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文人-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多安排点人手呗。”
    曹鼎蛟笑着说道:
    “不,其实叔父您还没有意识到,仅仅是依靠施舍,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咱们采取以工代赈!绝对会让情况好上很多,干得多,吃得多,能者多劳。
    如何?”
    曹文诏摸着下巴问道:“嗯,你这方法具体说说该怎么办!让我参考参考。”
    曹鼎蛟笑着说道:
    “各地的官道许久没有修缮了吧?顺水公司的人也在跟我抱怨,现在趁着这个机会修缮一下也是好的嘛!要想富,先修路!
    还有咱们大同的城墙也该清理一下了,各种零碎的活,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有双手,就不怕吃不饱饭。”
    曹文诏:。。。

第242章请诛国贼
    山西发生那么大的事,终究是瞒不住所有人,现在外面的流言传得很厉害,有人说曹鼎蛟曹文诏挟持了太子殿下,直接在山西登基了。
    还有人说曹文诏直接在山西造反了,曹鼎蛟更是把所有的文武大臣一网打尽,曹鼎蛟更是在聚集流民,看样子正准备扯旗造反了。
    大顺闻之震动,大清间之震惊,两大势力纷纷派人过去接触曹鼎蛟,如果没办法打赢你的对手,那为什么不让你的对手加入你自己呢!
    两大势力都非常的看好曹鼎蛟。。
    大明南京城,几大阁老,六部尚书,英国公等勋贵齐聚,众人心思各异的随之至奉天殿。
    “都来了!外面传来的流言蜚语可曾听说了?”
    众人一阵瞳孔放大,聚精会神的听着皇帝陛下的指示,生恐放过了每一个字眼。
    崇祯皇帝说着,他看向温体仁:“兵部尚书陈新甲何在?”
    新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出班:“臣在。”
    崇祯皇帝看着他道:
    “伪清伪顺最近频频调动兵马,千万要注意边关,回头下到军令,督促各地总兵守将千万要固守城防,不可妄动。”
    陈新甲点头,不过,对于此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大清和大顺这一年来基本上没有停过,天天在打仗,估计还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现在哪有什么大仗啊。
    陈新甲其人在边疆多年,有才干,有魄力,习边事,可为文人统帅之典范。然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终屡误国事,贻后世以骂名。
    陈新甲恭敬的说道:
    “陛下,边关初夏之际,按照常理大清大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入关,咱们的种子才刚刚种下去,敌军至少要等到入秋之后才会入侵边关,微臣在边关待过许多年,其中不少道理还是懂的,还请陛下放心,各地的布置已经在筹备当中。”
    崇祯皇帝不禁哑然,看了温体仁一眼。
    温体仁上前:“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兵部徐徐图之,并无不可。”
    这话的确没错,崇祯皇帝点头,又叹道:“朕还听说……现如今,有人居然忍着京师内外造谣,更有甚者!居然污蔑曹鼎蛟叔侄已经在大同造反,这等用心是何等的险恶?”
    大臣们不好评论了,不过他们看向了崇祯皇帝目光非常的诡异,按理来说造反这种事情,只要是有一丁点苗头。
    不管是多么亲近的大臣,作为皇帝陛下,心里面至少会有一些膈应,不说立马派人拿下曹鼎蛟,至少也要派人去调查一下吧?这样光明正大的为他站台,到时候真有其事,那陛下怎么下得了台呢?
    还有一些人的是平常没有少收冰儆炭儆!大明朝都混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已经非常贪污腐朽了,整个朝廷上下臃肿的官僚机构让大明举步维艰。
    明末的时候税收确实是很,然而真正用到实处的银子却没有多少,要不然不会连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询问,让温体仁等人觉得诧异,温体仁皱眉:“不知陛下何出此言?”
    崇祯皇帝淡淡道:“有一群读书人进言,山西大同闹得厉害,曹文诏,曹鼎蛟都有造反的嫌疑,说是人神共愤,听说山西总兵曹文诏已是将此事压了下来,却是锦衣卫,奏报到了御前。”
    曹鼎蛟和曹文诏能够封锁住全城,却锁不住人心,人心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一件东西。
    尽管山西那些涉案的高官全部被一网打尽,可是他们手底下有门生故吏,他们还有亲朋好友,他们还有走狗亲信,曹鼎蛟和曹文诏叔侄两人总不能把全城人都抓进去吧?
    于是在读书人那个圈子里面开始掀起了轩然大波,巡抚,布政使,镇守大监……这一个个大人物全部被收押了,而且全程都被那些土丘八给占了,这在那些大青虫看来,立刻是分外的眼红?
    这是啥意思?这肯定是妥妥的造反啊!!曹鼎蛟!曹文诏这绝对是造反了,他们甚至裹挟了太子殿下,咱们要去告御状!!!
    可这样的愤怒,蔓延开来,却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处理这种事,其实也是有惯例,温体仁道:“陛下,此事……留中不发即可,再命一御史,前往山西大同,了解实情……”
    温体仁深受崇祯皇帝的喜爱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泥塑的菩萨,不想着怎么去解决问题,只知道一味的和稀泥,崇祯皇帝说什么他就说是什么,所以他就成为了大明崇祯一朝当任阁老时间最长的官员。
    温体仁所谓折中的办法,在大众眼中就成了妥协,很多事例都纷纷不满这个决定,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士绅,他们更是深受其害。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如此草率,既然有民间义士检举,理应按照朝廷的法度办事,先把这曹氏叔侄带回京城审问再说,另行派人前去山西主持大局。”
    “陛下,自古谋逆之事不可小觑,山西动乱源头或许就出在这对叔侄身上,还请陛下千万要慎重啊。”
    “陛下,都察院马可请战!愿意替陛下去走一趟,亲自把这两位大人物带在回京师。”
    “陛下,请诛国贼……”
    崇祯皇帝瞳孔一缩,这个时候说出这种话,所谓的国贼是谁自然是不言而喻。
    曹鼎蛟很想不客气的回他一句:你知道我为大明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吗?我国贼你奶奶个腿!
    曹鼎蛟改革军户造成的南京动乱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虽然徐国公的叛乱被平定了,可是他们在其中蒙受的损失实在是骇人听闻,看着崇祯皇帝充盈的内库,就知道这些本地的官员怨气有多大了。。
    曹鼎蛟虽然不是罪魁祸首,但是也脱不开关系,他们难道还能摆出车马跟皇帝对着干,只能把这个马前卒的曹鼎蛟拿出来祭天了。
    鼎蛟祭天,法力无边。
    更何况,赵政卓他们在朝中也有不小的人脉和关系,高顺更是高起潜的干儿子,宫里宫外都有人家的势力,其实山西这件事只要没有人捅破这一层窗户纸,估计大明朝就算亡国了也没有办法调查清楚这件事,承平仓的粮食问题!
    可惜,曹鼎蛟就是最大的变数,他根本不吃这群人的那一套,我行我素的打翻了屎坛子,然后整个山西就变得臭不可闻了。
    崇祯皇帝被整个大殿嗡嗡的议论声搞得非常的心烦,仅仅是一些流言蜚语,不被他们弄成了曹鼎蛟曹文诏好像已经扯旗造反一样!你们这么会抬杠,怎么不去工地上班呢?正好长城边上还缺几个搬砖的。
    崇祯皇帝大手一挥直接板着脸说道:
    “朕以许曹鼎蛟钦差之位,大同大小事宜皆由他负责就行,朕不过问,若山西太平无事,曹鼎蛟只要不谋逆!朕皆由他去做!朕信他……”
    “朕乏了,诸位爱卿退下吧!”
    ……
    陛下!!居然如此宠幸曹鼎蛟!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震惊的看着崇祯皇帝,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正直的大臣心中隐隐的升起了一种不好的感觉!这样的宠幸是不是太过分了?
    曹鼎蛟,朱由检隔空相视一笑,好基友,一辈子。

第243章文豪在行动
    大同工地热火朝天,老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正就是不让闲着,哪怕是再没辙,去帮忙捡一些树枝也是好的,拿东西送东西跑腿都有人干。
    工地上的官差也是盯得死死的,谁要是敢偷懒偷闲少不得一阵责骂,灾民们倒是非常的温顺任劳任怨,基本上官服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有活干代表官府不会饿死他们,之前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直线下降,还有那些恶霸小偷惯匪也少了不少,现在正在为了一口吃的在工地上忙活着呢。
    有的正在清理运河,有的需要修缮成全,还有一些边关的堡垒需要大规模修缮,就是为了防止大清和大顺的入侵。
    事实证明,大汉民族就是这世界上最勤劳最勤奋的民族,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民族,只要保证能吃饱饭不饿死他们绝对不会造反。
    有人说这是愚昧,有人说这是不思进取,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坚韧!当然,惹急了我们,我们也会翻脸。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华夏并不缺少血性,只是缺少领头人。
    曹鼎蛟这边正在不亦乐乎的整理财产当中,各项粮食的进项,还要从南方紧急派送粮食来山西,隔壁河南的受灾情况并不严重,曹鼎蛟正准备协商一下,看看那边能不能运一点粮食过来。
    曹鼎蛟一方面又停止了顺水公司走私到北方的业务,他们手头上积压的粮食也曹鼎蛟用真金白银买来了。
    有人问,这顺水公司不是他曹某人自己开的吗?用自己家的粮食怎么还要给钱?
    实际上顺水公司变成了一个大的股份制公司,卢象升,洪承畴,孙承宗,孙传庭,以及最大的股东崇祯皇帝,全都是这个公司的实际受益人,曹鼎蛟直接拿来用的话肯定会伤了情分和本分,反正他现在不缺钱,直接拿缴获的银子补了差额。
    当然,这笔账还是要算清楚的,他要对崇祯皇帝做到绝对的财务透明,毕竟君心难测,好好的经营双方的关系绝对没有坏处,谁叫曹鼎蛟只是一个单纯而且只为了大明呕心沥血的大忠臣呢?
    ……
    曹鼎蛟,曹文诏动作闹得这么大,自然是惊动了附近的几大合作伙伴以及各高官官。
    坐镇宣府的孙承宗掐着花白的胡须同时收到了崇祯皇帝和曹鼎蛟的书信,孙承宗不仅仅是地方大员更是崇祯皇帝的老师,也算是深得皇帝陛下的信赖。
    当然,除却皇帝陛下和曹鼎蛟的书信外,还有一些非官方的私人信件送到他的手上,甚至有人亲自检举曹鼎蛟曹文诏叔侄造反。
    老家那边的同乡官员也传来了不好的传言,孙承宗自然是知道了山西现在的情况,也明白了曹文诏曹鼎蛟他们现在的难处。
    哪怕是他亲自去督促彻查宣府的承平粮!结果骇人的发现,承平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粮食能用,仅仅只能维持他们本地所需。
    连支援大同都做不到,他也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幸好发现的早,不然迟早酿成大祸,即便他用雷霆手段清理了一批官员,可照样还是留下了不少的纰漏,即便他是帝王之师,照样也有很多难处和痛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总不能一丁点人情来往走动都不要了吧?
    曹鼎蛟,曹文诏在山西的所作所为照样是损害了一些亲戚同僚的利益,只不过这隐患暂时没有显露出来而已。
    孙承宗只好下达命令,面目严肃的说道:“传本官军令,全军待命!严密监控山西大同的动向,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告知本官!”
    曹鼎蛟!老夫是相信你的,但愿你能对得起老夫这份信任,因为老夫更信陛下,所以才选择了信你…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的写了几份书信,给四周的边关大将,船只让山西的事情由曹鼎蛟自己解决,外人不得插手!
    当然,该警惕的还是需要堤防,边关不容有失。
    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这些天雄军,老秦军的统兵军务大臣纷纷收到了崇祯皇帝的收信,原本紧张的情况缓和了不少。
    曹鼎蛟决定郑重地给崇祯皇帝回一份书信,词藻一定要郑重,用笔一定要用心,语气则是选择慷慨激扬!分别要表达出来对崇祯皇帝身体健康的关心和问候,用词呢最好是简短一点!
    曹鼎蛟在厕所憋了三天,终于写出了八个大字。
    “大同无事,陛下珍重!”
    董非看着那份寄出的书信,脸上露出了老儿子的笑容,曹鼎蛟大人的便秘总算是治好了,不容易呀!
    “唉!此事当浮一大白!为曹大人喝!”
    曹鼎蛟伏在案头看着嘀嘀咕咕的董非,有些不满的说道:
    “在那边磨蹭什么呢,你知道你家大人这几日为了大明呕心沥血,都抓掉了几层头皮了吗?”
    董非差异的说道:“啊,大人,你这几天不都是在便秘吗?”
    在00:00:01秒之后,强烈的求生欲迫使董非在某人温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