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骑军-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啦哇啦骂了一通,杨英似乎解了些气,于是又对马钰、李宽二人说:“不等四军团了,咱们单独行动,郢国侯那里要是怪罪下来,有我担着。”

    李宽为难地说道:“咱们本来是配合王仲民将军行动,要是不对他说一声就走,恐会扰乱了他的进攻计划。”

    杨英想了想说道:“让中军师和后师都留下来等他,归他指挥。其余三个师,携带一周的口粮,马上出发。”

    马钰好奇地问道:“我们要往哪儿进攻?”

    杨英往北一指,说:“寻找敌军的空隙部,咱们绕到他们的身后去,然后在后面狠狠地教训他们。你们再派人对王仲民说,只要他看见敌军战线动摇,就表明我们动手了,他可趁机从正面突破。”

    “这个主意不错,我赞成。”马钰想当年也是一个爱冒险的主,既然有主将杨英顶着违抗军令的罪责,他当然也愿意跟随杨英出其不意地杀到敌人背后去捅刀子。

    正副主将都同意,李宽想反对也无济于事。就这样,南军的第一近卫骑兵军团在接到进攻命令不到一小时,三万余人就向北发起了进攻。

    攻击开始后,李宽发现虽然杨英这次决定单独出击似乎很冲动,但仔细一分析,就知道他是做过充分准备的。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选择的进攻线路都避开了北军中如第二步军团和独立重骑师这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二是,进攻线路一直是在敌两军防区的结合部。再加之他们的突然进攻,对方完全没有防备,所以,当他们突入敌战线五十里,都还没有遇到一次像样的抵抗。

    队伍又前行了数里,前锋回报说有一部敌军前来投降。李宽问:“有多少人?”

    传令兵回答道:“大约万余人,都是骑兵。”

    马钰接着问:“骑兵?是否探明他们隶属于哪一部?”

    回答说:“他们自称是北军第一军团前师的。”

    “第一军团前师?”马钰疑惑地对杨英和马钰说,“这支部队是从前飞骑军右师改编来的,也算是敌方的一支劲旅,他们怎么会不战而降呢?”

    李宽也觉奇怪,连连点头说:“是啊,谨防有诈。”

    杨英略微思索了一下,对传令兵说道:“去带他们的将领来,我有话要问。”

    “是!”传令兵接令而去。

    半个小时后,传令兵带着一个佩戴着少将军衔的军官过来。

    待那人走到近前,马钰大声喝道:“来人通报姓名。”

    那人被马钰如雷般的喝声震得差点掉下马,好不容易稳住身子,低着头回道:“末将是飞骑军右师副师长周孝若。”

    马钰又厉声喝道:“你未战先降,可是有诈?”

    周孝若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信物递过来,辩称道:“不,不。其实末将早就心向天佑皇帝,后来监察院虞大人派人来联系末将,末将就答应找机会反正。这是虞大人给的信物,说是拿出来就能表明末将的身份。”

    李宽先接过来看了看,见只是块普通的玉佩只是样式有些古怪而已,又转递给了杨英。杨英一见这东西,便明白是经监察院策反过来的敌军将领。监察院行事非常隐秘,这种信物也只有军团级以上的人物才认得,杨英记得当时虞士基曾一再强调必须严格保密,对谁也不能透露此事。

    周孝若又说道:“末将之前没有行动,是因为有师长孙昌在。虞大人交待说,他会想办法除掉孙昌,只要孙昌已被除去末将就立即行动,而贵军也会赶来支援。”

    验明了对方的身份,杨英稍感放心,不过心里还是有些疑问,但此时不便表露。他问周孝若道:“你行事可顺利?一路过来可有敌军追击?”

    周孝若回答道:“末将行事前,师长孙昌已被当作通敌内奸抓去了几日,所以末将有足够的时间除去孙昌的死党,然后又劝说其他各营团级军团向天佑皇帝投诚:‘他们既然诬陷师长通敌,恐怕接下来也会诬陷我们也参与了此事。要避祸,大家就只能自保。’于是他们都答应与末将一同起事。我们先攻击了邻近部队一阵,趁他们慌乱之际就向南而来,然后就遇见了大人的部队。”

    杨英对周孝若点点头说:“好,你继续南下吧,我部掩护你们撤退。”并非杨英不想多保留些士卒,而是他担心周孝若之部新降,属下人心不齐,可能有些人会有异心。要是把这些存有异心的人留下来,恐怕会给自己添乱。与其在与敌军交战时,让这些人从背后伺机作乱,还不如趁早把他们打发走。

    周孝若不知杨英的用意,还以为杨英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才让他们先撤,他感激地看了杨英一眼,临走前问道:“请问大人贵姓,末将将永远铭记于心。”

    李宽代替杨英回答道:“这位是第一近卫骑军团指挥官杨英将军。”

    周孝若走后,杨英问李宽和马钰:“你们怎么看此事?”

    马钰道:“这不是摆明了早有预谋。肯定是监察院的那帮人和郢国侯殿下一早就商量好的,那边一举事,我们这边就进攻。趁着敌军大乱之时,一举突破他们的防线。”

    李宽也赞同马钰的观点,心里也暗想,趁着这个机会,杨英的计划看来很可行,或许真的能一举突到敌军的身后。

    杨英以前很看不起虞士基,认为他不过是依靠遛须拍马,讨好同乐皇帝才爬到了三公位子,现在对虞士基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想,看来任何身在高位者都有三分真本事,不然也坐不上高位。比如虞士基这个世人公认的大奸臣,在挖角、乱敌方面也的确有过人的才能。这次我军如果获胜,他的功劳可居第一。

    经过这段插曲之后,杨英率部又向北进发。行出十余里后,前锋又传来遭遇敌军的消息。这次对方可不是来投降的,一见面双方混战了起来。

    杨英问明对方只是一股两三千的骑兵,便挥挥手说道:“让前面不要过多纠缠,把他们赶走就行了。”他不希望为了这小部人马,耽误了自己的进程。

    过了一会儿,前来传来已将敌军赶走的消息,杨英又下令接着赶路。但他们行军没多久,那小股骑兵又出现身后,还不时偷袭落后的部队。

    马钰大怒,向杨英请令要亲自带队去剿灭这股骑兵。李宽劝道:“这种骚扰我们还是不理为妙,要是停下来与他们作战,才是上了当。我想他们必定将遭遇我们的情报已传递回去,要是我们被他们拖住,孙晟就会派大批的人马来围歼我们。”

    杨英咬了咬牙,下令道:“不要管他们,队伍只须前进。”李宽又吩咐后队的将领,要他们保持好队形和间距,不要给敌军下手的机会。如果他们还来袭击,就集中弓箭将他们射退,他们退走后,谁也不能追击。

    后队照李宽的吩咐做后,那股敌骑偷袭了几次也没有取得效果,就没有再出现了。正当杨英等人都以为这股骑兵已经走了之时,没有想到他们突然又从一片树林中朝队伍的中段杀来。

    行进在中间的部队,警惕性没有前后高,遭到袭击时不免有些混乱,差点被这股敌骑冲进队伍。好不容将他们击退后,己方又伤亡好几百人。遭到袭击的地方距离杨英等人很近,他们甚至能看清楚敌人的身影。

    杨英恨得牙痒痒,询问一名与敌人交过手的将领:“看清楚敌人是哪部份的了吗?”

    将领回答道:“他们与刚才向我们投降的那支部队是敌方同一个军团的,带队的那人末将正好认识。”

    马钰好奇地追问说:“哦?是谁?”

    “是原飞骑军前师一团长吴平。”

    马钰一听是张锐的原部下,便骂道:“操!原来是疯虎的部下,难怪这么费劲!”

    李宽皱了皱眉说道:“此人我也见过,他是跟我同时离开的番州。听说他深得张锐赏识,看来也有些本事的人。”

    马钰也感叹道:“都说疯虎在战场上非常狡诈,用的尽是损招。我原本没有见识过,现在见识了他的部下的表现,相信此言不虚。”

    以前听张锐讲如何骚扰敌军时,杨英是听得津津有味,而当自己尝到了被频频骚扰的难受的滋味时,就一点也不觉得有趣了。打吧,对方也是骑兵,一时半会儿别想消灭他们,而且挺耽误时间;不打吧,他们又鬼缠身似的跟随左右,一有机会就给袭击一下,就算伤不了多少人,也会让自己所部乱上好一阵子,行军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

    在彻底突过敌军防线前,杨英最怕的就是耽误了时间,让敌方有拦截他的准备。而自己怕什么,对方就偏要这么做。也难怪马钰说这些招都是损招,简直是阴损透了。

    就在杨英与吴平纠缠时,孙晟已收到了吴平报来的消息。

    俗话说得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话现在用到孙晟身上再合适不过。他正被混乱的局势搅得昏天黑地的时刻,又接到有数万敌骑兵将要突过防线的消息。这个消息无疑像是晴天霹雳,差点让孙晟急得跳了起来。

    他很清楚要是放这部敌骑到身后去的后果,但是现在他一方面要面对敌军的正面进攻,一方面又要清剿那几只突然反叛的部队,哪儿还有多余的部队调去拦截那支敌骑?

    即使参加了两次突忽战争,孙晟也没有遇见过如眼前这么复杂、混乱的局面。难道就这样承认失败了吗?孙晟有些沮丧,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他不甘心,又瞥了一眼那份报告。突然,他灵光闪现,心里有了主意。暗道:好吧,既然胜算也很少了,我索性就赌盘大的!就看你杨素敢不敢跟我玩!
………………………………

第一百一十九章 信樊会战(5)

    第一百一十九章信樊会战(5)

    荆州襄阳郡随县南军总指挥部里,杨素面色阴沉地注视着挂满一面墙的信樊地区军事地图。此前半小时,他的脸上还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进攻的第一天,他收到的全是好消息。南军正从各个防线上突破北军阵地,而北军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给弄懵了,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更别说反击。

    当杨素看到如雪片般接踵而至的捷报时,已经十分确定这仗自己稳操胜券了。在百万大对决中,他笑到了最后,一切都值了。

    至高祖开国算起,对阵双方兵力能超过百万以上的会战能有几次?作为这场超级战役的指挥者,特别是胜利一方的统帅,他完全有骄傲的资本。

    虽然虞士基领导的帝国监察部在这场会战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以监察部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大肆宣扬他们的功绩,千百年过后,提起此战,后人有谁还知道虞士基是何许人?所有的殊荣都会记载在他的名下。

    然而,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最后胜利时,零时刚过,会战第二天传来的战报就让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左翼战线传来战报,北军部署在其右翼樊城一带的主力第一军团大部和第五军团全部正向东转移,据推测是向信阳方向进发。

    看到这份战报时杨素的第一个念头是孙晟放弃了樊城防线?随即他否认了这个想法。如果北军右翼战线坚持不住,兵力也只会向后撤退,不会朝着信阳方向而去。

    那孙晟为何要把两个北军的绝对主力调离樊城一线?面对门户洞开的北军右翼战线,杨素犹豫了。是继续进攻,还是摸清楚孙晟的意图后再行动,杨素一时下不了决心。

    继续进攻,以北军右翼现有的兵力,再加上还在其后方被虞士基搅乱的局势,杨素深信在三到四天内,己方的进攻部队就能完全占领北军设在伏牛山一带的关隘、壁垒,过了伏牛山之后到洛阳城下一路都是一马平川。也就是说,突破北军的右翼防线后,洛阳城便指日可待了。

    正是如此,孙晟为什么会轻易的把两个主力军团东调呢?难道他不怕丢失洛阳吗?不对,这其中必定有诈!

    杨素还未来得及发出暂缓左翼进攻的命令,第二个坏消息又到了。据这份战报称,据守在枣阳一带的北军第三军团全然不顾攻上来南军,让开防线朝着东方而去。

    “咝¬;——”杨素倒吸一口冷气,这时他好像有点明白了孙晟的意图。孙晟这是要集中兵力在信阳一带与我军决战啊!

    如果孙晟真是孤注一掷集中其全部主力军团开赴信阳一带,那么北军将会在其左翼己方的右翼占据绝对的优势。这一战下来,己方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但即使是己方右翼失败,要是左翼进攻部队兵临洛阳城下,算起来也是孙晟失败了。洛阳是安乐帝一朝的临时都城,难不成孙晟宁愿冒着失去其国都的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