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朕知晓了,大明对倭国宣战了,本想告知于使者,既然使者亲自前来,那你就带着朕的宣战书回国去吧,吴三桂,送客……”
崇祯皇帝转身而去,留下了倭国倭国使者被锦衣卫死死拦住。
倭国使者脸色苍白,一屁股跌坐在地,整个人显得狼狈无比。
大明,开战了……
日本海,庞大的郑家界对扬帆启航,终于在日本内海遭遇了明军,曹鼎蛟当即下令让运兵船先行靠岸,剩下的主力战舰负责迎敌。
很久以前,人们用“撞击”战术,以桨帆战舰的舰艏“冲角”撞击敌人,造成严重破坏,自然是船头迎敌破坏力最强。
后来风帆战列舰时代火炮诞生,人们在船舷两侧安装了大量火炮。
为发挥出一半以上的火炮力量,人们不惜以增加被弹面积为代价,用船体侧面迎敌。
等郑芝龙主力战舰开始和山东海军军事基地的战舰接触后,一下子就被打懵逼了,曹鼎蛟水手虽然不如经验丰富的郑芝龙。
可曹鼎蛟船坚炮利,再加上有大明水师的骨干精锐作为中坚力量,这些年也是经常剿灭水匪,湖匪,海匪,一时间也分不出胜负来,双方的船只都是开始抢t头,企图占据有利位置。
曹鼎蛟带着大军登陆了日本大坂,早有算计的德川家光带着日本的主力赶来,正好坐上了刚刚下船的明军。
二十万日本武士,足轻,铁炮手,德川初年刚刚经历战国时期,兵力还比较充沛,能调动20…30万人,可以参考大坂冬之阵夏之阵。
岛原之乱时的幕府军,面对三十年战争时代西欧的军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骑兵说了等于欺负日本,大方阵前排长矛手的盔甲就和大名级的差不多了。
而明军全部是武装到牙齿的海军陆战队,虽然仅仅才三万兵马,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装备了板甲,可装备水平领先了幕府整整一个时代。
明军和日军主力的决战才进行不到三日,倭国等金瑞午市和骨干力量死伤殆尽之后,大批士兵承受不了巨额的伤亡,开始溃逃。
那些不愿意为日本大名卖命的农民成为了最先逃跑的主力,随着战争的进行,正规的大军还有武士也开始纷纷溃逃,倭国仅仅是三天的功夫就阵亡了超过两万士兵。
德川家光气得吐血,明军一路胜利大进军。
德川家光一败再败,大军退往京都地区,可依旧止不住败势,无奈只能派出使者讲和。
京都城外,德川家光亲自踏足了明军大营。
整齐的营帐,干净的地面,偶尔有兵卒进出皆是身姿挺拔疾步快行,诺大的军营里出去不时响起的马嘶声,听不到一丝一毫混乱的杂音……
明军军纪之严明,可见一斑。
中军大帐之内,德川家光见到了这位名声响彻七海的大明鲁国公。
此人与自己儿子差不多的年纪,浓眉大眼肤色微白,宽大的骨架使得他即便是坐在那里亦显得气势浑然犹如猛虎蹲踞。
偏偏脸上神情祥和笑出一口白牙,又是那么的阳光灿烂……
简朴的打扮让人以为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书生,腰间坠着上品的玉佩,不似一个挥手可使得几万人慷慨赴死的王侯枭雄,倒更似一个返璞归真游山玩水的富家子弟。
“德川家主,久仰久仰,实在是幸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快请坐。”
曹鼎蛟一副主人公的模样让德川家光咬牙切齿,整个人都是怒发冲冠,德川家光冷冷的说道:
“好!”
“本官希望倭国有一个体面的投降,具体如何,本官已经写好了京都二十三条约,如果德川家光大人没有意见的话,那就快快签字吧。”
曹鼎蛟十分随意的说道。
德川家光拿起了所谓的京都二十三条,咬牙切齿的说道:
“这不可能,这是卖国条约,我绝无可能签字,我不能成为倭国的千古罪人。”
“好,来人送客,那大明和倭国的战争继续。”
……
谈判就此告裂,德川家光直接被明军推出了营门之外。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第416章决战前夕
许多人误认为日本那等小国,屁大点地方,还敢跟地大物博的大明朝叫板实在够可笑。但其实仅从金钱财富上来看,日本就有和大明王朝和朝鲜打上六年的资本,这怎么说呢?
实际上,日本到明朝末期的时候已经用用一千万到两千万人口。
古代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和后勤,再具体点就是粮食、武器以及装备。
日本从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最不缺的就是“钱”,尤其实在那个贵金属是硬通货的时代,日本虽然国土狭小,却是世界上仅次于西属美洲的贵金属产地,也是仅次于西班牙帝国的白银输出国,甚至其白银产量一度占到世界总银产量三分之一。
除了白银之外,古代日本金矿、铜矿的储量也很大,黄金是大额交易、贵重物品交易和清算所用的重要货币,铜钱则是老百姓生活中小额交易所用货币。所以,可以这么说,万历朝鲜战争前夕,日本穷到只剩下钱了。
所以日本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拉动内需,这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日本打输了,德川家光的祖父德川家康趁势而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势力,成为了统治整个日本的江户德川幕府。
我们现在经常说日本贵金属储量并不高,但其实这说的多是地质储量,都是些难以开采的。
日本却相反,都是些开采难度小、品位极好的矿藏,这样尽管古代由于技术有限,他们也能利用。
相比之下,我们的大明王朝没能发现大储量、品位高、埋藏浅的银矿,自嘉靖年间开始长期处于缺银状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日本和中国的中国商品交易获取白银。
十五世纪全球进入以白银为主要贸易流通货币的时代,有“钱”的日本人其实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大量购买火绳枪,比如织田信长就曾一次性购进三千支火绳枪。
除此之外,他们还聘请西方工匠传授技艺。反观大明王朝,财政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条件上还是不如日本。
日本损失了三万兵马,对于这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来说,虽然能够承受,但是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相当于大明的辽东军事集团被皇太极全歼,而京城也是面临敌国大军包围的状态,随时有打进京都的风险。
如今日军节节败退,在饥寒交迫中牺牲惨重,一个多月之间日军死亡超过三万八千人马,日军厌战气氛开始弥漫,不甘心的德川家光不得不向明朝和谈退军,明军和日军的战役以日军惨败告终。
之前明军是到处袭击倭国的海岸线,前前后后杀死的日本武士和民兵加起来才几千人,并没有对倭国的主力造成很大的影响,等倭国主力也被明军击溃击散之时,幕府主力表示真的打不了了。
德川家光在和明军谈判失败之后,立刻召集了手底下的几个大将,坐在榻榻米上商量对策,谈论有无可能击退明军。
其中激进派的将领言道:
“大明席卷数道,非我天皇赫焉震怒,命将征讨,沿边百姓武士几于尽杀绝,少有俘虏,不可谓无攻伐之谋。
大明整造战舰以数千计,征兵诸州以数十万计,皆囊时所未有,日夜图度,思得一逞,不可谓无窥日出东方之国之心。
此处已经是大坂,再往后面退去就是京都了,若是京都再丢,属下生恐大势将去,我等可以一退再退,甚至远离海岸线,甚至遁入山林,可是以后天下便不再是德川家说了算了。”
“好,死战,死守,等候郑芝龙的消息,等到他们的后路被切断,我不相信明军还有什么作为,只要他们没有了犀利的火器,没有粮食的补给,那就是咱们把这十万明军通通斩杀殆尽的时候。”
德川家光义愤填膺的说道,倭国的主力还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们一直以为明军有着十万大军,不然怎么解释在短短的一个月呢,就让他们损失这么惨重呢?
曹鼎蛟虽然已经下定决心和德川家光打,可他决定还是先做好两手打算,若是海军确实是大败,那他们将会成为无根的浮萍,到时候倭国哪怕是靠堆人数,也能活生生的把两万多海军陆战队给耗死。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粮食,物资,军械,以及海外的消息。
…∽…
大明!
话说崇祯皇帝都快气炸了。
他对别的事情并不上心,尤其是现在,对女人也就是正常人的程度,对钱财其实也不关心,只要大臣们别因为银子打扰他就行……
这也是曹鼎蛟受他信任的原因,曹鼎蛟为何一开始就能得到他的重用,还不是因为那曹鼎蛟进京的时候,直接拿出了八十万两白银作为了晋身之资。
皇帝陛下气得都哆嗦了……
“让吴三桂查出谁撺掇的,不招供就打,打死勿论!都察院,礼部,通通全部配合锦衣卫的调查。”
他咬着牙喝道。
都察院御史言官陈彦被皇帝陛下活生生地打死,引发了督察院和礼部官员的报复,陈彦是活生生的被杀了,而不是死在梃杖之下。
这是大明那些无耻官员的遮羞布,崇祯皇帝这样破坏规则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不地道了,再加上礼部和督察院有人得知了港口金银的消息,然后又得知了大明无故派兵出征倭国之事。
于是,这些官员发动关系网上书言事,不少地方大儒也是提出不义之战必败,好战必亡之类的说法。
至于那些狡猾奸诈的官员则是盯上了皇帝陛下内帑的银子,企图强取豪夺。
明国陷入如此纷争,皇太极不可能不插手。
而宣府的卢象升察觉到清兵又要开始有动作了,此时已至大明崇祯十一年八月初。
从天启二年中进士之后,卢象升先是在兵部做主事,紧接着被调往辽东参赞军务,后来以山东按察司佥事担任沈阳兵备道,一直到之前辽东的决战,他在辽东待整整三年,也算是饱经关外的风雪。
他升官的确很快。
这些年朝廷提拔了不少平步青云的,曹变蛟,曹文诏,孙承宗,杨嗣昌,当然还有曹鼎蛟,真算起来孙传庭,洪承畴这些同样属于升官极快的。
洪承畴这时候也巡抚三省了,他人怎么样不说,才能绝对是有的,此外杨嗣昌这些也都升官很快,直接担任的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年轻,终究更喜欢年轻一些的官员。
卢象升很耀眼也只是因为他在北方的军功。
而军功在哪里取?主要对象就是皇太极喽。
曹文诏,孙传庭,卢象升在孙大帅告老还乡之后,算是成为了新的北方三杰。
第417章大明风华
崇祯十一年七月三十日,皇太极派郡王多尔衮、饶余贝勒阿巴泰、额驸扬古利率八旗兵十万绕道蒙古大举攻明。
八月七日,多尔衮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北京岭诸堡。
八月十四日,清军于北京延庆县集合,连败明军三次,大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降,兵败战死,明军退保昌平。
清军沿途但凡遇到城镇就大肆洗劫,俘获人畜一万一千二百三十,粮草财物等不计其数。
清军入关的消息传到南京城后,满朝震动。
北直隶的百姓这些年是多灾多难,整个北方这几年都是到处打仗,李自成就曾经祸害了大明北直隶地区,而曹鼎蛟他哥夺回北直隶之后,并没有让山东海军军事基地的人马留守,山东海军陆战队更是被派到倭国作战。
而这次清兵的反应速度之快,出乎意料,卢象升这边才接触到一点风头,清军就直接悍然入关了。
而统军大帅是大家并不熟悉的多尔衮,在皇太极掌权的初期,对于多尔衮是非常的重用,而且对于多尔衮同时是非常的忌惮和防备。
重用,是因为皇太极知道多尔衮确实是不可多多的军事统帅,征讨蒙古,异族,和其他辽东势力,多尔衮都是他重要的军事力量。
防备,是因为多尔衮是先帝的儿子,而大清以前是奉承着兄终弟及的传统,而皇太极并不想让多尔衮上位,他更想让大清学习大明的那种方式,皇位就交由自己的子孙去继承。
多尔衮的出征,也是大清那些八旗子弟兵族老们强烈要求,坚决要更换猪队友。
而皇太极多次入关惨遭失败,多少八旗子弟兵的遗霜上门哭诉,若是打胜了仗,为大清夺回了急需的物资和金银珠宝,那他们这些人家也就不会多说什么,因为大家都能得到不少的赏赐。
然而大可汗“陛下”带回的东西不多,可损伤了无数好儿郎的性命,这就是一百个不依,一万个不服。
“驾!驾!驾……”
多尔衮兴奋的呼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