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寨主觉得以后这种伤脑筋的事还是交给年轻人去做吧,他老了,打算享清福了。
    而经过这一番变故,寨子里的寨民对苏青媖之后的决定,没那么多反对的声音了。他们除了做点体力活,这些伤脑筋的事还是不要去想了,免得因小失大。
    而这一次让几个贼子差点摸进寨子里来,大家危机感顿生。守卫的人更用心了。
    天天围着思渊思源让他们教一两招。
    苏青媖便和忠寨主商量了一番,把寨子里的男丁都集中起来,让他们每天上下午跟着思渊思源各练一个时辰,练练筋骨和招式。
    而她自己偶尔带着思渊或是思源,往各寨子看看防卫工事的建设情况,偶尔去她的那座大山看看,偶尔和忠寨主在山里各处走,找建集市的地方。
    这是接下来的大事,务必要地势平缓,地方大,且离各寨又都不远的。关乎到二十八个寨子的利益。
    而鲁氏和如意则跟着寨子里的女人挖竹笋,晒笋干,腌笋子。
    自从寨子里的娃子吃了苏青媖做的笋子后,回家各种学嘴。寨子的女人便也都去竹林里找竹荪挖竹笋。然后便来苏青媖家里问她笋子的做法。
    苏青媖把菜式教给鲁氏,鲁氏则又做给了寨子里的女人看。
    然后寨里所有的女人,只要一有空就往竹林里钻。
    半大的男娃子现在也爱往竹林里钻。
    以前他们看着家里的父兄进山打猎,他们太小,大人都不带他们,都只羡慕地看着。而自从吃了竹鼠的美味后,天天往竹林里跑。
    之前竹鼠没给人霍霍过,每天都让孩子们有不少收获。
    逮着一只两只的给家里人添菜,得了家里大人的夸赞,半大男娃子往竹林里钻得更是勤。
    而苏青媖上次用卖笋的钱,也给娃子们买了糖,给他们做了糕点吃。娃子们更是喜欢往苏青媖家里跑了。
    小宝天天跟着一群大孩子们玩得乐不思蜀。
    每天蹦蹦跳跳的,饭量都大了不少。
    有人陪他玩,苏青媖也少操了不少心。她闲下来,跟着往山外跑了几趟。回来看着家里堆着的十几麻袋的茶籽,又发了愁。
    这要怎么把它们榨出油来呢?
    把它们运到仁州?
    路上折腾来,折腾去的。好像不太划算。费时费工。而且以后要是种了茶树,茶果多了起来,更是费时费工还费钱。
    那能不能在寨子里解决这个问题呢?
    寨民们平时吃的都是动物油,她问过忠寨主,虽然各寨子都是自给自足,但还真没听说哪一家寨子里有榨油工坊的。
    这油坊榨油的工具,她去苏二姑的油坊看过,大致样子她记得,原理她也懂,但是怎么做出来呢?
    苏青媖拼命想着在苏二姑油坊里看到的那套榨油工具……
    最后没个头绪。
    现在正是采茶果的时间,柏家寨附近的山上茶果那么多,怕是其他山上也有。
    这段时间苏青媖钱花出去不少,却半点进项都没有。
    那要不要收购一波茶果呢?
 第二百十一章 娘我不费钱
    要不要收购茶果呢?
    苏青媖想了一个晚上。答案是:收!
    那必须得收购啊。老是给别人做嫁衣算怎么回事。她又不是做慈善的。
    养个孩子不费钱啊。
    吕小宝一脸乖巧地看着他娘。不明白他娘为什么忽然看向他了。
    好悬他这会还没懂事,不然得问一声,养他哪就费钱了?我吃的没你多,布料没你用的多,盖被子我也就盖一个小角,怎么就费钱了?
    “娘,吃。”
    小宝举着一个剥了壳的茶籽就朝苏青媖喂了过来。
    苏青媖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傻儿子,这个可不能吃,等娘把它换钱了再给你买好吃的。”
    说完交待了鲁氏母女一声,就进屋一通演算。
    是收生茶果还是收茶籽呢?一斤又要出多少钱呢?
    三斤生果可剥一斤茶籽,一斤籽出二三两油。现在的榨油技术不成熟,那这个出油率就得往下压一压。十斤茶籽出三斤油估计够呛,出二斤油,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这个还得实地看一看。如果榨油工具实在不行的话,出油率还得降一降。
    那收购要出什么价格呢?总不能赔钱赚吆喝,那还不如抱着儿子睡觉呢。操那个闲心。
    一斤猪肉,原来在枫亭镇卖二十文,肥猪肉二十五文,现在翻倍涨了。
    一斤肥猪肉能炼六七两油,也就是说五十文炼不到一斤油。那这个茶油要卖多少钱一斤呢?
    啊,头秃。头疼!
    看来得去仁州一趟。
    一是去油坊看一看,二呢,正好会一会上次那个买了他们山货的商队管事。茶油是个好东西啊,就不知道他识不识货了。
    要是没人识货,那她收一堆茶果,榨出油是要用来泡澡吗?
    必须去一趟。忽悠,谈判什么的,她在行。
    但一来一回得好多天,不能等她回来再收吧?总不能由着茶果烂在山上。
    收。必须得收。这批卖不出去,油就囤着自己吃。天天炸油饼炸肉丸炸糕点各种炸。
    想明白后,苏青媖叫来忠寨主和柏树。
    让忠寨主在柏家寨宣传一番,她要收茶果。生茶果一文一斤,剥出来的茶籽四文一斤。
    然后让柏树带着寨子里的几个人往其他寨子那边吆喝一番。
    忠寨主和柏树在反复和她确认之后,风一般就跑了。
    生茶果一文一斤!
    手脚快的,一个人一天就能摘上二三百斤,那茶果吃重的很。就是小孩也能摘上几十斤。那一家人……哎呦,这得多少文钱啊!
    而苏青媖呢,也等不了别人送茶果来,她立刻就带着思源思渊,还有一麻袋剥好的茶籽,去往仁州城。
    一走要好多天,小宝带不带呢?
    想了半天,带着吧。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放心。
    牵了寨子里的牛,到寨门那里套了板车,三大一小就往仁州城里赶。
    刺史裴念没想到这才多久,竟又见到思渊思源,而且苏青媖母子也来了。
    很是惊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小宝一到刺史府就被马氏抱了过去,苏青媖便和裴念到花厅说话。
    “你是说这个黑黑的茶籽能榨油?”裴念捏了一把山茶籽在手里,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
    苏青媖点头:“是的。但出油率不高,十斤才出两斤油。不过这茶油确是个好东西……”
    苏青媖把茶油的功效说了一遍。裴念立刻就来了兴趣。
    “好东西啊。”
    “是。它不仅能烹饪,也能起到调理身体各项机能的效用。内服外敷都可,有一定药用价值。但我之前没见过有卖山茶油的,对于它能不能卖出去,要卖什么价,我现在说不好。”
    裴念沉思了会,道:“你方才说十斤籽才出两斤油?”
    “对,它出油率不高。一亩也就能收两千斤左右的生果。三斤果才能剥出一斤籽。所以一亩地也就能得一百多斤油。所以肯定是不能卖给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百姓吃不起。”
    裴念听完立刻在心里演算了起来。
    良久,有些心动地开口:“这个亩产近两千多斤生果,产量不少了。现在一亩地老百姓也就能得一二两银。如果一斤油卖五十文往上,那一亩地收成可不止五两银呢。如果能在山上大批量地种植茶树……”
    何愁仁州不富?
    “不可能。”
    苏青媖打断了他。
    “为什么?种植很困难?”
    苏青媖点头:“这个茶树从种到挂果,至少要三年时间,想丰产至少要五到七年。熬不起。现在外面形式严峻,没人可以无任何产出的守上七年。”
    裴念一听,激动的神色一收。
    要七年啊。
    那确实太长了。有没有命在都不知道。
    何苦给他人做嫁衣。
    “那你是想……”
    苏青媖便说道:“之前,干爹让我接管二十八个寨子,说是让我好生经营,也许是我们三方的后路。我现在有了一些想法。我在附近几座山都转了转,山上都有这种野茶树。我打算在山里收购茶果,我出钱在山里收,刺史府帮我牵线商家。各给两成利给您和干爹,您看怎么样?”
    裴念摇头:“两成太多了,各一成吧。这次生意是你做的。我和你干爹什么都没做。刺史府不过是帮你联系商家而已。”
    苏青媖推辞了一番,见他执意,便也罢了。
    裴念手指轻轻敲着桌子。
    有些不甘心:“这真的要七年才能种成?”
    苏青媖便说道:“是七年才能丰产。我方才说的一亩能出一百多斤油,估计也得到七年左右的时间,这个量才能达到。挂果是三年就能挂果。”
    裴念听完有些惆怅,要是两三年,大可以等一等。只是七年……太长了些。
    他现在是仁州刺史,总得在州志上在裴念那一页留下点什么。父母官父母官,总得为老百姓做点什么。
    只是七年,还不知要为谁做了嫁衣。
    叹了一口气:“要是跟种地一样,今年种,半年一年的就能收该多好啊。那我仁州必能民富民强,老百姓生活富足。”
    苏青瑛听完定定地看了他一眼。
    心里动了动。
 第二百十二章 甚得我心
    苏青媖想了想,对裴念说道:“我在山上还发现了一些好东西,准备开春了就组织各个寨进行种植和养殖。到时候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二十八个寨,寨民们定能生活富足的。”
    “哦?”裴念很感兴趣,向她倾身过来,仔细听着。
    苏青媖便又接着说道:“我还准备在山里建一个集市,到时让二十八个山寨可以互市,另外也把山里富余的资源往外倒卖。这样,寨民们手里也能握些银钱,改善一下生活。到时候定能带动周边,及影响到仁州城里百姓。”
    裴念听完,定定地看着苏青媖。
    苏青媖迎向他的目光。
    良久,裴念笑了起来。
    “你这小娘子,甚得我心!还是你干爹下手早,我都想收你当干女儿。既如此,且放手去做吧。既然互为后盾,那我刺史府自然会给你保驾护航。”
    苏青媖心里激动,起身朝他鞠了一躬。
    “多谢裴大人。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想见见那天的商队管事。或者您那里还有更好的商队人选也可以约来,等我把油榨出来,让他们品品看,也好让他们出价,谈后续的合作。”
    “行。”
    裴念应完,朝门口唤了一声。
    不一会,管着府里庶务经济的管事和外院管事就进来了。
    三方见过面,庶务管事便去联系商队了。而外院管事则带着苏青媖和一麻袋的茶籽去了油坊。
    油坊的老板一看是刺史府管事亲自过来,很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行人。
    苏青媖问了老板,茶籽能不能加工。那老板打开麻袋看了一眼,以为她是榨来点灯的灯油。
    点头:“能榨的。”
    “那费用怎么收?”
    “一斤油料收加工费一文,或是出十斤油扣一斤。”
    苏青媖听完,便在心里算了算。
    她带来一百斤茶籽,那么加工费得要一百文。十斤出两斤油,那么今天能出二十斤油。不交钱,得要留下两斤。
    如果茶油价格贵,高出一斤五十文,那老板就赚,反之则亏。
    苏青媖想了想,道:“我付加工费。”
    “好的,好的。”老板立刻安排了下去。
    苏青媖便在油坊里转悠了起来。
    在现代,农民们拿了自家产的花生茶籽大豆等作物去榨油,加工费都是免费的,因为下脚料留给油坊了。
    下脚料的回收价可比加工费贵多了。
    但现在这里,明显下脚料还没有一个好的去处。下脚料变成了废料,还没被开发利用。
    苏青媖观察了一番,发现这油坊复杂得很啊。这工序也太多了,要的人工也不少。那在大山里建个油坊合不合适呢?
    苏青媖觉得她还得再细细想一想。
    在油坊里转了一圈,油还没出,热气熏得她难受,只好转身回了刺史府。
    等管事把油从油坊里拿回来的时候,另一边庶务管事也把商队管事领来了。
    给双方做了引见。
    那管事姓李,见到苏青媖很是吹捧了她一番。说她们上次的山货非常好,问她还有没有了。听到苏青媖说暂时没有了时,还挺失望的。
    不过又想起她手里握着的几十个寨子的资源,心里又火热了起来。
    很是热络,就差跟苏青媖称兄道妹了。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