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传言,鲜卑感觉巴仸洛夫有独立的倾向,便将左贤王麾下的大部分军队调集到莫斯地区的周围,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防范。而就在这时,巴仸洛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突然向鲜卑单于上表,表示自己要亲自到基普城觐见单于王。

    这份表章让鲜卑君臣既惊讶又疑惑。数百年来,十余位洛夫部的族长没有一人来过基普城,甚至还因觐见之冲突引发过战争。巴仸洛夫不仅敢来,而且在鲜卑朝廷做出答复前,就率领着少数亲随动身上路。

    来到基普城后,巴仸洛夫挨个登门拜访鲜卑朝的重臣,态度非常谦恭,无论对方年纪大小,他均以晚辈自称。巴仸洛夫此来基普,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和美女,除一部分进献给单于外,其余的都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这些在鲜卑朝中能说话的大臣们。此举,打消了鲜卑朝中大臣对他的成见,对他印象颇佳。

    单于召见巴仸洛夫时,他又主动提出,准备留下数个洛夫族子弟,在基普城常驻。老单于大喜过望,巴仸洛夫这样做的目的是留下人质来换取他的信任。老单于当然一口答应这个请求,还特意赏赐了一座面积很大的府邸给巴仸洛夫,作为洛夫族在基普城的安身之处。

    巴仸洛夫成功消除了鲜卑君臣对他的戒心,左贤王的军队也逐渐返回原驻地。他离开基普城的时候,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将自己的亲弟弟以及另外两个表兄弟留了下来。对于巴仸洛夫这一做法,鲜卑人感到很满意,因为谁都知道巴仸洛夫刚刚才成婚,还没有子嗣,能把自己的亲弟弟留下做人质,已足显诚意。

    可当鲜卑出兵罗马,汉帝国又突然对鲜卑宣战后,一贯表现乖巧的巴仸洛夫,突然转变了态度,拒绝执行鲜卑朝廷下达的调兵命令。这让对毫无准备的鲜卑君臣乱了方寸,国家现在正在两线作战,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讨伐巴仸洛夫。而且他留在基普城中的人质也不敢杀,一杀等于逼着巴仸洛夫造反。

    这时便有大臣对老单于献计:“臣建议陛下从王室待嫁的公主中选择一位赐婚巴仸洛夫,如果他答应,证明他并无反意。如果他拒绝赐婚,便证明真有造反之心,京城的部队绝不能调往东部。”

    老单于左右衡量,觉得此计可以一用。于是下旨赐婚,将自己的一个女儿许配巴仸洛夫。本来巴仸洛夫已成婚,其夫人的娘家也是生活在莫斯地区的一个非鲜卑籍的大部落,也是洛夫部落主要的支持者。

    鲜卑人赐婚巴仸洛夫不仅是在试探他,而且也含有挑拨的意思。因为赐婚而来的单于公主是不可能是妾的身份,如果巴仸洛夫接受赐婚,就必须把原妻子的地位降为妾。一旦他这样做了,原妻子的娘家部落极有可能与巴仸洛夫离心离德,原本紧密的联盟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鲜卑君臣认为巴仸洛夫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衡量此事,可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巴仸洛夫连想都没有想,在接见赐婚使者时,便一口答应下来。同时迅速派人到基普城,将公主接到洛夫部落火速成婚。

    巴仸洛夫的举动,再次消除了一部分鲜卑大臣对他的怀疑,认为他并无反意,拒不执行调兵命令目的只是为了保存本族实力罢了。但还有一部分大臣坚持认为赐婚、更换正妻这么大的事情,巴仸洛夫居然丝毫没有考虑就答应,证明他早就心怀异志,答应只是在迷惑我等。

    不管巴仸洛夫有没有造反之心,鲜卑君臣都知道现在不是对付他的时候。现在关键是否把基普城及周边地区的近十万军队派往东部前线,因为右贤王的请援表章每日一份接连传来。是否派遣援军,成了鲜卑朝臣们每日争论的话题。

    朝臣们争论不休,取决权还在老单于手中。经过一番比较,老单于最终觉得汉军的威胁更加直接,一旦乌河地区失守,汉军就能长驱直入,大片的国土就有可能被沦陷。老单于认为巴仸洛夫既然答应了赐婚,在一个月里出兵造反的可能性很小,目前首要解决的是稳定住东部前线,只要再有一个月,等主力部队从罗马撤军回国后,巴仸洛夫这方威胁便不存在。

    正是出于此番考虑,老单于便下令将基普城及周边地区的八万军队派往东部前线。可当这些部队刚走十几日,基普城便沦陷了。虽然夺取基普城的并不是巴仸洛夫的军队,但基普城的沦陷跟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巴仸洛夫拒绝鲜卑朝廷的调兵命令,一是,出于族人安全的考虑;二是,在等待时机脱离鲜卑人的控制;三是,他料定鲜卑人现在正与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作战,是断然不敢在这个时候讨伐他。

    只是他的确还没有做好造反的准备。他认为,尽管鲜卑人现在两线作战,势态危急,但国家的兵力尚存,他担心自己造反后,鲜卑人向罗马和汉帝国求和,转过头来全力剿灭自己。所以,他还需要耐心等待,等待鲜卑部队被罗马或者汉帝国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再发动联盟起兵,彻底摧毁鲜卑人。

    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促使他改变主意的是很偶然的一次巧遇。在与鲜卑公主完婚后的第二天,巴仸洛夫便抛下新婚的公主夫人,带着少数近卫出去狩猎散心。当他们行猎至美卡边缘地区时,几名近卫向他报告说,有一支军队正在穿越美卡沼泽,看军服很可能是汉军部队,人数不明,至少有数千人。

    巴仸洛夫闻言惊愕不已。他一是惊,汉军部队居然会突然出现在这个地方,如果不是自己出来行猎偶然达到这里,汉军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莫斯地区;二是惊,汉军既然已经到了这里,鲜卑人东部战线说不定已经被溃退,自己专门派人去打探鲜卑人两个战线的消息,怎么会没有人回来报告;三是惊,美卡自古以来便是死亡的代名词,据他所知只有极少几个人数人在最严寒的季节里走过美卡,从未听说数千军队从美卡通过的。汉军的指挥官怎么敢冒险从这里走,他难道不知道美卡是凶险的魔鬼地带吗?

    为了证实情报的真实性,巴仸洛夫在近卫的带领下亲自前往察看。他们从小道,来到了发现汉军的地方,这时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万人,并且还有军队正源源不断地经由美卡走过来。

    这支汉军将士的军服上都沾满了泥泞,精神也有些疲乏,但个个脸上都带有一种刚毅和坚强的神态。再细看他们的旗帜,巴仸洛夫更是大吃一惊。眼前的这支军队,便是大名鼎鼎的飞骑军。

    飞骑军是汉军部队中的精锐力量,他们有着无数的传奇战史,他们在敌我双方都享有神话般魔力的武装,既叫人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满嫉妒,让人感叹不已。汉人称他们为军中刀锋,敌人称他们为屠夫,他们是胜利和死亡的象征。

    巴仸洛夫在少年时就拜读过飞骑军的历史,对飞骑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幻想洛夫族也能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在自己的带领下打败鲜卑人,夺回祖先们失去的土地。当这支军队真实的出现他面前时,他突然感到机会就在眼前。虽然本族目前还没有如同飞骑军一样的军队,那自己可以借用真正的这支令世人感到恐惧的骑军,以他们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巴仸洛夫就在那时下了决心,要与这支汉军部队合作。同时,他也有一些担心,担心这支汉军的将领拒绝他的要求,于是他悄悄的返回本族营地,一面通知联盟各部准备迎战,一面派出使者,试探性地与汉军接触。

    他没有想到,当汉军将领得知他要准备与己方合作的消息后,竟然带着少数几人,亲自来到洛夫族营地拜会他。他更没有想到是,前来拜会他的汉军将领竟是声名远扬的疯虎本人!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作

    第三百八十六章合作

    在得知巴仸洛夫有意与本方合作的消息后,张锐决定亲自前往洛夫族营地与之见面。他的决定,遭到全体将领反对。大家对巴仸洛夫是否真心背叛鲜卑表示怀疑,认为如果这是巴仸洛夫的诡计,张锐此去便凶多吉少。即使再勇猛善战,陷于数万敌军中也难有生还的希望。

    张锐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即使冒险也值得。他不顾众人的劝阻,带着少数亲随,跟巴仸洛夫的信使一道,星夜赶往洛夫族营地。张锐在制定这个进攻计划时,也从情报中分析到巴仸洛夫对鲜卑是怀有异心的,在制定对敌计划时也有与洛夫族合作的设想。

    此前,张锐之所以没有对部下提到过这个想法,主要原因是拿不准巴仸洛夫目前的真实意图。即使认定巴仸洛夫对鲜卑有异心,也不敢断定他必然在目前的时局下起兵造反。张锐担心他告知部下拉拢洛夫族的想法,而最终又没有如愿的话,会打击部下的信心,影响士气。所以,他宁愿先做最坏的打算,那么最后即使拉拢不了洛夫族也不会对士气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如果能够与洛夫族合作,则更能鼓舞士气。

    张锐亲身到访,令巴仸洛夫又是惊讶,又是感慨万分。他早就听说疯虎胆略过人,今日方才见其英雄本色。只带区区二十余人,就敢到敌友尚未确定的营中,巴仸洛夫试问,自己无论如何不敢如此冒险。疯虎的确胆量非凡,他对张锐的敬佩之意又增加了几分。

    他恭敬地将张锐请入大帐,并设立酒宴为他接风。席间张锐谈笑风生,各地天文、地理、风俗、人情都有涉及。话题非常的广泛又讲得风趣,听得巴仸洛夫津津有味,从而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疯虎。巴仸洛夫心想,难道自己听到的疯虎如何如何残忍好杀的传言都是捏造出来的?他除了相貌威武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广泛的文雅之士,很难将他与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挂上勾。

    席间,巴仸洛夫发现与张锐同来的一位汉军上校,竟然是个残废。在此之前,巴仸洛夫的注意力全集中到疯虎的身上,酒过半巡才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上校。此人相貌实在难以恭维,脸上疤痕累累,眼睛、耳朵、鼻子都不是齐整的,犹如厉鬼一般。

    单是如此也就罢了,军人打仗受伤是难免的,样貌被毁也是普遍现象。只是巴仸洛夫不明白,那个上校不仅是面目被毁,手也缺少了一支。他感到不可思议,汉军允许缺胳膊断腿的人继续留在军队中服役吗?这样的人,还能上阵杀敌吗?

    好奇之下,巴仸洛夫的目光频频注视那个上校。没多久就被张锐察觉,他笑着对巴仸洛夫说道:“这位是我的参谋长范明,也是跟随我从白堡中死里逃生的患难兄弟。”

    听到张锐的介绍,巴仸洛夫对范明肃然起敬。白堡之役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不仅是这次战役注定了突忽人的灭亡,同时汉军将士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在各国战史鲜有比肩者。

    巴仸洛夫在了解白堡之战的详细过程后,对最后幸存的十八汉军将士产生了一种非常浓厚的兴趣,很想亲眼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看看他们到底与常人有何不同之处。可是这十八人中除了声名远扬的疯虎之外,巴仸洛夫对其他十七位白堡勇士都很陌生,汉军也没有刻意宣传他们,在这次战役后的便没了音讯,显得很神秘。

    此刻,巴仸洛夫听说这个残废的上校就白堡幸存者之一,敬意油然而生。他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对范明行礼,言道:“此前不知您是白堡勇士之一,有所怠慢,请多包涵。”

    范明也站起身来客气地回礼道:“俺只不过追随殿下在白堡打了一仗,还搞得浑身是伤留下残疾。哪里能称得上勇士?请族长不必客气。要说勇士,那些英勇战死在白堡中的我军将士才配得上这个称号。”

    巴仸洛夫对这位谦虚的汉军将领敬佩,在之后的酒宴中也频频向范明敬酒。范明酒量不差,只要巴仸洛夫敬酒,从不拖泥带水,总是一饮而尽。范明的豪爽,甚合巴仸洛夫的脾性,也越发感觉意气相投。范明在张锐暗示下,也热情主动地把酒言欢,好一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热络劲儿。

    酒宴之后天色已晚,巴仸洛夫又请张锐和范明到他的私人营帐中安寝。这一天,张锐与巴仸洛夫谁都没有主动提起合作的事情,仿佛张锐的到来,纯属朋友相聚。对于合作之事,张锐也没有着急。他知道,既然是巴仸洛夫主动找他们来的,注定没有太大的耐性,不出两天就得开口。因为合作之事,由巴仸洛夫主动提出,自己会有更大的主动权。

    不出张锐所料,第二天一早,巴仸洛夫便忍不住提起双方合作的想法。张锐心里欢喜,但却做出一副关心巴仸洛夫的样子,面带难色地说道:“合作打击鲜卑人,对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