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文人-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被剿灭之后,大明境内的最大规模的判决宣告彻底被剿灭,现在可以专心对付辽东清兵,还有蒙古部落了。
    贺道:
    “陛下宽以待民、任贤用能、为政精明、权略善战、内政修明、明章之治,文韬武略,皆是明君之为。
    大明大获全胜,全赖陛下居中调度,统筹四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哈哈哈哈,杨大人还是少说几句吧,还要顾全自己的名声啊。”
    “哈哈哈哈!!”
    若换作别人吹捧,崇祯皇帝或许不会在意,可若是换成了自家的首辅大臣,崇祯皇帝就感到非常的舒服。
    越到人家这样的地位更要顾全自己的名声,如果不是真心实意,那很有可能会被别人讥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几人漫步长安街头,并没有欣赏的意思,只是想亲自在这边走上一走。
    少顷,有人来报,言道:
    “陛下,曹大人,就蹲在街边休息,不肯过来面见圣上,害怕耽误陛下收复西安。”
    众人一脸错愕的表情,特别是吴襄还有祖大寿还想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杨嗣昌脸色也是大变,崇祯皇帝开口笑道:
    “山若不来,那路便自己过去,朕也不过是多走两步路而已,诸位同朕一同过去,居然调笑吾等,待会儿他曹鼎蛟若是说不出一个一二三来,朕可不会容情,走。去收拾收拾这个曹鼎蛟!”
    崇祯皇帝虽然嘴上放着狠话,表情却并无多大变化。
    “遵旨。”
    众人点头,赶紧一同跟随崇祯皇帝而去,那个校尉就在前面带路。
    崇祯皇帝还问道:
    “曹鼎蛟身上伤势如何?是否受了重伤?”
    校尉赶紧答道:
    “曹大人浑身浴血,看不出来伤势如何,不过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异样。”
    “这样就好,就凭他不肯吃亏的性子,应该无事,朕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如是说道。
    不多时,就在人家校尉的领路下,崇祯皇帝一行人看到了躺尸的曹鼎蛟。
    曹鼎蛟“挣扎着并艰难的起身。”单膝跪下,口尊: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恕下官甲冑在身,不能施以全礼。”
    众人同拜。
    崇祯皇帝笑道:
    “唉,朕又能如何,毕竟是自家的心腹大臣,难道还能打杀了去,汝之面子甚大,朕也无可奈何,爱卿可愿动弹,同朕一游长安?”
    曹鼎蛟看着自家陛下并无生气,反而是开着玩笑说着此话,看来他心情不错。
    便道:
    “陛下相邀,臣感激涕零,陛下之胸怀是微臣生平之罕见。
    陛下您乃是尧舜禹与,睥睨天下,威仪天下,皇恩浩荡,万民景仰,勤勉为政,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勤政为民,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励精图治,千古一帝……”
    曹鼎蛟话还没说完就被崇祯皇帝所打断,曹鼎蛟没有穿越之前也很讨厌那些历史上的穿越者同行,一个个全都是舔狗,舔你妈呢?
    知不知道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如今的曹鼎蛟算是成长,生活中就是将他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曾经的曹大人现在只想说:真香。
    曹鼎蛟直接被崇祯皇帝拉着一起畅游这座千年古都,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曹鼎蛟还想带着自家皇帝去挖几个秦兵马俑呢。
    奈何几百年后的现代人都不敢深挖,他自己也没有什么保护手段,只好暂时压制住的这个想法。
    崇祯皇帝游历古都也是感慨不已,便道:
    “西安经历十几代王朝,终究是化为了尘烟,就算是最长久的唐朝,也不过是数百年之久,江山如何能够永固?”
    内阁首辅大臣杨嗣昌当然是拿出了文臣的那一套,便道: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曹鼎蛟笑道:
    “杨大人说的都对,可下官却有一个疑问,宋代官家不修德吗?为何却让暴虐的蒙古人得了天下。”
    “胡人江山不长久,故太祖得其鹿,方才重整山河,收复我汉人江山,大明历经百二十年,如泰山一般稳固,就是历代君主崇尚仁德所致。”
    杨嗣昌又道,他这话自己都有些编不下去,朱元璋怎么样?对百姓挺好,自己也勤俭爱政,可在官场上的名声却不太好。
    开局一个碗,靠着要饭出家当和尚打下了天下,哪有功夫去修德啊?
    ………
    曹鼎蛟其实很讨厌明朝的文官,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双标狗,张居正如何?号称是力挽狂澜,一条鞭法为大明多续上了几年的命。
    可他本人又怎么样?史书上的评价来说就是一个权臣,为人特别的双标!对于皇帝下了严格的要求,甚至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皇帝,他自己却大鱼大肉,妻妾成群,荣华富贵。
    张帝师!您作为学生的榜样,有没有一点帝师的觉悟,这样如何能够教好学生?你的德行呢?
    还是孔子孔圣人那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为人。
    曹鼎蛟直接对陛下说道:
    “大明想要长治久安,俗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民富则国安,国富则民安,这二者相辅相成,天下虽然难以大治,可天下却不难小康。
    如今土豆地瓜已然种下,这几年就能让天下人吃饱饭,陛下自然是可以被称之为圣君明君,甚至创造出来崇祯盛世。
    可陛下想要更进一步,远超汉唐,那就不仅要让百姓吃饱,更要让百姓手中有余钱。
    所以,微臣将其称之为四个现代化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众人:………!!!
    皇帝一头雾水,言道:
    “这小康社会朕倒是听得懂,这现代化目标又是什么???”

第407章钱某入辽
    曹鼎蛟一脸严肃的说道:
    “所谓大明之四个现代化目标,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陛下也可以理解为,大明应该全力发展工业,商业和农业。
    臣窃以为,整个大明都该学习大同的生产方式,建立一个生产资料齐全,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化成体系的大国。”
    崇祯皇帝一听曹鼎蛟这么解释,隐约感觉就是他的目的要提高农工商的地位,可是大明的读书人会答应吗?
    崇祯皇帝便道:
    “鼎蛟,你这想法天马行空,朕有些听不懂,可否再具体一些?所谓四个现代化该如何实施,如今大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曹鼎蛟便答道:
    “陛下,其实咱们军队已经开始朝着国防现代化发展,陛下也看见了其中的好处,我们军中所使用的巨炮,士兵们手中精锐的火铳,还有新军和京营所训练的军纪分分都是国防现代化的体现。
    去年,微臣上任山西代理巡抚,在职期间发展的大大小小工厂三百余座,大概有四十万人入厂,可他们创造的利润实属大得惊人,过年时陛下可以看看今年山西上缴的税银有多少,嘿嘿嘿。”
    崇祯皇帝大吃一惊,便道:
    “咝,原来这就是你说的四个大明现代化,实际上山西已经开始实行了,那大明的其他行省有例可循,那就可以按照山西大同的方式喽。”
    首辅杨嗣昌拉着曹鼎蛟的手问道:
    “这不可能,据本官所知,山西大同的人口不过百万,四十万人从工,仅凭山西大同的粮食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去除老弱妇孺,还有那些上学的孩童,哪里还有人手去耕田种地。”
    曹鼎蛟笑道:
    “非也,好叫杨大人知晓,山西周围的地不少,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我山西官府大力推动了土豆的种植,土豆耐旱不说,一亩地的产量还非常的可观。
    再加上山西还有专门的农科院,首席大院士宋应星便是在其中挂职,他的大儿子全力以赴带着团队们到山西各个府县推广农作物的种植。
    如今在山西一个人种地足以养活五个人,多出来的人就可以去做工,做工拿的想饷银足够一家几口生活,还有结余。
    工人们做出来的产品量大而又实惠,所以价格便宜,比如玻璃,又比如香皂,再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专业并配套设施完善的加工工厂,所做出来的产品物美量大品质优良,容易被市场接受。
    然后商人们再从山西进货,卖到周围的省府县乡。
    士农工商通力协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良性循环,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这样的模式,难道不值得整个大明借鉴吗?”
    崇祯皇帝听完之后也是怦然心动,当即拍板说道:
    “如今陕西之乱平定,朕也不急着回京,先去山西大同看一看,朕倒是要看看你曹鼎蛟治世之能。
    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国民大事,不可不察,需得小心谨慎才是。”
    杨嗣昌觉得不妥,好像陛下有种要被带入坑的趋势,曹鼎蛟不是武将身份出仕的吗?怎么现如今却是一股诸葛武侯三分天下的赶脚???
    至于吴襄和祖大寿更是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家的女婿,当初知道这小子居然一门心思去做文官的时候,他们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还以为这小子必不长久,没想到官职却是越做越大,从一个五品的守备官直接做到了一个从三品的按察司副使,没多久的功夫又立下大功升任山西按察司正使。
    后来更是成为了帝师,升任了山西代理巡抚,这一战结束,恐怕他就要去掉代理两个字了。
    再过些年山西总督的位子也跑不掉了,曹鼎蛟再养一下资历和声望,岂不是妥妥的大明阁老了?
    这样的升官速度实在是没谁了,这货的战绩还真的是彪悍,别的文官都是凭借治理地方教化百姓升职升官,可这货却凭着一份份实打实的功劳升任了上去,凭借着军功换来了如今的地位,这是其他文臣羡慕却做不到的。
    但凡是换了一个其他的武将,能立下曹鼎蛟这样的功劳,就算是封不了国公,也早就是一个侯爷了。
    ……
    西安府外城郊,
    数十骑快马快速的向外奔袭。
    骑在快马上面的两个中年男子趴在马背上直不起腰来,因为他们的骑术实在是算不上精湛,只能把自己绑在马上。
    钱谦益一脸懊恼的神色,言道:
    “这下可好了,大西皇帝陛下被曹鼎蛟一下子砍掉了脑袋,大西军算是完了,唉。”
    冯全也是没好气的说道:
    “何止是如此?估计国内再也掀不起什么大的叛乱了,全国各地的叛军乱军被剿灭,咱们兄弟二人还能去投靠土匪山贼不成?唉。”
    就在二人惆怅之际,跟他们随行的一个骑兵头子言道:
    “二位大人,像咱们这些背主之贼哪里还有活路啊,若是被陛下抓住,还不凌迟处死,崇祯小儿可是恨咱们入骨啊。”
    钱谦益哭笑道:
    “我又如何不知,我们钱家的产业纷纷被没收了,亲戚也是过得好不凄惨,我钱某人的名声算是臭了。”
    他这个时候可没有柳如是这个好老婆帮衬着,整个人的名声算是坏透了,不仅参与了谋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投靠反贼,钱谦益已经被崇祯皇帝列为必杀之人了。
    冯全一咬牙,一跺脚便说道;
    “为今之计,那就只有投靠辽东了,范文程如今在北方过得很好,他就是咱们的榜样,曹鼎蛟杀了他全族,此仇不共戴天,咱们只好去投靠他了。”
    “好!就这么办。”
    这些骑兵开始一路北上,谁也不知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角落,董非正带着兵马在后面追赶,若是这些人跑错了方向,董非肯定会带着兵马上去将其全部剿灭。
    可董非看到这些人居然朝着辽东方向跑,就放弃了追击的心思,毕竟自家大人早就有了吩咐,说钱谦益是什么因果律武器,虽然他也不懂这是啥玩意儿,但是听起来挺厉害的样子。
    大人说的,总是对的。
    于是,
    大明犯罪嫌疑人钱某携带冯某流窜到辽东境内作案,请广大大明市民注意,欢迎举报,欢迎揭发。

第408章大封群臣
    西安事了。
    除了被曹鼎蛟偷偷放水,还有一些幸运的家伙跑了几百人。
    西安三十万叛军被整整剿灭了十八万,只因为明军前期根本就不收俘虏,完全就是拿叛军用来练兵的。
    剩下的十二万人也没有浪费,全部被运往山西,做矿工,做苦力,去修路干最脏最累的活,还没有工资拿的那种。
    曹鼎蛟决定物尽其用,努力的剥削一下这些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