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动物世界[快穿]-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开始萨沙还有点分不清。
  好几次安澜指路之后,它都会听从吩咐转弯,然后张开嘴巴等待,可能是真的以为鲸群会喂它吃鱼,到后来它才渐渐明白过来,每当听到呼唤时就单纯地转个弯。
  但它无疑是一头聪明的虎鲸。
  在最基本的交流需求被满足后,萨沙开始观察和学习,不断模仿着野生虎鲸的语言和动作。
  旅程进行到班克斯岛时,它已经能够分辨出鲸群什么时候要出发捕猎,然后挑一个和莱顿不同的方向发出侦查,在发现猎物时模仿莱顿发现猎物时的叫声。
  十有八九,维多利亚都不会听从它的侦查报告,有时还会用鸣叫表示拒绝。
  萨沙并没有放弃。
  它开始进行重复捕猎,并把多余的食物带到鲸群,误打误撞地做出了一个代表示好的正确社交举动。


第94章 【90000营养液加更】
  没有人能拒绝食物。
  虎鲸也不能。
  最先被收买的是闪电和泡泡两个小孩子;然后是大虎鲸们,最后连祖母鲸都开始对萨沙接近鲸群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不是说缺这几条鱼吃,毕竟大家都是捕猎好手;只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伸尾巴也不打遵守社交礼仪的鲸。
  当鲸群迁徙到萨默赛特岛时;萨沙已经可以从远远坠在后面拉近到隔着四五个身位,在捕猎北极鳕鱼时即使凑过来一起上桌也不会遭到驱逐了。
  它不挑食;这是好事。
  安澜一直担心水族馆养出来的虎鲸会只吃鱼和头足类这些好弄到的常规食物,而不吃海洋哺乳动物,如果是这样的话,从食性上就不相合;将来还不知道怎么相处。
  可是萨沙的举动让她松了口气。
  或许是刚被放归时游过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候;或许是发现独自捕鱼有时候也没那么容易,它在捕食海豹海狮上有点心得。
  当然鲸鱼它是不会捕只会吃的。
  人类再怎么想给虎鲸做野化训练也不可能弄一条鲸鱼来让它学习,萨沙只能通过观察来学习这种捕猎技巧。
  在维多利亚允许它靠近后的第一次弓头鲸围猎中,它可能是太兴奋了,也可能是想表现得积极一点,位置卡得不好;差点被弓头鲸的尾巴拍到,把安澜吓得半死。
  祖母鲸被惊吓得更厉害。
  因为当时一片兵荒马乱;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是哪头虎鲸差点被拍了,它鸣叫了好几声才缓过神来。
  捕猎结束之后,老雌鲸气不打一处来;对着萨沙就顶了一下。
  第二次和第二次捕鲸时,安澜和坎蒂丝就被赶到边上去了。
  维多利亚严防死守;自己卡住了靠近尾巴的站位;催着萨沙翻身上去做压制。只要它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会在捕猎结束时被脑袋顶或者被牙齿轻咬。
  严格教学加上勤奋努力;它进步飞速。
  等鲸群到达萨默赛特岛时,萨沙已经可以在追击战术中派上用场了,祖母鲸也的确在追击中给它安排了一个位置。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留待克服的只有些琐碎的小问题。
  最让安澜头痛的是社交距离这件事。
  萨沙无法辨认正常虎鲸的社交讯号,它接触到所有信息都是扭曲的——鲸群结构、方言系统、示好信号、威胁信号、交配请求、进攻前摇……
  在这种状况下,它的懵懂很容易会被其他虎鲸判定为挑衅行为,并对此做出严肃的有时候甚至是暴力的回应。
  举例说明的话——
  当初石油平台爆炸,安澜因为屡次干扰捕猎、挑战外婆的权威,曾经被祖母鲸用撞击和其他身体讯号警告过。
  她学过鲸群地位,也学过肢体讯号,知道自己因为什么在被警告、接下来该做什么、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这事要是放在萨沙身上就是两眼一抹黑,注定会引起进一步的冲突。
  而这种冲突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了两次。
  过客鲸大群和维多利亚家族去年建立了比较和平的共处氛围,但坏就坏在多出来的雄虎鲸不是ETP鲸,而是过客鲸。
  在场的所有过客鲸都或多或少有点交情,突然多出来一个同生态型,本来就很警惕了,偏生多出来的这个还傻乎乎的,拼命往前凑。
  萨沙第一次靠近过客鲸时安澜就知道情况不妙,立刻动身跟过去,却还是晚了一步。
  对方家族中承担护卫职责的雄虎鲸先是通过下潜的方式规避,旋即发出警告的高频鸣叫,在两个社交手段都失效后才发动袭击。
  那支巨大的背鳍整个升到海面上,劈风破浪地就朝萨沙冲来,紧跟着的是一记凶狠的撞击加撕咬,直接在萨沙身上开了个口子。
  安澜以为它会哭。
  但萨沙只是默默地退了回来,缩在角落里漂浮着,有点伤心的样子,很是不解的样子。
  第二次冲突则发生在玩耍环节。
  当时泡泡和小白正在边上玩气泡,边玩边说着久别重逢后的悄悄话,因为语言不太通,颠来倒去就是那几个词汇。
  萨沙可能是喜欢孩子,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玩耍的机会,在看到泡泡之后陡然兴奋起来,游过去想要加入。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社交举动。
  作为一头陌生虎鲸,它实在不应该贸然靠近幼鲸,更不应该采取从侧后方追逐的方式靠近幼鲸,而应该绕到正面去等待。
  发动攻击的是小白的哥哥。
  好在两家还算面熟,它只用上了脑袋。
  维多利亚在第一时间就带着鲸群靠了过去,把垂头丧气的萨沙挡在背后,小白哥哥还有点生气,最后还是过客鲸妈妈用否定音叫停了袭击,以免事态变得难以收拾。
  经过这两次袭击,安澜就在一次家庭集会上提出要好好管管这个新成员,最好分散一下它的注意力,别老想着搞社交。
  全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行为。
  但全家人都表示这活太难了它们干不了。
  只有亲爱的舅舅莱顿被她看得顶不住,拍拍胸脯接下了这任务,三天两头带着闪电和萨沙一起出门去招猫惹狗。
  具体怎么招呢?
  它们在找去年那头北极熊。
  安澜真是无力吐槽,她想说人家可能早就去到别处了,哪会一年一年都在这里等,结果话音还没落,从海湾那头就又传来了骂骂咧咧的鸣叫声。
  ……行吧。
  北极熊也是倒霉,虎鲸记忆力好到十年前见过一面的人都忘不掉,更别说是去年就见过的个体了,想必它经历了两年下不了水的惨剧,明年肯定不会再来这里了。
  反正不管北极熊开不开心,莱顿和闪电是开心了,萨沙虽然不明白乐趣在哪里,集体活动着活动着也开心了。
  不知道是不是安澜的错觉,它的背鳍好像稍微正常了点,看着没有那么塌了。
  在社交问题暂时“解决”之后,她要担心的就只有生活上的小问题了。
  哪些地形可能导致搁浅、哪些食物不能吃、下潜之前该有的准备……
  哦对了,还有睡觉习惯。
  水族馆把虎鲸关在单独的笼舍里,偶尔才会有双人间,培养出的都是独自入睡的习惯。
  萨沙刚加入鲸群时根本没法和大家一起睡觉,好不容易睡眠时间调整过来了,时长也类似了,同步性进步了,又出现了撞击的问题。
  就跟安澜撞上居留鲸一样。
  为了不打扰其他成员睡觉,她只好劝外婆把萨沙安顿在队伍最边上。就这么连续睡了两个星期,睡眠习惯才慢慢地改变过来。
  整个过程很漫长。
  在适应鲸群的不仅有萨沙主观能控制的部分,还有藏在它身体里的潜意识的部分。
  好在最后都得到了好的结果。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是安澜爱莫能助的。
  好不容易有过客鲸跑过来找萨沙社交,结果两头雄虎鲸找它是为了海豚科雄性间特有的社交目的,大概就是快乐击剑,但是呢,萨沙可能这辈子都没碰到过这种事。
  它迷惑不解地离开,又迷惑不解地回来。
  嘉玛差点笑掉背鳍。
  当一件事能让妈妈嘉玛都笑成这个样子的时候,通常就是真的很好笑了。
  所有的虎鲸都在笑。
  萨沙不明白大家在笑什么,但它知道这个鸣叫音总在碰到“高兴”和“有趣”的事情时被发出,所以它也跟着笑起来。
  如果安澜能用笔写日记,关于这年夏天,她会写下的大概只有这么一段话——
  “鸡飞狗跳,但是收获了可爱的新成员。”


第95章 
  萨沙就这样在鲸群里生活了下来。
  为了给新成员一点适应时间;安澜推迟了第二次旅行计划,直到它开始适应野外生活——至少不会随便碰到一个鲸群就上去搭讪了。
  因为长到二十多岁有些思维习惯已经成型了,教导萨沙鲸语并不容易。但好在大家都是高智力动物;没有语言,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沟通。
  萨沙喜欢把闪电顶在脑袋上玩。
  和其他长辈的平游托举不同;萨沙因为表演经历,可以做到很平稳地全身直立出水;然后滞空一段时间,被用喙部顶着的小虎鲸就可以趁机跃下来玩高台跳水。
  这个技能实在是太独特了。
  每当闪电在后面玩疯了尖叫的时候,全家人都会默默地浮出水面观看。安澜不知道其他家庭成员怎么想,她自己是看得眼热;恨不得年轻十岁去玩这个游戏。
  不过闪电也有5岁了;再长一长萨沙就顶不动它了,本着大家都玩不着才公平的念头,安澜就希望弟弟能长快点。
  虎鲸群里和乐融融。
  但追在虎鲸后面的两脚兽就没那么高兴了。
  这些年先后有好几批人跟踪调查过维多利亚家族,跟踪时间最长的就是海洋纪录片制片人。
  先前几个摄影师跟踪的时间不长,拍到素材就离开了,最近跟上的这个组是计划跟踪时间最长的;大概要跟拍好几年。
  可是计划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之中。
  制片人是从加州开始下水跟拍的,原本打通了各种关节;准备好要拍摄虎鲸迁徙去北极的全过程,也佐证一下气候变暖这个问题,没想到从加州开始;鲸群的迁徙路线就不太对劲。
  第一个月,向南。
  第二个月;向南。
  第三个月;还是向南。
  维多利亚家族第一次跨过赤道;沿着南美海岸线不断南下,然后在秘鲁西南角停了下来。
  到这一步制作组勉强还能理解,毕竟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从赤道往南走一路上都有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可到次年春天,鲸群没有半点要北上的意思,反而在南半球住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
  每个观察员都在问自己。
  这个虎鲸群真的是个正常的虎鲸群吗?
  他们做的拍摄企划完全成了一张废纸,原本打算联系因纽特人谈一谈的北极变化问题好像也做不到了,现在就是要么换一个鲸群拍摄,要么换一个主题拍摄。
  海洋生物原本就不如陆地生物那么容易追踪,而且有大海的遮挡,也并不容易拍到近景,有时候只能靠潜水员和潜水设备下去。
  虎鲸和潜水员都熟悉了,换个鲸群的话又要重新熟悉……
  不管了!
  制作组一咬牙。
  反正本来就打算跟个几年的,先观察观察情况再说,万一明年就重新去北极了呢?再说了,哪怕真的不去,也能拍到从没有人拍到过的非典型迁徙吧。
  他们并不知道船底下有一头能听懂英语的虎鲸。
  安澜都快笑得打跌了。
  无论如何人类也猜不到鲸群正在做长途旅游之前的准备,别说明年拍不到去北极,再过一年都不一定能拍到。
  她在18岁时提出想进行第二次旅行。
  连续几年鲸群没有添丁,最小的闪电都有7岁了,在大多数海洋生物面前完全具备自保能力,而且第一次旅行结果不错,所以维多利亚答应得也很爽快。
  祖母鲸只有一个问题:有多南。
  安澜没法说“南极”,鲸语里也没有这个词汇,因此她只能回答“有多南去多南”。
  和北边不同,赤道以南是一片全然陌生的海域,维多利亚也表现得很谨慎。它先是和嘉玛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往南走试试,但把话说得很明白:一旦有食物匮乏的迹象,就要迅速折返。
  安澜同意了。
  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南美西岸沿海有多丰饶,在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下,这里形成了整个东太平洋最大的渔场,一直走到智利南端都不用担心没饭吃。
  事实也的确如此。
  虎鲸群在五月到达乔诺斯群岛,一路上走走停停,吃得很饱。
  和往北走不同,往南走时维多利亚家族没有碰到什么虎鲸群,只远远地听到过几次鸣叫声。
  碰到最多的反而是座头鲸。
  大群座头鲸在南极和热带海域间来回迁徙,它们比北半球的同类更爱说话,也更爱唱歌,安澜听着它们的歌声,就像在听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