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是经过大清洗,不仅那些贪官劣绅被处理,也把牢房里的罪犯一并拉到工地上做工,因材施用。若是实在不能以工代罪的,便让其家人代工人心慌动时也是一个更好的警醒。
    清洗之后,所有的陈年卷宗账目等等全部一律封存,重新开始新的账目和建档。
    所以新任官员并不需要传统的交接以及规例束缚,所有一切都按照新办法的律法和诏书行事。
    借此机会,梓箐开始一点点的对地方从农业生产到学堂兴办,等等,一系列的改革。
    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没有繁缛的官僚制度,天空一片清明。
    回过头,梓箐将先前就调查的待命进士举子的人选拿出来,然后密信回宫,让朱熙以诏书行事颁发下来。这里的事情就算了结。
    梓箐对朱七说道:“我门准备回都吧”
    朱七恭敬应诺。
    这近两年从北往南,历经数十个州县。如果说一开始他们觉得杨安拿的这份圣旨是皇帝如以前那般任命的钦差,他们也只是例行公务去保护对方。
    可是当时到的第一个县,正遇上十年难遇的大旱,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在皇宫中听到这个杨公公与仙人有缘,还懂得仙术,心中便有戏谑拿乔的心思。便提出“既然你懂的仙术,为何不为民祈雨”记得当时她二话不说便带着皇诏登上高塔祈雨。顷刻间天空便乌云盖顶,大雨淅沥沥落下人们大呼老天开眼。
    祈雨之后,她告诉民众,这是皇帝的圣旨祈下的雨,并让他们待雨停农闲后一定要记得在山坡上挖了蓄水池,在田间也要挖排洪沟等等而后直接告诉民众,天旱,皇帝拨了赈灾粮,每家每户按人头分配
    他们不知道雨为什么下了,大概真的是她有仙术,亦或者是巧合。至于那赈灾粮食,她只说上苍垂悯,赏的。
    就从这一件事看得出她并非是一个为自己沽名钓誉的人。
    而后有经过有洪水爆发的地方,便组织人员救援赈灾,然后也以朝廷的调令将那些判处的犯人一律押来修建房舍,将灾民难民安置起来,然后组织开挖河道而那些粮食就像她说的那般,上天赏赐的,只要有灾难地方,就有粮食。那么多的天灾人祸,若是像以往那般上报给朝廷,等一层层审批,即便朝廷赈灾,拨下来的粮食,至少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到灾民手中,那时死去至少大半,而剩下的人能拿到赈灾粮食十之一二就算不错的了
    这些都是朝廷秘辛,他们什么都知道。不过他们是皇帝的人,他们是不会将这些事情说出去的。身为奴才的首要素质便是,该说的不该说的一定要拎清。
    闲话少叙,总之一句话,如果说一开始的“保护”还有监视和防备的意思在里面,那么经历这些事情后,他们已然被杨公公这样的旷世大义所完全折服了
    他们将一路上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了皇帝,这也是皇帝到了后来才会变得真正的“悠闲”,才会对于梓箐发回的官员刑法名单直接照单全收,盖上玉玺。
    至于兵权,梓箐一开始就有所准备,皇城御林军和锦衣卫的兵权都在皇帝手上,两京的兵权在胡为恩手里,其余的,兵符也被皇帝握着,所以那些官员们不管如何上蹿下跳,只要不是兵变,皇帝就缩在他的皇城中,梓箐有锦衣卫做幌子,谁也奈何他们不得,真的说的上是为所欲为了。
    所有原本固若金汤的官僚制度被梓箐从根本上解除掉,什么尾大不掉,什么结党营私,不过都是人为在其中作怪。将那些人全部清除掉一切都引刃而解。剩下便是轮到清理那些“大臣”了。繁复的规则下诞生出超出他们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服务他们的人。
    一个朝廷命官下面所养的人至少都在五十个以上,这还是最“清廉”的。
    最简单的一家人,上有父母甚至祖父母,中有兄弟姊妹,下有子女。兄弟姐妹少则三五个,若是父辈还有姨娘小妾等庶出,更是多达十多个。身为官员,大明国明文规定,三品以上就可以有一妻三妾开枝散叶,生养子女更是越多越好。而后便是依附他们而生的奴仆,从体面的管家掌事到普通的丫鬟小厮,长工,佃农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的开销可以说都是系于一个官员身上。
    要养活这么大一家子人,迎来送往,再想过的光鲜体面点,不贪污,不结党,何来的银子
     t1706231537
第1376章 土鸡瓦狗
    
所有的一切资源都是来自土地,来自百姓。
    那些苛税以及百姓身上压榨而来的财富,归为国库,从地方到朝廷,一层层的上报,变成一本本账册,如同水过沙土,都是被这些结党的官员一层一层盘剥掉。自然,到了皇帝手中到了国库所剩无几。
    恰好这个朱熙是个闲散的一心想求长生的皇帝,自以为将身边的太监当成家人,朝堂当成自家客厅,以人情来体谅他们的“不容易”,却忽略了自己不是一个皇宫的君主,而是天下万民的君主。
    这才让那些官吏的盘剥变本加厉,年年苛税加重,偏偏国库中还年年亏空
    若不改革,民变、天灾人祸、外患,灭国是指日可待
    而且根据原剧情中来看,朱熙死后,新任君主立马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才让这个已然被虫蛀千疮百孔的国家苟延残喘下去
    虽然原主后来跟着他的师傅李怀仁公公去皇陵值守,不过对外界的信息仍旧知晓一二。那一场旷世持久的改革牵涉进去的人达到数万之多,当然,其中有那些政党之间的党同伐异,总之,就没有不血流成河能够改革成功的。
    革,割除。本来就意味着杀伐。
    不过以一个政党之外的人眼光来看,最遭难的还是百姓。那些被屯的田地仍旧掌握在权势者手中,只不过换了个人而已。他们的苛税依旧繁重,每天披星戴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所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财富仍旧被那些臃肿的官僚一层层如同西沙淹水般吞没掉了。
    可是,现在梓箐直接掠过中间那一场艰难的改革,将他们贪污的根基直接铲除掉。
    没有地方上官员对百姓压榨盘剥,没有地方对他们的上供,何来除了俸禄之外的收入
    所以,自从梓箐开始拿着圣旨开始对全国进行大清洗之时,他们就在开始运作了。不过他们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进言,参本。只可惜现在皇帝整天将自己关在太和殿修炼长生之道,如果说以前他们觉得皇帝昏聩无能,他修炼任他修炼便是,正合适自己扩大势力聚敛钱财。可是现在,梓箐对他们的财源进行了釜底抽薪,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皇帝,消除这个忤逆太监。
    比如功高震主,比如藐视皇上,藐视律法,叛变等等,但凡能想到的罪名都按到梓箐头上了。
    随便哪一条拎出来都是诛连九族的滔天大罪。
    只可惜这次不管他们以怎样的忠言和苦口婆心的谏言,所有堆积如山的奏章,皇帝竟然当着他们的面焚烧了。
    他们也试图将所有势力联合起来,进行逼宫。
    只可惜,那些势力才刚刚蠢动起来,就被瓦解掉了
    由此,他们才感觉到真正的恐慌。
    梓箐以帝王制建立起来就绝无仅有的高调,凌驾在律法,朝堂,甚至是帝王之上的果决方式,对整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清理。
    梓箐是个明白人,自己之所以能如此顺利,都跟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有绝对关系。
    梓箐感觉很心安的是,皇帝始终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还有那么几个忠诚并且有自己坚定原则的并没有被政党利益冲昏头脑的忠臣将领。所以,不管这些人如何蹦跶,撺掇,他们并没有对自己采取任何限制行动。
    而对于那些只知道八股文章,纸上谈兵的官吏来说,没有兵权,他们最多只有自己的“家丁”,终究无法与锦衣卫相抗衡。
    再则,梓箐现在身手以及金手指,足可以让她在这个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世界中横着走。不过,做什么事都有一定底线,她并不想让这个有着完整法则的世界带着太多的杀孽。所以才会采取以工代罪的方式和平过渡。
    皇都陷入一片极度的恐慌之中。
    在这个一根窗棂掉下来都能砸到几个朝廷的三品大员的皇都,有一种很神奇的人际关系模式,不管是敌对还是朋党,可是彼此间的姻亲关系盘根错节。所以他们一方面在内部彼此相较高下,同时也一直对外有种无比的优越感和排斥。
    曾经是让皇帝都很头疼尾大不掉的大难题,可是没有这些股肱之臣,国之不国,君不为君,君便是建立在臣民之上的。所以,即便政吏是最大的难题,可是数千年的数十代王朝仍旧乐此不疲地代代传承了下来。
    嗯,还有太监文明。
    而现在,对于皇都的人来说,曾经所有繁华奢靡的,高级的上流社会的优越感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连续一年多没有收到额外的“供奉”了。
    没有从旁收获的供奉银子,仅靠那点每年一百多石粮食的俸禄,怎么能养活那么大一家子所以整个大家族都陷入无比艰难的境地。甚至已经到了变卖家产,首饰,店铺,田产等等来维持日常开销。
    不过这终究不是个事儿啊,于是又不得不遣散一部分杂役可是仍旧有那么多的姨娘,小妾,家丁莫说给月例钱,吃穿总需要吧。
    到了最后,连这也无法保证了,于是将更多的仆役遣散,让曾经还可以称为“主子”的姨娘小妾们来充当奴仆的角色。当然,她们本来就是奴才,不过在体面人家她们仍旧算得上是半个主子。而现在则完全沦为奴才了。
    没有闲钱来支撑他们所谓的“规矩”,规矩自然也就散了。
    从一个制度中进入到新的规则之中,恐慌是在所难免。
    于是乎就有了梓箐看到的眼前的一幕。
    啧啧,梓箐从来没想到这么一个皇城之中会有这么多“大臣”。
    梓箐看着皇城外面跪着的乌压压的人,很是惊愕了一番
    她下意识偏头看了眼朱七,朱七正好也看向她,神情漠然的说道:“这些都是皇都中的大臣官员们。”
    梓箐不由得吞了吞口水,问了一个很白痴的问题,“这大冷的天,他们跪在这里干什么呢”
     t1706231537
第1377章 带你飞
    
呃,你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吗
    朱七微微一怔,如同万年冰霜的面容,唇角竟然微微翘起,旋即收敛起来,仍旧一本正经地应道:“他们是在这里求皇上死谏的吧。”
    梓箐哦了一声,“死谏是不是皇帝不答应的话他们就一直在这里跪到死唔这么多人求,一定是民生大计,很紧要的大事吧”
    朱七嘴角不自然的扯了扯,心说,这一切不都是你弄出来的么,现在装傻白甜说风凉话不过这些人也的确该好好收拾一下了,就没看见几个是干了点啥实事的偏偏一个二个还架子大的很
    朱七朝梓箐很是认真的点点头“应该是吧。”
    这里不下十万人之众吧原本都是皇城中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是需要乘轿骑马的大官。
    梓箐在心中默算了一下,皇城中最多两三百万人,而有头有脸的官员就占了这么高的比重。那么那些剩下的人呢都是服务于他们的。
    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繁复的“规矩”都是那几十个州县的百姓用民脂民膏供养起来的。
    这些人将皇城外面所有空的地方全部跪满了,朱七等人上前,想分开一条路来。
    已然跪的麻木的人感觉到身边异动,偏头一看竟然是锦衣卫,立马瑟缩地往旁边倒去。他们现在已然是惊弓之鸟,一生功名利禄都系于这一身官袍上了,再加上锦衣卫身上煞气冲天,更是畏惧地往后缩。
    跪俯的人群有了细微的骚动。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一般,小小的涟漪瞬间波及到整个场子。
    他们下意识朝朱七等人身后扫了一眼,一个太监
    所有太监都跟皇帝在皇宫中,现在还有在外面的除了那个“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太监杨安是谁
    的确如此,以往的钦差拿了便宜行事的圣旨,还不是要顾及所有的关系
    偏偏这个杨安却不识好歹,真把自己当成天子了。
    对了,现在回来了,正好跟皇帝参一本,打杀了这个藐视皇帝和律法的阉党
    不过心中的怨恨杀意还没来得及宣泄出来,被恐惧和悲戚所取代。
    有人喊了一声:“是杨公公是仙人弟子回朝了,求仙人开恩啊”
    “求仙人开恩,悲悯苍生”
    于是整个皇城都充斥着“仙人”的声音。
    “仙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