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重刑的约束下,人们才逐步改变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恶习,改为用马桶解决内急。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大家用过马桶之后,又该把马桶内的污物倒到那里去呢?虽然有专门收马桶的人,每家每户只要付些钱就可以把马桶交给这些人处理。

    但是,这些收粪水的人每天只在清早来一次,某家一旦有人腹泻或是多尿,一两个马桶还不够用。因此,有的大户人家甚至购买了十几个马桶备用。一到早间收马桶之时,每家每户端出的马桶可以摆满整个街道。

    后来,经过与罗马之间的战争后,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关系修好,随着彼此交流的增多,各自的先进的经验流传到对方的国家。汉帝国在初期主要学习的就是罗马的建筑方面的先进经验,其中就包括学着修建城市内专门的排污沟渠。

    罗马人的排污沟渠历史很悠久,早在汉元前就有修建。最着名的罗马竞技场外就建有公共厕所,虽然厕所是露天的还是男女混用的,排污沟渠也是明沟,但毕竟比汉帝国的随地大小便要强上许多。

    汉帝国将技术学过来之后,又加以了改进,将罗马人的排污沟渠改成了暗渠。据说是圣祖本人提出的方案,在城市主要街道地下数米处挖出两米高、三米宽的一条深沟,然后用石块铺成。各家各户也有排污沟,这些排污沟都通向深沟。全城纵横交错的深沟,又会汇集到一处通到城外的河流中,最后全城的污物都流入河中。

    这些深沟每数年清淘一次,以保证沟渠的畅通,这样就基本解决了排污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饮水问题。家中打有深井,可以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但靠河水唯生的人则担心用到被排污沟污染的河水。于是,高架引水渠随之也成了一些城市中的新型建筑。

    高架引水渠也是罗马人的伟大发明之一。他们不仅有引水的功能,到后来还能为一些权贵、富人提供热水服务,它可以说是居住在罗马半山富人区中最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当然,汉帝国在这方面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只是让它发挥引来较为干净、纯洁的用水的功能。

    而这些卫子益都有考虑,也大致把沟渠的位置画了出来,并且连排污沟的出水口都想好在那里。从这方面看,张锐认为可以完全对卫子益放心,他不仅够专业,而且心思缜密,由他规划出的开远城,一定会是一座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

    当晚,张锐问董小意:“你看卫子益怎样?”

    董小意笑着回道:“我看他的才能不亚于和鄯,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和鄯。恭喜锐郎又慧眼识得一个得力的好帮手。”

    张锐得意的哈哈大笑:“子益人聪明,鬼点子多,和鄯与他相比老实太多。今后有和鄯解决不了的事情,恐怕也只有他才能办成。”

    董小意道:“锐郎既然如此欣赏他,不如把他收为家臣。”

    张锐想了想道:“这个嘛。子益年轻,又才到家中,还是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不过,今后他的待遇要比照家臣的待遇。”

    董小意点点头道:“那我们回去之前,就增加他的工钱,也将这里的院舍分一座给他,你看怎样?”

    张锐赞成道:“如此甚好。子益从小贫困,我相信只要给他优厚的待遇,他应该会全力全意为我们家效力。”顿了顿,又接着说:“你与和鄯倒是也没有看走眼,张忠也算能干。今后家中的一些事务,也可交给他去办。只是,暗中还是要交待武士要多加注意他,以防他有不轨举动。”

    董小意笑道:“其实张忠还算老实忠厚,只是你对他一直有偏见罢了。来这的路上负责监视他的武士对我说了,张忠来开远后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每日除了睡觉都在处理各种事务,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听取手下汇报事情。”

    “嗯。”张锐虽已认可张忠的能力,但始终还是对他的人品有些质疑,“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还是小心点好。”董小意知道夫君的脾气,也不再争辩点头答应下来。

    这时,张锐忽然又叹了一口气,呆呆地出神。董小意甚是奇怪,问他为何唉声叹气。张锐犹豫了一下,便把王敬宝的来信内容给董小意说了一遍。董小意听罢,又是惊讶又是着急。这一夜,夫妻俩商量了一宿也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

第二十八章 难题

    第二十八章难题

    “殿下,属下打算今后将南港区码头分成三段区域,货物、商旅、军舰都有各自独立的区域。您看,离仓库区最近的那片区域,就是货运码头的理想之地;而较为隐秘的那一片区域,则用于停靠战舰;剩下的区域就作为商旅码头,因为商旅码头选在哪儿都可以,即使路程远一点也无所谓,大不了多走几步路。还有,远处的海湾拐角处,属下想再建一座灯塔以保障出入船只的安全……”卫子益站在开远港对面虎头山顶,俯瞰着整个港湾,手持折扇侃侃而谈,对张锐讲述自己对于港口建设的构想。

    “殿下,您觉得如何?殿下,殿下?”待他说完征求张锐的意见时,才发现张锐正背朝着他面向外海方向,他轻声呼唤了两声也没有回应。

    卫子益望了一眼不远处担任警戒的王德化,似乎在问:殿下这两天怎么了?怎么经常莫名其妙地走神?王德化似乎读懂了他眼神中的疑问,朝他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明白。

    张锐的确是走神了。登上虎头山顶,他就完全没有听见卫子益在讲些什么。他谛听到山下海浪轻拍礁石的声音;聆听到海风拂过身边的声音;甚至听到对面码头上水手们的欢笑声,就是没有听见他身边说得头头是道的卫子益的只言片语。

    他转身眺望外海,仿佛整个身心都融汇在大自然中。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安宁、如此纯净。他贪婪地呼吸着略带咸湿味儿的空气,柔和、温暖的阳光环抱着他,他感到神清气爽、轻松惬意。连续好几天没休息好的昏昏沉沉的大脑,也顿时清醒了许多。

    良久,他的神思才回到了现实,一转头,发现卫子益、王德化以及护卫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

    “嘿嘿……不好意思,刚才走神了。你说什么?”张锐尴尬地笑了笑,向卫子益表示歉意。

    “殿下是有什么心事吧?”卫子益走到他身边,好奇地问道。

    “这个……是有一件麻烦事。”张锐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事情告诉卫子益。虽然卫子益才到家中不久,但他对卫子益有种特别的信任感。

    事情的缘由,还是要从王敬宝的那份来信说起。在来开远的路上,张锐收到了王敬宝的来信。王敬宝在信上说,随着罗马与苏丹之间海战的结束,他恢复与卡夫卡生意。而且生意规模和利润都逐年增大。这种情况下,再想对外保密东岛群岛盛产香料的事情已不可能。

    这几年,无数怀着致富梦的冒险家,都蜂拥到东岛群岛寻找香料,梦想无本起家、一夜暴富。起初,每月有几十、上百人前来,最近一、两年,每月至少有上千人到来,最多时甚至超过万人。

    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东岛群岛经过王敬宝七、八年的苦心经营,几乎已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在东岛群岛土着人的眼里,王敬宝就是他们的国王,只要国王一声令下,不许与外人交易香料,没有一个人敢违背命令。

    因此,闻风而来的冒险家们到了东岛群岛后,没有办法收到香料。王敬宝在每个产香料的岛上都驻有上百的武士维持治安,尤其在产量占到整个东岛群岛香料产量八成之多的济罗岛和蓝岛上,驻有数千武士。所以那些千里迢迢到达此地的冒险家也既不敢强抢当地人的香料,也不可能自己进山去偷采香料。

    收不到香料,一些人失望离去;一些人转为经营其他生意;但总有一些人不甘心空手而归。于是,这些人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获得香料货源。

    他们想出的办法中,有一种情况让王敬宝无法控制,那就是本人申请迁移到东岛群岛定居。从今年年初开始,一些人去南岛州向官府申请迁移到东岛群岛定居。帝国的政策从来都鼓励老州的居民向新州迁移,对于自愿迁移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的人,还有着各种极为优惠的奖励政策。他们的迁居请求,立刻被官府批准,还给予了他们不少优惠政策。

    在这些优惠政策中,有一项最具吸引力,那就圈地权。这项政策比终身免税政策更为优厚,也是这些人申请移居东岛群岛的主要目的。圈地权,是圣祖开国时为了鼓励帝国老州居民踊跃迁移到新占领地区,而制定的一项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最初的规定是,只要老周居民新迁居到新占领区,在其住所之处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土地均可圈定下来,作为自己的私产。结果,此项圈地政策一出,造成了两个极为不利的后果。

    一是,帝国刚经过几十年的内战,人口本来就比东汉末年减少了许多。这项政策一宣布,帝国老州内原本没有产业者和富有冒险精神者,成群结队涌向帝国新获之地,造成了老州劳力缺少,家有私田者甚至雇不到劳力为其耕种的局面。

    二是,老州移民到了新州后,所圈之地都是当地人已经开垦好的良田或是当地人优质的牧场。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加之新州人本来多少就对已亡故国怀有情感,再被新来的汉人欺压以及本地官府的庇护,反抗情绪自然高涨,许多新占区接连发生暴乱。

    平息这些叛乱后,圣祖与重臣们商议更改了圈地法的内容。新法令中规定,移民所圈之地必须是当地人没有开垦过的荒地,而且所圈之地的面积也减少了很多,每户新移民最多只能圈百亩土地,而且如果这些土地因劳力不足没能拓荒耕种,三年后将官府就会收回这些荒地。

    修改移民法令颁布后,涌向新州的移民潮很快停止了,还有不少已到新州的老州居民又返回了家乡。与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垦土地,还不如留在家乡开荒耕种。内战之后,老州本来就有很多土地因长年战乱成了荒地。

    到了后来,也没有多少老州人愿意去新州开荒,即使有也是首先选择北方地区的两个几乎没有外族人的新州—玄州和滨海州,因为那里的土地都是没主的,选择范围广,更容易圈到肥沃的土地。

    如今,那些想得到香料的人成功申请迁移到东岛群岛,就有权利圈定百亩土地作为自己的私产。当王敬宝发现有人手持官府文书开始圈地时,立即叫当地土着人在香料集中地竖立标志,表明此地已有主人。

    但新移民并不罢休,他们上告到南岛州,控诉当地土着人多占土地。帝国有法律规定,平民、士族、贵族的拥有土地的最多数量是有限制的,根据身份的不同而多寡不同。平民每户不得超过20亩,士族最高50亩,贵族爵位每增加一级,可以增加百亩土地,子爵以上册封有封地的上等贵族,除去封地外,最多允许拥有100亩土地。

    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贵族和豪绅利用权势无休止地扩张私产,最后让平民百姓失去土地。这项规定,同时也限制了土着人最高拥有土地面积,加上土着人口本就不多,所以无法把盛产香料的地方都圈地下来。

    幸亏王敬宝这些年与南岛州的大小官员们联络密切,关系非同寻常,还主动向官府缴税,因为对东岛群岛税赋贡献很大,还被授予了东岛群岛假郡守的官职。王敬宝也是个人精,老州人忙着圈地之时他也没闲着。他凭借职务之便,把手下的武士、船员们一股脑儿都入籍到本岛,又把群岛上的所有土着人集中到济罗岛和蓝岛上。全靠他手脚麻利,这才勉强保住了两个最大的盛产香料的岛屿,而其他岛屿则被新移民给瓜分了。

    白白失去了两成的香料产量,王敬宝还没有来得及心疼,又发生了更让他担心的事情。他得到消息,一些家族也想染指东岛群岛的香料生意,有的已经派人前来查看。这些人如果想来,就不像一般移民那么容易对付了。这些大家族肯定会动用各种关系,不择手段地抢夺香料货源和生意。就算那些大家族与他公平竞争,用高价收购土着人香料的办法来抢他的生意,王敬宝都不得不随之提高自己的收购价格,仅是高价进货这一项,都会使自家的生意和利润大受影响。

    王敬宝想不出保全生意和利润的好办法,火速写信把情况告知张锐。张锐很清楚,东岛群岛的香料生意,是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断了这条财路或者利润锐减,别说建设开远领地了,就连养活一大家子人都成问题。张锐这几日愁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