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国王没有子嗣,他死后,原来追随他的人发生了内乱,两派相互攻击,没等汉军打来,就已经自相残杀掉一大半。几年后,最后一批忠于马来国王的部队被汉军消灭,马来国王从此灭亡。

    后来,南洋船队成立以后,新城变成了南洋船队的军港驻地。而马六甲城,则成了东西航线上最重要的一处补给地,几乎所有南来北往的的船只,都要在马六甲港口补给物资。

    张锐将这段马来国的历史讲述得非常生动,听得众人如醉如痴。最后,他指着一处山坡上的一片坍塌建筑废墟,对六灵说:“你看,那座山上便是马来国王修建的王宫遗址。”

    六灵拉着他手问:“爹爹,我们能去看看吗?”

    一旁的黄跃说:“公主殿下,那里都是荒草碎石,小心扭了脚,况且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您要看马来王宫的遗址,在山坡那头有一座比较完整的宫殿建筑,不如去那里看看吧。”

    “好啊,好啊,我们就去那里看!”六灵兴奋地拍手说好。

    既然公主说要去,大家都没有意见。由黄跃领路,来到那座王宫遗址。那是一座王宫大殿,落座在一处军营后面。穿过军营,来到这处大殿时,大家才发现殿里存放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原来军营把这座大殿,当成了军用仓库了。

    看着满大殿堆积如山的物资,大家的兴致顿消。黄跃没有发现众人的情绪,还为大家介绍说:“还别说,这处大殿还真坚固。据我所知,这里被当成仓库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外面军营的建筑都大修过好几次,这里只是小小地修葺过几次,所以一直是原模原样。估计再过一百年,这座大殿也不会倒。”

    六灵撇了撇嘴,说:“大殿建筑得如此坚固有什么用?马来国也只是在此处立足十年而已。就算他修建了一处千年不倒的建筑,也只能让后世之人凭吊一番罢了。要真正建立一个千年不倒的王朝,才值得众人称颂敬仰。”

    黄跃笑着说:“公主殿下说的是。不过在这个世上,真正超过千年的王朝只有罗马帝国。就连我们大汉国也只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之前的周朝最多也只有八百左右。这次去罗马,公主可以好好看看罗马人千年留下的历史遗迹。”

    “听说罗马人过着非常富有、奢侈生活,是吗?”六灵问道。

    黄跃侧头想了想,答道:“下官曾经去过罗马的东部几个行省,那里的人还不如我国平民富有。至于罗马本州和罗马城,下官没有去过,不敢妄言。”

    这时,林白泉突然插口说:“罗马已是将倾大厦,也许用不了几年就要轰然倒塌。我辈能亲眼目睹一个千年帝国毁灭,也算是一件幸事。千年王朝什么的,在我看来还不如此处大殿坚固。”

    “罗马帝国会灭亡?”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林白泉,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在说笑话,就是在说疯话。一个千年的帝国,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怎么可能说灭亡就灭亡呢?

    如果说数十年来的两次内乱给了汉帝国以沉重的打击,让汉帝国岌岌可危的话,可能还有人会相信。但如果要说罗马帝国会因这次与三国之间的战争而导致灭亡,这人一定是疯了。

    但张锐看林白泉不像是随口胡诌,心想,难道他真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罗马帝国将要覆灭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得好好问问他。
………………………………

第五十二章 老朽的帝国

    第五十二章老朽的帝国

    张锐率众人逛完新城,返回住所吃晚饭。饭后,张锐找林白泉议事,不见其踪。与林白泉同房间的人告诉他,林白泉吃过晚饭并没有回来,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张锐只得悻悻地自个儿去找他。

    张锐找了好几处林白泉可能会去的地点,终于在一处山崖前找到了他。他正悠闲自得地坐在树下的藤椅上欣赏晚景呢!树下摆放着四五张藤椅,中间还有一张大石桌。

    “你可真会享受,何时发现这个好地方的?”张锐坐到林白泉身边,发现从这个角度能看茫茫大海。此时,晚霞满天,柔和的日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海面清风徐徐,凌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显得格外迷人。

    “我每到一处,都要找寻奇观美景,来到这里更不能例外。您看,这景致可真是美不胜收!”林白泉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大海,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凄苦之色。

    林白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参加突忽政权,是为了找到机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惜的是,他的理想被无情地毁灭了。不仅是因为汉军镇压了突忽,主要是他发现突忽政权根本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当年他有理想、有才华、有激情,但突忽政权中的大多数人却不一样。那些人参加造反,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抱负,只是单纯地想造反成功后,自己的小日子能过得更富足一些,能当上在汉朝廷永远无法得到的官职。

    突忽的朝廷大臣们,成日高喊着要赶走汉人,实现独立。但跟本没有几人考虑过突忽即使独立成功之后要成为什么样子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该如何制定与执行。

    当林白泉看清楚自己是和什么样子的人为伍时,高涨的激情就消退了大半。如果他不是看到有极少数如德公这样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理想,恐怕早就脱离了突忽朝廷。

    无能、幼稚的政权,毕竟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就能救得了的,即使是身为突忽丞相的德公阿巴贡也无力回天。

    突忽灭亡后,林白泉被汉人俘获时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他也曾经想过,自己要保留一个忠义之名,但是审讯的他的许士基触及到他心中之痛,他也自认不愿为一个无能的政权殉葬。

    因为身边张锐的缘故,他活了下来了,但他不愿理事,宁愿寄情于山水,就是为了能够忘却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心中的痛苦,哪是说忘怀就能忘怀的?

    经过西征期间和近段时间的接触,张锐对林白泉也比较了解。平日表面上是一副清心寡欲、脱凡于尘的样子,可从他的点滴话语中,能看出他不平静的内心。

    与林白泉接触得越多,张锐越感到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见解的人。当初他把林白泉留下,只是想利用他才能能帮助自己管理家事。但现在张锐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把林白泉当成了良师益友,即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当食客也行。

    “单利,你说罗马帝国将要灭亡。可依我看,罗马帝国还没有衰弱到如此地步。目前它与三国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失败,它的正规军至少还有五十万以上。我们帮它收拾了鲜卑后,虽说它没有可能同时打败苏丹、单于,但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单利是林白泉在利西族的名字,林白泉的真实身份绝对不能暴露。虽然他现在的模样与在俘虏营时的模样已大不相同,即使以前跟他见过面的李伯药,恐怕此时再见也认不出来。即使已经易容,张锐觉得还是小心为好。他对外宣传林白泉是利西族人,当然当众只能称呼林白泉的利西族名字。

    林白泉听了张锐的话,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国家的兴亡可不全依仗军事力量的强弱,更何况罗马现在的军事力量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强大,也许罗马灭亡的祸根就要出在这几十万军队身上。”

    “请先生赐教。(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张锐知道林白泉不会随口说这些话,其中必有道理。

    “罗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殿下应该有所了解吧?”林白泉反问张锐。

    “略知一二。罗马最初只是一座城市,到后来成立了城邦。我认为罗马真正强盛的开始,是共和制的出现。《十二铜表法》的制定,限制了罗马贵族的权利,使得罗马成为了所有罗马人的罗马,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罗马。因而罗马在遭受到外部袭击时,所有公民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抵抗。

    罗马人还首先实行义务兵制度,服兵役不仅没有军饷,甚至武器、装备都需要自己准备,这在其他国家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罗马军队凭借着对罗马的忠诚和热爱,战斗热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军队。

    再有,罗马人从立国到与我国交战之前,就没有停止过扩张行为。国内的公民利益空前统一,因而它的内乱次数和程度都比我国少得多。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他们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生产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虽然最后它也变成了一个帝制国家,但共和制度早已深入到罗马人的骨子里。罗马元老院的权利比起我们大汉的内阁大得多,甚至还能影响到帝位的继承。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国家,深受平民热爱、拥戴的国家,是不可能因为一两场战争就灭亡的。”

    张锐前世、今生都学习过历史,当然对罗马的历史有所了解,马上说出了自己对罗马帝国兴盛的见解。

    林白泉在张锐讲话时,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等张锐讲完,他说道:“你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表面的一部分。要了解罗马这个国家,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政治。正如你所言,罗马人因为共和制的出现,而开始走向强盛。但罗马人后来走向帝制,也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罗马人的共和制度,是最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立的。罗马人最初只是一个弱小的城邦,周围的敌对势力众多。如果罗马贵族不向平民妥协,那么就意味将被别国灭亡。”

    “罗马人有了公民参政权后,全体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和忠诚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城邦里没有庞大的官吏队伍,官吏们不拿俸禄,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为罗马做事。这种制度,也可是叫做城邦制度,只有小国寡民,大家在彼此非常熟悉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张锐连连点头,在那个年底没有通讯的情况下,要民主的选举一位放心的领导人,只能是自己非常熟悉了解的人。大家能经常在城里看见他,能听到他的讲话,这才能选他当执政官。

    但要是在一个疆土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民主选举,那就可笑了。等全国的选举结果出来了,当选人恐怕也快老死了。

    林白泉又接着说:“因此,罗马强盛之后,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个选举制度。从苏拉的独裁,到凯撒、到屋大维,最后到奥古斯都的登上帝座,罗马贵族终于把最初给出去的权利给夺了回来。当然共和制度实行了这么久,即使消亡也是逐渐的,因而罗马人还保留着一个元老院。但我请问殿下,你知道现在元老院中的人有多少是平民出身?”

    张锐想了想说:“元老院的人都是从罗马军政界退下来的高官。军队方面我不知道,但是罗马现在的两个执政官,一个肯定是要从平民中选取。这样算来的话,元老院中应该有一半,甚少三分之一是平民出身吧。”

    林白泉哈哈大笑,说:“殿下这样想就错了,新加入元老院的人要经过半数元老们的同意才行,这有点像我国要入凌烟阁时的世袭家族的投票行为。你说,一个由贵族们控制的元老院,能希望看见平民与他们平起平坐吗?”

    张锐这才恍然醒悟,罗马元老院原来是由罗马贵族控制的。这样看来,罗马现在所谓的一点民主,充其量也就是罗马贵族们享受的民主,而真正平民阶级的民主权利早就丧失了。没有了公民权,罗马平民还能想当初那样热爱罗马,愿意为了它献出一切,甚至生命吗?

    “接着,我们来看罗马的经济。”林白泉继续说,“农业是所有国家的立国之本,罗马当然也不会例外。”

    林白泉的农业立国说,张锐深为赞同。在古代,甚至今后的现代,国家的农业都是基础。即使是以工业化为主的国家,或是掠夺,或是有固定的供应基地,反正农业是不可能被忽视的。

    “其实,罗马的农业早在帝制实行之前,就已经开始衰落了。罗马人最初是不信任外族人的,因此它初期的军队都是由罗马人组成的。罗马人不断扩张,不断作战,对其人口本来就不多的罗马人来说是个巨大的问题。那时,罗马人军队中,上到五六十岁的老者,下到十四五岁的少年比比皆是。战时,几乎罗马男丁都参加了军队。这样的结果,对农业的破坏是可不避免的。”

    “随着罗马扩张的需要,罗马人的兵农合一制度也随之瓦解。公民义务兵被正规军取代,这样罗马人即使在不作战时,也不种地了。罗马的农业,几乎全部由作战时俘获来的奴隶代劳。”

    说到这里,林白泉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