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小文人-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鼎蛟实在是不想装逼,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曹鼎蛟接过吴三桂递过来的铁胎弓,然后迅速抽出了一支箭,学着吴三桂的模样,一脸认真的拉开了弓弦……
    吴三桂是彻底惊呆了,并不是惊讶于曹鼎蛟的神力,而是正在取下自己铁扳指准备递给他的时候,曹鼎蛟已经自顾自地拉开了弓弦,你老人家真的是牛逼坏了,这拉得开吗……
    反正吴三桂自认为自己在没有铁扳指的帮助下,根本就拉不开三石铁胎弓,这玩意儿要是直接拉的话比五石硬弓还要费劲。
    吴府的家丁也是一脸吃惊的看着曹鼎蛟,夏国相张大了嘴巴说道:
    “这……,他能拉得开吗?我现在相信他不会射箭了,这位主根本就不会呀。”
    然而,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曹鼎蛟渐渐地把弓弦拉开,少倾,强硬的铁胎弓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曹鼎蛟蛮力的驱使下,它屈服了。
    完美的满月弓弦到了极限,铁胎弓发出了奇怪的声音,曹鼎蛟目光直视着眼前的靶子,然后脱手而出。
    “嗖!!!”
    一个令人牙酸的声音爆发而出,倾刻间爆发而出,大家都看着箭羽从曹鼎蛟手中脱落,然后嗖的一声直中靶心中间吴三桂刚才射出去那一只箭!
    “嗞!!!”
    原先那只箭羽一分而二,靶子上孤零零的只剩下了曹鼎蛟射出去那一箭,精彩绝伦。
    曹鼎蛟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言道:
    “唉呀,瞎猫碰上死耗子,唉,我是真的不会射箭,这一次纯属运气好。”
    吴三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气,自己装的b,那就好好的装下去。
    想想吧,这种反差感!
    渍渍渍。
    吴府的家丁们这下子是佩服了,曹鼎蛟战场上面的实力果然不是吹出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牛逼,而且人家还这么谦虚。
    “献丑了,献丑了,实话跟你们说,我是真的不会射箭啊,如果再来一次,肯定会脱靶。”
    曹鼎蛟这逼还在侃侃而谈,吴府这边却来了一个曹鼎蛟见过一面的人,祖宽,当初在大同见过,此人原本是祖家的家丁,现在却已经混成了参将,特别的励志。
    祖宽看这个这个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曹鼎蛟,言道
    :“鼎蛟,你在大同的事我也听说过了,只是,老夫不得不多嘴一句,那些读书人,确实不应该全杀了,哪怕是关起来也好。
    现在朝廷才刚刚安定下来,其实百官都还容不下你这个异类,若不是皇帝陛下宠幸于你,其实此事已经足以致你于死地了。”
    吴三桂也是赞同的说道:
    “曹兄,确实是如此,朝中之人颇有怨言,虽然大同之事被定义为叛乱,他其实背里也有很多大佬对你不喜。”
    祖宽也是面色凝重的说道:
    “唉,那些人居然敢拿着孔圣像与太祖和先帝的画像冲击官府,这其中的布置一定有江南大儒世家的身影。
    鼎蛟,你在大同的做法已经触摸到他们的底线了,接下来不知道还有什么鬼魅伎俩。”
    曹鼎蛟笑道:
    “您要知道,陛下终究是皇帝,他可以跪在文庙给孔夫子磕个头,因为孔夫子是死人。
    但他绝对不会允许儒家弟子,把孔夫子架到他头顶,文圣?皇帝封的才是文圣,皇帝要把他踢下去他也只是一具枯骨。
    那些人拿孔圣的画像来侮辱胁迫我,反而只会激起我的抱负,大明又不止走私建奴这条路才能发财,现在大同归我管,大明不允许再有一粒粮食流入辽东。”
    曹鼎蛟知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只要他们不要造反,不管自己捅多大的篓子,上面有崇祯皇帝罩着,下面的太子是弟子,背后还有庞大的军中势力,何惧宵小?

第一百零六章大顺王朝(4更第1更)
    今天是十一月初八,离宋献策数手指头算出来的大顺皇帝二次登极大典的日子只有一天了。
    根据原来的日程安排,他本来应该开开心心的进行登基大典的演礼,也就是排练。
    除了发不出让人满意的犒赏之外,大顺朝廷现在连粮食都不大够了。
    李自成真正入主京师是一个月之后,才发现京城真的不是那么好占领,首先粮食就是一个大危机,不说北方多么的贫瘠,反正京城这一带真的是产不出多少粮食啊,或者说产出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李岩虽然辛辛苦苦的从隔壁山东老孔家用平价敲出来二十万石粮食,可京师近百万人口吃喝嚼用,再加上整个北直隶数百万流民的吃穿用度,让整个大圣王朝都有点喘不过气来。
    李自成也任命了一些大明朝原先的官员,这些家伙换了一层皮之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不过捞钱的本事倒是没有退化,只是办实事的本事就没有几个。
    这样一来,李自成不仅没钱发犒赏,也连部队的供应都出现了困难。
    那些跟随着他一路幸苦转战,好不容易打进北京城的老营兵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财富,连大米白面都不能敞开了吃了,更别说肉食了。
    这待遇完全和开国功臣不搭边啊!
    在这种情况下,老营的纪律和士气也越来越难维持,许多部队军纪败坏,不时发生老营官兵奸淫掳掠的事件,李自成发了几次雷霆之怒,还杀了不少人,都没有办法杜绝。
    至于北京城内各部日常操练,从十月份末开始就基本停止了,没吃没喝还没钱,还操练?操他n还差不多!
    这些老兵手底上倒是抢了不少银子,可银子真的是不能当饭吃啊,没看到京城的米价,一天一个样吗?
    如果再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发犒赏,被李自成倚为长城之靠的老营兵的人心怕就要散完了
    所以对李自成和大顺军而言,北京的得失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内那些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
    想到这里,李自成自言自语地说道:“得叫黄虎再加把力气,多拷出军饷才好啊!军饷有着了,额才能和朱贼的余孽还有满洲人决一死战!”
    李自成又把目光看向了李岩,问道:
    “丞相,你当初不是说京师有7000万两白银吗?还有数不尽的粮食白米?”
    李岩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然后战战兢兢的说道:
    “皇爷,微臣确实是算到了京师有数额巨大的粮食白米,可是有点禁不住消耗,咱们现在裹挟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又不能不管,这每天的粮食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李自成有些丧气的说道:
    “那你说该怎么办?”
    李岩闭着眼睛说道:“杀鸡取卵,自绝于天下,要么成,要么败!反正京城的狗官是大明的狗官,跟咱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李自成也被他的狠辣给吓到了,这是要把京城文官赶尽杀绝的节奏,这样他就真的是自绝于天下,再也没有文人士子敢投降于他了。
    “好,反正朕也活不下去了,总不能让弟兄们饿死,叫黄虎不要再拷打了,直接全部杀了。给我随便安个罪名抄家!七千万两白银!朕要了。”
    “诺!”
    李岩似笑非笑的看着大顺天子,其实他还有一个不知道该讲不该讲的想法,山东那边还有个更牛逼的世家呢,他们家的银子真心不少,毕竟家里面二十万亩地呢。
    ……
    南京城内一处并不起眼的的小花园,曹鼎蛟和小太子还有皇帝陛下一起坐在凉亭里面饮茶。
    曹鼎蛟毕恭毕敬地说道:
    “陛下,此间事了,微臣也应该回大同了,于是想向陛下辞行,只是临走前,微臣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讲。”
    崇祯皇帝看着自己最忠心的臣子曹鼎蛟,于是抬了抬手说道:
    “有什么话就直言无妨,朕还会怪罪你不成?”
    曹鼎蛟眯着眼睛笑道:
    “陛下,我也算是想清楚了一点,只要北方还有利益可图,这些江南的世家一定不会放过这口肥美的鲜肉,夺人钱财者,如杀人父母。”
    崇祯皇帝微微扼首,笑道:
    “难不成你已经想出了解决的方法?江南豪商,世家,士绅其中的勾结实在是太深,连朕都动他不得。”
    皇权不下乡是大明父母官们给皇帝陛下的一道枷锁,归根结底不过是士权与皇权相争的产物。
    曹鼎蛟笑眯眯地说道:
    “既然那些走私贩可以卖粮食物资,那咱们也可以卖呀,只要不是武器什么的,咱们通通可以卖!
    经大同,直接走私到北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便宜更实惠,由咱们官方掌握民间的渠道。
    这种违法走私的利润就应该由我们官方直接占据,不对,应该是由内库直接掌握,到时候走私利润全部会流入陛下您的腰包,岂不是美滋滋?”
    崇祯皇帝有些心动的看着曹鼎蛟,言道:
    “这样不好吧?咱们这样坐视流贼做大,岂不是与虎谋皮?要是有一天遭到了反噬……”
    曹鼎蛟笑着说道:
    “陛下,咱们只出口粮食和生活物资,又不走私军事物资,况且大顺现在必须要有粮食才能够稳住大军。
    这样才能帮咱们顶住辽东的压力,就算咱们不卖粮食,也总会有人变着法子去卖粮食。
    陛下,您是想要这些银子流入别人的腰包,还是让这些银子流入自己的腰包,用它来招兵买马!重振大明,夺回失士呢?”
    崇祯皇帝看着曹鼎蛟眼神之中流露出来的金闪闪,无奈的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朕终究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都怪你曹鼎蛟带坏了朕。
    崇祯皇帝笑道:
    “鼎蛟,朕已经抽调了精干人马前去山西组建北伐大军,而且新上任的总兵还有巡抚,以及山西总督人选已经确定下来了,想必不会让你失望,朕就在这里先卖个关子,你倒是猜猜都有谁呀?”
    曹鼎蛟:……陛下,咱们能不能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啊,你这样说话说一半真的是让人难受啊。
    曹鼎蛟很幽怨的看着崇祯皇帝,小太子在他旁边捂着嘴轻笑,并折腾着曹鼎蛟的袖子言道:
    “师傅师傅,咱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崇祯皇帝也幽怨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儿子大了,不跟爹亲了!反而跟一个外人亲了…
    s:后续更精彩哦,还有三更……
    求推荐票,可还行

第一百零七章祖大寿与祖家(4更第2更)
    曹鼎蛟又陪着太子殿下,还有崇祯皇帝吃过了午饭,这才出了宫门,不知为何。
    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小菜,却吃得格外的有滋味。
    有曹鼎蛟在现场陪着崇祯父子俩吃饭,皇帝和太子吃得特别香,每次都能多吃一两碗,或许是被某人的吃相带动了。
    曹鼎蛟刚出宫门,参将祖宽早已经是恭候多时,虽然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可是他还是特别听从祖大寿祖总兵的命令。
    毕恭毕敬的守着曹鼎蛟的出来,这是祖大寿亲自点名要的人,他自然是十分的上心,要不是宫里面派人把他接进了皇宫,他早就把曹鼎蛟带回祖府了。
    曹鼎蛟跟着一起来到了祖府,祖家号称是辽东第一将门,自从李如松战死之后,祖家就成了气候。
    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
    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因为这件事,让祖大寿和崇祯皇帝之间其实出现了一丝很大的裂痕,边军将领不听调令,却听从地方总督的命令,这让崇祯皇帝如何能不恼火?
    祖大寿崇祯二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京师,后世甚至在崇祯十四年前,崇祯皇帝屡屡召见,依旧是托病不出。
    虽然祖大寿最后投降了清兵,可那也是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弹尽粮绝,就连援兵洪承畴也被击败俘虏,所以不得不投降了清兵。
    可是,在他投降之后的就没有再出山了,洪承畴要是玩的风生水起。
    ……
    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由此可见,祖家还是值得信任的。
    曹鼎蛟跟着祖宽一起进了祖府的大门,很快就接到了祖大寿的热情接待,祖家一些重要的人员也在。
    随着祖大寿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
    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
    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不过现在辽东都完了,他们也只好跟着在南京城练兵了,原本的辽东大军也改成了禁军,从十二万人马扩充到了二十万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