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忍的,咱们是合作单位嘛,没必要闹得太难看,但可能是我太软和了,于巧娟越来越蹬鼻子上脸,当时我就想这不行啊,我就算学不到您的十分风骨,也不能任人揉捏吧?于是,事情就这样了……”
吴舜玉被程蔓这番话逗得直笑,说道:“你跟小陆结婚才多久,怎么说话跟他越来越像了?”
程蔓玩笑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吴舜玉又是一阵笑,但没批评程蔓,说道:“你说的不错,我确实希望在面对军属安置办时,你们能强硬起来。”
但小刘和邢晓红都不是这样的人,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还好,一碰上于巧娟,常常被气红眼眶。
她也嘱咐过她们不用怕,凡事有她,但两人在她面前应得响亮,到了于巧娟年前还是吃亏,胡搅蛮缠不过对方。
她又不好为这事专门去找陈主任说,因为听起来太像告状,而她不仅是妇联主任,代表的还有驻地司令,消息传出去,说不定会变成梁司令不满于巧娟的丈夫。
这次福利送过来,吴舜玉想到程蔓外柔内刚,脑子灵活也不怕事,就把这工作安排给了她。
事情发展也如她所料,程蔓没辜负她的期待。
吴舜玉没有继续考验程蔓,笑着说道:“你按照计划去做吧。”
程蔓眼睛亮起,起身鞠躬道:“谢谢吴主任。”
吴舜玉:“倒也不必这么隆重。”
程蔓嘿嘿笑:“那我回去干活了?”
“去吧。”吴舜玉说着想起来,“让小邢帮你一起去楼上搬东西。”
程蔓求之不得,乐呵呵地答应下来,把带来的东西统统带上,脚步轻快地退出主任办公室。
看到办公室门被带上,吴舜玉笑着摇了摇头,在办公室里坐了会,估摸两人搬完东西了,溜达上楼到陈主任的办公室,针对妇联两名干事上楼搬部队发的福利这件事做出解释。
她先复述了遍程蔓对上午工作的叙述,然后谦虚道:“我单位的小程来的时间不长,可能不太跟得上于干事的想法,所以工作中容易产生摩擦,为了避免影响到咱们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以后还是让她们分摊工作,一人一半比较好,陈主任你说是不是?”
陈主任能说什么?当然是点头说好啊。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听出于巧娟在故意折腾人,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以前没闹起来,工作也正常完成了,她也懒得说什么。
现在吴舜玉找上门,陈主任当然不可能替她说话,只是皱眉问:“以后都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
吴舜玉笑呵呵道:“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咱们两个部门在一个院子里,就算分开发福利,军嫂们也不会多走冤枉路,当然你们愿意把东西给军嫂们送上门也行,我们不怕被说。”
陈主任心里把于巧娟骂得狗血淋头,面上却和和气气:“看你这话说的,咱们虽然是两个单位,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算不跟以往一样合作,工作上的步调也最好一致,小于那里我会好好跟她说说,你放心吧。”
“我没什么不放心的,都是你们单位内部的事…………”吴舜玉也神色和煦,“我上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既然你没有意见,以后就都这么办了。”
陈主任挤出笑容说:“行。”
……
没有了于巧娟的指手画脚,下午一点不到,程蔓分到的福利就发了三分之一,剩下都是工作在家属院外的,吃完晚饭回来加会班应该能搞定。
晚饭是跟陆平洲一起在食堂吃的,虽然程蔓工作调到了家属院,但小夫妻仍不经常做饭。
做饭麻烦啊,中午就不用说了,两个小时休息时间,光吃饭加午睡是够了,但要做饭,肯定没法睡觉,不睡觉下午又疲惫,影响工作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晚上两人都是六点钟下班,回去洗菜切菜,饭做好都七点半了,已经过了最饿的时候,饭做好反而吃不下。
而且这个时间点,吃多了不但容易长胖,晚上还可能撑得睡不着,吃少了吧又感觉白忙活一场,不知道图什么。
还是吃食堂好,反正这年头没有地沟油,没有黑科技,食堂菜吃着也健康。要实在不想吃食堂,他们偶尔也会自己煮面条,又快又好吃。
因为福利没发完,吃完饭程蔓又回了妇联办公室,陆平洲不用说,当然是跟上。
期间程蔓说起上午发生的事。
在吴舜玉面前程蔓有所保留,提到于巧娟时态度克制,这会到了陆平洲面前,她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直言这人有病,拿着鸡毛当令箭。
陆平洲这人一般不背后说人,但见媳妇那么生气,便同仇敌忾道:“这个于巧娟是不太行,但你做得很好,这种人不能惯,一惯就蹬鼻子上脸。”
程蔓点头说:“我也这么想,就跟她分摊工作了,本来担心主任说我,结果她好像挺支持,一看就是忍于巧娟很久了。”
“这人在你面前这样,到了其他人面前可能也是这态度,只是其他人没你强硬,反而被欺负。”
“是啊,下午我跟邢姐聊,才知道于巧娟以前没少用大帽子压她们,她们说不过,受了很多气。”
陆平洲沉吟道:“看来还是我媳妇最厉害。”
他话音刚落,办公室门口探进来个脑袋,是下班回来的军嫂,脸上带着隐秘的笑问:“我们没打扰到你们吧?”
程蔓吓了一跳,忙起身说没有。
探头进来的军嫂松了口气,直起身进门,而跟在她身后的会还有两名军嫂,脸上也带着笑,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陆平洲。
程蔓觉得他们刚才的话肯定被她们听到了,虽然有点窘迫,但好在他们没聊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便佯装淡定地指了指墙角放着的月饼礼盒说:“每人一份,拿了来这签字。”
三人走到礼盒前,东西都是一样的,她们没有细挑,每人拎起一盒,按照程蔓说的走到桌前签字,然后交头接耳地走出办公室。
刚开始她们还是小声交谈,走到院门口时可能是觉得离远了,大点声里面的人也听不见,说话便没了顾忌,学着陆平洲的语气说:“还是我媳妇最厉害!你们琢磨琢磨这语气,哎呦喂!”
恰好晚风拂过,将说话军嫂的声音送入了妇联办公室,里面两人听了个正着。
陆平洲:“……”
程蔓:“……”
这语气怎么了?至于这么激动吗?他/她怎么什么都没琢磨出来?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有红包,明天见……
第40章 下半年
这时候中秋节只放一天假, 当然也没有调休,不会发生节日当天放了假,过后让补回来的情况, 所以程蔓觉得还行。
中秋是团圆节,夫妻俩是去程家过的。
不过去程家前, 他们去了趟邮电局给陆父打电话。
陆平洲跟父亲联系并不频繁, 如果没有要紧事,他们两三个月才会通一次电话。
程蔓跟陆平洲刚结婚那会,跟他来邮电局给陆父打过一次电话,这是第二次。
中间隔了几个月, 又是没见过的人,难免有些陌生,除了吉祥话, 程蔓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聊了没两分钟话筒就被交到了陆平洲手里。
陆平洲跟陆父也没什么话好说的,两人都不是那种黏糊的性格,平时打电话就报个平安, 有要紧事才会多说几句。
因此话筒到陆平洲手里后,他也没说几句就准备挂断, 只是话筒还没挂上去, 里面就传出男孩的声音:“哥!哥!”
陆平洲将话筒举起来, 问:“平洋?”
嗯, 陆平洲弟弟叫陆平洋, 程蔓刚得知这名字时, 内心就一个想法, 她这公公目标远大啊!
陆平洋比陆平洲小十八岁, 他出生的时候陆平洲都上军校了, 读书时还好,有寒暑假,一年能在家待两三个月。
军校毕业有了分配,陆平洲就很少回去了,可能两三年回去待十天半个月,所以陆平洋记事后兄弟俩见得不多。
不过陆平洲回去的虽然不多,但大院里一直有他的传说。
虽然军区大院年轻一辈中,子承父业参军的不少,但陆平洲绝对算其中的佼佼者,二十六岁的副团,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人会觉得不对。
而且空军和陆军是两个系统,陆平洲爬到这级别,没沾过陆父的光。
所以在军区大院,陆平洲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隔三差五就会被人拉出来比较。
陆父也一直以他为荣,没少教导小儿子向大哥学习,所以陆平洋一直很崇拜大哥,每次他回去都会粘着他。
陆平洲这人呢外冷内热,他跟继母关系虽然一般,但没发生过矛盾,对陆平洋这个差了十来岁的弟弟也没有恶感,回去后也愿意带着他玩。
所以兄弟俩关系还算亲近。
反正从打电话时间来看,兄弟之间的话题比父子间多多了。
程蔓跟陆平洋也聊了几句,这小孩嘴巴很甜,嫂子喊得很亲热,又很自来熟,什么都能扯几句,还很有趣,逗得她咯咯直笑。
到后来陆平洲都吃醋了,从程蔓手里拿过话筒说:“电话费贵,不聊了。”直接把电话挂断。
程蔓又是一阵笑,说他小气。
陆平洲坦坦荡荡道:“我主要是想为咱们这个家省钱。”打电话当然不能算他的个人支出,得家庭公用账户出钱。
程蔓:“……”行吧。
打完电话两人又去了趟供销社,买了点糕点水果,这钱也是从公用账户出,但陆平洲没小气,水果都是两斤两斤的称。
糕点就没那么豪气了,两人每月总共就那么点糕点票,程蔓又很喜欢囤饼干点心,只能省着用。
反正他们把部队发的月饼也带上了,提的东西看起来不寒碜。
买好东西,陆平洲骑着车载程蔓回机械厂职工院。
今天回娘家的出嫁女不少,从大门到二十七号院这一路,时不时能听到鞭炮声。等两人进了二十七号院,程树伟也拿了个鞭炮出去放。
一阵噼里啪啦后,夫妻俩进屋坐下。
程蔓左看右看问:“我大哥二哥他们都不在?”
“你大哥他们去你嫂子家送节了,老二今天要上班。”国营饭店不比其他单位,除了过年会闭店几天,其他时间都要开门,只是当月会多一天假轮流休。
王秋梅说着,给两人各泡了一杯茶。
九月初的临江市气温还很高,茶水太烫,程蔓喝不进嘴,接过后就放到了桌上,拿了两个梨去外面洗干净,进屋找王秋梅要水果刀。
王秋梅从斗柜里翻出水果刀,看清她手里的水果眉头一皱道:“梨怎么能分着吃?你俩每人一个,不能切。”
程蔓嘀咕:“都什么年代了,您怎么还这么迷信啊?”
“什么年代梨也不能分着吃!”王秋梅坚持己见,并很不满闺女的态度,“还有,迷信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程蔓说道:“都是自家人嘛,我用水果刀削皮行吧?”
“那也不能瞎说……”王秋梅将水果刀递给闺女,嘱咐道,“只准削皮啊。”
“知道啦!”
中秋节晚上最重要,程蔓和陆平洲会留下吃晚饭,顺便就着月饼赏月,所以中午伙食比较简单,好吃的都留到了晚上。
红烧肉、糖醋排骨、糍粑鱼还有一筐清蒸的螃蟹,晚饭前程蔓直呼:“咱家这是要发达了?吃这么丰盛?”
螃蟹和龙虾不同,后者生活在池塘淤泥里,寄生虫多,到目前为止,以小龙虾为原料的,都没有一道能上得了台面的菜。
它真正红火起来得等到两千年前后,排挡兴起,五七油焖大虾被创立,小龙虾才渐渐水涨船高。
而吃螃蟹自古都是雅事,为此古人特意发明了蟹八件,文人墨客也没少写文章,所以螃蟹价格从来没便宜过。
临江湖泊虽多,但吃货也不少,好的螃蟹从来供不应求。
程家这筐螃蟹个大黄多,一看就不便宜,不像是王秋梅会买的,所以程蔓觉得很稀奇。
王秋梅听出闺女话里的意思,白她一眼道:“怎么着?你妈我就不能大方一回?”
“能……”程蔓从善如流地点头,话音一转道,“就是您这有点大方过头了,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不踏实你就少吃点。”王秋梅刚没好气说完,下一秒就解释了起来,“今年你结婚了,咱们家过中秋的多了一个人,还有你二哥,下乡这么多年,终于回来了,我想大方一回庆祝一下,难道不行?”
“行,太行了。”程蔓说着看了眼手表,问,“六点半了,咱们要不要等二哥吃饭?”
往年过中秋,国营饭店都会提前下班,让员工得以早点回家跟亲人团圆。
“吃饭不用等,他肯定在单位吃过了…………”王秋梅想了想说,“待会留几只螃蟹给他,月饼再留两个。”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