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想到这里多伊利长叹一声,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于心不甘。

    “元帅,汉军已在东门外集结。”多伊利正惆怅之时,一名少将军官进来向他报告。

    多伊利看了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自己不知不觉又是一夜未眠。心想,汉军还真是准时。最近几日,每日都会在天亮就发动进攻,直到夜幕降临才会鸣金收兵。今日汉军的行动再次开始,自己又得集中精神指挥守城。

    “汉军出动了多少人?”

    “至少两万人。”

    “看来今日汉军的重点是进攻东门,你还能守得住吗?”多伊利这样说,是根据汉军最近几日的进攻习惯推算的。每日乌河城堡外东、北、南三个方向,汉军会挑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主要攻击点,剩余的两个只是策应攻击。

    “元帅,属下那里还剩一万余人,单靠我们可能不容易守住。”

    多伊利想了想道:“中午以后。我会派城中的预备队去支援你们地,之前你必须守住。”

    “是!属下一定尽力!”那名将军知道城内现在只有八千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元帅是舍不得使用他们。现在自己手上自己万余人,元帅才答应派他们支援。多了八千人,今日他有信心拖过去。只是明日又该怎么办?他现在不愿去想这个问题。

    这名少将还没有离开,门外又冲进来一位将军。他对多伊利报道:“元帅,北门外汉军集中了两万人,看来今日他们是进攻下官的防区。请求元帅将预备队调往北城。以防不测。”

    多伊利闻言一愣,今日汉军在两个方向同时投入两万人,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想……

    多伊利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确定,门外又匆匆跑进来一位将军,急切地说道:“元帅,不好了,汉军已在南门发起了进攻,现在南城上所有的角楼都在燃烧。”

    先到的一名将军问道:“南门外有多少汉军?”

    后来的那名将军回答道:“至少在两万人以上。而且下官还看到有两座巨大的攻城塔已经开始接近城堡。元帅,下官认为今日汉军的攻击重点在南门,请元帅火速调集预备队增援下官。”

    之前地两位将军闻言大惊失色,今日汉军在三面同时投入两万人进攻,面对如此疯狂进攻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

    “将军们!”多伊利恢复了平静。努力用平缓的语气对他们说道:“将军们,今日汉军是发起了总攻,乌河城堡能不能继续守住,就看各位今日的表现。你们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大家一起努力吧。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能后退,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是!元帅,我等知道了。您保重吧,属下先走一步了。”三位将军对多伊利行礼,他们都知道今日多半就是自己命丧黄泉之日。正如多伊利所说,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今日只有两个选择,或是战死,或是被汉军抓住后押往上都凌迟。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

    多伊利郑重对着他们三人还礼,又一直望着他们面带坚毅的神情走出房间。半响,才轻轻地说道:“永别了!我的勇士们。我以有你们这样的部下感到荣幸。”

    良久,多伊利对门外喊道:“阿斯顿。”

    多伊利地中军官阿斯顿闻言走了进来,“元帅有何吩咐?”

    “将我的旗帜插到主堡的最顶端,要让全城堡的将士都知道,我一直陪伴着他们一起战斗。”

    “是!”阿斯顿答应一声,正想出去。又被多伊利叫住。

    “回来。主堡这里还有多少人?”

    “您的卫队都在这里,另外离主堡不远还有第二骑兵师地三千余名骑兵。”

    多伊利的卫队有三千人。其中的大多数来自于多伊利的家族,他们对多伊利无比忠诚。多伊利对他们也甚为爱惜,之前地城防战从来让他们参加过。今日到了关键时刻,他决心将他们都用到城墙上去。

    “阿斯顿,你把卫队人员都分到三个城墙去吧,还有城中的预备队也平均分配了吧。”

    阿斯顿吃了一惊,劝道:“元帅,护卫队都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还有预备队现在就分配了,到了下午要是有哪方城墙吃紧,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救援了。”

    多伊利摇摇头说道:“没有必要再保留预备队了,今日汉军是毫无保留的发动总攻,我只能破釜沉舟的派上全部人。护卫队在这里有什么用?城内都是我军将士,谁会对我不利?只有汉军才想要我头颅。都去吧,他们上去还能多坚守一会儿。”

    阿斯顿还在犹豫,多伊利黯然地又道:“快去吧,这里不是还有第二骑兵师的骑兵吗?必要时,让他们进来防守主堡。”

    “是!”阿斯顿见多伊利决心已定,只要答应。他出了多伊利的房间后。处理完多伊利交待地事情后,便去找第二骑兵师的师长商议保护元帅的事情。

    说起这位师长,大家应该熟悉,他就是被张锐灭了族的云冈族族长路西。路西为何当了这支部队地长官,那还要从头说起。

    第二骑兵师,是突忽人第一批组建的正规轻骑兵师,满编制一万人。这个师初战便是跟随多伊利参加西海州战役,在整个战役其间损伤了不到三千人。按说这个训练数年。又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应该是突忽骑兵中的佼佼者,应该马上将其补充完整才是。但第二骑兵师还没有来得及补充,便遭到了一次毁灭性地打击。

    去年夏天在草原上,第二骑兵师地七千余人被疯虎左击右打狠狠地蹂躏了一番,能逃过他的魔爪退回西海州北部地只有数百人而已。这样基本上可以说第二骑兵师已经被全建制消灭,对于这样地部队一般是采取撤编。

    眼看着这支“善战”的部队就要被撤编,多伊利心里非常惋惜。这时路西找到了多伊利,对他说自己愿意带领本族二千余名青壮加入第二骑兵师。云冈族人都愿意成为一名正式的突忽军人。

    这让多伊利大喜过望,此举不仅挽救了第二骑兵师,也为突忽军队吸收了二千余名忠贞的勇士。云冈族人素来以勇猛著称,出身草原善于骑射,而且他们全族都被汉人杀光。与汉人、与疯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绝对不会背叛突忽。

    多伊利一口答应了路西的提议,又授予了路西少将军衔,并委任他为第二骑兵师师长。原师长丰塞因在草原上出现多次指挥失误,便被多伊利降为副将听用。

    按照多伊利的想法,以后在逐步将第二骑兵师补充完整。没料想汉军突然截断了归路,自然骑兵扩建事情也无法再提。不过第二骑兵师是多伊利手上最后的一支骑兵部队,在最后关头多伊利也舍不得将他们派到城墙上去防守。

    当阿斯顿对路西说了今日的战况后,路西拍着胸脯说道:“放心吧,我和手下三千将士会奋战到底保护元帅地安全,就是全体战死也不让汉军踏入主堡一步。”阿斯顿满意的离开。他知道云冈族人是绝不会向汉军投降的,也许他们是整个乌河城堡中最忠诚的一支部队。谁知他刚刚走,路西便将自己族中的军官找来商议。

    其实,路西并不想陪着多伊利殉国。他加入突忽军是因为走投无路,他地全族都被疯虎杀光。他们这些无家可回的人,如果不投军,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路西的国家观念很淡薄,突忽汗国在他地眼里远没有自己的性命和族人的性命重要。哪能白白的为突忽汗国献身?

    自从汉军抵达乌河城堡城下。路西就一直想找机会带着族人逃跑。可是要跑也不容易,东、北、南三个方向已汉军堵死。唯一留出的缺口,出城二十里就是宽阔、汹涌的乌河,对面就是鲜卑国。而且多伊利发布命令没有他的将令谁不能出城,四门一直紧闭,城中又有数万突忽军队,如果被发现他们要临阵逃跑,只怕多伊利会砍了他的脑袋来鼓舞士气,所以路西不敢轻举妄动。

    但今日不同以往,通过阿斯顿说地情况,路西预感乌河城堡守不过今日。如果现在再不拿定主意,等到真正城破之时就彻底没了机会。这一段时间路西也一直到思考逃跑路线,心中也有了些打算,剩下的就需要族人们的支持。

    族人们听了路西的想法后,表示愿意跟随,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找死,有一线生机,自然会出手一搏。见大家都同意,路西的心便放了下来,便纷纷部下备好马匹、整理好装备、准备行动。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下午五点。这时,传来了南城墙已经被汉军攻破的消息,路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手下开始集结出动。他们先将部队里突忽人杀死,然后冲入后勤仓库,将里面的金币等财物洗劫一空。

    之后便马不停蹄来到了主堡。因为他们行动快速、隐秘,加之城中一片混乱,到达主堡时,他们洗劫仓库地事情这里地人还不知晓。

    阿斯顿这时正在主堡外翘首以盼等待他们,现在偌大的主堡内只剩下百余名参谋等后勤人员,城破后死守主堡地重任自然落到路西等骑兵身上。

    可是路西见到阿斯顿说地第一句话是:“赶快请元帅出来,我等保护元帅冲出城去。”

    阿斯顿以为他是好意,不想看着多伊利白白死在这里。于是说道:“元帅是不会答应的,他已经下了决心与城堡共存亡。你不了解元帅,他一旦决定的事是不会更改的。”

    路西故作悲愤状,说道:“属下知道元帅是想以身殉国,但突忽不需要死去的元帅,而是需要活着的元帅。他老人家能活着,以后才能更好地去打击汉军。如果元帅阵亡,除了我们突忽人感到悲愤外。汉人都会高兴地跳起来。所以,务必要说服他离开,属下这部人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保护他安全地冲出汉军的包围圈。”

    阿斯顿被路西的花言巧语蒙蔽了。他内心也不想看着元帅就这样送命,可是真能突出汉军地包围圈?如果不成功,元帅被生擒。还不如就战死在城堡里。阿斯顿一时拿不定主意。

    路西见他犹豫,又说道:“属下已经考虑好了,现在保护元帅从西门冲出,直奔乌河。乌河已经结冰。我们可以渡河直接去鲜卑人的境内。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即使汉军发现我们突围,追到乌河边上他们也会止步的。”

    阿斯顿眼睛一亮,这个办法不错。只要过了国境线,汉军就只能望而兴叹。可他一想起元帅坚定的表情,又丧气地说道:“办法虽好,可惜元帅决意不走,他的脾气我知道。”

    路西一脸舍生取义的模样。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元帅不肯走,属下就强行将他拖走,甚至可以将他捆绑起来带走。如果他要怪罪属下的无礼,待脱险之后,是杀是剐全凭他老人家作主。你放心,此事我绝不会牵连你的。”

    阿斯顿见他说得悲壮,便全信了他地话语。心想,路西才跟了元帅不到一年。就能这样死心塌地为元帅卖命。而我跟了元帅十余年,难道能眼看着元帅送死?于是下定决心与路西合作。两人速速商议了一番,便进入主堡“劝说”多伊利突围。

    而这时,攻破南城的消息也传回汉军的大本营。中军大帐内的汉军将领们闻之一片欢呼雀跃。他们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东城和北城也会相继被攻克,用不了多久乌河城堡便会重新回到汉帝国的版图。

    陆柯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兴奋,攻克乌河城堡不仅使汉军收回了西海州北部地控制区,最重要的是全歼了突忽人的十万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的突忽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训练出同等质量、同等规模地大军。

    这一战后,突忽人的实力大大削弱。数年内,突忽人再也无力对汉军控制区发动攻势。能取得平叛第一功,想想都感到无比自豪。凭借着这场战功,他以后的前途会更光明,三十多岁就已是中军副指挥官,也许不久那个副字便会去掉,爵位也至少在三等候以上。

    这次出兵之前他听说,韩擒在挑选主将时,一直犹豫不绝。而他那时无论职务还是资历,都不是最佳人选,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当时最有希望是暴熊军团的指挥官元景山以及勇武军团指挥官杜陵,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当是主将的人选。

    可是最后主将的人选却落到了他的头上,其原因就是战区参谋长刘武周不断给韩擒灌输他地观念,劝说韩擒放眼未来,培养年青的将军,让他们能更快成长起来。韩擒感觉他言之有理。从年龄上看,元景山和杜陵都已五十多岁,虽然能力强,经验足,可是年龄限制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还这个将机会让给更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将领去担当,所以最终任命陆柯担任这次战役的主将。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