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日报还好说,市里的日报晨报晚报都市报,留给市内新闻的版面肯定更多,一份报纸多的不说,二三十件新鲜事总要写。
  而新闻都是要讲时效性的,刊登的基本都是一两天内发生的事,不同报业的报纸也就算了,同一个报业的不同报纸,内容重合度肯定不能太高,否则一份报纸能搞定的事,群众为什么要买那么多?
  临江市内那么多报纸,加起来少说要写七八十件新鲜事。
  可临江就是一座普通的省会城市,每天哪来那么多新鲜又稀奇的事登报?哪怕最近有中高考,也不可能占满暑假两个月的版面吧?
  而且程蔓觉得,高考理科全市前三加上报辅导班一年反挣一千块,两件事结合起来也挺有噱头,蹭一蹭高考热度,说不定能博个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就算何子明分数估高了没进前三,奖金也减半,争取不到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板块也行啊。
  最多她到时候拿着报纸去招生,挨个指给家长看,总会对招生有帮助的。
  程蔓说道:“记者来不来采访,这事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联系,只要你们愿意接受采访上报纸就行。”
  何母思索着问:“如果我们不想上报纸,这奖金是不是就没有了?”
  “那倒不至于,但金额肯定没那么多…………”程蔓看了眼何子明说,“进市里前三奖金两百,前十奖金一百。”
  何母沉默下来,转头看向儿子。
  何子明犹豫的倒不是上不上报纸,他觉得上了也不是坏事,甚至觉得这段经历对他以后找家教工作可能会有帮助。
  他思索后问:“接受采访时,需要我多说辅导班的好话吗?”
  “你愿意当然是最好的。”
  程蔓当然不会客气,她花钱就是为了给辅导班打广告,记者采访时何子明来一句都是学校老师教得好,那她才要吐血。
  但她不想广告打得太明显,顿了会又说:“但你也不用说得太夸张,适当夸一夸老师尽心尽责,教学水平好就行了,哦,我们辅导班考前押中好几道题这事,你也可以提一提,最好是自然一点。”
  何子明点头道:“我明白了。”
  “那你是同意了?”
  何子明想他应该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上报纸对他又没坏处,而且有了这笔奖学金,他妈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过自己的人生。
  她为自己妥协了半辈子,现在,该他为她的未来努力了。
  ……
  跟何子明谈好后,程蔓没有急着联系《临江晚报》的记者,同时也不忘叮嘱他们母子不要走漏风声。
  母子俩想到那笔奖金,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程蔓继续带着高珍等人奔波于各家属院,忙碌招生的事。
  何子明则在大院里找了几份家教工作,虽然课时费很低,但想到可能有的那笔奖金,他的心情十分平稳。
  忙忙碌碌中,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就到了出高考成绩的日子。
  这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高考成绩都是先传到各市教育局,教育局再把分数条传到各高中。学生想知道高考成绩,分数出来后去学校找老师拿分数条就行。
  出成绩这天是周三,因为情绪波动大,前一天晚上何子明几乎没怎么睡,早上天没亮就醒了。
  出门时他眼睛下方一片青色,路上碰到的人见了都会忍不住问一句「昨晚没睡好?」然后善意地笑一笑。
  等到了学校,还没进去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和全市全省排名,因为学校在大门口拉起了横幅。
  ……
  程蔓这天也醒得很早,以至于陆平洲洗漱完回到房间,看到她坐在床上后,特意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往外看了眼,然后有把窗帘拉上。
  程蔓见了有些莫名,问道:“你干什么?”
  陆平洲一本正经道:“我看看今天太阳从哪边出来。”
  程蔓瞪眼:“不要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阴阳怪气!”
  陆平洲坦诚道:“我知道你能听出来才这么说。”
  “这日子没法过了。”
  怼人的时候挺硬气,媳妇一生气,陆平洲就怂了,迅速滑跪道:“我错了。”
  其实陆平洲知道程蔓为什么起这么早,也知道她现在的心情挺紧张,所以才耍贫想让她转移注意力。
  嗯,办法挺成功,就是火力全被吸到了他自己身上。
  抱着人哄了好一会,眼见时间不多,陆平洲才匆匆换衣服,当然出门前也没忘记给媳妇一个拥抱,摸了摸她的头发说:“我相信你不管干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加油。”
  程蔓闻言,忍不住抬头亲了他脸颊一下。
  陆平洲得了好处就想进尺,但被程蔓一巴掌捂住嘴巴:“赶紧上班去!”
  “唉——”
  陆平洲长叹一口气,转身往外走去。
  有了这个插曲,送完程程到辅导班时,程蔓的心情很不错。而等到她拿到何子明送来的分数条,心情就更好了。
  何子明总分考了六百一十八,全校第一。
  程蔓看完分数条,抬头问:“全市排名多少知道吗?”
  “知道。”
  何子明到底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性格再沉稳,这会也不禁喜形于色,话没出口就笑开了:“我全市理科排名第二,全省理科排名第三。”
  “嚯!”
  送走何子明,程蔓把辅导班的事一交代,就直接骑车回了家,翻出之前找燕敏芝要到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后笑着说道:“于记者您好,我这边有个新闻,想找您约个时间聊一聊——”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明天见……
第123章 搞营销
  如果是平时, 接到电话说有个新闻想跟自己聊聊,于东肯定要跟人约着见一面。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高考出分第一天!
  其他时候不好说,但在这一天里, 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否则什么都不如高考出分重要。
  而一个普通群众打来电话, 要跟他聊的新闻, 跟国家大事当然没法比,也不太可能是什么恶劣事件,否则消息应该是从公安局传过来。
  八成是鸡毛蒜皮大小的事。
  但于东也没一口拒绝对方,如果这事没他想的那么鸡毛蒜皮, 等高考热度过去,还是能拿来写一写充版面的。
  当然,前提是这事没那么鸡毛蒜皮, 时效性也不能太高,否则高考热度还没过去,这事热度就过了,那还有什么写的必要?他们报纸虽然却新闻, 却也不是什么过期事件都值得占版面的。
  于东心里想着,随口问道:“高考成绩今天出来, 我很忙的, 什么事得约出去当面聊啊?”
  电话那头的程蔓听了并不着急, 语带笑意道:“其实这事跟高考出成绩也有关系。”
  于东疑惑问道:“有什么关系?”
  “准确来说, 这件事跟今年立刻考了全省第三的学生有关系。”
  其实每年高考出分时期的新闻热点都大同小异, 头条头条本科专科分数线, 就是全省、全市状元姓甚名谁, 再不然报道学生去学校领分数条的盛况。
  但这并不是说考了第二第三的学生没人关注, 基本前十来自哪个高中的, 都会捎带着报道一下。
  如果考了前十的学生愿意接受采访,各大报纸通常会愿意给一个版面。要是接受采访的同学很有故事,比如家庭条件特别差,又比如自身经历特别励志,头条头条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听到这话,于东的表情立刻变了,问道:“请问您是学生家长吗?”
  “不是。”
  “那您是?”
  “我是学生辅导班的老师。”
  “辅导班?”于东神情迷惑起来,“你能跟我说说是什么新闻吗?”
  “电话里一时半会可能说不清楚,我觉得当面聊比较好。”电话那头的程蔓说道,“不过您放心,这个新闻不着急,我知道您这几天会很忙,您一周内能跟我见面就行。至于新闻大小,这么跟您说吧,我的目标是本地新闻的头条。”
  不得不说,程蔓最后一句话勾起了于东的好奇心。
  本地新闻虽然不是主版块,但头条都是留给重要新闻的,像今天出高考成绩,头条肯定是这件事。
  如果这两天能有人采访到高考状元,估计也能上个头条,再往下就要看故事够不够吸引眼球了。
  难道考了全省第三的这名同学的过往经历很有故事?
  不对,如果是过往经历,联系他的应该不会是什么辅导班的老师。而且她刚才也说了,上头条是她的目标,而非学生本人。
  好奇,太好奇了!
  于东当了七八年记者,从来都是他勾别人的胃口,今天却被别人吊起了胃口。
  但于东也知道,有的人为了吸引眼球,会故意说一些吊人胃口的话,可新闻本身并没有那么有价值。
  而且电话那头的人说了不着急,一周内见面都行……于东思索着说:“周六吧,周六我们见一面。”
  “行。”程蔓应道,又说了个饭店的地址和名字道,“您来这里方便吗?”
  “可以。”
  ……
  因为这通奇怪的电话,于东被勾起了对考了全省第三的学生的好奇心。
  于是这天分配采访任务时,于东没有像平时一样,抢着去采访最有可能上头条的省状元,而是主动申请去采访其他人。
  第一个采访对象自然是何子明。
  虽然他是理科全省第三,但第二是其他市的,这种新闻连头条都不一定能上,自然不值得他大老远跑去其他市。
  按照顺位,他的选择就两个,一是先去采访文科全省第二,二是先去采访理科全省第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他想去看看这个何子明身上到底有什么故事,能让给他打电话的人把目标定成上头条。
  只是见到何子明后,于东有点失望,这个学生身上实在没什么可发掘的故事。
  首先他父母双全,又是独生子,在家备受宠爱;其次他父亲是钢厂工人,母亲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没到卧病在床的程度,家庭条件谈不上很好,却也不算差;最后何子明从小成绩就不错,本身底子就不差,高三发奋,高考超常发挥考出全省第三的好成绩也没什么稀奇的,前后反差并不大。
  没有反差,写出来的新闻就没法调动读者的情绪,让他们心生期待,将报道从头看到尾。
  何子明的故事写出来,别说头条,能有个豆腐块大小的版面,都是主编看在他的面子上给的。
  那么问题来了,高考出分这几天新闻那么多,他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费心费神地写一篇没什么看头的新闻。
  难道自己被忽悠了?其实打电话给他的人手上根本就没有值得上头条的新闻?
  于东边思考边往外走去,一条腿刚跨出何家大门,他突然开口问道:“你上过辅导班?”
  何子明愣了下,点头道:“上过。”
  “程蔓,这个人你认识吗?”
  “认识,程老师是辅导班的负责人。”
  于东眼睛一亮,继续问:“前几天她打电话联系我,说手上有一条跟你有关的新闻,你知道这件事吗?”
  何子明面露惊讶,他没想到程蔓联系的记者,刚好是今天来家里采访他的记者。
  看到他的表情,于东心里有了数,想原来里面还真有事,试探问道:“她跟我约了周六见面,但没有说具体是什么事,你知道她要说的事什么事吗?”
  何子明当然知道,但程蔓叮嘱过,奖励仪式举行前不能对除他妈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这件事。而这笔奖金对他很重要,有了这笔钱,他妈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选择自己的生活。
  所以面对于东的询问,何子明避而不答道:“你见到程老师就知道了。”
  “好,我明白了。”
  ……
  周六中午,于东按照前往饭店。
  那是一家私人饭店,规模不算小,上下有两层,一楼是大厅,二楼主要是包厢。于东在前台报出程蔓的名字,然后就被服务员领到了二楼包间。
  包间并不算大,里面大概就五六平,摆着一张圆桌,对门开着一扇窗户。
  于东进门后,看到一个年轻女人坐在里面,不由面露惊讶。
  虽然通过电话那头的声音,于东判断出程蔓年纪不算大,但她的年轻程度仍然出乎意料,如果不知道她是一家辅导班的负责人,他以为她会是一名大学生。
  于东观察程蔓时,她也在打量他。
  他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估计三十上下,身高不是很高,胖瘦适中。这年代胖子其实不多,毕竟人们生活水平提起来还没几年,大多数人伙食都一般。
  相貌虽然普通,但看着挺有书卷气息,唔,也可能是因为他戴着眼镜。
  程蔓想着,起身说道:“于记者是吧?我之前跟你联系过的。”
  于东伸手跟程蔓握了下手道:“知道知道,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