急需要机械来改变这种环境。

    在辽东工匠见识到爬山虎之后,经过研究,了解了收割机的工作原理之后,随便推出了马推式谷物收割机,让全旭看到了希望,他可以利用后世现成的科技,在辽东刚刚进入蒸汽时代之时,开始内燃机的研究。

    “侯爷!”

    “你来得正好,这里的马,过来挑一匹!”

    孙元化的眼睛仿佛没有看到骏马一样兴奋的道:“侯爷,您说的自行车,我们已经做出来了!”

    “什么?”

    全旭骑着骏马:“走过去看看!”

    自行车,这应该是辽东皮尺部的第一个仿制机械,一旦自行车出现,可以解决人们日常出行问题。

    现在辽东的出行,几乎依靠骏马,现在辽东拥有了二百多万匹骏马,差不多三个人之中,就有一匹马。

    特别是金州城,就多达二三十万匹骏马,一天之内可以产生差不多二三百万斤粪便,光清理这些粪便,就需要五六百辆马车。

    。

 第五四九章智商真是硬伤

    第五四九章智商真是硬伤

    对于大明农民来说,耕地最好用的还是牛。然而,辽东的农民,普遍用骏马耕地,特别是双匹骏马拉动的双桦犁,一天可以耕地二三十亩。

    这个效率是非常不错的,在机械化没有到来之前,这已经是畜力时代的巅峰了,辽东的农民,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不再采取单一的粮食模式。

    因为粮食永远吃不完,卖的话,价格又没有经济作物高。每个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称,一亩地的棉花收入超过两亩地的麦子。特别是亚麻,这种新型纺织材料,是全家军的标志性装备。

    全家军的作训服以及贴身衣服,都换成了亚麻质地,而且因为全家军引领了潮流,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市场。

    然而问题,骏马的利用率提高,直接造成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因为骏马数量的增加,直接就造成辽东的空气中,永远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马粪的味道。

    而且是挥之不去的马粪味。

    现在的辽东运输,因为铁路的出现,特别是这个年代,修建铁路的速度是相当危险的,尽管如此,辽东的铁路并没有刻意追求速度,不像美国利用华人修建铁路,十二个小时可以修建二十多公里。

    然而,每公里都要死上十几二十几个华人,美国的繁荣是建立了华人的累累尸骨之上,虽然辽东的铁路修建慢,不过,已经修建到了海州、盖州、复州、至少辽南四州,实现了州州通。

    随着这种运输被蒸汽火车代替,辽东的运输主力骏马,价格自然而然的暴跌,现在就算是在金州城中,担任一名普通工人,家里也养活至少一匹马。

    骏马成了辽东百姓的标配,普及率甚至一度超过了后世的轿车拥有率,不骑兵不好意思出门。

    辽东不仅仅因为骏马,出现每天多达十几二十几起的交通事故,也出现了交通拥堵,这让全旭非常头痛。

    利用人力自行车,减少交通压力只是第一步,只要皮尺部可以成熟生产自行车,就把摩托车再仿制出来。

    摩托车与自行车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发动机,其他基本原理一致。

    全旭骑着骏马来到位于辽东研究院的大院,一座简陋的工房内,五六辆外形相当粗狂的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是以二八大杠为原理仿制的,虽然说自行车不算太过复杂,却因为辽东的工业制造底蕴,成为了现实。

    就像自行车的车轴、轴承、转向轴等部件,都已经在其他设备上运行成熟,唯一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轮胎。

    其实橡胶技术最早运用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在橡胶的原产地,当地印第安人把橡胶树叫做“眼泪树”,并用土法制作成盛水器、橡皮球等橡胶制品。后来西班牙人逐渐从当地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采胶和制作橡胶的方法。

    现在已经有了橡胶制品,就是西班牙人对付土著奴隶的橡胶棍,里面以钢铁作为筋骨,外层包裹着橡胶,可以做到做到,伤而不残,不影响土著干活。

    让孙元化非常意外的是,全旭居然会骑自行车,而且动作非常熟练,但是转念一想,这辆原形车就是全旭弄过来的,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海伦娜随后看到全旭居然骑着自行车,让她颇为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自行车!”

    全旭非常得意,皮尺部还是要点脸的,没有完全照搬二八大杠,而是自作聪明的在后面加了两个小轮子,这样倒是可以稳定自行车,让自行车不容易摔倒。

    特别是后面的架子上,居然还做出一个相当比较舒服的坐垫,车座子更加宽大。

    海伦娜自然也要试试自行车。

    全旭交自行车交给海伦娜,他问起了最为关心的问题:“自行车一个月可以生产多少辆?”

    孙元化:“我们这里有十五个人,可以生产十二辆!”

    听到这个数字,全旭微微皱起眉头:“自行车基本上还算满意,唯一的问题是,自重太重,需要减重,这辆自行车差不多一百多斤,这样就会非常费力,把能省的就省下来,对了,制造成本多少?”

    孙元化想了想道:“不算工资,只算材料成本,每辆车需要十七八两银子!”

    “不行,太贵!”

    全旭望着孙元化道:“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自行车要想推广开来,那就必须廉价!”

    虽然辽东的百姓很富裕,如果让他们花二十两银子去买一辆自行车,他们宁愿买马,用自行车取代城区内的基础交通,这是全旭的计划,也是自行车的真正意义。

    在十五年前,老程所在的县城还有大量人力三辆运输货物,也有人力三轮运输客人,这种三轮车渐渐被电动车取代。

    相对而言,辽东的电力研究非常滞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皮尺部可以仿制简单的机械设备,对于太过复杂的,还没有技术储备。

    皮尺部有很多技术人员,他们开始仿制单缸柴油机,至于原理什么的,让他们看着资料,自行摸索,对于这些皮尺部的成员进行一番鼓励,全旭就准备离开了辽东研究院。

    “侯爵阁下!”

    就在这时,玩了一圈自行车的海伦娜非常愤怒的来到全旭面前。

    “你必须给我一个解释!”

    全旭有些莫名奇妙:“你需要什么解释?”

    “我相信你,所以掏空了城邦的财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跟你交易,你身为东方的总督,是不是有义务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海伦娜非常气愤的道:“现在我们一支运送战马和财物的船队在台湾海峡被抢了,十几名水手被打死了,这笔账该怎么算?”

    “你的船队被抢了?”

    全旭有些难以置信:“谁干的?”

    “你说呢?除了郑芝龙,谁有这个胆子?”

    海伦娜说的不错,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并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商船,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商船,几乎都是武装商船,拥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哪怕最普通的武装商船,拥有十几门火炮那属于非常正常。

    全旭的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