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文人-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也是摊手说道:
    “唉,此事是真的,我已经派人核实了,此次明军领兵出战的还是咱们的老熟人,曹鼎蛟,这狗贼已经来了朝鲜了,而且第一战就把孔有德就干掉了,此子果然是恐怖如斯,为了我大金之事业,绝对不能久留啊,以后必定酿成大祸。”
    皇太极瞳孔一缩,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杀神来到了这里,多尔衮的事情他也调查了很多遍,一万多兵马,三千精锐的白甲兵,居然一战全部断送了……
    我大清除了关宁之战的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之外,什么时候忍受过这种委屈?
    皇太极小声说道:
    “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说来,孤想听听。”
    代善老老实实的交代清楚了,因为他击溃了一些勤王大军之后,获得了一些俘虏,没想到其中有些俘虏,竟然是原来孔有德的天佑军。
    六千天佑军被明军(数千)精锐的骑兵给击败,然后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连同他们的装备全部被卖给了朝鲜人当奴才,朝鲜人又驱使着他们来打皇太极,然后这才有了如今这一幕。
    皇太极狠狠地砸碎了茶杯,然后狠声说道:
    “曹鼎蛟这狗贼,我一定要生撕活吞了他,扒了他这一身蛟皮,给他煮上一锅蛟龙肉。”
    代善心头一跳,看着脸色发黑的皇太极,总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果然,不多时又冲进来了一个传令亲兵,亲兵有些诚惶诚恐的说道:
    “汉城负责联络粮草的军官发现江华岛外冰面上横七竖八的摆着近万具我军士兵的尸体,贝勒爷阿济格不幸遇难了。”
    “什么!”
    “什么!!!”
    大帐内传出了好几声惊呼声,然后就是一阵死一样的寂寞,大家都是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的看着对方。
    素来以凶残和勇猛好战的阿济格居然折戟沉沙在区区的江华岛,皇太极感觉脑子一阵嗡嗡作响,然后感觉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阿济格,也算得上是他的手足兄弟,虽然平常更亲近多尔衮一些,不过皇太极也对他还是格外看重,毕竟大家都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
    皇太极这下子就真的是牙呲欲裂了,坏消息一个一个接踵而至,今天他出门看黄历了呀,怎么这么倒霉啊。
    “究竟是谁干的?该不会又是该死的明军吧?”
    皇太极心里面已经有数,朝鲜人的尿性他还是知道了,完全是不堪一击,除了在一些大城里面畏畏缩缩的,不敢出城作战,过来的勤王大军也全是些废物,根本就不值一提。
    也只有明军才会干出这种事呢!
    来人点头说道:“我们在现场确实是发现了明军的旗帜,还在江华岛看到了明军留下来的石碑,击败阿济格的人马正是曹鼎蛟,不过,石碑上的事难以辨认真假,我等还没有确定。”
    曹鼎蛟这货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带着属下干掉了阿济格那算是出了大力气的,朝鲜人最多就是牵扯了一下六千人马,要是朝鲜的子孙吹牛逼,直接把他的功劳抹出了该怎么办?
    当然是选择筑碑立传,给咱们华夏留下宝贵的资产,金狗是咱们大明打败的,朝鲜人不过只是咱们援救的对象。
    皇太极眉头微微一皱,言道:
    “那石碑上究竟写了啥?速速说来。”
    那人才不好意思的说道:
    “大明崇祯九年正月十一日!大明远征军主帅曹鼎蛟因江华岛之战而刻下此碑。
    携有功之臣曹变蛟,吴三桂,王二发,大壮,周遇吉,黄得功等三千五百七十二名将士立碑于此。
    (省略三千多个人名……)
    大明朝鲜远征军历经一昼夜的浴血奋战,击杀贼首阿济格以下近万人,俘虏将近八千余人,朝鲜江华岛守将宋忆立下些许功劳。
    后金蛮夷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未免有吹牛之嫌,皇太极小儿,曹鼎蛟在太白山脉等你亲自送上狗头,本官静候佳音……然后又是一大堆彼其娘之的话。”
    皇太极现在更是气的青筋暴起,他相投愤怒的狮子吼道:
    “曹鼎蛟这个狗东西,谁要是给孤打死这个狗东西,本可汗立刻封他为固山额真,统领一万兵马!
    这个狗娘养的!若是让我抓住了他,必定活生生的煮了他。”
    少倾,又有人来进来禀报,来言带来的是盛京的书信,皇太极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卢象升,孙传庭,孙承畴等人一路北伐一路连下十七城,我大金损失兵马数千,人心惶惶,盛京有危……”
    皇太极真的是一口老血吐出,他不过是骂了三次曹鼎蛟,结果活生生的遭了三次报应,他知道这份书信上的事情未必全然是真,明军若是真有收复辽东,打赢他们后金的实力,哪里还会偷偷摸摸的派人登陆朝鲜,不如直接明火执仗干个痛快来的轻松。
    “好,孤知晓了,都退下去,孤想静静,不要问静静是谁。”
    “诺……”
    那一夜,孤月似血。
    且说多尔衮自在大殿前,便来劝那大玉儿;却把袖子在桌上一拂,把那钢刀拂落地下。
    也是缘法凑巧,那刀正落在大玉儿脚边。多尔衮连忙蹲身下去拾,只见那大玉儿横生黑毛的一双大脚正翘在刀边。
    多尔衮且不拾刀,便去那大玉儿脚上捏一把。
    大玉儿那便笑将起来,说道:“多尔衮,休要罗唣!你真个要勾搭我?”
    多尔衮便站起来道:“只是你这泼皮作成小人!”
    当死鱼眼碰上了小矮个子,多尔衮和大玉儿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208章天雄军
    沈阳城外五十里处的一座小城,天雄军的督帅,陕西巡抚卢象升有些疲惫的坐在了城头,刚刚经过一场惨战,终于让他们夺下了这个小城,不过此次北伐之路也到此为止了,卢象升也不敢孤军深入。
    孙承宗,洪承畴那边传来的消息已经被金兵主力所阻击,不胜不负,双方打了个平手,他卢象升现在已经是明君最前面的尖刀部队了。
    如果再深入,肯定得不到友军的支援,还有面临被全歼的风险,卢象升可不敢拉他的袍泽兄弟同乡亲人开玩笑。
    卢象升的军队,是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由于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
    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如后期的曾国藩部队。
    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
    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因此总体战斗能力很强大,当时人称“天雄军
    曹鼎蛟为何能够屡次赢得胜战,这和他这个主帅身先士卒也是分不开关系的,作为主帅的他直接开了无双!冲进敌军里面一顿乱杀,甚至最牛逼的时候,还顶着几万骑兵冲锋,将是士兵的胆,当将军的都不怕死小兵们也不会惜命啊。
    天雄军要是真的被打出火气来了,你要么弄死我,要么被我弄死。
    卢象升绝对是明朝的一个传奇的人物,也就是个人战斗力比曹鼎蛟差很多,带兵能力还是很强的。
    作战时,卢象升虽是个白面儒将,却往往身先士卒。
    在一次追击敌军的过程中,卢象升的额头被弓箭所伤。
    他竟当做没事发生一样,任凭鲜血流出,依旧提刀杀敌。自此之后,卢象昇在敌人之间多了个绰号,叫做“卢阎王“。叛军见到他的天雄军都会退避三舍。
    卢象升挥了挥手说道:
    “立刻呜金收兵,咱们先撤回宣府,这里的东西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全部烧了。”
    有副将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唉,大人,咱们都打到这了,为什么不趁机一口气打下沈阳呢?
    卢象升看着那个同族的宗氏兄弟,摇了摇头说道:
    “金狗还没有孱弱到这个地步,还不是因为被咱们打了个猝不及防,而且他们的主力部队还在朝鲜活动,要换做平常,咱们不知道被歼灭几次了。”
    卢象升虽然手上有着三万多精锐的天雄军,可他依旧没有自信带着这些兄弟在平原野战打赢皇太极的部队,除非他手上的人马再翻几个倍,可惜精兵难养啊。
    历史上卢象升的下场并不好,崇祯十一年在巨鹿之战遭遇了八万清军的围攻,唉,他手上的兵马只有五千余人。
    坐拥数万兵马的太监高起潜却见死不救,卢象浴血奋战,直至战死。
    孤立无助的天雄军,只能围绕在卢象升身边继续奋战。战斗从中午打到深夜,八旗付出惨烈的代价,天雄军也打得弹尽粮绝,最终被清军全部歼灭。卢象升本人也在激战中身中四箭,斩杀数十人之后力竭而死,年仅三十九岁。
    这支曾经力挽狂澜的部队和它的将领,就这样在冷漠的友军注目之下,血洒北国,于寒风冬雪中被埋葬。
    这一次,卢象升的队友换成了更加靠谱的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曹文诏,北方几大军区都是守望相助,掌握了一条新的走私利益链,所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卢象升还是有信心把后背交给这几个真正的友军。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其实只要崇祯帝用人不疑,懂得如何制衡东林党,放手让信赖的有能力的人开干,多征收商税,减少农业赋税,不说中兴大明,至少可以抚慰农民军,消灭后金部队,度过天灾难关,延续大明的国祚。
    ……
    “驾!驾!!驾!!!”
    一阵奔忙的马蹄声忽闪而过,身子有些消瘦的将军骑在战马上冷漠的看着已经人走茶凉的空城,到处都是熊熊烈火,还有不少大金勇士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明军的动作非常快,几乎是一沾就走,而且专门挑那些小城打,用崇祯皇帝的话来说就是积小胜成大胜,卢象升作为收获最丰富的人,自然是不容小觑。
    那个身子骨有些消瘦的将军阵势,闲置在家守卫着沈阳的多尔衮,如今三十五岁的多尔衮正值壮年,甚至在几年后他还会获得大清的摄政王,然后成为清朝权力最牛逼的那一位。
    而如今的他还没有走上人生的巅峰,只是暂时还掌握着镶白旗,手上还掌握着两万多的手下,相当于一方小诸候。
    多尔衮非常不甘心的说道:
    “该死的卢象升,此人和曹鼎蛟一样可恶该死!该死的明朝怎么这么多恶心的垃圾呢?
    卢象升就像块牛皮糖一样,怎么甩都甩,真是看着都让人难受。”
    “唉,大可汗那边已经来信,没有平定朝鲜之前暂时还不会回师,这边的麻烦让咱们自己解决啊。”
    多尔衮如何不知道?如果不是为了顾全大局,他早就痛痛快快的带着大军杀入了明朝了,可惜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他这个身份也是非常尴尬。
    “无事,区区一个卢象升根本就无关痛痒于大局,咱们就先让他们嚣张一时半会儿,等咱们主力回来,一定要教明军做人。”
    ………
    国内形势一片大好。
    返回北方卢象升被提拔为提拔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崇祯皇帝让他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
    此时辽地局势已非常危险,苦心经营的大凌河防线及其附近的地区已全部丧失。
    所幸松锦为核心的山海关防线还在大顺军手中,李自成也不可能稀里糊涂的把这些城池丢给多尔衮,除非他连自己的门户都不要了。
    卢象升便在大兴一带整军备战,此外他还领军屯田,积蓄粮米,使得此地明军实力有所恢复。
    有卢象升坐镇,此带非常安全,后金几次袭扰均被打退。
    崇祯皇帝心情大好,开辟敌后战场的明军开始夺回了主动权,正面战场上也取得了接二连三的小胜,在抄家了南京勋贵之后,富裕的崇祯皇帝没有下旨征收这一年的平辽饷,甚至因为免了大明北方几大省一年的赋税,从而让北方的老百姓们欢呼雀跃,踊跃参军。
    曹鼎蛟则是在国外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金生存战争。。。

第209章艰苦度日
    曹鼎蛟带着主力部队转战山区之后,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并不是很够吃,他们自己带过来的粮食原本足够他们三四千人的大军吃上一年半载,现在又带了三四万人马!
    这一年半载的粮食瞬间变成了一两个月的口粮,曹鼎蛟有些傻了,那些从江华岛逃出来的勋贵携带的大量的金银珠宝,粮食物资倒是没有带多少,尼玛,真的是猪队友……
    曾几何时,曹鼎蛟甚至动了把这些猪队友全部丢下的心思,可惜这些猪队友的身份还不低,他们还有利用的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