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张锐派人去利西族催要一批俘虏时,达须便知道林白泉早晚会离开利西族。既然早晚要走,那为了林白泉的前途还不如早点把他送去安江。就这样,林白泉并没有和其他俘虏被送去开远,而且被达须直接送去安江。
董小意便给林白泉他安排了一个府中管事的职务,可林白泉来到张府后整日不是读书就是闲逛,对自己该负责的事务从来不主动过问,只有手下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来找他时,他才会出面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完了,他又回去过他悠闲的日子。
府中有人很看不惯他,多次向董小意提出要赶走林白泉。但董小意始终认为,张锐要林白泉来府中,肯定是因为林白泉有过人之处,现在虽然没有显现出来过人的本事,但终归有会发挥他作用的时候。
后来,董小意索性就不让林白泉再担任家中管事,只是把他白养起来。上个月,家中要派人来上都送信,林白泉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主动要求来上都送信。董小意见他坚持,也没有反对,就把送信的任务委派给他。
张锐看完家书,才知道这份信是董小意在上个月初写的,也就是说林白泉送这封信来上都竟然在路上走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张锐疑惑的看着林白泉,从安江到上都如果快马加鞭半个多月就能赶到,即使不用日夜兼程,一个月时间也该到了,他怎么会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林白泉道:“属下有个毛病,就是生性喜欢游山玩水。来上都的路上,属下见一些地方风景秀丽,便多停留的几日。殿下如要责罚,属下甘愿领罪。”他说这话时,一脸满不在乎神情,没有半点愧疚之意。
他既然坦然承认是在路上玩耍了,张锐也不好再多说他什么。转念一想,这次出使不妨把他也带上,他能听懂多国语言,说不定到时会有用处。
张锐问林白泉:“先生既然喜欢浏览各地风光,不知愿不愿意随我出趟远门?”
林白泉双目放光,问:“不知殿下要去哪里?”
张锐回答说:“先去罗马国,也有可能要去苏丹或是单于国。”
林白泉大喜,连声说:“属下以前只在西部各地游览过,连帝国内地都没有来过。现在能去罗马,当然愿意去,请殿下一定要带上属下去。”
“好吧,既然先生愿意去,那么就准备准备,过几日咱们就出发。”
“好,多谢殿下。”
林白泉乐呵呵地走了,张锐又给董小意回了一封书信,说明自己要出使罗马,可能大半年都不能回国。信派其他家人送回安江,张锐便等着启程的日子。
可一天后,身在宫中的六灵不知什么时候得知父亲要出使罗马的消息,缠着同乐说自己也要去。同乐先是不许,但六灵鬼精灵一个,可怜巴巴地央求同乐,说自己学业初成,现在正是游历增长见识的时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类,然后小嘴跟蜜糖似的一再说同乐是个开明君主,央求同乐恩准她出行。
同乐禁不住六灵软磨硬泡,最后终于同意她跟着去。同乐认为这次不仅六灵的亲生父亲要去,而且朝中的第一女臣冼夫人也去,六灵跟着去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当张锐接到这道圣旨的时候,头大如斗。这次出门可是千山万水,不比从安江来上都,倘若六灵要跟着去,一路上不知要添多少麻烦事。但同乐已经同意了,他即使反对也没有用,只能接受。
因为有六灵要跟着出行,所以照顾她的人不能少。宫中的太监、宫女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张锐还是不放心。他不得不通知柳欣,让她也做好准备一起上路,柳欣有照顾六灵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六灵也听柳欣的话,因此由柳欣跟着去,他也稍感放心。
谁知让柳欣去不打紧,碧斯一听这个消息也来了劲儿,找到张锐,死活闹着也要去。张锐再三拒绝也不能动摇她的决心,他此刻方才明白同乐是怎么勉强答应六灵的。心想,去就去吧。反正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她们两姐妹在路上也算有个伴儿,免得寂寞。
就这样,在启程的日子,张锐在上都的全家人,基本上都跟着一起上路了。在登船的时候,张锐又在队伍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这人也加入了使节团?
………………………………
第四十七章 福寿糕
第四十七章福寿糕
汉元796年3月24日,参加罗马和谈的汉朝使节团出上都南门,前往十里外的上都南码头。他们将在南码头登陆,开始罗马之旅。
汉帝国十分重视这次的三国和谈,组成了一个由六百九十人参加的庞大使节团。使节团中除去正副二使外,随行的各部官员还有三十二人;随行担任护卫的是禁卫军将士五百人;六灵公主及五十二名宫女、太监也参与同行;另外还有仆役、随从等一百零三人。
登船时,张锐看见百里杨竟然站在冼夫人身边。从城里出发时,使节团中并没有百里杨的身影,怎么这时候冒了出来?难道她也将参加这次出使?张锐也不便于此刻就招呼百里杨过来问个究竟,于是满腹疑问地登了船。
午时刚过,由十余艘船只组成的船队驶离南码头,顺长江而下直奔南京而去,他们将在南京外港换乘大船再出海远行。
开船不久,冼夫人有事相商,派人请张锐去她的房间。张锐来到冼夫人的房间外,见百里杨正守侯在门外。
“杨子,你怎么来了?”
“月初,属下在太原军营接到朝廷通知,命属下于二十日内赶到上都南码头候命。属下昨日到了后才知,这次的任务是贴身保护冼大人。”
“原来如此。”张锐恍然大悟。冼夫人是女官,虽有五百禁军护卫随行,但男女有别,不方便贴身护卫,因此需要找一个女护卫。
汉朝女子很少从军,精湛武艺者更是屈指可数,百里杨从军多年,经验丰富、智勇双全,堪称女中豪杰,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所以,朝廷选她来当冼夫人的贴身护卫,毫无争议。
百里杨入内禀告之后,便请张锐进入房间。张锐在帝大读书时,就已听闻过许多冼夫人的事迹,一直以来他对这位汉朝第一女臣十分敬佩。
张锐向冼夫人深深施礼,言道:“下官拜见夫人。”
“无锋来了,快请坐。”冼夫人也礼貌地站起身相迎。
这种在江河上航行的船只不大,所以房间也小,仅可同时容纳三、四人。冼夫人的房间内,除了一张单人床外,只有一桌一凳。冼夫人让张锐坐在凳上,自己坐在床上,两人几乎是促膝而坐。
二人坐定后,冼夫人直接问道:“无锋,想必你也清楚我们这次出使担负的任务。所以我想听听你有什么建议。”
张锐犹豫了一下,说:“这个……下官对外交之事一无所知,此次出使但凭夫人差遣。”
冼夫人盯着他问:“出使前,我曾听说你提出过一些非常好的建议。怎么,这些建议就不能对我说说吗?”
张锐明白冼夫人所说的那些好的建议,是他曾经向同乐提出过的要不择手段地诱使罗马、单于、苏丹三国交斗的策略。心想,定是陛下对她讲了我的这项建议,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对她隐瞒了。
张锐便把曾对同乐说过的那些话,又对冼夫人讲述了一遍,最后谦虚地说:“下官只能提出这些假设,是否可行还需夫人明断。而且,即便可行,也需要夫人这样精通外交事务的人统领全局,安排合适的人选具体操办,下官一切听从夫人指示。”
动动嘴皮子谁都会,关键是能不能把想法转换为实际行动。如果不能,那就是没用的空想、幻想。张锐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能耐恶化三国之间的关系,让三国之间的纷争不断、战火弥漫,所以,他心甘情愿听从经验老道的冼夫人指派。
冼夫人赞叹道:“无锋,其实我以前一直小看了你,认为你只是一员只会使蛮力冲锋陷阵的猛将。这次听闻你对陛下提出的建议,才让我真正认识了你的才能。也终于明白陛下为什么一直破格提拔你。陛下的慧眼识才,的确比我辈高明许多。”
“夫人过奖了。那只是下官面圣时,偶然萌生的一个想法罢了,不敢说是什么深思熟虑的好办法。”张锐嘴上说得谦让,心里还是很受用。因为这不是一般人的夸奖,而是他心里一直敬佩的冼夫人的夸奖!
“无锋,你看看这个。”冼夫人说着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张锐。
张锐双手接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内阁讨论的议案。提案人写着冼夫人的名字,提案内容与自己跟同乐提出的建议相差无几,再看提案日期,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初。
张锐惊讶地发现,在自己向同乐提出的这项建议前,冼夫人早在内阁提案讨论这些议案了。心想,原本以为是自己首先想出的这个妙策,没想到冼夫人早就提出来了。但愿她不要误会我是听到了她提议的风声后,才故意到同乐那里提出相同的议案邀功。
他将文件放回桌上,有些汗颜地说:“下官不知夫人早有这样的打算,早知也不会在陛下面前献丑了。”
冼夫人莞尔一笑,说:“你对陛下提出的建议时,我在内阁上提出的建议还没有递交到陛下那里去。因而陛下见到你的我提议不谋而合时也大感惊讶,专门宣我进宫问询,我也才知道你对陛下也提出过相同的策略。”
“不过,我担任过多年的外交事务,对各国之间事务非常清楚,能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足为奇。但你一直以来在军中服役,从未参与过外交事务,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来实属难能可贵。在这件事情上,我对你才有了新的认识。无锋,既然我们所见略同,此次出使就共同努力吧,争取让三国的议和破裂。”
张锐恭恭敬敬地说:“与夫人相比,晚辈哪里敢称有才?晚辈第一次出使外国,倘若有考虑不周、做得不对之处,还请夫人不恁赐教,免得晚辈一再犯错,给您增添麻烦。”
“你放心,如你有不对之处我自会提醒你。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也有可能犯错,如果我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也希望你能及时提醒。你要记住,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你也要独立思考、独立处事,不能全依赖于我。”
“是。只要晚辈想到的,一定及时与夫人相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给你一个建议。”
“请夫人指教。”
“你要扬长避短,多从你擅长之处入手。比如,此次担任苏丹国和谈使节的是莱昂。哈桑。他是穆莱。哈桑的弟弟,在穆莱。哈桑时期,他是苏丹军中赫赫有名的一员猛将,生性喜爱结交英雄豪杰。我相信莱昂。哈桑会和你成为‘好朋友’的,朋友之间的有些话可以不用考虑太多外交因素。”冼夫人说到最后两句话时,眼中含着一丝狡诈之意。
张锐若有所思地点点,他基本上领会到冼夫人的意思了。冼夫人是让自己找机会和莱昂。哈桑结交为友,并且要充分利用这层关系来挑拨和谈的顺利进行。
但张锐清楚,这可不是自己一句话就能让莱昂。哈桑和苏丹国对罗马帝国的战争继续下去的。其中的具体方法,还需仔细思量。
冼夫人见张锐理解了自己话中的深意,心里对张锐赏识又提升了一截。心想,凭着他敏锐的觉察力和悟性,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在到南京的一路上,张锐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与莱昂。哈桑结交为友,怎样阻碍和谈之事。他每日除了三餐后在甲板上透透气外,剩余时间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对策。
这日,船行到南京内港停泊。冼夫人派百里杨请张锐到她房间,对张锐道:“你准备准备,我们一起去拜见东王。”
张锐很不想参加这种礼节性的拜会,摇头说:“晚辈只是副使,能否请夫人自己去,我随大队先去外港等候?”
冼夫人道:“东王知道你身为副使,你若不去会扫了他的颜面。无锋,在朝为官不比在军中,一切都要考虑周全,切莫率性而为。”
张锐知道冼夫人这番话,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虽然东王本人没有在朝中担任官职,但东王一系在朝中有很多弟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世平太子的太傅,西部前线统帅刘炯。刘炯是东王的弟弟,因东王没有子嗣,因而刘炯也是下任东王的第一继承人。
因而去不去拜见东王,也关系到给不给刘炯面子的问题。考虑到这层关系,张锐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跟着冼夫人一起走一趟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