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隆恩,草民便是粉身碎骨,也难以相报!”诸葛玄激动地又向高铭行了一礼。
看到这一幕,众人皆是开怀一笑。
但开怀之余,房玄龄微眯双眼看着诸葛亮,赞叹道:“这孩子思绪飞转之快,实在是匪夷所思,在下从未见过如此神童。”
高铭微微点头,然后微蹲身子与诸葛亮平视,说道:“孔明,你既然如此聪慧,那你今后可愿跟着这位军师先生,学习文韬武略,将来学有所成,为我大齐建功立业啊?”
诸葛亮天赋之高,千古罕见。
若是能跟着房玄龄这种顶级智者学习文韬武略,将来再找几位智者将帅教导,说不定他将来能超越历史上诸葛亮所取得的成就。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有些意外。
“如此甚好,你若能跟房军师学得个一年半载,那便足够你今后有所成就了。”诸葛玄回过神来,一脸欣喜的看着自己的侄子。
他做梦都没想到,非但自己能从虎穴狼窝里面活着出来,而且叔侄两人还都被高铭所器重任用。
诸葛亮心中欢喜,随即满目诚然地对着房玄龄,便拜道:“匡扶大齐江山,荡平九州叛乱,扫清外族祸端,乃亮一生所愿!先生在上,受学生一拜!”
“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胸怀抱负,望你刻苦增强学识,日后不负殿下厚望!”
房玄龄听着诸葛亮那激昂的肺腑之词,眼中除了惊奇,还有深深的欣慰。
高铭看着这三人,暗暗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此番没见到其兄诸葛瑾的身影,但总算把未来名震一方的诸葛卧龙,拉到了自己的麾下。
只要好好培养,眼前的这个少年诸葛亮,在三五年后就会成为出帅入相的全面型人才。
。。。。。
在探望完诸葛玄之后,高铭便回到了自己的阁房。
因为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那便是系统升级后的相关事项。
关上阁门后,高铭倒了一杯茶,然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向系统发送了信息。
“帮本宿主查看一下,升级到了三级系统,具体有哪些功能?”
“三级系统功能如下:
1、宿主可以召唤上限达到封顶值105
2、召唤区间将合并五个召唤区间,宿主无需再选择召唤区间,范围囊括至后世所有人杰
3、宿主可以任意指定特长进行召唤,如箭术值、医术值、诗力值等等特殊型人才。”
看着系统的回复信息,高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果然和自己设计的系统一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出入。
唯一的的差别,就是以后不用再选择召唤区间了。
“三级系统并非终极系统,后期在累积经验过程中,系统还会再次升级,经验数值暂时无法显示,请宿主注意查看。”
当高铭觉得不会再有意外的时候,系统又发了一则信息过来。
高铭饮了一口杯中之茶,不禁问道:“那也就是说,在某个不确定的经验阈值下,系统还会再一次发生进化,到时候还有开发出新的功能吗?”
没有一丝迟疑,脑海中的系统果断回复道:“理论上来说,宿主的想法是成立的!”
(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苟安密信 白毦军现
临淄城,总兵府。
青州牧刘弘在刘备的劝说下,由李信护送,已经退往了青州沿海的黄县一城。
此时临淄还剩下刘备和一万大军。
经过数日的调养,刘备臂膀上的箭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而且在折损了徐盛这一员大将之后,刘备痛定思痛,开始没日没夜地操练军队,准备再图反击。
此刻刘备正站在关城上,满目欣慰的看着校场上,那来回迅烈冲杀的士卒。
那每个士卒的战盔上,都插了一根白色的羽毛,个个目光坚毅如炬,手中刀枪出击如风。
这便是刘备最为精锐的兵种——白毦军。
当年刘备仅凭三千轻骑白毦军,就击破了为数八千的赤眉死士。
那一战之后,白毦军便扬名天下,赤眉军见到白毦军无不闻风丧胆。
只见白毦方阵前为首的那员将领,一袭玄甲,手执一杆玄铁长枪。
往来厮杀,迅捷如风,刚烈如火,好不利索。
此人正是青州四虎之一,善兵之将——陈到。
“这些日子来,将士们的士气已然恢复不少,想必此时高铭的齐军,还踱步于高苑城前,不知进退。”刘备一脸自信地对着身旁法正说道。
这段时间的调养,法正脸色已经红润了不少,他微微点头,回道:“主公所言甚是,那高苑太守孔贤身负儒尊之名,虽然只有两千守军,但却比寻常将军守城更为牢固。”
“高铭小贼若是胆敢进攻,则必招致天下仕子的抨击,民心尽丧。但倘若他不攻城,那他就难以安心逾越这座要城,直接来我临淄城前,届时很容易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听了法正的话,刘备脸上又隐隐浮现几抹难堪,愧疚道:“孝直所言甚是,不过连日来,只要一想到那次没有听你的话,导致梁山泊失利,我就寝食难安啊。”
说罢,刘备一拳重重地轰在城墙上,满脸的不甘后悔。
“胜败乃兵家常事,主公何必妄自菲薄。”
法正拱手坚定道:“那高铭连高苑城都难以攻下,只要拖到我军士气恢复,到时候一举反击雪清前耻,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不错!”被法正这么一说,刘备脸上的黯然瞬间一扫而空,又重新燃起了熊熊的野心。
刘备拳头紧攥,目视西方的东平城所在方向,喃喃道:“高贼,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拿你的首级来给我大军出师祭旗。。。。。。一定!”
话音方落,刘备的侄子刘琦,匆匆跑上关城,一脸凝重道:“禀叔父,高苑城已经被齐军攻下来了,太守孔贤身死城下!”
“什么?”
正当两人谋划蓝图时,这个消息的传来让刘备一脸的壮志雄心,轰然瓦解,不可置信地看着刘琦。
这个消息太过出乎于刘备的意料,以至于第一时间时刘备洠Х从齺恚秀币晕约旱亩涮砹恕
“主公莫慌,那高贼强攻高苑城,那城池沦陷是必然的,但齐军招致天下仕子唾骂也将是必然的!”法正略微沉吟,捋着须髯默然地分析起来。
“不是啊军师,那高铭是兵不血刃拿下高苑城的,他当着三军将士和天下仕子的面,变出了金乌异象,然后当众提出儒道新解,硬生生地把孔贤给气死了。”
“现在天下仕子,无不唯高铭此子马首是瞻,都在传他是圣人转世,天道王师呐!”刘琦重重地摇了摇头,把传来的消息一一说给了二人听。
“你说什么!?高贼能召唤苍穹异象,还把孔贤骂死了,最后成了圣人转世?”刘备脸上的惊奇之色更加浓重,满目的匪夷所思。
“不可能。。。。。。装神弄鬼,这必然是此子的障眼法罢了,这世上怎么可能有人能操纵天意,简直是笑话!”法正坚定的摇头说道,但他那深陷的眼眶中,也在不经意间掠过一瞬惊奇。
因为早在这件事之前,他就听闻过一些相关高铭的鬼神论谈。
说他能号令地震,以几千人就击溃郭尚的两万精兵,而今他又操纵起天象,把当今的儒尊孔贤,活生生骂死在了两军阵前。
这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叔父也不必担忧,侄儿这次除了带来这个坏消息之外,还给叔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着,刘琦赶忙从兜里掏出一纸书信来。
那张信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刘将军亲启,表甥苟安。”
是刘备的表外甥,也就是高苑城副将苟安的来信。
刘琦把那封信递给刘备,补充说道:“叔父,这封信是高苑城沦陷后,苟安假意投降齐军后,冒死从高苑城传出来的。”
刘备有些惊奇地接过那封信,随即拆开信封,拿出那张信纸,上面写着几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明晚子时,齐军押粮队伍,会在东平城和高苑城之间的逍遥谷中通过。有护军八百,守将张辽,望姑父悉之!”
看完那张信纸,刘备脸上的惊奇之色慢慢沉了下去,转而渐渐扬起了一抹狂烈的笑色。
“想不到我这外甥,非但人没事,还打入了齐军内部。。。。。。”刘备冷笑着,把那张信纸又递到了法正的手中。
法正接过信纸扫了一眼,眼眸中掠起一丝诡厉的寒光,笑道:“苟安这道密信,实乃天助我大军也,可以为主公扭转乾坤,将大局反转!”
旋即法正一拱手,开口道:“主公请想,只要明晚截了齐军的粮草,然后直接我们先发制人,全军出动,将高苑城团团围住,那时情况会是如何。”
此时正逢寒天时节,北方农田结冰,僵硬难松,地里根本长不出粮草来。
而且高苑城本就是礼法之乡,主要的粮食都靠外城供给,何况高铭也绝不可能弃城而走,拱手把高苑送给刘备。
所以只要截了粮草,再派兵将高苑城层层包围。到时候只要围而不攻,同时防备住东平城的齐军。
届时彻底割裂高苑城和外面城池的联系,待到城中粮绝之时,在城中百姓民怨沸腾之下,高苑就会不攻自破。
之前刘备是一筹莫展,只能苦练士气,以图再战。
但眼下有了苟安的这封密信,趁齐军还没反应过来,那这就成了千载难逢的突袭时机。
在法正的提醒下,刘备眼中波光鳞动,已然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下一刻,刘备拔出腰间佩剑,直指高苑所在,厉然喝道:
“明夜子时,三千白毦军全部出动,势必给我截断齐军的粮草!”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陷阵死士 何惜一战
高苑一战,齐军奉行的战略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
因为沿途粮草都可以不停从东平城补给,而今已经攻下了高苑城,那大部分的粮草就必须尽数补给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古者有云:“民以食为天”。
何况是对于军队来说,那粮草更是灵魂所在。
没有粮草,军心就会涣散。没有粮草,军队就会混乱。
所以为了保证这一批粮草的安全抵达,高铭派张辽来亲自押送。
虽然张辽随行的士卒只有八百,但那八百人却都是张辽精心训练上百遍,十里挑一的勇士。
高铭借用三国中高顺典故,还亲自将其赐名为“陷阵营”。
而在高苑城和东平城之间,有一条必经之路。
这个地方左右都是荒坡丘陵,中间是一条陇长的道路。
整个地势呈一道咽喉状态。
尤其是在夜晚,如不注意,根本看不清道路口会突然出现什么东西。
传闻当年鬼谷子曾在此地隐居过一段时间,故此地名唤逍遥谷。
。。。。。。
月明星稀,北风如刀。
在那苦寒的逍遥谷之地,正有一支人数约莫八百的运粮队,从峡口缓缓进入。
一面面“齐”字战旗,在冷冷月光下,显得格外冰凉。
这是运往高苑的齐军粮队。
张辽一袭玄甲,背披灰袍,手里斜拖着一柄新造的钩镰长刀。
在月光下,他那如刃的鹰目之中,寒光迸射,鞍下战刀杀气凛然。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时无刻感受着周边一切的风吹草动。
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这车粮草对齐军继续东进临淄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在他身旁,还有另外一骑。
马上那人正东张西望,嘴角还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满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
此人便是高苑城的守城副将——苟安。
在武安国和孔贤死后,苟安带着满城上下,在齐军进城时,一起投降了高铭。
这次也是他主动请求给张辽押粮大军引路,张辽见他投降真诚,就让他随行领路。
本来需要五日的路程,在苟安的捷径下,齐军两日就已经从东平城满载粮草,在回来的路上了。
因为苟安的捷径有效,所以张辽也没有对苟安太过于防备。
“将军,张将军,慢点走吧。。。。。。都赶了一天路了。”摆弄几下脑袋后,苟安佯装着一脸疲惫地跟张辽说道。
张辽甚至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冷冷道:“你若累了,在后面慢慢赶路便是,此乃军机要务,多一刻耽搁,就多一分危险。更何况此处地势险要,为防变数,岂能放慢脚步?”
“切。。。。。。待会有你好看。。。。。。”
看着张辽那副冷绝若冰的态度,苟安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