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
曹鼎蛟这家伙还打了个饱隔,曹化淳都看不下去了,指着鼻子骂道:
“曹大人,我看某些人并不是身上有病吧,而是心里面生病了,而且病的还挺严重的。”
曹鼎蛟一脸错愕地看着曹化淳,惊呼着说道:
“曹公公怎么知道我这心脏也犯病了,唉,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啊,我的曹某人已经快病入膏肓了。
这件事能瞒一会儿就瞒一会儿吧,千万别让陛下知道了,不然他又该痛心了,微臣实在是不忍心啊。
叫陛下不必理会微臣安危,随便打赏个二三十万两白银就好。”
曹化淳实在是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然后牵着太子的手说道:
“殿下,既然曹大人无事,那咱们快快离去吧,看也看过了,此事就此了结吧。”
曹化淳拉着皇太子就想跑,曹鼎蛟哪里会放过太子?本来他都准备亲自带着人马去京城救出崇祯皇帝还有太子。
现在太子已经安全的到达了,他肯定不会再把太子送进虎口里面去。
曹鼎蛟又抓住了曹公公的手,就这么轻轻一扯,笑眯眯地说道:
“曹公公,你是不是还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啊?要不然咱们先去吃完晚饭再走。”
曹化淳不敢置信地看着曹鼎蛟一脸爽朗的笑容,如果不是胳膊上传来的痛觉在警告着他,他一定会以为眼前这个笑的很爽朗的汉子是个好人。
曹公公晕乎乎的倒在了地上,从小到大除了挨了那一刀的时候受了痛苦之外,哪里还经受过这样的折磨?曹化淳公公直接痛晕过去了。
第六十一章太子的观察
曹公公倒下了,曹鼎蛟把目光撇向了那个俊俏的小太子,太子从来没有被这样的目光打量过,毕竟他年龄还小,怯生生的问道:
“曹大人,曹公公这是怎么了,你快救救他呀。”
曹鼎蛟下意识的把太子给抱了起来,不知为何,小太子居然没有反抗,因为小太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好像自己父皇从记事起再也没有抱过自己。
太子殿下下意识的放弃了反抗,反而任曹鼎蛟把他抱在怀里。
尽管周围的世界变高了,可朱慈烺并没有感到害怕和恐惧,反而觉得特别的兴奋。
曹鼎蛟对着虎子吩咐道:
“去给这家伙找个地方休息,安排大夫给他接……呃治疗一下。”
曹鼎蛟突然觉得英明神武的自己千万不能在太子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曹鼎蛟带着小太子来到了蒙古人摔跤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烤好的羊腿,递到了小太子面前。
闻着香喷喷的烤羊腿,朱慈烺忍不住流下了一丁丁口水,可很快被涵养良好的他给擦拭好了,他好奇地打量着羊腿问道:
“曹大人,这是何物啊?你要给本宫吃吗?”
曹鼎蛟笑道:“这可是好东西呀,香喷喷的烤羊腿,经过烈火熏烤之后,去掉了浓烈的羊腥味,要不要来一口蒙古人的特产?”
小太子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然后眼神愈发的明亮了,高兴的说道:
“这是本宫吃过最好吃的羊肉,回去一定要带点给父皇母后吃,曹大人给本宫一直羊好不好?”
曹鼎蛟心花怒放,没想到小太子还这么有孝心,立刻点头答应道:
“放心,本官不仅给你父皇母后一只羊,还要给你父皇母后一大片草原呢,以后就有吃不完的肥羊喽。”
小太子眼神明亮的说道:
“曹大人,此话当真,你可不要骗本宫哦。”
曹鼎蛟笑着说道:
“你若是不信的话,那咱们两个拉钩钩。”
小太子又好奇的询问着什么是拉勾勾,毕竟他不是民间出来的孩子,并不晓得拉勾勾的意义所在。
曹鼎蛟又很耐心的给小太子解释了一番,然后两个人很痛快的拉勾勾了。
小太子又把目光好奇地撇下了那些蒙古人,小声的附耳说道:
“曹大人,我父皇说这些蒙古人好坏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祸害咱们边关的百姓,你怎么…这是为何……”
曹鼎蛟小声地解释道:
“殿下,其实蒙古人中不全然都是坏人,只不过在一小撮坏人的驱使下,他们才会悍然入侵我大中原。
汉族和蒙古族最大的矛盾就是生存二字,若是大家都能好好的活下去,没有谁会故意挑起斗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好把他们慢慢给同化,让他们认同咱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习惯和咱们的相处,那汉族和蒙古族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蒙古人能为我大明所用,那么击败后金的把握就更加大了几分。”
小殿下的问题,特别的刁钻,所谓童言无忌嘛,若有人问自己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依着自己的火爆脾气,早就一巴掌打过去了。
可曹鼎蛟是谁?堂堂的大同第一君子,肯定是要以理服人啊。
太子若有所思地说道:
“曹大人,莫非您所讲的意思就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孔圣人认为你只要接受了中原文化,接受了华夏文明就是中国人,而不管你种族和血统。
这实质上是文明人群和野蛮人群的区分,是文化文明人群的区分。”
曹鼎蛟从不怀疑姓朱的智商,毕竟,姓朱的皇帝之中,各种奇葩涌现。
他们虽然未必有皇帝的专精,可在各个专业的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
智商爆表啊。
六岁大的孩子,在上一世,已差不多小学一年级的水平了。
这种孩子,恰恰是似懂非懂的年龄,除了爱将尿撒在裤头上,他们开始有了一丝逆反心理,可同时,却也已能清晰的表达了。
曹鼎蛟顿时觉得太子是可造之材,有一种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的冲动,好像他也不会什么……
不过这并不妨碍曹鼎蛟在太子面前装逼,曹鼎蛟带着小太子去骑了快马,让他体验了一把风驰电掣的感觉,然后又带着小太子跑去丛林里面打猎。
小太子亲眼看到曹鼎蛟举起一块四五百斤的巨石,轻松的砸死了一匹发怒冲过来的大野猪。
顿时眼神都变得亮晶晶的,特别佩服这位不一样的文官。
这一夜,由于小太子的到来,曹鼎蛟特地给他举行了篝火晚会,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最喜欢这一项运动了,小太子也加入了其中,与民同乐。
绕啊绕,跳啊跳。
他发现原本印象中特别凶悍的蒙古人,原来也会说着一口汉话,那个胡子拉碴的蒙古老爷爷还请他喝了最鲜美的马奶酒。
尽管小太子一下子就脸红了,惹得哄堂大笑,可是小太子觉得自己活得很自由,这一天过得很开心。
没有了宫廷里面的束缚,没有了那些大臣们的唠唠叨叨,没有了繁重的功课,宫廷里面静如死水的生活,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鲁迅先生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曹鼎蛟,朱慈烺这边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可辽东那边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曹鼎蛟带兵清洗了蒙古部落,让蒙古部落的势力的大减,令皇太极震怒不已。
自从明金交战以来,锦州的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明朝派遣重兵驻守,加固城池,力图使锦州成为阻止清兵西进的一座坚固堡垒。
皇太极知道“率领大军屡次入塞,最终得不到明朝的尺寸之地,都是因为有山海关的阻隔;
想要取山海关,一定要先取关外四城松山、杏山、锦州、宁远不可,而锦州则首当其冲。
皇太极想趁机包围锦州,打通关宁锦防线,为清军入关扫清障碍。
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
辽东防线岌岌可危,崇祯皇帝也是手底下无兵可调,他没想到局势一下子糜烂到这个地步,就连京城都好像有些危险了。
叛军竟然跟打了鸡血似的,不计伤亡的打下了宣府,叛军死伤了七万兵马这才攻克了大明的腹地,可对方却一点都不心疼,死伤了多少补充多少,大明只能靠着居庸关挡助叛军了。
崇祯皇帝突然觉得心好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面不知所措,他甚至怀疑大明的江山将要断送在自己的手中。
“朕非亡国之君,为何会如此……”
s:感谢忧伤的二狗子,海里的月亮,书友140224144317494等同学的打赏。
另外,有错别字,麻烦给我回复一下,因为我都是随时改的,谢谢谢谢,原谅我是个处女座的作者,这是我的强迫症,有错别字一定要改掉,拜托了。
你们不会歧视处女座的男作者吧?我告诉你们,千万别对我有非分之想。
第六十二章准备发兵
(s:为我的第一位加群书友。是我呀,加更)
李自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才打下了宣府,终于动摇了朝廷的军心,有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官员已经察觉出来不对劲了。
宣府,李自成终于是下达了那个泄愤的命令,这也让他彻底失去了争霸的资格。
李岩没有阻止李自成,他冷眼旁观着这一切,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抉择。
如果说,对贪腐成性的明朝官员发泄私愤,还有情可原,那么,对无辜百姓下手,则彻底暴露了农民军的“匪气”。
他们的确开始趁火打劫了,所谓“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劫掠还不算,又规定了新政策:
“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
对无辜百姓来说,贪官污吏当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横竖没好日子过。
李自成的大军拿下宣府之后并没有休整,而是大军直接一马无邪的杀向了居庸关,居庸关的守将唐通也是个软蛋怂蛋,看到底下几十万兵马立刻认怂了。
冷静分析,稍加思考,得出结论!唐通果然是做出的和历史上相同的决择,非常痛快的把崇祯皇帝卖了,把整个大明也给卖了。
京师,内殿。
崇祯皇帝躺在床上,又翻了个身。
他是十七日下午的时候才得到蓟辽总督王永吉发来的塘报,得知居庸关失陷和唐通附逆的这个消息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因为在居庸关之前,还有宣府这个重镇也被闯贼给攻克了,大明王朝已经有了雪崩山倒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唐通附逆降贼一点不奇怪,像周遇吉一样死守到底反而是咄咄怪事了。
可是崇祯皇帝在得知唐通献关降贼后,却依旧有一种掉进冰窟窿里的感觉。
崇祯皇帝辗转反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不知道这大明什么时候会轰然倒塌,或许到那个时候,自己会扯上三尺白绫找个地方上吊了吧。
崇祯皇帝翻身而起,重重的叹了口气。
外间值守的太监顿时警醒起来,蹑手蹑脚凑近帘幕,听着里面的动静。
现在是十七日的寅时了,是时候准备上早朝了。
和那些不爱上朝的先帝们相比,大明当今的天子真是太勤勉了,登基以来就是日日勤勉。
天没亮就开始的早朝就没怎么断过,而且大部分时候他都比臣子们更早到奉天门。
上完朝后还要批奏章,还要听讲官讲儒家的大道理,还要召见内官外官,还要琢磨剿匪和平辽的方略。
每天都要忙到亥时以后才能就寝,每天也不知道能不能睡上两个时辰?真是铁打的金刚也受不了啊!可这位天子愣是坚持了十七年!
虽然现在才第八年,可是这一位三十岁不到的天子,已经是生出了几缕白头发,而且是那种灰白的颜色。
那可真是日夜操劳,日理万机啊!放眼大明列祖列宗,大概也只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才有这般的勤勉吧?
不过更加难得的是,在这位皇爷如此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大明朝居然到了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国的当口了。
“万岁爷,要喝水么?”值班太监轻手轻脚掀开帘幕,捏着嗓子,用轻柔的声音问崇祯。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刚才在床上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根本无法入眠,现在坐起来了就觉得头晕朦胧,浑身乏力。
值夜的太监连忙端来了白水,递给崇祯。
崇祯一饮而尽,问:“几时了?”
“五更了。”太监回答。
“该上早朝了……”崇祯叹了一声。
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大事要不好了,也不知道这早朝还有几日可以上?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难过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一旁值守的太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崇祯,只好招呼其他当值的内侍点上灯火,同时亲自帮崇祯皇帝穿上鞋袜衣袍。
不一会儿,乾清宫里就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在这凌晨时分,沿着长廊毫无声息的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