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还真得是要识文断字才好。
    看苏父种了一辈子地,还没青媖说得头头是道。
    苏父也是服了。
    被苏母各种贬低,半点不在意。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激动,一天都不肯歇,带着寨里的人就去找地方准备藏粮。
    苏青媖得的粮,除了交出去的两成,剩的都不打算卖。
    都打算囤起来。
    反正山里山洞多,是藏粮的好地方。有的是地方藏粮。
    和各寨主一碰头,知道大家的亩产也都差不多。
    各寨主个个喜笑颜开。自建寨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粮食过。这下可真的不会再饿肚子了。
    “还是会长领导的好。大家都托我们给会长带些东西,这篓子里的都是。”
    苏青媖一看,各寨主都背着篓子来,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么大老远,爬山过坡的,也难为你们背来。”
    “不背来不行啊,大家抓着不让走。”
    盛情难却,苏青媖便把东西收了下来。
    又跟各寨主统计好产量,把上缴两成粮都集中收起来,运到大山脚下,通知了刺史那边来运走。
    等把两成粮一交,各寨都还是有很多富余,丁掌柜也挂出了收粮的牌子。
    苏青媖就不干涉了,各寨各家根据自己情况,卖还是不卖,卖多少自行决定。
    丁掌柜收了不少粮运了出去。
    特地提着东西来感谢了苏青媖一番。
    割了早稻,没过几天,苏青媖立刻又紧锣密鼓地安排起了冬麦的种植。
    等到各寨的麦子种下,又到了采摘秋茶的时间。
    这一回家里不再收秋茶了,丁掌柜早早在集镇那边挂出了收新鲜茶叶的消息,价格跟春茶一样。
    原来柏家寨的八口大锅也都移到了集镇永丰号的后院。
    苏青媖家里也不再收茶了,但不妨碍她组织她的人上山采茶。
    她有三座大山呢。
    没做成中间商,赚不到差价,但她做为主产茶农,也卖得了不少钱。
 第二百八十四章 赶山
    采了半个月的茶叶,山里人也没歇着,又到了进山采山货的时间。
    苏父苏母等人,都是没经历过山里人赶山采山货的。
    都很有兴致。
    从苏父苏母到苏青柳青杨青杏,再到丫丫和小宝,个个都闹着要进山。
    两个孩子缠着苏父做了两个小背篓,也要跟大人进山采山货。
    一家人缠不过两个小娃,也背上他俩,全家人兴致勃勃齐齐进了山。
    苏青媖也跟了去。
    新更寨有身契的人,苏青媖跟他们说了,五年后,支付两倍的吃喝及身价银,可以选择要回身契。十后后支付一倍,也可以放他们离去。
    不能定的时间太短,不然她买人买了个寂寞。
    但心不在的人她也不想留就是。
    平时做活也会给他们发一些工钱或是月钱。这回赶山,做完手里的活,谁想去都可以,采的山货寨里收一半,另一半归他们自己。
    平时他们采的草药菌子,卖的钱也都自留一半。
    新更寨的人很是积极主动。
    不说为着取回身契,就是为了留一些银子傍身,也没有不勤快的。
    谁跟银子过不去?又不是穷酸书生,把金银当粪土一般,嫌它有铜臭味。
    寨子里只要手里没有活计的,都上了山。
    梁思做完酱房的活,也背着篓子准备上山。
    转身见她娘正倚在门扉上望向苏家的方向,想了想,说道:“娘,你也跟我一块进山吧。我们两个人也能多得一些东西。听说集镇里收山货,价钱不低呢,到时候我们也能多存点银子。”
    她一天工钱十五文,紧紧巴巴地也能过活。
    早上傍晚在山里采些野菜挖些笋,有时候苏大虎也送她们一些肉,吃喝上终于能吃饱了。还时不时有肉吃,比她们之前在村里好上不少。
    她们母女都长了肉。
    但十五文工钱也没剩的,要买些家常日用等东西,及油盐等物,去一趟集里,就没有存银了。
    如果两个人一起,她会轻松些。
    梁陈氏这几个月在山里养得面色红润,脸上也不见了死气。
    她本也想跟女儿一样去寨里做活的,一天能得些工钱也是好的。
    但一听说寨里都是卖身的死契仆人,她一个良民,怎么能跟他们混在一起?
    便没有去。
    此时见女儿问起,往山上望了望,脚下动了动,又犹豫,这山挺高啊。
    见女儿望着她,便道:“让你叫大虎来家吃饭,你都喊几次了,也没把人喊来。你一个未嫁的黄花闺女,哪里比苏家那两个守寡的差了?”
    “娘!”
    梁思扬声叫唤了一声。
    往苏家方向看了看,见大门紧锁,才松了一口气。
    对她娘说道:“娘,这是人家的地盘,你说这种话,不怕人家赶我们走啊?离开山里,你还想回村里?我可不想回去。”
    我也不想回去。梁陈氏心道。
    山里有吃有喝,有粮有肉,回去干嘛。
    撇了撇嘴。
    梁思见她娘不再说话,又鼓动道:“娘,你跟我一道进山吧,赶半个月的山,没准也能存上几两,也许很快就能把房子钱存下来了。到时候我们就真的是这个寨子的人了。”
    梁陈氏犹豫着,又望了望茫茫青山,那么高又徒,听说还有不少野物,蛇也多得很。
    心里怕得慌。
    心里想帮女儿减些负担,但脚下未动。
    “你说说你,不比别人差,连个呆头呆脑的苏大虎都搞不定!要是他当了咱家女婿,还用得着你跟那些个山民流民和那些下人一样,进山去挣食?”
    梁思听不下去,跺了跺脚:“娘,我们什么都没有,光身两个人,还不如人家呢!”
    见她娘不动,转身背着篓子就出了门。
    梁陈氏往自家女儿那边望了望,脚下动了动,但最后还是没跟上去。
    又望向苏家的方向,心里纳罕,那个苏青媖,怎么有这么大能耐?
    管着这一片的山,还买了这一山的仆人,在家吃香的喝辣的。
    她是怎么做到的?
    苏家里怕是藏了不少钱。钱财不缺,一家人竟然还跟山民一样进山抢山货?
    这是骨头太轻了吧?
    享福都不会。
    苏青媖不知道别人的心思,她是个闲不住的,而苏父苏母更是没把自己当有钱人看,一家人都是农户出身,眼里都是活,闲不住。
    一早,苏青媖给一家人全身上下都喷了不少防蛇虫的药粉,便在朝露刚消就进了山。
    才进山,小宝就嗷嗷叫,苏青媖便把她和丫丫放了下来。
    两个孩子立刻在山里撒欢地到处跑。
    捡到什么都以为是好东西,高高兴兴地抓在手里,奔到苏青媖面前:“娘,这是有用的不?”
    “没用,这是树的仔,吃不了。”
    一听吃不了,又一把扔了,再低头去找。
    不一会,小宝又捡了一样,高高兴兴跑到苏青媖面前:“娘,这个能吃吗?”
    苏青媖笑着点头:“能。这是松树的松塔,里面有松子,炒熟了就能吃。”
    说着把松塔掰开,露出里面一排排的松仔给他看。
    一看这东西能吃,小宝又高高兴兴地扭头去找了。
    一家人都没进山采过山货,很多东西不认识。
    苏青媖便让鲁氏和如意跟着苏母和苏青柳。
    思渊思源带着苏大虎和苏父。
    她负责带四个孩子。
    青杨青杏两个半大孩子,一路也是兴奋得不行。
    也跟丫丫和小宝一样,捡了什么就来问。
    好在比丫丫和小宝两个不定性的强上不少,不一会,两人就捡了不少好东西。
    “呦,这捡了不少好东西啊。这些坚果炒熟了好吃着呢,咱都不卖,留着猫冬自家人吃。”苏青媖夸双胞胎。
    青杨青杏见姐姐夸他们,高兴得不行。
    兴致更高。
    丫丫和小宝不甘心,扒着舅舅和小姨的篓子看。
    “这个,我刚才也看见了!还有这个,那边也有!”小手往一边指了指。
    “对,小宝也看见了!”小宝也不甘示弱。和姐姐同一战线。怎么能比他们多那么多!哼,生气!
    “那小宝和丫丫怎么不捡啊?”苏青媖问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手里捏着的松塔。
    苏青媖噗嗤一笑,这两孩子一听松塔里面的松子是个好东西,是好吃的,两个小家伙就只拔拉着找松塔了。
    别的都看不见。
    “没事,娘陪你们一起找。”苏青媖安慰两个孩子。
    “好,二姨和我们一起,我们三个要找得比舅舅和小姨多!”
    “对,比他们多!”
    “好。”苏青媖应了便带着两个孩子找好东西。不一会就捡了好些板栗山核桃香扉子。
    苏青媖这边只带几个孩子找坚果,而苏青柳和苏母对这些小吃食不怎么感兴趣,两人就专门找菌子。
    有好几种菌子价格贵得很,她俩在集镇上逛了多回,在永丰号那边也看过,得钱又多,留着做菜做汤也是鲜美的很。
    她俩平时只要一有空就跟着上山采,这回也是专门找菌子。
    而几个男人那边,有时候追野物,有时候上树帮着摇果子。
    也是没个停歇的时候。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步一步
    赶山采山货的季节,苏青媖集镇的铺子里挂出了收坚果收山货的信息。
    丁掌柜也在永丰号同步挂出。
    两家收购价格一样。
    苏青媖会预留出,给仁州城里铺子卖的份额,和其他商家找她拿货的份额。
    李管事那边也做不了全朔朝的生意,仁州城里的商家也不独他一家。
    苏青媖问过他之后,便把一些山货坚果在仁州城里售卖。
    永丰号也愿意把自己没有涉及的区域市场份额让给其他商户。
    这也是仁州刺史裴念愿意看到的。
    第一步先解决界内百姓的温饱问题,粮食问题解决了,把界内的百姓留在境内,不要到处流动。
    第二步,人有了,再逐步恢复民生。
    第三步人稳定住了,民生也恢复了,就是发展经济了。
    没有哪个一地父母官愿意看到所辖境内,人烟断绝的场面,就是素位尸餐,不思做为的父母官也不想看到这种画面。
    山里的山货成熟时间不一,从九月开始要一直持续到初雪。时间跨度长。
    在这期间,苏家一家人兴奋地赶了几天山,仁州城里苏青媖买的几千亩良田,也到了晚稻收割的季节。
    闻风而动的人不少。
    也有人大半夜想去抢割的,但都被刺史府和苏青媖派去的人赶走了。
    虽有一些损失,但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也是租赁田地的庄户人家给力。
    大多签租约的百姓都选择了要粮食,不要工钱。要了工钱,谁知道粮价会涨到什么价格,万一得的工钱还不够买粮钱呢?
    还不如要粮。
    那地里如果收不上粮,他们也就吃不上饱饭。所以赁租的庄户人家也是日防夜防,比地里的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好在这段时间局势尚算稳定,流民饥民暴民没有那么多,让苏青媖大获丰收。
    虽有零星田地被人抢割,但只是一小片零星边角地方。总体损失不大。
    苏青媖急忙组织人抢收……
    忙了小半个月,六千亩稻谷全部抢收完毕。
    因为种的晚,没办法安排两季稻种植。但只这一季的产量,就让裴念乐开了花。
    马夫人也是脚底生风,每日笑容不断,亲自张罗着给苏青媖一家,又收拾了各种好东西塞给她。
    六千亩,平均亩产接近四石,扣除给租户的,苏青媖手里还有一万两千石。
    运了两千石回寨里,准备囤着。
    五千石则以一石一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李管事。得银五千两。
    另五千石则交给马信,让他安排给马明温那边运了过去。
    又把她之前山里得的水稻旱稻,留下足够的种子,其余的全卖空给李管事,又得了近三千两。
    山里的旱稻只卖了八百文一石,让苏母念叨了她好几天。
    为什么不把旱稻留着自家吃?把山外得的粮卖了多好,还能多得一些银子。
    自家人吃什么不是吃。
    而且旱稻口感也好的很。
    但苏青媖不听她的。
    放着有口感更好的大米不吃,为什么要吃口感不好的?自家还留了两千石,完全够一家人敞开肚皮吃了。
    苏母念念叨叨,说她败家。
    不知柴米艰难。