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尉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展开笑脸,说道:“自然还是按照眼下的防务安排。”
唐浩明连连摇头不语。薛渭怒视而道:“难道先生不放心我等能够守护京城安全?”
唐浩明呵呵笑了起来:“薛统领别误会,在下怎敢怀疑您的能力?只是……唉!”说着他又叹了一口气。
薛渭喝问道:“只是什么?”
唐浩明满是担忧地说道:“只是高、贺逆党才刚刚剿灭,在下担心护军中还有残留余党趁机作乱。”
薛渭明知他是别有用意,于是接着又问:“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唐浩明对薛渭笑道:“大人既然问起了,小人就说说自己的浅见。大人所统御的御林军是京畿三护军中最为可靠的部队,因此城中部队,除去现驻守在城中的御林军前师外,其他各部都退到城外待命。我们可以相信,在薛统领的护卫下,京城防务无忧矣。”
薛渭闻言勃然大怒,谁都知道他御林军前师的这个师长是东王的族弟。说是把京城防务交与他,其实还不是掌握在东王手中。如果采纳这个建议,也等于把太尉等人的性命交给了东王。
薛渭怒气匆匆,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唐浩明见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又转头问太尉道:“太尉大人,您觉得小人的这个提议可好?”
太尉偷眼看了看刘耀,见他正在微微点头。知道如果不接受这个建议,今日就算是白来了。沉吟了一下说道:“唐先生的这个建议很好。不过,需要对各部的将领解释一下。否则贸然下令让他们调出城,恐伤了将士们的心。”
唐浩明紧追不舍地问道:“那么依太尉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安抚住将士们的心?”
太尉对着东王说道:“至少需要四、五天时间。下官保证,一周之后,城内除了御林军前师外,其他各部一律出城。王爷,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了,下官还要赶去为先帝设灵堂。就告辞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此刻东王心情大好,太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唐浩明的提议,证明他有投靠之心,事情如此顺利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心情愉悦之下,竟亲自送太尉出府。
他的这个举动,让唐浩明急得抓耳挠腮。虽说杨坚都答应了他的要求,但他还是不信。加之昨日薛胄对他说的一番话,因此他早有先瞒着东王杀杨坚的准备。只是东王要亲自送杨坚出府,让他的计划落空,他还不敢当着东王的面公然违抗主命。
送太尉到府门口临别之时,东王又对太尉说道:“太尉大人,先帝灵堂设好后,请你派人来通知孤一声,孤要去为先帝守灵。”
太尉躬身答应,随即和薛渭上了马车,离开了东王府。直到走出老远,薛渭才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无意间,他还听到太尉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一场危机,眼看就在太尉亲身赴险的情况下暂时缓解下来。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时,一个偶然事件,点燃了上都这个火油桶。霎时间,城内的两派护卫军展开了激战,连带着城外各部也加入了战斗。
………………………………
第八十二章 撤离上都
第八十二章撤离上都
汉元797年7月12日,太尉赴险拜见了东王,暂时缓解了双方的矛盾。(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正当双方首脑人物都以为危机已过之时,发生了一件双方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天,羽林军的左师的一个姓刘的中校营长过生日,在江海轩包了几桌酒席,宴请同僚、部属。酒席过半时,被巡查这一带的一队近卫军挡获。
巡查队的近卫军少尉义正词严地对酒宴上的羽林军军官们重申,根据大汉法令,皇帝丧葬期间朝廷官员禁止娱乐!违反者一律重处!言罢便动手缉拿酒席上的一干人等。
刘营长大声辩解道,皇帝的丧事还未正式举办,请客吃饭并不违反禁令!近卫军的中尉不听申辩,就要动手拿人。
而羽林军的刘营长也是皇族出身,其祖父是同乐帝的表叔。平时,刘营长在羽林军中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就连他的顶头上司对他也礼敬三分。这种骄横跋扈的人哪里受得了一个小小少尉的气!?他一把揪住近卫军少尉就殴打起来,一边打还一边叫同僚、手下动手相助。
羽林军前两天曾被同城内的近卫军缴械看押过,这些羽林军的中级军官们正对近卫军心怀不满呢。见他们今天又来找事儿,更是恨得牙痒痒的。见刘营长都带头动了手,都趁着酒劲儿斗胆加入“战斗”。
这次巡逻的近卫军有一排人,参加酒宴的羽林军军官也有二十余人,双方人数旗鼓相当。不同的是,羽林军军官们因为是来赴宴的,都没有携带武器,而近卫军将士装备齐全。但近卫军并不敢真刀真枪对付“友军”,因此双方主要是拳脚相斗。
整个酒楼一片大乱。江海轩的掌柜想来劝阻,结果在混战中,也不知被谁一脚踹下楼梯,摔了个半死。无奈之下,只得命伙计速速去报官。
还没有等官府衙役前来制止,另一队巡逻的近卫军路过此地见状后,二话不说便加入战局。近卫军人多势众,一致对外,不拿下这些羽林军军官绝不罢手。
近卫军来了“援军”,羽林军方面就立刻就落了下风,除了为首的刘营长见势不妙与几个同伙从二楼跳窗逃离外,余者皆被近卫军拿下。
刘营长和同伙狼狈逃回驻地后,越想越气,头脑一时发热,便下令集合部队,要去找回“场子”。八百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将士刚冲出营地,便被严密监视的监察院暗探发现,然后火速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总部。
虞士基的神经早就绷紧,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认定是东王一伙先动手了。一方面立即把这个消息转告杨素、杨英,另一方面派人入宫将杜衡接出,并护着长沙郡王和杜衡逃出城。
杨素、杨英接到羽林军出动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太尉被东王杀害了。他的想法与虞士基的不谋而合,既然羽林军都出动了,就证明东王已经杀害了太尉,抢先动手了。在这种情况下再不反击,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两人按照太尉临走时指示,向城内的近卫军下达了出动命令。抢先封锁了城中的一部分要道,并派出三千余人去进攻东王府。
近卫军刚刚出动,太子方派出的暗探也把消息报到了东王府。东王刘耀气得暴跳如雷,跳着脚大骂杨坚无耻,并扬言要将杨坚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也难怪他生气,刚才杨坚还在他面前装作一副和解的样子,可走了还没有十分钟,就派兵来拿他。
刘耀在心里认定,杨坚刚才来见他是缓兵之计,目的就是让自己放松警惕。暗想,幸亏自同乐驾崩后,就加强了对近卫军的监视,不然很有可能遭了杨坚老狐狸的暗算。
不一会儿,刘昉、王宜、薛胄等人都来了。形势危急也容不得他们再仔细商议,他们一方面加强东王府的戒备,一方面下令城中的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务必全歼城内的近卫军前师和捉拿杨坚、虞士基的同党。
等杨坚回到府上,得知近卫军出动去攻打东王府的消息时,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冒险去东王府赴会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不久,杨素、杨英闻讯赶来太尉府。太尉细问之后,才知道他俩是在得知羽林军出动后,才被迫下令反击。杨坚虽然心存疑虑,但在这个时候除了兵戎相见也别无他法。
随后,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去攻打东王府的近卫军一部,面对准备充分的东王府护卫,伤亡惨重也没能冲进府中。而后,又传来虞士基等人已经逃离城的消息。最后当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知道上都城守不住了。
“全部撤出上都城!”太尉与陆晴、庞毅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后,果断下达了撤出城的命令。
命令下达后,首先撤出城的不是近卫军,而是己方首脑人物的家眷。由于时间紧急,需要撤离的各府家眷,根本没有时间收拾财物细软,多数是被扈从们架上马车就逃离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英没有忘了兄弟。他派了十几个亲兵,去张锐府上接人。
现在张锐府的管事是林白泉,他自从罗马回到上都后,就不理事了,白拿着工钱,整天在上都城闲逛。后来,张府原管事被张锐派去送造船工回开远了,张锐又要出征平叛,于是把他请来,客气地请求他在自己不在上都时费心照顾照顾家里。林白泉无奈只能答应,暂时充当起张府的管事。
既然接受了张锐的托付,他就有责任保护府中人员的安全。在关键时刻,林白泉义不容辞担负起责任来。前几日,上都城缉拿高、贺一党时,他就考虑带碧斯、柳欣逃离上都城,只因当天夜里上都城就恢复了平静,才没有付诸行动。
而前天又传来同乐驾崩的消息,为了避免灾祸,他又起了离开上都城的念头。不过,在与柳欣、碧斯商量时,被柳欣和碧斯异口同声地否决了。理由是六灵还在宫中,她们不能舍弃她逃走,要离开上都必须带上六灵。
林白泉知道,太子和长沙郡王之间的矛盾迟早有一场总爆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不离开上都,难免受到波及。但柳欣、碧斯放不下六灵,坚决不走。他没有办法强行带走她们,只得另想办法。于是,昨日他派人给宫内的六灵公主传话,要她今日务必来府上一趟,以便劝说她一起离开上都。
今天,六灵回到了府上。他把想法一说,六灵就否定了他的建议。即使知道上都城迟早会有一场大乱,她还是执意不走。她对林白泉说,爷爷至今还未入棺,我如果这时走了,岂不是成了不孝子孙?即便要走,也要等爷爷灵柩入陵后再走。
林白泉心说,这小丫头的想法,也太过天真。按照如今的形势,哪还能等到同乐入葬。可是任凭他怎么劝,六灵就是不肯答应。
就在他苦口婆心劝说之时,杨英派来的亲兵到了。林白泉三言两语听杨英的亲兵说了城内的形势后,命人架起六灵、柳欣、碧斯就走。任凭六灵如何威胁、喝止,他也不加理会。
幸亏他们走得及时,他们踏出北门之时,城中的近卫军都已被羽林军、御林军打得节节败退,集中到北城门来了,而上都城的其他城门这时都已被羽林军、御林军所控制。如果再晚几分钟,他们插翅都难飞出上都城了。
他们一行人被杨英的亲兵带到了北城外的上都制造司,见到了杨英。杨英虽与六灵、林白泉等人不熟,但出于张锐的情面,还是安抚了他们一番。说这里由近卫军控制,太尉、御史大夫、卫公、鄂公等朝廷大臣和家主也都在此处,安全绝对不成问题,让他们安心在这里住下。待平息了叛乱,再派护送他们回城。
之后,杨英把他们交给上都制造司都卫百里杨,请百里杨为他们安排住处。因同去过罗马的缘故,林白泉与百里杨早已相识。百里杨知道他是张锐的家臣,他也知道百里杨是张锐的老部下。
在杨英走后,林白泉直言不讳地对百里杨说:“都卫大人,太子一党必然会派兵来攻打制造司,此地不宜久留,请大人早作打算以避灾祸。”
百里杨沉思一下说:“我可以派人送先生和殿下的家人离开,不过,你们又要去哪里呢?”
林白泉说道:“现在到处都很混乱,从陆路走不安全,所以小人想从水路走。沿长江而下,先去南京再做打算。”
百里杨点头同意,并说:“制造司在城南码头有专用船只,现在那里应该还没有被东王所部控制,我马上就命人送你们走。”
“大人请留步。”百里杨说罢正想去安排人手送他们走,却又被林白泉叫住。
“还什么事?”百里杨转身疑惑地问道。
林白泉把她叫到一旁,低声说道:“大人,恕小人斗胆建议,请您一起离开此地。这等夺嫡之争,还是不参与为妙。如果错一步,悔之晚矣!”
百里杨知道林白泉出于好意才劝她走,但她十分犹豫。她身为制造司都卫,这个时候走就是失职,再万一制造司的机密被泄露,就带着张锐也要受牵连。考虑片刻后,她婉言拒绝了林白泉的建议。
林白泉也猜出她的心思,劝道:“大人,您可以以制造司工匠的安全为由,去请求太尉安排他们离开。小人想,太尉会答应的。”
百里杨低头不语,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林白泉急切地劝道:“大人,只要制造司的人员不直接参与到内乱之中,无论那方最后取胜,也不会难为他们。但如果此时不走,万一太子一方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