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笑道:
“走,咱们就带着蒙古仆从军,还有几个我辽东的兄弟一起去科尔沁大草原,他们的爷爷可是我爷爷从战场上背回来的,毕竟他们和我们曹家有一份香火情。
还要带上小太子,他可对草原的烤羊肉一直念念不忘呢。”
曹鼎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合格的太子少傅,每次有好处都忘不了太子殿下,这几天他对太子殿下的敦敦教导真的是辛苦了呢。
这些天这么辛苦,自然是要劳逸结合。
董非有些欲言又止,曹鼎蛟看到他吞吞吐吐的样子有些奇怪,就问道:
“还有什么事?快快说来。”
“大人,莫极宣可是他们东林党的人,大人把他整倒了也得罪了一大批大同本地的士绅。
特别是八大家族背后数不清的利益网,为何大人还要留在大同呢?不怕遭到反噬吗?”
曹鼎蛟撇嘴笑道:
“现在陛下带着大军离开了,有些宵小之辈被就跳出来了,本官知道他们眼红本官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方大员。
那我就离开大同一段时间,看看他们这些人怎么联合,怎么排挤我!等我回来之后一定要肃清大同,你们就乖乖的待在大同暗中调查,本官带着太子去草原上游荡一圈再说。”
东林党在江南,如同附骨之疽,稍不留神就被他们钻了空子。
而且这些人还往往自诩正义,谁跟他不对路子,就是祸国殃民。
但是这个团体,经过这些年的进化,对权力的追逐早就刻在了他们的骨缝之中。
老子辛辛苦苦栽下大树,施肥浇水,眼看果子成熟。你们想来摘我曹鼎蛟的桃,我倒要看看,你的手够不够长!
曹鼎蛟哪里不知道他这些天受到的掣肘太多,肯定有一群文人在背后下黑手。
第八十一章出征蒙古
岳托奉呈太极之命带着28,000八旗子弟兵去了京城地带,名义上是去试探试探大顺的兵马,顺便看看能不能抢回一批军粮来,他们后金的粮食确实是出现危机了。
大明放弃了整个辽东,以后再也不会有那些江南官方的米商运军粮去辽东了,这样更会加大走私的难度,范文程和皇太极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后金再尝试着重新打开走私的路线,另一方面则是凭借辽东朝鲜大批大规模的屯兵屯粮屯田,屯田的主力其实还是汉人,毕竟汉人是整个宇宙最会种地的民族。
如果你跑到别的国家,发现人家花盆里面种的是蔬菜而不是花卉,那这一家极有可能就是咱们的华人同胞,中国人种菜的天赋那是印刻在骨子里面的天赋技能。
大同城里面暗流涌动,人心讨曹,甚至有人想要上书给南京的陛下,曹鼎蛟办事实在是太不牢靠,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实在是不适合担任大同的总督!
若要是问他们,谁适合担任大同的总督呢?东林君子钱益谦正是大好的人选,此公不出,乃天下苍生何?
曹鼎蛟若是知道那些文人的想法,一定会呵呵三声,然后反手就是一套论语摔他们脸上,把他们的脸都打得肿肿的这才痛快。
狗屁的东林党,狗屁的君子,老子一套论语,一套大学,一本道德经把你们脸都给打肿了,要是厚脸皮耍嘴皮子就能治天下的话,那你们这群人不是可以去统治宇宙了?
……
曹鼎蛟带着手底下的蒙古仆从军,还有几个辽东的将军去了科尔沁大草原,小太子更是坐在了曹鼎蛟的前面,两个人骑着一匹马,把旁边的将军们羡慕坏了,曹鼎蛟稍微有些满意的看着深厚的将军们。
崇祯皇帝对他还算是不错的,给他留下了几员梦寐以求的大将,步兵精锐指挥官黄得功,炮兵专业户张春,骑兵游击将军吴三桂,尤世威、尤世禄兄弟:
这两兄弟是延绥镇榆林累世将门,一半时间在西北,一半在辽东与后金作战。
所带的延绥骑兵以耐苦战著称,两兄弟最后都在1643年李自成攻破榆林时不投降而被李自成下令斩杀。
曹鼎蛟其实很羡慕吴三桂,可他却不知道吴三桂也在羡慕着他。
吴三桂有记载的中军亲将很多,夏国相、高得捷、胡国柱、吴之涣等等,都是吴家家丁队出身。
尽管这些家丁现在名声不显,可后来吴三桂扯旗造反的时候,这些人却成为了十大总兵之一,屡屡打败我大清朝,要不是吴三桂凉的太快,或许还是有机会定鼎江山的。
吴三桂长得很帅,为人也挺高傲的,当初也是勇冠三军,被祖大寿定为了日后的接班人。
高傲的吴三桂有些纳闷的问道:
“曹大人,咱们为何要这个时候离开大同,前去这个科尔沁大草原呢?”
吴三桂这时候也暂时放下了他的高傲,毕竟现在自己的靠山辽东大军全部去了江南。
自己的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都不在这边,而且他现在也听命于曹鼎蛟调遣,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曹鼎蛟抿嘴笑道:
“还能有什么缘由?当然是来友好的访问蒙古这些部落,陛下当初可是亲自授权于本官。
草原上的事情由本官自己做主,咱们好好的去访问一下人家蒙古部落,没准还能拉过来一些盟友呢。”
吴三桂这下子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没想到崇祯皇帝对人家这么信任,还有,蒙古部落里面的人都是狼子野心,他可不相信那些人会同曹鼎蛟好好相处,他甚至怀疑自己这些人会不会遭到蒙古部落的主力围攻。
吴三桂根本就不知道,曹鼎蛟这家伙早就收服了五个蒙古部落,就连科尔沁部落的主力也是远遁漠北,拒绝和某个牲口再打仗了。
曹鼎蛟现在想想草原上那一战也是唏嘘不已,差一点就把命给丢了,蒙古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差一点就反杀了某个大魔王,终结了某人的超神成就。
曹鼎蛟一半开玩笑一半教育的对着小太子说道:
“其实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根本就没有永恒的敌人,却有着永恒的利益。
只要蒙古人能给咱们想要的,咱们也能给予他们一部分资源支持,只要事情利大于弊就行。”
吴三桂一急,看着曹鼎蛟居然在教坏小太子,不由得脱口而出说道:
“这,曹大人,可知晓当初袁嘟嘟的下场,他就是勾结了后金啊,曹大人千万不要赴他后尘。”
曹鼎蛟撇嘴一笑说道:
“我可不是他这个蠢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与虎谋皮简直就是作死,他袁嘟嘟出就是跟蒙古人合作都好一点。
自己作死先不说,居然还夸下海口要五年平辽,真的是把满堂衮衮诸公当猴耍。”
众人不多时就来到了曹鼎蛟征服的第一个部落,部落的长老们热情的邀请着曹鼎蛟他们去了蒙古包里面享受着最高的待遇。
吴三桂也是非常诧异的看着这些蒙古人的表现,蒙古人什么时候对汉人如此友好了?
看着蒙古族的长老如此的热情,吴三桂甚至拼命的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不敢自信的看着他们。
吴三桂不知道,不少蒙古人还是愿意生在大明的,他们对于大明还是有一些认同感的。
就连辽国皇帝恨自己不能世世代代生中华,这些蒙古小部族人又何尝不是?纵然心中十万个瞧不起汉人的武力,可是对面汉人那璀璨迷人的文化,任凭华夏周边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会生出一股子深深地自卑感。
不仅如此,大明周边的属国甚至想要加入大明成为他的一员。
在大明天启三年,想要推动发展朝鲜自己的文字语言、立场在大明和建奴之间摇摆不定的朝鲜第十五代国主光海君李珲。
被朝鲜的群臣以“对天朝上国不敬,有违臣子之道”而废黜,烧瞎双眼后流放于江华岛乔桐,而后在崇祯十四年改流放到济州岛,并且在崇祯十四年七月死在济州岛上。
吴三桂突然又看到了帐篷里面供着的佛像,于是差异的问道:
“难道蒙古人也信佛?”
蒙古人的长老:……
曹鼎蛟抬头望天,这一切都跟本官没有关系,当初本官也没说过什么部落若是没有佛像就要屠光的事情,这都是蒙古人自己喜欢佛像,对!这跟本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第八十二章进击(一)
蒙古部落里面,曹鼎蛟,吴三桂,朱慈烺,黄得功,张春,尤氏兄弟享受着蒙古人的烤全羊,蒙古的羊肉还真的是比内地的好吃,毕竟养羊人家才是专业的。
上好的马奶酒还有青稞酒,大家是一碗一碗地灌下去,蒙古部落的长老小心翼翼的说道:
“曹大人,你们这次有没有带来好东西交易呀。”
毕竟对于游牧部落来说,盐、铁、酒、茶,几乎是其生活中的必须品,此前不论历朝历代,都是管制严格,便是大明,亦是对于向游牧民族流出的盐铁加以管制。
辽东这些将军脸色古怪的看着曹鼎蛟,曹鼎蛟难不成要光明正大的走私?这可如何是好?
曹鼎蛟笑眯眯的说道:
“当然,我们大同这边甚至可以给你们提供熟知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但是我们也需要大量的战马,大量的蒙古仆从军。”
蒙古的长老郑重的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面露难色的说道:
“曹大人,皇太极那边又有动作了,现在就派人找我们这些小部落来征收粮食,我们部落的日子不好过了。”
曹鼎蛟脸色微怒,言道:
“狗建奴,他居然如此欺人太甚,产生天的子民怎么能够被通古斯野人欺负呢?我们大明携手蒙古一起教后金好好做人。”
那个蒙古部落的长老神色再不复之前的平淡,却是笑道:
“不错。我们这些部族,原本便是因为铁器不足,装备不精,才拿那狗建奴无可奈何,倘若得了大明相助,倒是如曹鼎蛟大人所说,好好教教那狗建奴如何做人。”
蒙古的这个长老凄惨的说道:
“大人,后金他们那边粮食出现危机了,现在正在四处征收粮食,听说朝鲜那边的饿死不少人了,我们蒙古也过不好这个冬天了,要是再碰上个白灾,那就全玩完了。”
曹鼎蛟来了兴趣,问道:
“后金那边会派多少人马过来收粮?”
长老想了又想,然后一脸坚决的说道:
“若是他们只是单纯过来收粮的话估计只有几百人马,若是他们还要带着人马来边镇打草谷的话,那么至少有七八千人马。”
“七八千人马…那应该能够搞得定哦。”
曹鼎蛟小声的嘀咕着,说实话,他穿越过来还真的没有跟建奴交过手,不过确实和蒙古人硬碰硬过,他愣是带着两千兵马把三万蒙古人给怼垮了。
曹鼎蛟参照了一下关外真建奴的实力,感觉这些家伙差不多是一个建奴可以打两个辽东兵,不过后金的真鞑子也不多,有个几万人都不得了。
小太子小声的说道:“师傅,咱们要去打建奴么?父皇最恨这些人了,咱们俩好好的收拾他们。”
曹鼎蛟笑道:
“嗯,那就去打呗!”
吴三桂,黄得功,张春,尤氏兄弟等人一脸震惊的看着曹鼎蛟,就连勇冠三军的吴三桂也说道:
“曹总督,建奴的蛮子兵确实是能打,咱们没有五六万人马根本就吃不下他这一股大军,六七千人马确实是很难对付啊。”
尤氏兄弟也是说道:
“可惜我们本部的骑兵没有带过来,不然也跟他们拼了,曹总督,咱们是不是先避避风头?”
尤氏兄弟并不是害怕了辽东建奴,确实是他们本部的兵马还在大同休整,确实是让他们心里没个谱。
曹鼎蛟笑道:
“本官出任以来还从来没有打过什么顺风仗碾压仗,向来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过这一次本官要破例了。”
曹鼎蛟把目光撇下了蒙古族的长老,言道:
“给我召集察哈尔五部!顺便聚集周围的小部落,让他们全部出兵!”
“是!我这就去召集长生天的子孙,为大明为蒙古而战!”
这个长老也是察哈尔部落中的人,原来察哈尔部落有八大部落,现在有三个被灭掉了就是因为不听话,现在蒙古的准则是听大明的话,跟大明走!
走上建设封建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
曹鼎蛟笑道:“好!顺便通知各大部落带着物资来跟我们交易一波!我们这里有他们需要的一切,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走永远能够吃肉。”
曹鼎蛟的大同需要耕牛,蒙古牛一样可以耕田,从辽东和京师涌过来的大量流民,已经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虽然他更需要的是水牛,但他接下来耕种的也不光是水田,总之他对牛比对马更喜欢。
而且他也不会只局限于大同这一片垦荒区,说到底北方如果种地瓜或者玉米的话,那还有无数土地等待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