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婳呼吸登时就滞了一拍,羽睫轻闪。调整了半日,呼吸方渐渐的匀了,福身行礼道:“臣妾知道了,多谢皇上隆恩。”
她努力的扯了扯嘴角,好让康熙安心,不至于苛待伤害她的孩子们。
走入已经漆黑如墨的紫禁城,天上连一丝光亮也无。沈婳更觉步履沉重,像是被拖入了一个永不能翻身,一去无归程的沼泽地狱,压的她喘不过气来。
这一局帝王心术的博弈,到底是她轻敌了。
……
当眼前再次出现光亮的时候,沈婳便知道是到家了。掀开车帘,胤祯果然在门口等着他。
“弘春说汗阿玛把你留下了。”胤祯知道沈婳晚上看不清东西,命人将明瓦的灯笼往前递了递,伸手把她抱了下来。
沈婳浑身冰凉,这会见了胤祯,一口气松了下来,身子更加瘫软,刚一落地便倒在了胤祯怀里。
“快传叮当!”胤祯立刻抱起沈婳,往房里走去。
“不用传,我只是有些累了,你扶我上床,陪我说说话就好。”沈婳制止了胤祯,然后将头靠在了他的怀里。
及至到了卧房,胤祯放下沈婳,立刻命人打了热水,亲自给她洗脸擦手,然后又给她倒了杯热茶,塞在她手里,让她暖着。
“好些了吗?如果还是不舒服,咱们还是请叮当看看。”胤祯坐在沈婳床边,一刻不离。
沈婳喝了那杯热茶,把空茶杯放下,手挽着胤祯的肩膀,靠了上去,把今晚的事一字不落的都说给他听。
“胤祯,我,我是不是不该这么做……”沈婳抬起头,眼里充满了不知所措。
胤祯捧着她的脸,沈婳才发现眼前人如今丰神俊逸,眉目间隐隐有岁月的沧桑和历练,再不复从前的少年轻狂。
“若儿,谢谢你,替我争取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机会。你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剩下的事都交给我。”
胤祯环抱着她轻轻拍打以示安慰:“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安危,汗阿玛虽然多疑,倒也不至于真的把他们怎么样,无非是震慑提醒我们而已。”
沈婳抱着他的腰,轻轻点了点头。
“不过此仗注定凶险,环境也恶劣。你确定要与我同行?”胤祯颇有些担心沈婳的身体。
沈婳立刻从胤祯怀里起来,一脸的笃定:“你可不要小瞧我。到时候你就负责平叛,我去负责安抚民心恢复生产建设。指不定谁比谁厉害呢。”
胤祯见沈婳又是一副不服气的小模样,掌不住笑了出声:“孩子都要娶妻了,还这么小孩子似的。”
沈婳搂住胤祯道:“我不管,我们说好了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并肩前行,绝不丢下彼此。”
胤祯亲昵的蹭了蹭沈婳的鼻子,笑的一脸幸福点头道:“永永远远,不弃不离。”
……
这一年的十月,即康熙五十七年十月,皇十四子胤祯以贝子身份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宁的清军大营,指挥这一次的入藏战争。
临行之前八爷党四人偷偷在沈府开了个小会。
胤禩沉声童心道:“如今我已彻底被汗阿玛厌弃,上两年我病重,汗阿玛尚且不顾我的身体,强行要求将我挪回城里,为圣驾避道。九弟当时与汗阿玛大吵了一架也并没有扭转汗阿玛的心意。”
“如今,汗阿玛授你为抚远大将军,你就是我们新的夺嫡希望,哥哥们都会支持你的!”胤禩拍了拍胤祯的肩膀,对他饱含希望,委以重任。
胤禟捧着个锦盒递给胤祯:“虽说汗阿玛赏了你十万两,但钱多不压身,九哥再给你一万两。这一路山高路远,务必珍重。”
胤祯看着情深义重的三位哥哥,将所赠予之物一一放下,抱拳朝着他们单膝跪下动情道:“多谢哥哥们如此心意,弟弟一定不负所望,凯旋而归!”
“起来起来。”胤禩等三人连忙拖着他的膀子将他扶了起来。
胤祯拍着胤禟的手臂叮嘱道:“汗阿玛年高,为防不测,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
胤禟点头道:“我都深知道,京中一切有我们,你无须担心。”
胤??看了看庭院里忙碌的沈婳问道:“听说十四弟妹也跟着去是吗?她这瘦瘦弱弱的,到底行不行?”
胤禩皱眉道:“如今是不行也得行,蒙古军队数量庞大,人员纷杂。若没有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嫡系血脉的关系,还真压不住。”
“说到底,汗阿玛给你安排的这门亲事还是大有益处的。”胤禟点头赞道。
“她,的确很好。”胤祯紧绷了半日的脸,终于在看到沈婳时舒展开来,眉眼里尽是好看的笑意。
……
临行前的最后一晚,吴兰若帮清风收拾好了行囊,转身又进入了沈婳的房间。
“福晋,你连哥哥都带了去,为什么不能把我一起捎带上呢。”吴兰若握着沈婳的手央求道。
沈婳将她垂下的头发别在耳后道:“兰儿,满京城里我信得过的人,就只留下了你。你觉得我是对你不重视,其实恰恰不然。”
吴兰若抬眼,不解的望向沈婳。
“兰儿,弘春、陈念、弘明、弘暟,明日就都要送进宫里去了。帝王心术是什么样,你比我清楚,我已经和皇上商量过了,送你也进宫。”
沈婳突然跪在吴兰若的脚边,声音里带着哽咽的颤抖:“兰儿,我需要你留在这里,帮我守好这几个孩子。”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命出征到西宁
吴兰若大吃一惊,连忙将沈婳拖了起来,拿出帕子擦拭着她的眼泪,然后握住她的双手动容道:“我竟不知皇上疑心至此!”
待吴兰若缓过神来后,她的眼里充满了坚定的决绝:“福晋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一日,我必誓死保护这几个孩子的安全,决不让任何人有半分伤害他们的机会!”
两行清泪再次从沈婳的眼角流出,她紧紧的抱住吴兰若,嘴唇抖动溢出一句“谢谢。”
调整好情绪后,沈婳又拿出好几个瓶瓶罐罐交给吴兰若:“明日我恐不得闲,听闻十三哥患上了‘鹤膝风’顽疾,腿部生长毒疮。这是叮当那日偷偷给他诊治配的药,你记得一定帮我带给他。”
吴兰若小心收好,一一答是。
……
吴兰若走后,四个孩子齐刷刷的一齐叩响了房门。得到允许后,方推门进来。
胤祯正在书桌边检查各项军务状况,沈婳在最后一遍清点物资。
“你们四个怎么还不去睡?”见他们进来,沈婳和胤祯忙放下手头的事,把他们拉了过来。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齐声道:“明日便要与阿玛额娘分别了,我们睡不着,又很担心阿玛和额娘。”
“这是我们前几日,大哥带我们去寺庙,我们一起给阿玛额娘求的平安符。”弘暟拿出两个锦囊递给沈婳。
沈婳眼角不觉又有些湿润,摸着弘暟的头道:“好孩子。难为你们有这片孝心。”
“额娘,我还不会做衣服,听说西藏那里晚上极冷,我就做了两个暖手抄,上面是我亲手绣的。”陈念将暖手抄交给沈婳。
沈婳低头看时,只见绣的分别是百战百胜和凯旋而归。
沈婳嗅了嗅鼻子笑道:“念念的手艺可比额娘好多了。”
一旁的胤祯也取消道:“可不是,某人到现在绣工也没半分长进。”
“去你的。”沈婳推了推胤祯娇嗔道。
屋子里顿时笑作一团,化解了分别前的紧张气氛。
胤祯起身拍了拍已经快和他一般高的弘春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弘春,你是阿玛的长子,我们走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弟弟妹妹,时常给我们来信。”
弘春抿着唇用力点了点头:“阿玛放心,儿子一定不负阿玛所托,把弟弟妹妹照顾好。”
“别光顾着弟弟妹妹,你自己的婚事也记得上点心。喜欢谁就大胆去说,若是人家女孩子同意,再和你汗阿玛提赐婚的事儿。可不许强迫人家女孩啊。”沈婳不放心的叮嘱道。
“是,儿子知道,额娘从小就教导儿子,要尊重善待礼貌女孩子,决不能恃强凌弱,儿子都记下了。”弘春忙答道。
沈婳满意的点了点头。
自鸣钟敲了十一下,胤祯叹了口气恋恋不舍道:“很晚了,明日还要早起进宫,都再去检查检查东西,早点休息。”
四个孩子和沈婳他们蹭了蹭抱了抱,一步三回头的回去睡了。
孩子走后,屋里又恢复了安静。沈婳突然想起一事来:“对了,星洛他们是怎么说?”
“富清说,他们在青海蒙古等我们。明日不与我们一起。”胤祯回道。
沈婳点点头,嘴角扬了扬:“真好,大家又在一起并肩作战了,这种感觉真好。”
“是啊。真没想到他们夫妻俩也会过来。”
胤祯将东西拿开,搂住沈婳的腰,吹灭了蜡烛笑道:“好啦,我们也睡吧。”
“胤祯你别闹,明日是大日子……”沈婳抓着胤祯的肩膀挣扎道。
“不妨事,我有分寸。”胤祯低低的笑着,封住了沈婳所有的言语。
……
次日一早,沈婳在对胤祯的骂骂咧咧中总算准时出了门。
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
胤祯可谓是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的:“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
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
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阙叩首行礼。
一身戎装的允禵威风凛凛地跨坐在高头大马上,在百官的注目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青海的路。
沈婳因为不会骑马,因此乘一辆单独的车。里面坐的还有子衿、叮当等人。
看着渐行渐远的大军队伍,余下的阿哥各怀心思。
只有胤祥拄着拐杖,手里紧紧握着沈婳托吴兰若带给他的药,泪眼婆娑,真心的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
胤祯率领的大军从京城出发,于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农历三月十一,终于到达了西宁。
“福晋,西宁这里好冷,您还是换上这件鹤氅暖和些,这里比不得京城,万一病了恐难好。。”子衿忙从包袱里找出那件狐狸毛的鹤氅给沈婳穿上。
沈婳握了握子衿的手:“我让你陪着我,让达哈苏跟着爷你会不会怪我?”
“福晋怎么说这样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算福晋不说,奴婢也会让达哈苏参军的。咱们来之前,有多少王侯都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参军啊。”
子衿温柔一笑,宽慰着沈婳。
进了城门后,一时耳边欢呼声震耳欲聋,原来是西宁的百姓听说胤祯到来,几乎万人空巷,纷纷跑出去迎接。
沈婳掀帘看时,在一片黄色王旗之后,一身戎装的胤祯骑马走在大军的最前面,威风凛凛。两边是辅佐他的几十位的大臣,也是一身甲胄,英姿勃发。
他们从东稍门进入西宁城,然后沿着东西大街进入驻地,街道两边挤满了西宁城的老百姓。沈婳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声势浩大的阵仗。
只听人群里突然有人惊恐万分的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有人晕倒了!”
沈婳忙命停车,先遣人告诉了胤祯,接着带着叮当下了车,胤祯也忙下马赶了过来。
(
第三百五十八章 三方会师大团结
“请大家让一让,散开好通风的,我是大夫,让我为他诊治一下。”叮当艰难的拨开人群,让出了一条路,供沈婳他们通行。
叮当例行诊脉,沈婳则用现代急救术开始判断生命体征。片刻后,二人短暂的对视了一眼。
叮当立刻拿出针灸包,沈婳熟练的解开患者的衣服,开始做起心肺复苏。
在没有aed的清朝,沈婳和叮当用古老的针灸书研究出了可以替代aed的针灸方法。是以沈婳和叮当配合默契,做了五个回合后,那晕倒之人终于醒了过来。
围观路人纷纷称奇。叮当替他诊了脉点点头,沈婳问道:“老人家,您可还有哪里不适吗?”
那人摸着自己的胸口道:“没事没事了,我呀,是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阵仗,一时就给吓晕过去了。幸好得你们相救啊。”
叮当忙道:“老人家您的心脏可不怎么好,时常胸闷气喘吧。您家在哪里,有空我给您看看,认真吃几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